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110章

异时空之大中华-第110章

小说: 异时空之大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藤博文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把朝鲜从大清国的附庸地位里面独立出来,进而全面控制朝鲜。所以伊藤博文的战略是全部围绕着朝鲜半岛展开的。但是,仅仅从开战前和开战时的静态数字来看,要达到这个目的谈何容易。因此进行和大清国的战争,对伊藤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赌博。一场除了自己的政治生命以外,连日本的国运也全盘押上的大赌博。所以作为操盘手的伊藤博文,绝不能容许有任何不和谐音来干扰这场超级大赌博。

    最可能的不和谐音源就是首任参谋总长、现任枢密院议长,亲手制造出了三个二元化、弟子门生满军中的那位山县有朋大将。

    伊藤博文还真没有把山县有朋放在眼里。不就是一个军事指挥系统给你搞得支离破碎吗?本首相现在再拼起来就是了,一个战时大本营制度,就把陆海军二元化的问题给解决了;再把陆相海相也塞到大本营里去。军政军令二元化的问题也没了;至于政治军事的二元化,我是干什么的?什么,大本营里面没文官编制?本首相不就是文官第一人吗?这不,什么事都没有吗?就你们这些人在那儿叽叽喳喳。瞎操心。

    但是伊藤没有认识到一条,他只是凭自己的资格和威望在办事,没有从组织上解决问题。大本营制度虽然在甲午战争和后来的日俄战争时期起到了作用,但是随着明治维新的重镇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制度上的缺陷就显现了出来,以至于到后来几乎成了力世纪最大的灾难。这是后话。

    参谋总长是天皇的幕僚总长。天皇统帅陆海军。这句话翻泽一下,其实就是参谋总长指挥陆海军。那伊藤还能干什么?人家伊藤有办法。把山县有朋派到第一军去当司令官。理由冠冕堂皇:这是日本第一次和大国打仗,大伙的脑袋全赌在这上边儿呢,作为陆军的最元老,你不去最前线亲自指挥,还有谁能担此重任?其实伊藤的用心就是要把山县有朋和当时的参谋总长小松宫彰仁隔开来,省得妨碍他在大本营里发号施令。

    大本营里面可没有文官编制,伊藤他就算是人在大本营,又怎么发命令,命令谁呢?伊藤有办法,你们不是都号称听天皇调遣吗?我把明治天皇本人给调遣来,看你们凹曰甩姗旬书晒齐伞从“心么整。一壮自己胆,二杀众人威,这才是伊藤把大本 个双列那天涯海角的广岛,和把天皇也搬了过去的真正目的。

    但是山县也不能就那样任人摆弄了。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山县可深知其中三昧,一到了外面。山县又要开始暴走了。

    伊藤博文的战争目的就是要争取朝鲜的独立,如果天照大神开眼,再加上台湾就更好了。上面提到的征清大作战构想中,在掌握黄海、渤海制海权以后,日军与清军在直隶一带的平原地带决战,这计划伊藤其实是不太同意的。因为伊藤博文不认为进攻北京、打垮清

    王朝是个好主意。把个清王朝给弄没了,你和谁谈判去?而欧洲列强也不会容忍日本在中国大陆独大。弄不好列强联合干涉一下,最后日本落个羊肉吃不着空落一身羊骚臭。所以作战的同时,伊藤博文一直在寻找与清王朝谈判的最好时机。

    伊藤博文的想法则是战争应该结束了,他已经在寻找和谈的机会了。但这边山县却又跳了出来,贸然下令进攻海城。海城是山海关的屏障,山海关失守,则清廷的祖陵危矣。大清号称以孝道治天下,西太后再不是东西,也不会让谁轻轻松松就把祖坟给挖了。所以清军在海城一带作战异常奋勇。山县在海城没讨着便宜。

    这边伊藤可急了,日本当时也已经拼到了极限。两个具内不能停战谈和,日本就要先于大清完了蛋。这年头,山县还要扩大战火,如何是好?

