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道光皇帝 >

第98章

道光皇帝-第98章

小说: 道光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律说着,从沙发里站起来,边走边说边比划着。

伯麦受义律的感染,雄心万丈,喜悦之情溢于脸上。

“先生既然如此,想必您已经找到了这样的一块土地。”

“那是当然。”

“先生所指的是……”

“香港!”义律丝毫不加思考地说,“香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且资源丰富,可以作为我大英帝国的一个东部输送站。”

义律说完,从上衣口袋掏出一份拟定好的谈判协议。

伯麦拿过来一看,大喜。只见上面整齐地写着:

一、香港本岛及其港口割让与英王。大英帝国对于香港商业应征收一切正当捐税,按在黄埔贸易缴纳。

二、赔偿英国政府六百万元,其中一百万元立刻支付,余数按年平均支付,至一八六四年付清。”

三、两国正式交往应基于平等地位。

四、广州海口贸易应在中国新年后十日内开放,并应在黄埔进行,直至新居留地香港方面安排妥当为止。

道光烦躁不安地在养心殿里来回踱着步子,铁青着脸。事情发展得太快了,几日前由于钦差大臣伊里布办事不利,没有能够把定海收回,反而同那些洋鬼子们私定协议,有负龙恩,道光因此一气之下把他革职。到现在才几天的时间广东又传回如此类似的事。

到底该怎么办呢?道光有些手忙脚乱,真不知如何是好。

“皇上,这件事不如……”

穆彰阿想劝说皇上,但又有些犹豫。他虽然没有说完,但道光能够听出他话外之音,他无非是想劝说自己接受英军的条件。

难道真的应该放弃香港么?道光有点儿不甘心,大清王朝乃是先祖们留下来的绩业,现在却将要被别人占去一小部分。虽然那只是微小的一部分,但那毕竟是大清的土地,如果失去,那无异在道光的心口挖去一块肉,那是多么令人痛心呀!

道光在心中狠狠驾着他所看重的琦善:“这个狗奴才,朕向来待他不薄,以致让他当了直隶总督,又命他为钦差大臣,可现在竟敢串通洋鬼子来坑害朕,其罪不可饶恕呀!”

想到此,道光转而向穆彰阿询问,现在在他身边唯一值得信任的大臣,他认为只有眼前的这个首席军机大臣了。

“穆彰阿,朕向来倚重于你,这个琦善有负朕对他的栽培,竟敢私下与洋鬼子签订什么条约,胆大妄为,罪不可赦。”

穆彰阿明白皇上这是在询问自己的意见,一时左右为难,替琦善求情吧,恐怕皇上连他也怪罪下来,皇上向来多疑心,弄不好连自己也跟着倒霉;可若不替他求情吧,那也不好办,毕竟琦善跟自己交往多年,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左右臂。

穆彰阿稍稍抬头看了一眼道光,皇上正眼露怒光脸色铁青地看着他。他一狠心道:

“启禀皇上,微臣虽然与那琦善一直交往不错,却一直没有认清他竟是如此之人,只怪老臣糊涂。而今,既然琦善不识抬举,负了圣恩,微臣也绝不会替他求情,还望皇上从严处置,以儆众臣。”

道光点了点头:“所言不差,那么你看该如何处置?”

“这……,微臣在皇上面前不敢拿主意。”

“那么这样办吧!免去他两广总督之职,交刑部查办;所有家产,即行查抄入官,朕也就不杀他了,以显朕之宽洪大量。”

“皇上这么说,微臣这就去办。”

“慢着,朕还有一事与你相商。”

该战该和,道光一直拿不定主意。若和则意味着道光承认了这个条约有效,若战,那些洋鬼子船坚……

“穆彰阿,朕现在如同落进了冰窑,不知该如何是好,你替朕出个主意。”

“皇上,依臣之见,”穆彰阿见皇上似乎有些松劲,就直言不讳地说,“现在形势摆在面前,一切对我朝都不利;洋人的武器装备都优于我朝,炮弹不仅打得比我朝的远好几倍而且还都是落地开花的玩意儿,非我朝的土药可比。再则洋舰一个个庞大无比,坚不可摧,而我朝的船只却不堪一击,明显对比,我朝恐怕不一定能斗得过他们。现在洋人次次捷报,屡屡获胜,锐气十足,不如我朝先与之请和,让他们几分,给他们一些甜头,让他知足而去。从此以后,我朝再也不与他们交往不就得了?皇上,你看这样如何?”

