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 >

第42章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第42章

小说: 古代战争史 作者:魔鬼门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已面临严重威胁。
伴随着秦国军事斗争的节节胜利,张仪在外交上也得以纵横捭阖,无往而不前。
秦国在威服东邻魏、韩之后,便进一步打出国门之外,大踏步东进。当时,除秦国以外,齐、楚两国也是大国。为了防患于秦国的吞并,齐、楚两国缔结了共同抗秦的盟约。显而易见,拆散这个同盟是秦国的当务之急。为此张仪又故技重演,建议秦王免掉自己的相国一职,秦惠王依计将张仪免相。于是,张仪于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又假装委屈地跑到了楚国。
当时的楚国,虽然地广兵多,但大而无实,尤其政治上极其腐败,守旧势力盘根错节,张仪早已认识到了楚国的衰弱。他一来到楚国,使用重财厚礼收买靳尚,使他感恩于己。靳尚受人之物,自然乐意效劳,极尽溢美之词向楚怀王推荐了张仪。楚怀王听说张仪声名赫赫,颇有韬略,特地把他安置在高级馆舍,并谦恭地问:“先生辱临敝国,将有何见教?”张仪先对楚怀王的感情深表谢意,继而对怀王的虚怀若谷恭维了一番,然后不胜惋惜地说:“秦王派我前来,意在和贵国修好。很可惜,我来迟了。”楚怀王对秦国本来就望而生畏,万没想到秦王会主动派使者前来修好,不胜惊讶,忙问:“怎么来迟了呢?”张仪长叹一声道:“大王不是已经和齐王结成同盟了吗?”楚王一怔,沉吟半晌,说:“楚国之所以和齐国结成同盟,无非是为了防范被人攻打而已。难道你不认为这种危险存在吗?”张仪软中带硬地说:“这种危险当然存在,而且由于楚国和齐国缔约结盟,这种危险就更大了。很明显,齐楚联盟是用来对付秦国的。秦王本想与天下诸侯交好,可一旦有人故意要与秦王为敌,秦王恐怕不会等闲视之。”
张仪见楚怀王面露疑虑之色,继续说道:“齐王一向野心勃勃,欲与秦王争高下,他与大王联盟,无非是想利用大王而已。试想,如果秦、楚两国一旦交战,齐国会不惜损兵折将前来救援吗?肯定不会。齐王巴不得秦、楚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利,以图霸业。请大王想想,到那时候楚国的处境会怎样呢?”楚怀王一时拿不定主意,试探着问:“依先生之见呢?”
张仪说:“其实,秦王和我最喜爱的是楚王而最恨的是齐王。大王如果能闭关绝齐,废除盟约,我愿请秦王将商于之地600里献给楚国,并使秦女做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结为兄弟之国。这样,楚国北弱齐国,西交强秦,可谓一举而三利俱全。”昏庸贪婪的楚怀王一听此言,顿时眉开眼笑,深恐夜长梦多,当即拍案而定:“好,就照你的意见办!”
楚国多有庸碌之臣,纷纷上前恭贺楚王。惟有谋臣陈轸满面愁容,忧心忡忡。他竭力规劝楚怀王道:“秦国现今所以看重楚国,无非是有齐国结为外援。倘若闭关绝齐,楚必孤立。秦岂能爱楚国,而予之商于之地。一旦张仪骗楚,大王必再次结怨于秦国。此则一举而树东西两敌,后果将不堪设想。依臣之见,不如跟齐国假意断交而暗地合作,同时立即派人跟张仪去秦国。如果秦国真的把商于之地交给我们,那时候再与齐国彻底断交也不迟;一旦是个骗局,我们也有备无患。”
利令智昏的楚怀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断然道:“请你不要再说了,你就等着我得到商于一带的600里土地吧。”陈轸无奈,只有默默长叹。
楚怀王惟恐张仪产生疑虑,从而失去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他给了张仪丰厚的馈赠,并把楚国的相印授给了这个不速之客。并且当即宣布,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往来。然后,派将军逢丑父随张仪至秦,讨取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假装失足坠车,摔伤了脚,卧病不朝。一直等了3个月,逢丑父仍未讨到土地。于是,逢丑父便投书秦王,申明前约。秦王说:“如果真有前言,须待齐、楚绝交之后,才可践约。”逢丑父无奈,只好派人将消息转告楚怀王。怀王深恐绝齐不深,惹得秦国不满,便挑选了一位强悍的勇土,手持楚国符节,匆匆赶赴齐国去辱骂齐王。
齐宣王见楚怀王如此背信弃义,而且派人骂上门来,不禁愤怒至极,于是,他决定报复楚国。不过,齐宣王非常清楚,光凭齐国的力量,不足以战胜楚国。尽管齐宣王极不情愿与秦国联盟,但目前只能走这条路了。他要抢在楚国前面,率先与秦国交好,并约秦国一同进攻楚国。
张仪见大功告成,这才上朝理事,并对焦急万分的…逄丑父说:“你为什么还呆在这里,不去取土地呢?”逢丑父莫名其妙:“地在哪里?”张仪故作诧异道:“我有奉邑6里,不是答应献给楚王了吗?”逢丑父闻之愕然,情之不妙,但仍据理力争道:“我奉楚王之命,前来接管商于之地600里,这可是您对我楚王的亲口承诺,言犹在耳,怎么短短3个月的功夫竟变成奉邑6里了呢?”
