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决战1984 >

第97章

决战1984-第97章

小说: 决战198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美国军队的保守派眼中中国是一个拥有核武器和庞大人口的“双保险安全模式”的大国。尽管中国到目前为止仍缺乏有效的核弹头投送能力,但是中国军队在战争中仍可能以游击战的模式使用战术核武器打击苏联装甲集群。而另一方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方面更对打赢一场反侵略战争进行了长期的精神和物质准备。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苏联方面并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对于这一点安德鲁。马歇尔却另有一套自己的见解。首先他并不认为苏联会动用10亿吨乃至40亿吨级的核攻击力量先发制人的杀伤中国半数以上人口,彻底破坏主要军事设施和军事力量,从而消灭其战争能力。因为这将意味着放射性尘埃将弥漫包括苏联远东地区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因此莫斯科方面并不会将核打击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主要手段。

而中国所具备的战略核打击能力在美、苏两大超级大国面前也仅仅是聊胜于无而已。中国所拥有的机动核打击能力有限,空基核打击平台最先进的仍是50年代苏联图?16型“獾”式战略轰炸机的仿制品。尽管中国方面已经部署数百架这样的轰炸机。但是在强大的苏联国土防空军面前,这些可以携带百万吨级核航弹的轰炸机群对苏联的乌拉尔以东地区的威慑能力同样有限。海基方面中国尽管拥有4艘战略核潜艇,但是在以美国海军为假想敌的苏联红海军面前,这些噪音巨大的水下核武库一旦离开基地和中国近海便面临着生存能力的问题。

中国核反击战略真正是柱石是其陆基发射井,中国第二炮兵部队在1979年开始实战部署东风―5型洲际导弹,其8000公里的射程足以覆盖苏联的大部分地区。但是这些隐藏于经过加固的地下发射井和洞库之内的导弹却未必可以突破苏联已经进入实战部署阶段的空间导弹拦截系统。何况中国所拥有的陆基核导弹数量稀少。中国一旦向苏联发射核弹头,将很可能出现无力伤敌,却授人其柄的尴尬局面因此中国主动向苏联实施战略核打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中苏两国之间双方都只是将核战争作为最后的威慑手段而已。

至于战术核武器方面,安德鲁。马歇尔认为中国除了仍未能解决核武器小型化的技术瓶颈之外,也同样面临着投送能力以及引发核大战的问题。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中国领导人对核战争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在马歇尔看来,现任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走出了毛泽东时代“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核狂热”。对核战争的问题显得更为理性和谨慎。而这一点将会令苏联方面更为有恃无恐。

在刨除核武器的因素之外,正在埋头进行“国防现代化”的中国军队目前仍无力抵挡苏联军队的进攻。一旦战争爆发,安德鲁。马歇尔认为中国庞大的战略预备队或许并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他的理由是苏联对中国的国防体制和动员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在发动战争之前必然会规避战争长期化的风险。尽管中国有着辽阔的疆域,但是其工业基地和政治枢纽却在位于中苏边境不到1000公里的范围之内,因此在一场标准的苏联“闪电战”面前,中国很可能在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之内被彻底打垮。

当然也有美国军方的代表认为中苏之间不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对抗,中苏之间恶劣的关系将会随着毛泽东和勃列日涅夫等老一代领导人的先后过世而趋以缓和,华盛顿应该担心的并非是中苏战争而是中苏联手。但这一观点被安德鲁。马歇尔嗤之以鼻。所谓的意识形态在马歇尔眼中不过是一个人尽可夫的妓女比历史高尚不到哪里去。

在同样的意识形态之下,不同的历史时期莫斯科即可以和纳粹德国共舞,将英美视若仇寇。斯大林和罗斯福也可以谈笑风生,亲若兄弟。同样中国曾经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武装保卫苏联”,也可以和尼克松握手构筑国际大三角战略。而趋同的意识形态之下,同室操戈的先例也并不显见。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装干涉,亲手扼杀“布拉格之春”。中国对越南的自卫反击之战,难道不是在共同的意识形态之下发生的吗?

