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道光皇帝 >

第92章

道光皇帝-第92章

小说: 道光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乘着官轿缓缓地朝皇宫的方向赶去。穆彰阿稳稳地坐在轿子里面,心却始终不能镇定下来。这几日他的心情一直都不大好,动不动就要拿下人们发脾气。

正如今日一清早,穆彰阿醒来后,唤小厮来为他穿衣。他叫喊了许多声,方才见那小厮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这小厮是刚到穆彰阿府里的,听说人比较精明麻利,穆彰阿又见他眉清目秀的,所以召在身边伺候着。谁料这第一日就贪睡,起得如此晚,死猪一般。虽然如此,倒也不至于使他大发雷霆,可恼的是一问起晚的原因,竟说是因为昨日听别人谈林大人在虎门销烟的事,以致高兴得一夜没合上眼,今早才刚睡着,紧接着又听到朦朦胧胧地有人呼喊他的名字,衣衫还没穿戴整齐就赶紧跑了过来,结果还是来迟了。

穆彰阿几日前就收到消息,说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一帆风顺,当地的人们都敬慕地称他为“林青天”。这个汉人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身为满官之首的穆彰阿如何能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呢,心里面七上八下的总觉得不舒坦。

他心里又哪能够舒坦呢?全朝的满族官员们都用崇敬的目光看着他,一切都在看着他的眼色行事,以他为满官之首。而现在有了这个林则徐,而且又立下了如此的大功,形势对他不妙呀!

穆彰阿是有感觉的。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京城已有好几日了,这几日他坐立不宁。而现在在他穆彰阿的府第里竟然还有人在为林则徐叫好称妙,这时的穆彰阿如何能够忍受?他暴跳如雷,一脚把那名小厮踹倒在地,然后跟上去又是几脚,累得他直喘粗气,最后又把那名小厮赶出穆府才算了事。而且当时若不是有人进来通报说,皇上有事找他询问,那名小厮恐怕就未必能够站着或爬着出穆府了。

“皇上召见我会是什么事呢?”坐在轿子里的穆彰阿心神不定地猜测着,“难道是为了前日我与王鼎因林则徐而争吵的事么?”

前日上朝后,在太和殿正殿上,满官和汉宫为了如何对林则徐邓廷桢等人行赏的事而争得不可开交。

王鼎认为:“禁烟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收获,理当重重奖赏才是。”

王鼎和穆彰阿同为军机大臣,同在军机处共事。军机处汉族的大臣是曹振镛和王鼎,满族的大臣则是文孚和穆彰阿。

曹振镛乃三朝元老,劳苦功高,成绩卓越,一向为道光所倚重。只可惜年岁已大,几年前就已辞职归里。因此到了道光十九年军机大臣并无增设,只有其余的三人。

在曹振镛告退后,道光思来想去,觉穆彰阿这人办事谨慎,很少乱说话,甚合他的心意,因而又提升他为首席军机大臣接替曹振镛之位,权列朝臣之首。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在大事上穆彰阿极少先于群臣说话,总是不动声色地观察周围的一切,窥视皇上的脸色,把自己放在最安全的位置。正如同他在群臣为“驰禁”和“严禁”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他既没有公开反对过“严禁”,也没有公开赞同过“驰禁”,这就是他做官多年的经验。

不过,在太和殿正殿上,满族的官员都在等着他说话,他不说也不行了。这可不只是关系到满族官员的地位和面子,也同样关系到他首席军机大臣的地位。

在综合了满官的议论后,不待王鼎把话说完,穆彰阿就上前一步,道:

“启奏皇上,依微臣之见,若对林则徐等人重赏,似乎有些不当。林则徐来到广州之前即为湖广总督,职位在汉官当中已是比较高的;再说朝中大臣们不少都是身经百战,功高显赫,甚而还有不少与皇上鞍前马后同过患难。那林则徐大人禁烟成功,功劳虽然不小,但若与以上那些人比起来,似乎还不够。所以以微臣之见,对林则徐大人赏加一级便可。”

道光听了,只是微微笑了笑,并没作定论,军机大臣王鼎当时也不敢再行进言。

退朝后,在朝房里王鼎和穆彰阿又争吵了一阵子,当时太监首领也在场。

“难道王公公把此事告知皇上了?”穆彰阿自知有些理亏,有点儿心虚。“长期以来,虽然满汉矛盾有了缓和,不像开国时那样争斗激烈,但是矛盾仍然存在,只是秘密些罢了。难道这点皇上已经知道?那么在殿上的提议,出于何种用意,想必皇上也一定知道了。如若真是那样,那这次召见我可就真有点不妙,岂不是要被皇上认为是以公徇私么?那我该怎么办呢?

