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你要婚姻干什么 >

第18章

你要婚姻干什么-第18章

小说: 你要婚姻干什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艺术人生   
可可:人和人真的能互相理解吗? 
有时候,我会相信艺术的力量。因为至少,我是能被艺术作品感染的那种人。我们这一代女人,年少的时候,几乎个个都热爱过文学,我现在还记得自己看三毛时的疯狂。优美的文字,能带给自己眩晕,体验书中的伤感和美好,想象书中境界的高远和旷达,人生似乎因为这些东西而变得有价值了很多。 
当然,时光荏苒,现在的我,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容易被打动。但很多人生况味的品尝,却实实在在地来自书本、电影或音乐,我想很多人可能都会和我一样吧。 
你也许由此能想到我是一种什么性格,我不大会跟人直接正面地交锋,我自会有我委婉的方式。在单位,几个人吵吵嚷嚷,你争我夺,我从不声色俱厉,我会买本修养方面的书分发下去。我家里多年来一直订阅着《读者》,让孩子每期都读,因为我相信那些好文章一定会给他心灵带来启迪。 
我的堂兄两口子,多年来和伯父关系恶劣,新年时,我给他们夫妻送的礼物是《千里走单骑》的电影票。我不指望他们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只是希望这样一部电影,能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涤荡。 
但是,人和人的交流终是非常困难的。比方我的手下,读了修养方面的书,倒是不吵不嚷了,但告起状来却比以前更狠了;儿子当着我的面看《读者》,转过身就去看魔幻世界。还有堂兄两口子,电影看了,没有任何反思,却毫不领情地对我说:“你们单位也是,发这样的电影票,还不如发两桶油呢。” 
你说,人和人真的能互相理解吗? 
就在前天,我买了张碟拉着丈夫看,是部夫妻关系片。男人因工作紧张疏于和妻子交流,终于令妻子红杏出墙。我悄悄观察着他的表情,希望他能像我一样,将艺术和人生进行对比——他借口工作忙,已经冷落我很久了。但我发现,他一点儿也没有意识到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对那个男人的下场他比我还要幸灾乐祸。 
谁知道呢,世上就是有这么一些人,对意味深长的艺术境界,没有丝毫的领悟,真是可怜又可恨。 
夏景:千万不能把艺术的想象,轻易运用于人生的经验之中。 
说到艺术和人生的关系,电视上正好放着一个现成的节目,而且这个节目的主持人还有一个人无他有的绝活:让所有来宾边哭边诉。 
在我看,这个节目和艺术或人生都没有什么关系。 
现在该轮到你觉得我可怜又可恨了,但按你的性格,是不会直接痛斥我的,你会给我找一本书来看,书名就叫《怎样让你的内心更美好》,我三下两下、一目十行地看完了,然后打着哈欠说:“晚上吃什么?” 
这大概就是你所感慨的:人和人真的能互相理解吗? 
你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牧马人带着一匹马去了水边,可是马一口水也不喝,因为它不渴。现在,你就带着我们这些老马,去读书、去电影院,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老马们心境坦然,没有任何想法,它们既不喝水,也不感动。 
老马和牧马人的交流出了问题,只是因为牧马人的理解和老马们的自我感觉没有对上号而已。你对同事、对孩子、对丈夫、对堂兄的期待,没有什么错,但问题出在了态度上。太过强烈的感化意味的交流,往往最后都得以失败告终,因为在你看来,让他们理解你,成了你的主要目的,而没有想到其实是你在需要着他们的理解。 
因为同事们吵吵嚷嚷就送给他们关于修养的书,为了让孩子理解世界充满爱,就让他看《读者》,难道你的修养,就是靠读这些书来的?难道你对世界的理解,没有曾来自过三毛?如果张艺谋知道你为《千里走单骑》这样下工夫,一定会给你一个名人无私的拥抱,还有你的丈夫,幸好没有被他发现你在偷偷观察他的表情,否则该轮到你有口难辩,难道丈夫工作忙就是女人出墙的借口吗? 
