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燕王扫北 >

第58章

燕王扫北-第58章

小说: 燕王扫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巳牌时分,他们就到了地方。徐方进了村庄一看,这里一面靠着鸣凤山,一面临近长江,绿柳成荫,竹林成片,百鸟争鸣,野花斗艳,真好似世外桃园一般,徐方禁不住连声赞叹。二人来到十字街路北,在一家高门楼前站住了。张三丰用手一指:“就是这家。”
徐方抬头一看,只见朱漆的大门,照出人影,九登青石台阶,门前有一对石鼓,还有上下马石,八字粉壁,左右斜着。徐方往上一进,有一扇大门半开着,他探头往院里观看,就见有不少小伙子,光着膀子,穿着短裤,腰里系着板带,头上勒着花巾,正在那几练武。张道爷告诉徐方,于庭玉虽然退职在家,武术场子他没扔,光徒弟教了好几百。张三丰站在台阶前,向院内喊了一声:“无量天尊。哪位施主听事?”
声音一落,从里面走出个人来,手里端着个茶碗,看了看张道爷,瞅了瞅徐方:“老道,找谁呀?”“请问于庄主在家吗?”“在家在家。您是—;—;”“请你传言,我姓张,叫张三丰。”
这人一听,急忙把茶碗放下:“哎哟,张道爷,恕我眼拙,不认识您老。”说着话趴地下就磕头。张三丰把他搀起来了:“起来起来,我要见你们庄主。”“太可以了,庄主正在里面看练武呢!”他转身朝院中喊道:“庄主爷,来客人了。”
他这么一喊,练武的人都不练了。就见在四名家人陪伴下,走出一位年迈苍苍的老者。这人身高九尺挂零,黑红的脸膛,眼眉都白了,但是神采奕奕,精神挺饱满。头上戴着四棱员外巾,身披绛紫色对花员外氅。徐方一看,正是当年的水军大帅于庭玉。于庭玉也看见徐方了:“你是徐将军?”“你是于老元帅!”“哈哈哈!”于庭玉像抱小孩一样把徐方抱起来了,徐方忙喊:“别别,快放下来。”闹得张道爷在旁边也乐了。徐方是高兴得直蹦,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可真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啊!于庭玉非常激动,拉着徐方,带着张道爷,到了会客厅。
三人在屋里分宾主落座,于庭玉吩咐:“打水沏茶,然后摆酒。”仆人应声而去。一会儿打来了净面水,徐方洗了洗,接着献上了香茶。于庭玉这才问道:“徐将军,你这些年都干什么了,你这是从哪里来呀?”
徐方一晃脑袋:“于大帅,这些话咱们以后再说吧,最要紧的我问你一件事。”“噢?什么事?”“无事不登三宝殿哪。我跟张道爷登门打扰,就是要打探燕王的下落,你快告诉我,燕王来没来?你见着他了没有?”张三丰也以希望的目光看着于庭玉。
于庭玉听徐方这么一说,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燕王,不就是先皇的四儿子朱棣吗?”“对呀,还有几个燕王。”“这我可没见着。”
于庭玉这一句话,就使徐方整个失望了,真好像万丈高楼一脚蹬空,扬子江心翻了船,精神头也没有了。于庭玉忙问:“我听说燕王兵发扬州府,他怎么能跑到山村里来呀,更走不到我这竹林庄啊,你们这话是从何说起呀?”“哎呀我的大帅,你听我简单地给你说说。”徐方就把经过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
于庭玉听徐方说罢也是大惊失色:“要这么说还凶多吉少呢!这辆车我们没有发现。他们能跑到哪呢?”“于大帅你得给帮帮忙,听说你现在在地方上很有威望,认识的人也不少,能不能帮助我们打探打探?”“完全可以。道爷,咱俩不是外人,我跟徐方又是同殿称臣,患难的弟兄一样,更不见外,你们尽管住到我这,我手下人多,我相信只要燕王能落到我这个方向,指定能探听出来。来人,把各路庄主找来。”
时间不大,十几个庄主来到院中,于庭玉向他们布置任务,告诉他们要马上出发去寻找几个人,坐的什么样的车,拉车的是什么样的牲口,车上三个人都什么模样,等等。几个头领答应一声,骑快马奔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而去。
于庭玉摆了一桌酒宴,和张三丰、徐方边吃边谈边等消息。徐方也详细介绍了这几年朝中发生的事情以及燕王起兵的经过。中午过后,探信儿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都是一句话:没有,没有。说这么两个字,徐方的心就是咯噔一下。打探信儿的人就有一个没回来了,这人叫李七,就等他的了。徐方也是失望,不用问也是空去白回。
又等了一会儿,李七骑马回来了。只见他在府门外翻身下马,手提马鞭,快步流星进了里屋,脚步没有站稳,就喊开了:“庄主爷,我打探出消息了。”众人一听马上就活跃了,徐方蹦过来就拉住了李七:“你快说呀,他们在哪里?”“徐将军您别急,听我慢慢说。我负责奔西边去了,一口气走出有四十里地,结果一点消息也没有问到,我就有点失望。到中午的时候我想着回来,又一琢磨,再往前边溜达溜达吧,万一要有个下落呢,故此又往前走了十里。嗨,我正好路过一座宝刹叫报恩寺,寺里的小和尚告诉我,昨天他们在山涧里头碰着一辆车,可能是车跑得太快,跌落到山涧里了,牲口都摔死了,人都没死,但受了重伤。小和尚报告给方丈,老方丈命人抬着软床,把这三个人全都抬到了报恩寺,老方丈亲自给他们调治伤病,据说命都能保住。现在都还在报恩寺呢!”