穆彰阿思过来想过去,仍没想出什么好的办法,皇宫就已经到了。

穆彰阿下了轿子,步行穿过紫禁城,朝养心殿东暖阁而来。

自前日退朝后,道光回到了养心殿。

前几日,不仅是广州百姓高兴的日子,同样更是道光高兴的日子。

他不仅仅为虎门销烟而兴奋,也同时为别省所作出的成绩而兴奋。

虎门销烟的消息刚传到京城,别的省也接二连三地上奏,各报佳绩:山西省缴烟多少斤,浙江省收了多少支烟枪……

看到这些鼓舞人心的奏折,道光真有些爱不释手了,仿佛他手中捧的就是收缴的鸦片烟枪似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哪,虎门销烟竟有如此效力,以致各省纷纷仿效,严查鸦片。大清的光明不就在眼前么?”

想着想着,道光有些忘乎所以了,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养心殿里回荡。

“这里面包含着我多少心血啊!”

这时进来禀报的小喜子见皇上这副模样,早吓得愣在门前,一动也不动。

道光自从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后,生活习惯也大不如往常,性格也变得奇怪了,经常莫名其妙地忽喜忽悲,反复无常。一碰到这种情景,太监们往往大气也不敢喘,吓得连屁也收了回去。

一直比较受道光宠爱的小喜子,现在也不敢说话,免得受皮肉之苦。等到道光静下来询问时,他才敢应声。

“穆彰阿,这次朕召你前来,可知为何事呀?”

穆彰阿进入东暖阁,还未来得及喘口气,就听道光问起话来。

“微臣不知。”

“穆彰阿,你不必惊慌,朕今日只是要询问你一些事,并无旁的什么。”

“只要皇上问,那么微臣就已受宠若惊了,决不敢有半句虚言。”

“这个朕知道。你身为首席军机大臣,朕向来倚重于你,又怎会怀疑你说假话呢,谅你也没那份胆量。”

“微臣忠心耿耿,一心效于皇上,哪里有狗胆来欺骗皇上。”

道光含笑地点了点头。

“那就好,这几日朕都在为销烟而高兴,现在这广东禁烟之事也已经搞得差不多了,朕却为如何赏赐林则徐等人而伤了脑筋。朕前日在朝上见你所言还有些道理,所以特召你前来询问此事,不知你还有可说的没有?”

一听此事,穆彰阿一颗心才放了下来,心里窃喜,却又不动声色地说:

“微臣才识浅薄,恐怕再说出来就未必能够称皇上的心意了。”

“不必有何顾虑,直说无妨。”

“既然皇上这样说,那么微臣就斗胆了。这次皇上派林则徐广州禁烟,真乃明智之举。林则徐大人与微臣素来不和,但微臣对他却很是景仰,对此人也知之很深。林大人虽说才识过人,能力出众,微臣却认为——”

道光见穆彰阿神色,就忙问:

“难道林则徐还有什么不妥么?”

“皇上所见极是,林则徐做事有时刚愎自用,且有些急功近利。”

“哦,还有这样的事,朕却还没听说过。你且讲下去。”

穆彰阿见道光对他的话产生了兴趣,讲起来更加卖力了。

“微臣听说林则徐正为具结一事与洋人们争得不可开交,如……”

道光打断他的话插言说:“这件让洋人具结的事,林则徐在奏本里提到过。据他所言似乎并无多大问题,没提与洋人们争得不可开交之事呀?”

“这个微臣就不大清楚了,或许林则徐大人不想让皇上担心,故而隐瞒了此事也不一定。”

穆彰阿是道光身边的红人,知道他最讨厌大臣对他隐瞒一些事情,所以他才有那么一说。

道光果然有点动怒,却又不能在穆彰阿面前发作,恨恨地说:

“你接着往下说。”

“林则徐为具结而与洋人们争吵不休,照微臣看来此事若发展下去,恐怕于我朝不利呀!”