道光心里明白,穆彰阿所说全是实情,可一经说出,仍然勃然大怒。

“大胆穆彰阿,你竟敢说出如此混账的话,你知罪么?”

穆彰阿吓得扑腾一声,跪在了道光面前,连连叩头:“皇上饶命呀!臣句句是真,不敢欺骗皇上。”

道光仰面狂声吼道:“苍天呀!难道你真要绝我,让我走那条路么?”

是呀!洋人武装精良,大清土枪土炮又如何是它的对手呢?

道光抱着膀子,一屁股坐在了炕上,良久、良久……

“朕再考虑一下,你先回去吧!”

“微臣告退。皇上,您可要保重身体呀!”

道光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穆彰阿急切地溜出了养心殿。

一缕夕阳透过窗纸温馨地斜照在道光的脚下,发出浅黄色的光芒。又一年过去了,道光感到心力疲惫得要命。

“这些洋鬼子实在可恶,之前贩运鸦片茶毒我朝百姓,以致我朝国库日益匮乏,而今又挑起战争,难道朕应该对他们屈服么?朕是大清亿万子民的父母,是皇上,如何可以向他们求和,那以后我大清颜面何在,朕又如何有脸面苟活于世上,我朝历代皇帝又何时对外屈服过。可穆彰阿说的话不错呀!洋人武器比我朝先进,长此打下去,我朝未必是其敌手……”

道光正想着,听到太监小喜子在养心殿外高声喊道:

“奴才叩见皇上。”

道光在殿里应着:“什么事?”

“刚才皇后娘娘宫里来人要皇上去一趟,说是……”

道光一听,一骨碌从炕上跳起来,打开门问:

“皇后出了何事,快说!”

小喜子多日未见皇上发这么大的脾气了,立刻惊恐地说:“来人说皇后娘娘病势不见好转反倒加重了,请皇上去一趟。”

“什么?为何不早说,混账的奴才!”

道光一脚把小喜子踹倒在地,然后头也不回直奔坤宁宫而去。

只因皇后天生体质较差,每逢人春后,总要病上三两场,起初宫里的人都未在意,以为不过如同往常一样,开几剂药方,认真调养几日便可痊愈。道光一直忙于朝政少来坤宁宫,听说后也没放在心上,谁想到现在病情又重了。

黄昏时分,残阳如血,给整个宫殿涂上一层使人心醉又叫人感到沉重的暗红色。道光止住下人通报,径直进了坤宁门,转过石雕影壁,走月台过前殿,大步闯进了寝殿。

寝宫里一时静悄悄的,静得有些怕人。道光十分紧张,未作任何停留,道光几步跨入寝宫,一眼望见了躺着的皇后,他心爱的人儿。

道光一下子呆住了。他还从未见过皇后今日的这副病容,脸色白得如蜡,两颊深深地陷进去,仿佛成了两个黑洞,那两排又长又黑的睫毛,在那惨白的面颊上显得非常突出。

道光扑到皇后的身边,扶起了她。皇后睁开迷茫的双眼,看是皇上,便欲强支病体跪拜,然而她哪里能起得来,道光轻轻抚着她那瘦伶伶的、柔弱的、无依无靠的肩膀,鼻子一酸,一低头,两颗又大又沉的热泪,“叭嗒”垂落下来。

皇后强作笑容,望着道光:“你,你怎么啦”

道光也强笑着:“我正要问你呢?你,你怎么啦?……”

“皇上放心,没事的,只是受了点风寒,真的没事。”

道光温柔地说:“你还说没事。刚才已有人告诉朕,说你的病情又加重了,你为何不告诉我?”

皇后笑了笑,扭头看了宫女秋屏等人一眼,对她们说:“你们出去吧,这儿有皇上陪我呢。”

寝宫里只剩下道光、皇后二人,一盏昏黄的灯在宫里影影绰绰地闪烁。

“皇上,政事繁忙不可荒废。你先回去吧,刚才母后遣人送来补药,臣妾已觉好多了。”

道光觉得很奇怪,忙问:“母后真的来过?”

“当然,母后对臣妾不错,等到臣妾病好之后,一定先去慈宁宫道谢。”皇后欣喜地说。

“如此甚好。”道光一语双关地说,“不过可要安心养病,别让朕为你担心才行。”

“皇上放心!”

皇后一阵子咳嗽后又说:“这几日皇上一定政务繁忙吧!”

道光见她在病中仍关心自己的政事,心中顿生感激之情。

“朕正在为琦善私自签订条约而生气呢!”

