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309章

异时空之大中华-第309章

小说: 异时空之大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一起同轴心国作斗争。圣雄甘地对盟国的事业表示了道义上的同情,从而加强了英国的这些希望。但是,这种乐观的日子并不长。1939年9月中旬,国大党执行委员会不仅要求英国就民主政治和帝国主义的问题阐明它从事战争的目的,而且要求英国清楚地说明上述各点将如何应用于印度。总督的答复是,重申英国的政策是要分阶段地引导印度完全取得自治领的地位。他提出的唯一新的内容是,他建议同印度领导人立即进行磋商,讨论那个根据1935年法令而提出的联邦方案是否需要在战后加以修改。用甘地的话来说,国大党认为这个答复“令人大失所望”,在那八个有国大党党员担任部长的邦里,部长全部辞职,从而使那些地方的代议制政府垮了台。在整个1940年,印度继续提出自治的要求。当穆斯林联盟通过了要求把印度划分为互不相关的穆斯林国和印度国这一方针后,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1940年6月,由于欧洲局势危急,潘迪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反对采用新的不合作运动的计划,同时,国大党执行委员会宣称,它不会完全按照甘地的非暴力思想行事。

    1940年8月,不列颠之战正在展开时,印度总督又提出了一个建议。他提议成立一个立宪议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建议立即遭到了国大党的拒绝,其他一些团体对这个建议也很冷淡。与此同时,总督还邀请印度政治领油们参加他的行政委员会和参加他建议成立的军事咨询委员会。

    国大党反对这种做法,穆斯林联盟也只是给予部分的支持。10月中旬,国大党批准了甘地的方针,主张不采取群众性的不合作行动,但各个领袖应当反对备战。尼赫鲁因此而在10月间被捕。他被指控煽动联合省的农民而判处徒刑四年。到11月中旬,又有国大党掌权的几个邦的六个前首席部长以及十五个前部长被捕入狱。

    南非的政治危机也变得更加严重。1939年底,前总理赫佐格将军和财政部长N?C?黑文格由于失去了他们自己的国民党的支持,而辞去了议会里的职位。虽然史末资将军的政策在1月初已经获得议会两院的完全赞同,但是战局的不断恶化却使极端的国民党人的情绪更加高涨起来。到1940年10月的时候,赫佐格感到信心十足,准备东山再起,又一次公开反对政府及其战争政策。这使他同黑文格争论起来,但是却受到极端派“奥西瓦?布兰德瓦格”的领袖们的欢迎。这个通称O。B。的组织在开始活动时,宗旨是恢复当年乘着牛车长途跋涉的传统,但是不久它的观点就变得更加狂热了。1941年初,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一次O。B。大会上发生了暴动。史末资援用国家安全法进行回击,制止了危害国内治安的一切严重威胁;但是,国民党仍然强烈地反对战争。

正文 第二百八十章艰难岁月

    第二百八十章艰难岁月

    1940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举行了大选。在加拿大,麦肯齐?金于3月解散了议会,重新选举众议院。他领导的自由党获得了戏剧般的成功。在新选出的众议院中,自由党赢得压倒的多数,在整个战争时期,自始至终保持着这个优势。

    1940年9月21日,澳大利亚举行了大选。由于执政党和工党在议会中各占三十六席,另有一名无党派人士占着举足轻重的一席,这就在实际上造成了一个僵局。R?G?孟席斯总理改组了他的政府,成立了一个有各政党代表参加的军事咨询委员会。一年后,孟席斯辞职,由英联邦的司库阿瑟?W?法登(后为爵士)组阁。可是,不久法登又因在预算案问题上被人指责利用秘密经费去反对**而下台。这样,约翰?柯廷领导的工党政府就上了台,一直执政到战争结束。

    1940年初,新西兰总理M?J?萨维奇逝世,由彼得?弗雷泽继任。如同澳大利亚一样,新西兰也成立了一个军事咨询委员会。1940年,又增设了一个联合战时内阁,其中有三名工党领袖和两名国民党领袖,专门负责军事,其他一切问题仍由那个继续在行使职责的通常的内阁去处理。1941年5月1日,新西兰议会被授与非同寻常的应付事变的权力,这一届议会的任期也延长到1942年12月1日。