这个世界上,对艺术作品的态度,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一种是为了发现自我而阅读,另一种是为了逃避自我而阅读。前者总是想在书中找到美好的爱情和生活的意义,而且如有可能,他们的命运最后还都相当地幸福。后者的阅读则从不和现实发生关系,他们看恐怖活动,发射火箭,劫持飞机,安放炸药,其中也会有绸缎般光滑皮肤的女郎,但她们的存在只是让男人们顺手捏一捏。 
欣赏口味的不同,当然会带来对艺术作品的不同了解。如果你要知道即使一个著名的小说家,也会不赞同发现自我的阅读的话,你一定会感到奇怪吧。纳博科夫就嘲笑过那些希望从小说中获得教益的读者——那岂不是跟想用鱼子酱充饥一样可笑吗? 
事实是,很多创作艺术作品的人,都知道千万不能把艺术的想象,轻易运用于人生的经验之中。因为谁也提供不出与真实生活比例相应的舞台美术布景。我们可以喜爱艺术,信任电影里遵循了真善美原则的审美情感,但我们可能也更知晓,朴素的人生才是生活最好的教育方式。 
但不管怎样,我终是同意你的这个看法,无论话说得多么滔滔不绝,人和人确实很难互相理解,而且从根本上,是无法彻底沟通的。也许此刻我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现状,对此表示遗憾,闭嘴并深深认同你对牛弹琴的理论。   
男人的里外不一   
初晓:我还发誓,以后要找个利索细致的男人。 
对微不足道的小事,你也关心吗?比方男人的内裤? 
不好意思,对这个问题,我还问过几个亲密的女友,也许是我矫情了。 
确切说,这个男人是我的男朋友。大夫,高个儿,挺爱干净的,脾气也可以,不挑食,不挑穿,前妻先背叛于他——你要知道,在再婚问题上,男方如果是受害者比较占便宜。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我们相处得还不错,唯一让我感觉难受的,就是他的不拘小节。 
也许有人会说男人就该这个样子,但是你要知道,我的第一次婚姻,就令我受够了,前夫的脏袜子总是塞在鞋柜里,两三个月才理一次发,家里更是从来也不收拾,我就是忙死累死,下了班也得赶紧扫地、擦桌子。我又是个特别见不得到处乱七八糟的人,所以,离婚的时候,我还发誓,以后一定要找个利索细致的男人。 
大夫的其他方面还算好,至少我见他第一面后,有了个比较好的印象,主要就是因为看见他房间里还算干净,虽然自己生活,但厨房里锅是锅、碗是碗的。 
后来我们有了性关系,开始还好,他挺注意个人卫生和细节的。让见惯了邋遢前夫的我,常有欣喜之感。但慢慢熟了,他就开始不注意了。两个月前,我曾对他说他的内裤该换了,有一条都破了洞。他答应得挺好,也没怎么再让我看见。 
我们只有周末是住在一起的,正好有女友想认识认识他,他很爽快地答应去他那里吃饭,结果我的一干女友,进了房间就扮演起了娘家人,东翻西看,查看他的家底。一进阳台,那个破洞的内裤旗帜一般迎风飘扬,我顿时哑口无言,心情坏透,这么一个男人,真不知是什么心思,平时西装衬衣非名牌不穿,内里却如此糟糕。我简直要怀疑到他的人格品性,真想从此再也不理他了。 
夏景:你为什么说男人的内裤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在我喜欢的男演员里,休·格兰特算一个,他和白瑞德那种有豪气敢担当的大男人是完全不同的。有次“佳片有约”放《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主持人揶揄地说,格兰特似乎很得一些女性观众的喜欢呢——因为他的小男人气嘛。说完,男嘉宾们就都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好像嘲笑了格兰特的小,他们就大了。是啊,男人骨子里都是要做大的,吃饭大碗,喝酒大缸,做人大哥,挣钱大款,走路要走金光大道。 
因为成大业,出大名,做大人,男人对涉及小的一切自然就会鄙薄有加。头发长了,衣服脏了,袜子臭了,指甲黑了……既然外表的所有不拘,都被称做小节,内里的零零碎碎,你又能做多少指望?他会说,我又不是女人,难道你也希望我跟你一样蕾丝花边外带香水,就不怕被叫做变态佬? 