    伊藤博文让天皇发了一道诏书。对正在活蹦乱跳的山县有朋说,你回来养病吧。山县有朋看到诏书。也一愣,心想这天皇陛下可真想着自己,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病,人家天皇愣就知道。可这话说回来,自己到底是什么病呢?管他,反正天皇圣明,回去查查,没准真能查出什么病来,这就回去养病去了。    这边山县有朋一走,那边伊藤博文就放弃了在直隶和清军决战的计利。改为进攻威海卫和台湾。放弃进攻山海关是为了诱使大清坐到谈判桌上来,而进攻威海卫和台湾则是一来为了彻底消灭北洋水师,二来争取清廷所不太看重的台湾,在将来的谈判中增加施压的砖码。放弃进攻山海关和进攻威海卫及台湾。这两手是相辅相成的。

    大清一来政治**,二来军事无能。又根本判断不出日本的战略目的。对日情报更是一无所有,没有逃脱伊藤博文的算计,乖乖地坐到谈判桌边上来了。几经讨价还价,终于同意朝鲜独立,再赔银二万万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

    还是在伊藤博文的意料之中,德俄法三国来联合干涉了。对伊藤博文来说,朵湾、澎湖和辽东半岛就都是本来并没有算计在内的战利品。这时候正好就坡下驴,还能给各列强卖个人情,让大清再以银互口万两把辽东半岛给赎了回去。

    至此,日本全胜。但说到这里,也就可以看出来了,甲午战争的胜利,并不是日军组织的胜利,而是伊藤博文以其个人的资历、能力和天皇的信任,克服了山县们制造的日军的种种缺陷,把政治和军事紧紧结合在一起,战略为政略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而在日俄战争中,伊藤博文也成功的阻止了战争的扩大化,为日本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期,如果按照山县有朋的做法,与俄国继续血战。那么恐怕到现在日本还在与俄国纠缠不清,根本指望不上战争的结束。

    但是日俄战争结束之后的谈判中,日本没有得到一分钱,导致国力大伤,这原本就是日本的困局,却被山县有朋巧妙地引到了伊藤博文头上。其实早在日俄战争之前,伊藤博文就被发配到乡下,他说的可都是反对与俄国作战,这事情一点都扯不到他的头上。

    其实日俄战争就是山县有朋一个人搞起来的,山县有朋在战时被伊藤博文耍了个痛快,正憋着一口气要找回场子来呢,如何肯把功劳记到伊藤身上,承认自己的过失7这个场子怎么找呢?人家有办法,他鼓捣天皇成立了一个所谓“元帅府”内设四名元帅:第一名当然是他山县有朋本人;第二名是原陆军大臣、甲午战争时的第二军司令官、时任参谋总长的大山严;第三名是皇族将领,甲午战争时的参谋总长、征清大总督小松宫彰仁;最后一名是海军的西乡从道。这位西乡从道,就是前文所说的南西战争兵败自杀了的“贼军”首领西乡隆盛的亲弟弟,不仅如此,大山严也是西乡隆盛的小舅子曲此看来,可能日本人不太划什么“红五类黑五类”的成分,您能想像西太后老佛爷会重用肃顺亲王的亲弟弟和小舅子?

    这个元帅府不是政府衙门,只是一个天皇的咨询机关,有点像现在时髦的比比智库,提出来的意见也没有专门的政府衙门去负责落实执行。有人要问了,这个元帅府有什么用?回答是没什么用。那只是山县有朋要加强军人地位,来抵抗甲午战争后越来越强的文官势力的一个举动罢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扩大了问题。

    您看四个元帅中,陆军就占了三个。剩下一个西乡从道,虽然现在是海军,可原来是做过陆军卿的。就在甲午战争时,因为陆相大山严奉命出征,身为海相的西乡从道就干脆身兼海陆两相,您说他到底是海军还是陆军?

    海军被轻视到了如此地步,就只能忍气吞声?那倒不。海军们也不闲着。他们鼓捣出来了一个什么“军事参议院由元帅们加上陆海相、军令部缸陆军参谋总长大止。严已经是元帅了。再把所有陆海军大将们拉来陪坐,想由此来和陆军抗衡。