徐方一听,心里像开了两扇门一样,样样事都对上号了,证明这个消息可靠。他在兜里一伸手,拿出十两银子:“你叫李七?”“是。”“妥了,这十两全归你了,给你点奖赏。”“不不,这是我应尽的职责。”“给你的你就拿着吧!”于庭玉也说:“徐将军给你的赏,你就收起来吧!”李七千恩万谢,说:“要上报恩寺,我给领道,我去找那小和尚去,我们熟悉。”于庭玉说:“不用你去了,我跟那里的方丈不分彼此,到那块儿就能把人接回来。”徐方就问:“报恩寺的方丈跟你挺熟?”“太熟了。不但跟我熟,跟你还特别熟呢!徐方,你知道这老和尚是谁吗?”“谁呀?”“就是当年的颖州王刘福通。”
他不提刘福通便罢,一提刘福通,徐方当时就惊呆了。脑子里头一闪,数年前的事全想了起来。
元朝末年,各地红巾军大起义,刘福通是红巾军的首领,手下有几十万人马。但是这支部队主要是饥民和游民,装备不齐,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差,后来也成了一般的起义军队伍。刘福通和他哥哥刘福生,也都自立为王。徐方学艺期满,闯荡江湖,正遇上刘福生。彼此发生误会,徐方发了一镖,镖打刘福生左眼,结果刘福生为此而丧命。刘福通悲愤填膺,发誓要为哥哥报仇雪恨。徐方从那以后就保了朱元璋。朱元璋的义军和刘福通的红巾军发生冲突,刘福通设下十王兴隆会,想捉拿朱元璋。朱元璋带着剑侠吴贞和小矬子徐方赴兴隆会,又是徐方识破了刘福通的阴谋,朱元璋的部下乘机进兵,刘福通被常遇春生擒活拿。你说这刘福通能会不恨徐方吗?刘福通被捉以后,朱元璋念他是红巾军的大帅,亲自把他的绑绳解开,百般安慰,不计前仇,刘福通深受感动,后来他脱离红尘,身入空门,拿钱修了这座报恩寺,以报答朱元璋不杀之恩。
于庭玉辞官不做退归林下,成了这一方的大财主,也是报恩寺里的大施主,所以他和刘福通交情莫逆。今天李七一谈这事,于庭玉很高兴,大包大揽,认为我和刘福通不分彼此,只用到那儿一句话,一切都好办。当时便要众人起身,赶奔报恩寺。
徐方可不那么想。他认为刘福通跟自己有杀兄之仇,能完得了吗?他要计较往事,可就麻烦了。张道爷一听,徐方想的也有道理,为了以防万一,让徐方扮作书童,随于庭玉前去,让于庭玉出面套套刘福通的意思。张道爷呢?就先在这儿等着。众人计议一定,便立即动身。
未末申初,众人来到报恩寺山门前。徐方举目一看,嗬,好气魄的一座庙宇。背后靠着一面小山坡,青山叠翠,风景如画。庙门对着大道,来往的行人车辆都要由此路过。离这里不远有个小村庄,那儿有酒楼茶馆,看来这地方可真不错呀。再看这座大庙有三座山门,完全漆着红色,黄绿琉璃瓦的顶子。山门紧闭,上头都是兽面叨着金环。正中央大匾额,写着“报恩寺”三个大字。
于庭玉告诉徐方:“你不要着急,也不要言语,看我的眼色行事。”徐方点头。于庭玉上前叩打山门,时间不大,脚门开放,出来两个小沙弥。这两个小和尚脑瓜剃得锃明刷亮,双掌合十:“阿弥陀佛。于施主,您怎么高兴上这儿来了?”“我想你师父了,到这儿看看。老方丈在家吗?”“在,我们这儿来了三个病人,我家老方丈日夜守护在病房,给病人治伤呢!”