而相同的意识形态反而会成为苏联肆无忌惮发动战争的一个最好的理由,身为曾经的“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胜地”、“共产国际运动的领袖”,莫斯科早已习惯了祭起“共产主义正统”的旗帜对同一个信仰的邻国上下其手,甚至党同伐异,中国作为一个敢于违抗其意志的自主政体更是被早已打成了“异端邪说”。“维护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可以成为最为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在莫斯科看来用一场有限的军事行动,促成中国政府的内部剧变,推翻北京方面目前相对强硬的最高领导人,成立亲苏政府许无疑是迅速解决中国问题的最佳途径。

而作为曾经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影响的莫斯科而言,可以展开合作甚至对苏联俯首帖耳的代理人并非难事。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在中国国内,苏联方面都有不错的人选。因此安德鲁。马歇尔曾断言,在苏联发起军事进攻的同时,必然会在中国首都制造相关事端。而根据最坏的情况所制定的“紫金方案”便要求驻守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武装侦搜连要第一时间机降北京,从政变部队的手中救出中国领导人并将其带往相对安全的南方。

当然温伯格尽管认为中国常规武装力量将在第一时间遭遇重创,但仍认为情况恶化到要实施“紫金方案”的可能性并不大。他们认为在苏联地面部队突破中苏边境之后,美国方面完全可以通过武器援助和海、空军的局部介入便可以帮助中国将战线稳定在燕山到沈阳一线。美国地面部队只需要有限的介入。比如派遣第25轻步兵师在青岛登陆,建立一个稳固的桥头堡阵地便足以解决问题了。

而一向以好战而著称的拉姆斯菲尔德则更看重中苏战争爆发之后,苏联由于兵力调动而是否会在欧洲方面出现防御空虚。根据五角大楼所指定的“颜色”方案之中的“蓝色”方案。如果苏联方面抽调驻欧方面1/3之上的兵力投入远东战场的话,北约应抓住这一难得的计划,在欧洲方面发起主动进攻。



第四章:祸起萧墙(六)

1968年席卷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的“五月风暴”对于北约而言是一次致命的变革。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代表“自由法国”的英雄―夏尔。戴高乐自1958年再次上台之后,推行了一系列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极大的满足了法国那与生俱来的虚荣心。但是在经济方面,戴高乐政府大肆发行公债的方式却使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进入了一个虚假繁荣的时代。

在巴黎的高官们眼中一切似乎自然而美好,市场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阿尔及利亚和越南战争已经彻底结束,没有任何人还在关心政治运动,即便是最不安分的大学生们此刻讨论最多的无非是电视和洗衣机等那些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新发明。但是没有注意到风平浪静之下的暗流汹涌。

法国独立发展核力量耗资巨大,遭到来自左翼和右翼政党的一致反对,戴高乐总统的独断专行引起包括他军队中战友们的不满,而更重要的是伴随着资金和技术上的双重投入,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入城市,事业率和通货膨胀犹如双重的绞索正在一步步的勒紧法国工人的脖子,而戴高乐却用反对罢工的立法来压制这种不满的情绪,而削减小农户的政策也同样激起法国农民的抗争。

一向以独自思考为荣的法国人开始感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劳动产品的奴隶,人被物所控制,人越来越丧失人性;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发展,使社会变成控制消费的官僚社会,个人生活完全被社会所控制。最终发达工业社会的技术控制和政治统治,导致了一种极权主义,人又重新失去了自由。于是“换一种活法”的渴望再次演变成了足以点燃燎原之势的星星火点。

面临着毕业即失业威胁的青年学生成为首先发难的人群,巴黎道路的一块块铺路石被挖出来,修筑街垒同警察对峙让学生示威者们真实的感受到了他们所憧憬那种“兴奋、友爱和节日般的气氛”。但是镇压是残酷的,无数呼喊着反戴高乐口号的学生在警察的冲击中,倒在了棍棒之下,医院挤满伤员。但是镇压反而激起全体市民的同情,越来越多的工人参加到学生队伍中,舆论也一边倒地批评政府的野蛮行径。