不是我有偏见,好多年前,程乃珊就写过一篇呼喊中国男人做绅士的文字,抢公交车,骂女人,吐痰,邋里邋遢……中国男人的底蕴,其实在很大程度,都输在了细节上。婚前还稍微好一点,婚后恶习只会越来越多。不仅不细腻,还以粗蛮不洁等为男子汉的荣耀。 
对女人来说,被人当众看见男友破洞的内裤,是够丢人的。像男人喜欢自己的女友清洁漂亮时尚一样,女人何尝不喜欢关起门来,他依然能优雅干净高大?这样的男人虽然人间少有,碟片里常有,但在自己朋友的面前,他至少应该能做到“少年春衫薄,无知逞英雄”吧——难道古代汉语里的“薄”就是薄到露洞的意思? 
男人有时不理解女人恋物的癖好,不明白那些藏在边边角角的首饰,贴肉贴身的衣裤,为什么也会让她投入那么大的热情和耐力。其实这只能说明女人比男人要先知先觉,她在乎的并不全是物质细软,而是觉得生命的精华部分,需要人的关注和珍惜。 
中国男人多顾家、有责任感、少花心,但对细节的忽视,大多却是顺从于大环境的粗鲁庸俗。婚前不在乎拿破内裤给女友看的男友,婚后很可能就会是那个情人节装白痴的丈夫。到时候别说自己买内裤,就是陪你转转商店,都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他自有他的人生目标:处级干部,六十万现金,一朝成名……事情这么多,任务这么重,时间这么紧,你竟还敢跟我说饭后漱口,袜子露趾,鼻毛都跑到外面来了? 
好吧,不说也罢。姐妹们不如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安慰自己吧。这样的男人,至少管理起来,省事好多。 
说了这么多,关于男人的内裤,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既然你做了他的女友,还很有可能要嫁给他,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如果你是薛宝钗,主动去买新的吧,放进他的衣柜,然后把旧的替他扔掉; 
如果你是林黛玉,那就见洞落泪吧。苦苦劝谏还不听,只好我以我血荐内洞; 
如果你是晴雯,几个洞洞怎么够,剪刀拿来; 
如果你是史湘云,穿的外裤都是洞洞连洞洞,他若不满,你大喝:各人自扫门前雪!   
人之为患,在好为人师(1)   
软弱小芹:眼见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滑向了社会底层,对大家可能都是一个心理考验吧。 
如果可以,我能否放弃与人交流?我说的这些人,主要是好心人。但不幸的是,我的身边,总是有太多太多的好心人,他们是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曾经的同事,还有我的亲戚家人。他们围在我的身边,喋喋不休,几欲令人死去。 
四年前,我生下儿子。半岁后查出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因不明。儿子除了病,其他一切都好,我唯一的希望,是让他能有一个积极、快乐、向上的心态。他很可爱,活泼天真,还勇敢,一见到我有什么难事,立刻就说:“妈妈,我长大了,会保护你的。” 
我很感动。因为他让我看到了世上最好的男人。 
儿子两岁时,丈夫就因为面对不了庞大的治疗费用和儿子患病的心理负担,一走了之。去年他已有了新家,生了个女儿,很健康。我为他高兴。 
去年下半年开始,单位整顿。多年来我因为儿子的身体,一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使只拿一半工资,也早已是领导的眼中钉、肉中刺。我知道治孩子的病需要很多钱,但只靠工资,一辈子不吃不喝我也救不了他。在我想,回家是做母亲给他疼爱的最后选择了,我好好陪着他玩几年吧,能有几年就算几年。 
对我扔掉工作,身边的人纷纷表示不满。养着个病孩子,又没有老公,还敢放弃工作。如此大逆不道见困难就躲的生活方式,几乎让所有的人都愤怒了。也许我是软弱的吧,我承认我不能像有些母亲那样,风雨兼程,披荆斩棘,除了说服医生免费手术外,还能弄到很多的善款——我简直是束手无策,夜半时分,会哭很久。 
我周围的人,开始马不停蹄地关注我、分析我。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我好,眼见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滑向了社会底层,对大家可能都是一个心理考验吧。威胁的、恐吓的、劝告的,各种各样的人生导师纷至沓来。所有的人,现在见了我最主要的话题,就是关心我怎么活,儿子的病怎么办? 
越不希望想的事,越有人在你的身边不停提起。难道他们不懂沉默是金这个道理吗? 
夏景:你的生活,无论怎么过,都是你自己的,和别人真的是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你说:“在我想,回家是做母亲给他疼爱的最后选择了,我好好陪着他玩几年吧,能有几年就算几年。”仅仅这一句,就足以说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