张仪坦然地微微一笑,道:“那肯定是你的楚王听错了。我说的是我的封地6里。秦王的土地,别说是600里,就是60里,我也没有权力馈赠于他人呀!”
此时,逢丑父明知被欺,却已无可奈何,只得归报楚王。楚怀王正迷醉于扩大疆土600里的美梦中,闻逢丑父空手而回,细说原委,怒不可遏,恨不能将张仪碎尸万断,踏平秦国。盛怒之下,已失去理智,根本听不进陈轸“伐秦非计”的谏阻,命大将屈句率精兵10万,向秦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进攻。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楚、秦两国交战于丹阳。楚国与秦国刚一交战,齐国便从侧翼向楚国发动猛攻。秦齐两面夹击,楚国腹背受敌,死伤8万余人,楚将屈句被俘(一说被杀)。秦国还趁机夺取了丹阳、汉中等地。怀王且羞且恼,又举倾国之师,复战于兰田,结果又遭败绩。此时,韩、魏两国也趁火打劫,南袭楚国。连遭重创,楚国已无力再战,只好以割让两个城邑为妥协条件,忍气吞声地与秦国讲和。
令秦王忧心忡忡的齐楚联盟,秦王不废吹灰之力,只凭张仪一人出使楚国一趟,就使其土崩瓦解,互相残杀。秦国还趁机夺取了楚国的土地。
再欺楚国 就计连横
齐楚反目成仇,楚国元气大伤,更助长了秦国征服天下的勃勃雄心。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为推行连横策略,张仪建议秦惠王主动割让汉中郡一半的地方给楚国,以求两国重归盟好。然而,楚怀王不愿受地,却愿生得张仪以泄往日之恨。这可让秦惠王着实感到有些为难。谁知张仪听到这个消息后,竟自告奋勇,欣然请命。
楚怀王一见张仪,怒不可遏,立即将其打人死牢,择日行刑,并要亲自辱而杀之。
一切早在张仪的意料之中。他求人找来早已收买的楚大夫靳尚,付与一条锦囊妙计。靳尚依计先见楚怀王,奏道:“大王拘捕张仪,一旦得罪秦王,失掉盟国欢心,天下必轻大王。愿大王三思再三思。”怀王闻言,不觉犹豫起来。靳尚连忙又去见郑袖,煞有介事地说:“秦王甚爱张仪,打算用6县土地和绝色女子把他赎回。楚王看重土地,势必宠幸秦女。到那时,夫人专宠的地位恐怕要岌岌可危了!为今之计,不如劝说大王,放掉张仪了事。”郑袖涉身利害,急忙去向楚王求情,日夜撒娇装填,搬弄口舌,说道:“从来人臣各为其主。如果大王杀死张仪,秦必怒而伐楚。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然而,楚王始终无动于衷。郑袖见屡屡劝说毫不见效,最后只好以离君而去相要挟,说:“大王如此一意孤行,秦王一定会派大军攻楚。妾请求母子一同迁往江南,免做秦国砧上鱼肉。”说罢,痛哭不已。楚王经不过妇人的百般纠缠,细想,要杀张仪也只不过是想解恨而已,如因贪图一时之痛快而导致秦楚大战,确实得不偿失。于是,怀王便下令赦免了张仪,尔后又像上次一样厚礼相待张仪。
张仪乘机进说楚怀王,他说:“倡导合纵者无异于驱群羊攻猛虎,两不相敌十分明显。如今大王不交欢于秦,秦国劫韩挟魏而攻楚,则楚必危。秦从巴、蜀备船输粟,浮岷江而下,不需10日可抵楚国西境扦关。扦关闻警,则楚国东部只得退保城池,黔中、巫郡即难为大王所有。秦举兵出武关,则楚国北境隔绝。秦攻楚,可在3个月以内告捷;而诸侯救楚,需待半年以上奏效。期待弱国的救援,而忘掉强秦的危害,这是我最为大王担忧的。大王诚能听我愚计,我可使秦、楚长为兄弟之国,勿相攻伐。”楚怀王听了十分高兴,加上被先前的战败吓破了胆,终于接受了张仪的建议,背离了合纵。为了对秦表示友好,还答应不要汉中的土地了。
张仪铤而走险,既未负秦王使命,又使自己化险为夷,充分显示了他超人的胆识和卓越的智谋与辩才。