    1940年夏季的灾难,使英国完全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地。毫无疑问,为了国家的生存,它势必要作出巨大的牺牲,而英国人也准备好作出这样的牺牲。5月7日和8日英国下议院的辩论,表明了他们的忧虑,也表明了他们要求更有效和更彻底地去处理国家事务。克莱门特?艾德礼的话流露了一种灰心丧气和坐失良机的情绪,他说:

    首相说过,我们必须做某些事情,并为此向我们呼吁过,但是六、七个月过去了,这些应该做的事情仍然未做。由于缺乏一种有效的领导,我们没有把粮食工作组织好,我们也没有把人力组织起来,这种情况正在对国民的士气产生影响,我们还是面对这一事实为好。

    第二天,劳合?乔治甚至更激动地表达了这种心情,他说:“首相……曾发出过呼吁,要求作出牺牲。只要有人领导,只要政府明确指出奋斗的目标,只要全国深信,那些正在领导国家的人都在履行其职责,全国是准备作出一切牺牲的。”接着,张伯伦内阁辞职,由温斯顿?丘吉尔为首组成的各党联合政府立刻表明了,它对担当起领导全国的重任是有所准备的。人们不再相信有轻易取胜的可能,也不再认为时间必定有利于英联邦。这种生死存亡的斗争是紧迫而又激烈的。法国沦陷后的一段混乱时期过去后,英国马上可以调度的后备力量就捉襟见肘,可是在短时期内,除了制订出解决当前危机的计划外,也制订了增加未来战斗力量的计划。

    政府着手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指导经济战,并且继续努力去组成更能令人满意的行政机构。人们普遍感到,财政对战时政策的影响太大,他们认为,财政部门的管理工作可改由内阁所属的各个委员会来行使,这些委员会的主席“应被看作是一些不是属于政府某部而是超越于各部之上的协调大臣”。四个主要委员会,即生产委员会、经济政策委员会、粮食政策委员会和国内政策委员会的工作,都置于枢密院委员会的监督之下,枢密院委员会先后由张伯伦和约翰?安德森爵士主持。到1941年底的时候,有关经济政策的重大决定实际上全是由这个枢密院委员会作出的。丘吉尔于1942年2月在下议院对它的职责作了如下的说明:

    枢密院长主持的这个机构,在某些方面,在处理国内事务时,几乎是与内阁并行的。许多内阁级大臣都是该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同时也根据需要,暂时邀请其他的人参加。有许多公事都在日常开会时解决,只有那些意见严重分歧或者极其重要的问题,才由战时内阁处理。

    枢密院委员会的工作由于经济情报所扩大而给它帮了大忙。经济情报所后来发展成为中央统计划和经济处。这两个机构后来又经过发展,主要负责为制订精确计划提供必需的统计资料。

    美国改变向海外供应物资的政策对英国的影响

    1940年夏天,英国和它的那些盟国都非常迫切地希望美国能供应更多的物资,但是它们手头掌握的支付手段已大为缩减。“从时间的观点来看,财政前景与军事前景是不一致的。如果这次战争将持续三年的话,那么,每年仅仅动用一亿五千万英镑的黄金储备和外汇,或许是一个明智的政策;但是,如果敌人打算在一年内就战胜的话,这样的政策就不妥当了。”既然,当时的军事需要压倒了其他一切,那么,迄今推行的那种向海外采购的政策就必须抛弃。只有美国才有能力来供应英国的需要,而英国能否作为一种战斗力量继续存在下去,取决于美国政策方面的某些改变。丘吉尔在就任首相后不久,就以私人名义写信给罗斯福总统,要求他给予援助,后来又通过官方正式提出这个要求,他写道:“只要我们能付,我们就继续付美元,但是我有理由相信,当我们不再能付款时,你们仍会照样把物资供给我们的。”以后十九个月的情况是,美国的援助不断增加,最后它自己也参加了这次大战。