法国各工会组织5月13日举行了总罢工。七十万人走上街头。在“戴高乐该去养老院”的呼声之中,78岁的总统仓皇逃离即将被包围的爱丽舍宫。当然他并不甘心千万法国人就这样一笔抹煞了他的不世功勋。他依旧保持这一个领袖的气度,在向新任美国大使萨金特。施赖弗说出“未来已不取决于我,而取决于上帝”的名言之后,戴高乐在他女婿布瓦西厄将军的陪同之下乘坐军用直升机离开巴黎,前往他家乡科隆贝50公里的圣迪济耶,在那里他将会见了法国陆军参谋长拉隆德将军以及掌握有法国精锐机动部队―阿尔萨斯兵团的雅克。马絮。

戴高乐显然没有忘记,1958年正是法国伞兵部队指挥官雅克。马絮在阿尔及利亚率先发起叛乱,才最终促成他的东山再起。但是在政坛之上长袖善舞的戴高乐却似乎忘记了曾利用过法国在阿尔及利亚驻军对政府不满的他,最终抛弃了无比信赖他的军队。就在戴高乐重新执掌法国之后,他便宣布法国将赋予阿尔及利亚独立自主权。并将拒绝承认国家元首作为军队首脑权威的夏尔、萨朗、泽勒和儒奥四位曾经对他忠心耿耿的宿将投入监狱。

而当戴高乐自信他可以故技重施之时,他却意外的发现在圣迪济耶的着陆点上,闪烁的跑道信标旁站立的不仅有拉隆德和雅克。马絮,还有另外一个他无比熟悉的身影,那是应该肩负着颠覆国家罪而仍在监狱之中法国陆军将军―萨朗。戴高乐的心情也顿时也随着飞机一起迅速的下落。

这一次意外的战友重逢对于戴高乐来说并不是愉快的事情,他不得不表示因为“暴徒们随时可能冲进爱丽舍宫,杀死他们全家。”所以他才向军队“寻求避难所”。戴高乐甚至表示,他将召见法国驻德大使,以便让科隆方面着手安排他的“庇护”和流亡事务。但是刚刚走出囹圄的萨朗却用法国人一贯的幽默回应着戴高乐的表演。“您的前线在巴黎、在法国。为我们所热爱的伟大的战斗者戴高乐将军,你应该在前线战斗到底。”

萨朗不会忘记在戴高乐第一次被赶出巴黎蛰居科隆贝之时,正是他这位手握着法国数十万精锐部队的将领在阿尔及利亚为他布置一切。而当戴高乐要求自己派人到科隆贝来向他报告一下阿尔及利亚的情况――尽管他声称自己只是普通公民,对一个手握数十万军队的将军说起话来却俨然是上级命令下级的口气。而自己却表现出了足够的恭敬。

正是因为敢于蔑视中央政府的权力的暴虐的叛军,却像一个恭顺的孩子一样听从一个隐居乡下的老人在千里之外发出的指令,才最终让第四共和国的政客汗颜无比的知道,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戴高乐重新上台了。但是在那之后自己得到了什么?3。3万名法国军人用生命保卫的阿尔及利亚被他们无比信赖的戴高乐所抛弃。而自己这个一手将戴高乐扶上总统宝座的人却要面对军事法庭的审判。

萨朗当然不会允许法国军队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而他同样不会同意让戴高乐流亡国外。毕竟他清晰的记得就在法国即将沦陷于德国陆军的装甲洪流之时,身为国防和陆军部次长的戴高乐准将利用送英国陆军斯皮尔斯将军回伦敦之际突然钻进舱门,从此自封为“自由法国”的领导人。对于戴高乐当时究竟是出于爱国情节还是政治投机作出这一举动,萨朗已经不想去深究了,但是他却坚定的相信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被军队“护送”回巴黎的戴高乐通过广播发表了他的引退声明,随后刚刚抛出了无条件答应学生们所有要求的方案的总理蓬皮杜宣布鉴于法国目前所出现的“紧急状况”。法国政府决定释放此前被错误关押法国军队之中爱国将领,并由他们组成公共安全委员会直接领导法国军队。尽管他并没有明说这么作的原因,但六千万法国人无不心知肚明:如果骚乱继续,军队将开进巴黎;捣乱分子将被逮捕、监禁而后审判。

而此时学生运动也已处于强弩之末,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开始逐渐意识到,被称为“红色达尼”的学生领袖已经不再是更公正、更自由的象征了,他们是一群得寸进尺、无法无天的青年叛逆者。他们的种种行径,无非出于青春期的极度骚动,而不是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