张仪从楚国回来后,又顺道去了韩国,因他熟知各国要害所在,同样能娴熟地运用威逼、利诱两手。他对韩王说:“韩国地小人少,秦国的地大而人众,如果双方交战,韩终究不是秦的对手。因此,只有建立友好联盟,韩国、才能免受秦、楚的夹击。”他见韩王默不作声,继续说道:“秦国的目标是削弱楚国,而能够消灭楚国的只有韩国,这并不是说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地理位置优越。只要大王西面事秦而攻楚,秦王一定会高兴。这样韩国就可以得土地,而又使楚国的怨恨都集中到秦国身上了。”韩襄王觉得张仪说得不无道理,又慑于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只好听从了张仪的建议。
张仪归报秦惠王,秦惠王见张仪不费一兵一卒就使楚国放弃了土地而又和自己加盟,同时又拉拢了韩国,非常高兴。为了表彰张仪的功绩,封给他5个县的土地,并赐号“武信君”。其后,张仪又东说齐王,西说赵王,北说燕王。这样,张仪凭着他的口舌之才,游说东方诸国以后,使他们都互相猜疑,彼此勾心斗角,而又都与秦国友好,使秦国实现了操纵六国的目的。至此,张仪的连横策略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巧施连环 避祸于魏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当张仪游说东方诸国大功告成,欣然返秦时,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秦惠王去世。张仪顿时如冷水浇头,万分沮丧。他深知,继位的武王自作太子时就讨厌自己,朝中群臣见他在惠王面前倍受恩宠早已妒火万分,如今武王继位,自己恐怕要凶多吉少了。果然,张仪一回到秦都咸阳,便成了众矢之的。群臣纷纷乘机进谗,说道:“张仪为人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如仍用他,恐为天下耻笑。”各国诸侯听说张仪与武王不睦,都感到连横亲秦之举前途黯淡,又都背叛连横之约,纷纷实行合纵外交。
秦国众臣借机更加诋毁张仪,把诸侯疏秦之举全归罪于张仪。齐国此时又落井下石,特派使臣前来责备张仪。内攻外扰,步步紧逼,大有不杀张仪誓不罢休之势。张仪的处境岌岌可危。张仪失去政治靠山,面对目前岌岌可危的形势,看出秦国已不宜久留,如不知难而退,迟早要招至杀身之祸。于是,他左思右想,陡生一计。他对秦武王说:“大王,最近一段时间,东方各国均无战事,友善相处。依臣看来,这对我们秦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只有东方各国兵戎相见,战火不断,我们秦国才可以乘机割得更多的土地。”
秦武王继位以来,一心想扩大疆域,以显示其大有作为,只是苦于没有可行的良策。今见张仪提及,知其有打算;顿时来了兴致,忙问:“依你的意见呢?”
张仪说:“我听说齐王最恨张仪,张仪在何处,齐王必会兴兵伐之。因此,我愿以不肖之身前去魏国,齐必兴师伐魏。齐,魏两国一旦交战,大王便可乘机伐韩,进入三川,出兵函谷而不进攻他国,只逼进周京,周朝的祭器就会交给大王。到那时,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以令诸侯,成其帝王之业!”
秦王信以为真,不胜欢喜,立即表示赞同,并且出动了30辆兵车,隆重地送张仪去魏国。张仪手持秦王的符节,一扫近来的沮丧而有些春风得意了。张仪并非得意忘形之人,这不过是故作姿态以掩饰内心的落魄而已。
张仪一到魏国,齐国果然兴师伐魏。魏襄王惊恐不安,觉得因张仪而使魏国无端受害,实在不值得。有意让张仪离魏归秦,又觉此话不好开口。正在焦灼万分、左右为难之际,张仪不请自到,主动拜见魏王说:“大王,您恐怕正在为齐国动兵之事担忧吧?大王勿虑,不需大王二兵一卒,我即刻让齐国罢兵。”魏王将信将疑,见张仪如此胸有成竹,又对退兵之计如此讳莫如深,尽管心里惴惴不安,但只是不宜深问,便道:“退却齐军之事,全仗先生了。”
原来,张仪早已派出了家臣冯喜。让他先赴楚国,待齐国对魏发兵的时候,冯喜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