徐方一听,心中高兴。看来这消息更确切了,一点也错不了。但愿刘福通肚量大一点,这事就好办了。
于庭玉说:“小师父,劳你的金身大驾给我送个信儿,我要见见你们方丈。”“哎呀你还是外人吗?赶紧往里请。”说着话把众人让进了山门。到了后院,小和尚先撩帘进屋了。时间不大,就见屋里边晃动身躯,走出一位胖大的僧人。
徐方一看,刘福通老多了,相貌也大变样了,只是鼻子、眼睛还有点像。就见刘福通身披袈裟,手捻素珠,鬓发皆白,满面红光,健步来到于庭玉面前:“于施主,您怎么来了?”“老方丈,我来看你哩!”“哈哈哈,咱们都是老弟老死了,你还常来看我,快往屋里请!”“老方丈,我听说你这里收留了几位病人?”“是啊,你也听说了?”“听说了。我打算看看可以吗?”“几个伤员,有什么好看的。”“我还是想看上一眼。”“那好,你就随我来吧!”
于庭玉和徐方在老方丈的引领下来到病房。徐方进屋一看,只吓得目瞪口呆。只见这屋里有三张病床,靠上边这一张正是燕王朱棣。燕王没啥变化,只是昏迷不醒,脸色跟死人差不多,仔细看看,胸口一起一伏;第二个是朱森,这朱森可变样了,胳膊、腿都打着绷带,脑袋好像柳斗,又肿又大;第三个是杜昆,杜昆更惨,一只胳膊一条腿没了,截肢给截去了。这才刚刚分手多长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不吃惊吗?徐方真想蹦过去问问发现他们的经过,又一想,慢着,我是化装而来,现在不是我说话的时候,哎呀,真急死我也。仗着他个头小,又在于庭玉的身后,才没引起刘福通的注意。于庭玉看罢也是直皱眉头,一句话也没说。
刘福通往外相让,这才来到客室。分宾主落座后,徐方站在于庭玉的身后。刘福通就问:“于施主,今天突然驾到,不知有何事见教?”于庭玉一笑:“老方丈,对真人不说假话。我为什么要先去病房看看?我就为这三人而来。”“这么说你跟这三位熟悉?”“太熟悉了。请问老方丈,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不清楚。我的徒儿发现的时候,他们都滚落在半山腰,自从把他们抬到这里以来,谁也没有苏醒,我上哪里知道。”“我告诉你,那个比较年轻的,是先皇的四儿子,燕王朱棣,那个中年的是朱元璋没出五伏的兄弟朱森,那位老者就是鸣凤山的老寨主杜昆。”
于庭玉几句话刚一出口,就见刘福通双眉倒竖,站起身躯:“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若非于施主提醒,老僧怎知这里边还有个燕王?”“老菩萨,您真是佛光普照,大慈大悲。要不是宝刹弟子发现,这三个人谁也活不了。您还派人把他们抬到这里,精心治疗、护理,真是大慈大悲呀。他们能保住性命,全是您的功劳。我相信,他们的家属,文武群臣,三军弟兄,都会感激您的。”“呵呵,这是我们出家人的本分,救人一命,胜造六级浮图吗,何须要报答。于施主,这个消息你是听谁说的?”“老方丈,您怎么忘了,当年我曾在大明朝做过官,能没有几个朋友吗?别看我住在竹林庄,耳目可比较灵活,有人早晚把消息告诉我。”“请问于施主,你除了看看这几个人之外,还有别的事吗?”
于庭玉喝了一口茶,略一停顿,接着答道:“老菩萨,我想问问你,把这三个人治好之后,你打算怎么处理呢?”“于施主,你要不提这三个人是谁,我给他们治好了,分文不取,问明住址,让他们家属前来接人,如果不用接,他们能走,我把山门一开,他们爱上哪去上哪去。经你刚才一提醒,我才知道这里边还有先皇的儿子,老僧就改变了主意,我打算给他们治好了之后,套一辆车送往南京,交给当今圣上,叫他发落。”
于庭玉一听,可坏了。要把他们交到南京,那还好得了吗?他急忙说:“老方丈,何必呢,为什么要把他们送往南京呢?”“于施主,你怎么明白人净说糊涂话,朱棣是什么人你不清楚?他是国家的叛臣哪!他起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