道光感到奇怪了:

“为何让洋人具结会对我朝不利,你且说来听听。”

“皇上你想,那洋人的鸦片已被林则徐全部没收了,心中必然气恼。而现在林则徐大人又急功近利,认为洋人交出鸦片便是怕了他,又迫使洋人去具结,永不准再带鸦片入华,否则格杀勿论。这洋人本来就很气恼,现在又要去具结,恐怕洋人不一定就答应。洋人也是要面子的,即使有想去具结的,一见林则徐大人那紧紧逼迫的样子,又怎么会具结呢?况我朝历来主张对异邦采用怀柔之策,林则徐大人之举恐怕有失其道吧!”

“言之有理。”

“这只为其一。其二,那些洋人如若被林则徐的阵势所吓,而具了结是很好,那我朝从此就可相安无事,永不会再受鸦片之害。可是,如果那些洋人不愿具结,那结局恐怕就要大动干戈了。”

道光这时一拍御案,站了起来,朗声道:“即使打起仗来,朕难道还怕他们不成!他们国家来来去去不过几十里罢了,国小力薄,朕随便派一支军队前去便可把它们夷为平地!”

“皇上所言甚是,我乃堂堂大清天朝,又怎会怕这些不受教化的蛮夷呢?”

穆彰阿讨好地说。等到道光气消了,缓缓地坐了下来,才又接着说:

“我朝当然不怕他们。不过,皇上,你可想过没有,如果真动手了,免不了又要劳民伤财。我朝国库本来就已空虚,现在再打起仗来,肯定又要花费许多银子;再说对他们那不堪一击的小国动用武力,我大清岂不招人嗤笑么?”

穆彰阿这话可说到道光心坎里了。道光节俭惯了,一向反对乱花费银子的现象。现在穆彰阿一话,正合他心意,他赞许地点了点头。

“所以具结之事,易挑起战乱,这是其二。林则徐大人的做法有失妥当,再者——微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朕免你无罪,你说吧!”

“那微臣就斗胆了。这次林则徐大人广东一行影响较大,特别是虎门销烟,深得广东百姓的爱戴,都称他为‘林青天’。而且广东在远南,远离京城,对统管有些不利,现在皇上要是再行对他重赏,恐怕他不免要恃功自傲,未必不是又一个尚可喜似的人物。”

穆彰阿的话顿使道光心中一惊,此前他始终沉浸在虎门销烟的喜讯中,还从未考虑到这上面,现在一旦有人点破,道光如何不心惊?

万一林则徐要叛乱,那可就是一个天大的麻烦了。张格尔叛乱道光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用了几年时间大量人力物力才把叛乱镇压了。张格尔被捕获,斩首示众。以致后来道光又大动手脚制定安内和制外的比较可靠的政策,以求得边境的安全。

穆彰阿的话不由他不仔细地考虑了。虎门销烟,林则徐的功劳的确不小,理应重重嘉奖才是。但是若果真如穆彰阿所说那样,林则徐惹起叛乱,结果可就不堪设想了。到那时我大清岂不是就要在我手中毁于一旦,那我如何面对列祖列宗,那以后……

道光实在不敢再沿着这条思路往下想。

“目前的事就是如何奖赏林则徐等人了。”

想到这儿,道光抬头看了一眼垂着头站在身旁的穆彰阿。

“这个穆彰阿果然没令朕失望,这次朕召他来算是找对了人。

“穆彰阿,你所提到正合朕的心意,你考虑倒是很周全。既然如此,那么朕问你,依你看法,朕该如何赏赐林则徐呢?”

皇上向他询问,穆彰阿求之不得,但仍谨慎地说:

“皇上可还记得两江总督陶澎大人辞官的事?”

两江总督陶谢辞官当然不可能忘记,陶澎因病辞职后,至今仍无人就任,只是由陈銮代理此职。

“你的意思是让林则徐去接任么?”

“微臣正是此意。”

道光似乎觉得,奖赏太轻,可那也只是片刻的犹豫。

“传朕谕旨,调任林则徐为两江总督,接替陶澍之职。”

二百多万斤的鸦片,在广州东南虎门的海滩上,整整烧了二十三天。

广州城的官民沉醉在如同过年那样的喜悦里。

林则徐通过几个月来与洋商们的交往,也渐渐地了解了一些外国的情况,经常派人翻译一些资料。

“林老弟,鸦片已经销毁,我等也可松一口气了。想不到老弟仍旧忙碌,我等真是自愧不如呀!”

两广总督坐在林则徐的对面,面带赞赏的表情,缓缓地说。

“古人云,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一旦发生了什么事,也好有个准备。”林则徐笑吟吟地回答着。

“林老弟,让洋商们具结的事现今如何?”邓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