    大本营、参谋本部、军令部、元帅府,现在再加上一个军事参议院。这种床上叠床、屋架屋的组织结构,现在是彻底没人能弄明白了。

    伊藤博文干吗去了?本来伊藤博文平时就不管军务,再加上他那几年正走背字,在对俄策略上和其他人意见不合,都快被赶去“上山下乡。”发配朝鲜去了,过问不了中央的事。

    就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开始了第二次大赌博:日俄战争。

    甲午战败,大清赔了白银巴功万两。折日洋斑蜀万。日本花了战费日洋2亿,白赚 勾刀万。战争赔款中。分给了陆军翘万,海军;左力

    不光是日本成天惦记着朝鲜半岛和满洲,北边的俄国人也一样。不过俄国人惦记的顺序不同,俄国人是先满洲后朝鲜。0年明治三十三年俄国人借口义和团事件,出兵旧万占了东北全境,现在已经几乎被人遗忘的“江东六十四屯血案”就是那个时候的事。两年后 哑年虽和大清签了条约,答应归还东北,六个月一批分三批花一年半时间从东北撤军。但头半年过去了,一兵一卒未撤,还大有窥觑朝鲜的行动。要知道朝鲜国王高宗这时候被日本人追杀,就躲在俄国大使馆呢;俄国人要干的话,他可以制造出一个非常合法的政权来  这一下日本人可坐不住了。

    啊年明治三十六年沾月,总理桂太郎前边说过,山县有朋的大弟子建议天皇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参加的除总理桂太郎、外相小村寿太郎、陆相寺内正毅、海相山本权兵卫外。还有伊藤博文、让;县有朋、大山严、松方正义原大藏卿,第六届总理、井上馨原外相这五位元老。

    甲午战争时的内阁是元老内阁,全都是一言九鼎的人物,能控制得住局面。而现在的桂太郎和他们比起来只是小字辈。这么大的赌局不把元老们拉进来一起干,这要是弄砸了,他可担当不起。

    在那次御前会议上,就山本海相一个人反对开战。理由是朝鲜丢了也不影响本土防卫,没必要一定和老大帝国沙俄去对掐。可您要是以为这位山本海相是和平主义者,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此公原来不仅是朝鲜,就是“大陆权益”也是成天挂在嘴边的,要成立“六六舰队”的也就是他。所谓“六六舰队”是指战列舰六艘、巡洋舰六艘组成的舰队。这位山本海相从来以满嘴跑舌头、前言不搭后语而著称。一切看当时情况对海军有利无利而言。但他看来,沙俄分驻在海参葳和旅顺的远东舰队没意思,打起仗来,真有了功劳全是陆军的。海军犯不着为陆军的勋章卖力。估摸着山本海相要是知道沙俄的波罗的海舰队会傻乎乎地跑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来日本海送死的话,他的态度可能就不是那样了。

    就一个人反对,加上还是海军,人微言轻,当然动摇不了对俄开战的结论。

    上次甲午战争时是总理伊藤博文在主持大局,这次是总理桂太郎在主持大局。表面上好像一样,但这次实际上是桂太郎的老大一山县有朋在主持。

    山县不是在甲午战争中暴走过吗?这次对俄开战,会不会又旧病复发。发疯蛮干?

    不会,山县还不像后来的日本军参谋们特别是关东军参谋们。那可是一群真正的疯子。上次的暴走行为只是由于对伊藤独揽大权的不满,这次可以由他主持全局了,他到十分明智,尤其在战争目的上。

    山县的目标就是要把沙俄赶出满洲,从而确保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争取日本在满洲的权益,再弄上一点沙俄的远东部分就更好了。他可没有灭了沙俄的打算,一来他知道沙俄也不是他想灭就能灭得了的。日本没那个实力;二来他也知道,就算日本有那个实力,别的白鬼子也不会眼睁睁看着一只黄皮猴子把个白鬼子给灭了。所以他从开战那一分钟开始,就一直在寻找和谈的机会。

    说一件事吧”临年明治三十八年污月,“奉天会战”结束,日军大胜,满洲军日俄战争时日本的参战陆军编成“满洲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回国汇报战果,长网外史参谋次长去新桥车站接他。儿玉见了长网,劈头就问和谈之事有没有眉目,当听长网说还没有眉目时,就是一顿痛骂:“战争一旦开始,最大的课题就是怎样结束。连这个你都不懂,你是干什么的?”

    咦,儿玉这不是犯上无礼吗?一个满洲军总参谋长可以这样巾斥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这位儿玉源太郎可不是泛泛之辈,他出任过陆相、台湾总督,担任过陆军大学校的干事肉当于校长,而长网外史呢?是他的学生  陆大首期毕业生。更有意思的是,这位长网外史是陆大首届!铭学员中排名最后的,而当年陆大请来的德国梅克尔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