    1940年6月10日,罗斯福在夏洛茨维尔发表的一次演说中,表明美国的政策有了改变,他说:“我们一定要以本国的物质资源去帮助那些反抗暴力的人,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利用这些资源并加快利用的速度,使我们自己在美洲大陆能有足够的装备和训练,去应付任何紧急情况和担负各种防御工作。”美国不仅把武器和装备,如来福枪、迫击炮和弹药给了英国,在1940年9月还把五十艘老式驱逐舰供给英国使用,还使本国的资源转而用于提高生产能力,以便将来的军需品生产能有巨大的增加。在整个1940年一年中,英国继续支付美国提供物资的贷款,同时用自己的船只或盟国的船只运走这些物资。但是,到该年年底时,英国欠美国的债务已经大大超过了它在美国拥有的财产,而且实际上也远远超过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欠美国的债务。这个问题由1941年3月11日的租借法解决了。

    在上述这段时期内,租借法的具体效果并不太,但是它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直到日本袭击珍珠港的时候,英国还是以美元来支付美国供应的大部分物资,英国的作战努力继续受到缺乏外汇的困扰。但是,租借法使英国能够预先制订计划,在不必担忧美元问题的情况下重新安排它的进口,并且在不必担忧将来缺乏物资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去争取眼前最高的产量。例如,在海运方面,从法国崩溃到日本袭击珍珠港的这段时期,英国船舶的损失大约相当于英国在1940年夏天可使用的船舶总吨数的三分之一,在随后几年内,要是美国未向英国保证提供大量船舶的话,情况发展下去将是不堪设想。

    ~~~~~~~~~~~~~~~~~~~~~~~~~~~~~~~~~~~~~~~~~~~~~~~~~~~~~~~~~~~~~~~~~~~~~~~~~~~~~~~~~~~~~~~~~~~~~~~~~~~~~~~~~~~~~~~~~~~~~~~~~~~~~~~~~~~~~~~~~~~~~~~~~~~~~~~~~~~~~~~~~~~~~~~~~~~~~~~~~~~~~~~~~~~~~~~~~~~~~~~~~~~~~~~~从法国崩溃到日本袭击珍珠港的这段时期,英国的运输情况的确是严重的。在海上,船舶的损失越来越大,剩下来的船只的使用效率又在剧烈下降,在国内,内陆运输的情况也是同样严重。当时,政府对运输问题却还没有作过通盘考虑,同时,也没有一个机构能使已有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英国船舶损失的程度已如上述。由于法国的崩溃,大约有总载重量为三百万吨的船舶可供给英国使用,但是,这只不过帮助避免了有可能变为灾难性的局面,而不能减轻英国的困难处境。比船舶损失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船舶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敌人在海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这意味着,英国要么加强护航制度,从而造成商船在护航队集结的港口耽搁,要么使商船绕道走较为安全的海路。在港口耽搁的现象也是相当严重的,因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港口都缺乏组织工作和足够的设备,使得船只往往要等待很久,才能卸货或装货。1940年秋天,联合王国作出决定,尽量把运输工作移往西海岸的各港口,避而不用那些最容易受到德国空军空袭的沿海地区。可是,这一决定更加剧了运输困难的情况。

    港口拥挤主要是由于内陆运输系统不健全而造成的。就象海运情况一样,那些在战前负责制订计划的人,一直摆脱不了运输能力过剩的想法。在战时,主要的运输工作显然将不得不由铁路来承担,但是,当战争爆发时,政府并未试图对铁路系统上可能最拥挤的那些地方进行调查,也未估计已有的铁路车辆是否够用。在战争的头九个月里,这种弱点还不显著,但是到1940年秋天,就出现了全面的运输危机。这种危机与其说是由于要求运输的数量增加所造成,还不如说是由运输的速度降低所造成,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遭到大规模的空袭和把车辆调往原来用车较少的西海岸各港口。对已有的车辆不善于充分地安排好集中使用,更大大增加了运输上的困难。运输危机虽然对整个国家经济只带来间接影响,但是它主要直接影响了对英国南部的正常供煤,同时也造成港口拥挤,货物积压,因铁路已无能力把这些货物运走。

    这个运输危机一直持续到1941年春天,其后情况开始好转。昼长夜短,空袭停止,组织工作改善,船只重新驶往东海岸,采取了一些紧急措施来缓和港口的拥挤现象,增添了专用设备,扩大利用了沿海航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