“噢,会出这种事?”皇后疑惑地问。

道光于是把事情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既然如此,那琦善实在是罪不可赦呀!”

“那是当然,朕把他革职查办了。”

“恩威兼施,方为仁义之君。”皇后称赞道。

说过后见道光仍疑虑重重,皇后又接着问:“皇上难道还有别的事?”

“还是为了那些洋鬼子的事,朕实在拿不定主意。”

“皇上请讲。”

“目前朕正为是战是和而烦恼……”

皇后插话说:“恕臣妾直言,臣妾虽不懂朝政,但却深知皇上乃万圣之君,万万不可令臣民失望,否则后悔莫及。”

道光一惊,道:“莫非你认为朕应该主战?”

“正是。”皇后义正辞严地说。

道光有些心惊,面露犹豫的表情。

皇后见皇上有些迟疑,又接着说:“皇上,此事万不可犹豫,当断则断,方为大丈夫,别忘你是龙的后代,不可示弱于人呀!”

“不错,朕乃是龙子龙孙,怎可示弱于洋鬼子呢!”

想到这里,道光脸上白一阵红一阵,当机立断,一把握住皇后的手说:“朕决不会令你失望的。”

皇后笑了一下,满意地说:“这样一来,我就可安心了。”

道光原以为处罚了林则徐,英国自然应该知足,撤兵回去。却没想到他们贪得无厌,又迫使他割让土地。道光在皇后的鼓励下,决定大举进伐英军。

道光二十一年二月中旬,道光从浙江、直隶、四川、新疆、江苏、山东等省调集二十万清军,浩浩荡荡地开往广东。福建南部沿海之地,重兵剿办英军。接着,又派皇侄奕山为将军,隆文、杨芳为参赞大臣,赴广东作战。

不久,皇后病情加重,无治而亮。道光以皇后之丧连续发下谕旨:

召江北高僧,遣中使迎来宫中,为皇后钮祜禄氏礼忏营斋,设水陆道场。

征天下能工巧匠,为皇后钮祜禄氏构筑冥宅。

命内阁自三月至五月,票本尽用蓝墨,以示哀悼,此后方许恢复朱色。

命诸大臣议谥:

命全国服丧,自哀诏到日,官吏一月,百姓三天。

从满洲人关到道光之时,二百余年间,大清王朝还没有举行过这样隆重的葬礼。于是,北起黑龙江、长白山,南到两广福建之地,西越河西走廊,东至海滨,广袤辽阔的土地上处处设有灵位,打着白幡,成为震动天朝的国丧。

英国政府侵华全权代表义律站在窗前,看着窗外,陷入了沉思。

就在三天前,义律收到了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发来的一封信,在那里他受到了严厉的指责,说他办事不利,行动太缓,得到的太少。特别是听说他竟与那些中国佬议和,且所得到的仅仅只有六百万元,英国政府非常气恼。最后巴麦尊还说英政府现在对他的所作所为有些不满,警告他要好自为之。

条约私自签订后,义律按照事先与琦善所达成的协定,迅速地命人把呆在定海县城的英舰“威里士厘”号招回在澳门的基地,“威里十厘”号装有七十四门大炮,威力不小,深受义律的器重。而后把攻定海时所占的舟山及附近的一些岛屿和条约前所占领的大角、沙角炮台悉数地归还给了清政府。

义律有自己的打算。在中国几年的时间里,他感觉自己对清政府以及那皇上已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在多次战役前,他总是训导他的那些部下:“根据我几年在中国的经验,那清政府是一块软骨头,我们要慢慢咀嚼它,不可掉以轻心,不可急功。否则,作为一块骨头,它还是有可能崩碎你的牙齿的。”

在进攻大角、沙角炮台之前,义律就曾经和琦善派出的官员谈过一次,提出了十三项条件:

赔还收缴的鸦片烟价和此次英国人到舟山各处军费,各洋商所欠旧债,要由中国方面承担清还;清除走私贩烟,不得连累英国贸易船;英国人递禀必要封呈大皇帝,不能呈与官宪;要大码头一处永远居住,如澳门样式;要福建、浙江、江苏。天津等处地方贸易码头六处:在北京城建造英馆,派一英官驻扎,其余各码头各安置英官一人;贸易码头,英国人可以建造教堂;英国人各港口贸易,得带家眷同住;贸易不要洋商经手,如洋商不能裁撤也不能加减;出口税银要定一条款,不得随意加减,减少各贸易船只进关费。

当时义律还声明:如有一条不从,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