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决战1984 >

第91章

决战1984-第91章

小说: 决战198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即便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便消耗了坦克6师近一个加强营的兵力,但是苏联第98空降师第331团的危机却并没有顺利的度过,又一群中国陆军59―2A型主战坦克迎着苏联伞兵120毫米迫击炮的火力全速冲击而来。墨绿色的车体在不断炸响的炮弹之中隆隆向前。

在双向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的指引之下,带有轻型热护套的81A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敏捷的转向目标,随着一团刺眼的橘红色火光,一辆隐秘在450米之外ASU-85型空降坦克歼击车被正面击中,熊熊的燃烧起来,满身是火的坦克兵挣扎着从车后的应急逃生舱门钻出,那撕心裂肺的惨叫在夜幕下显得格外的凄凉。

越过被击毁在前进道路上的友军残骸,越来越多的中国陆军59―2A型主战坦克向着第331团的防御纵深挺进着。除了59―2A型大量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了全夜视化观瞄,夜战能力大大提高之外,ASU-85型空降坦克歼击车在夜战之中所存在的致命缺陷也已经被中国坦克兵所掌握。ASU-85型空降坦克歼击车所采用的红外夜视瞄准镜采用为主动红外式工作原理,因此需要用车上安装的2盏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才能进行射击,而这种攻击模式无疑为训练有素的坦克6师官兵提供了最有效的目标指引。

超越射击的榴弹不断在苏联伞兵的阵地纵深爆炸,有些甚至直接打进了苏联伞兵所构筑的迫击炮阵地。行进间59―2A型主战坦克浑圆的炮塔之上的7。62毫米并列机枪扫射着不断出现了战壕两侧的苏联伞兵,而被对方的反坦克火力打瘫的坦克之上,勇敢的坦克兵则钻出装甲的仿佛操纵着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压制着对方的步兵行动。整条防线在大地的微微颤抖之中即将崩溃。

“亲爱的伞兵兄弟们!不要对我们太过于感激……。”就在此刻鲁茨科伊上校所指挥的苏―25T机群低空呼啸而来。鲁茨科伊上校一边注视着仪表板右边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所展现出来的“梅尔库里姆”夜视吊舱的窄视场图像一边将所武器控制切换到挂载在机翼两侧的AT-16“旋风”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之上。

“各机自由开火!”随着鲁茨科伊上校的指令,在机载激光照射器的指引之下成对发射的“旋风”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呈螺旋状交叉着扑向各自的目标。第一辆59―2A型主战坦克在行进间被击中,冲天而起火光之中,接而连三的中国铁骑被永远的阻止了下来。每架苏―25T的两侧翼下各带8枚“旋风”反坦克导弹。也就是说鲁茨科伊上校的机群满打满算可以消灭32辆坦克,因此鲁茨科伊上校迫切想知道此刻战场有没有一个营的坦克可供他打靶。

就在鲁茨科伊上校和他的机群疯狂肆虐之时,密集的防空炮火也从地面上猛烈的仰射而来。那是中国陆军80式自行高炮的两联装57毫米高射炮的反击。起初鲁茨科伊上校对这些炮火并不在意,在他眼中中国陆军的野战防空火力还没有可以对抗现代化强击机的能力,毕竟从苏联国防部所下发的敌情说明之中明确写着:中国研制的双管自行高炮只可以有效对付航速为每秒350米以下的空中目标。落后的电子工业使的中国人还没有为自己的自行高炮安装单炮雷达。

但是鲁茨科伊上校错了,就在他信心自己的机群可以依靠速度和装甲保护自己之时,一架苏―25T的机翼被一串曳光弹打穿,整架战机顿时侧向翻滚着向地面坠去。“这不可能!”就在鲁茨科伊上校惊讶的以为这仅仅是一次意外之时,又一阵猛烈的对空火力将另一架苏―25T临空打成火球。“那是什么?美国人的‘约克中士’?”鲁茨科伊上校的耳机里响起了僚机惊恐的声线。



第三章:内外交困(七)

作为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苏联伞兵的战绩却或许是世界各国伞兵之中最为辉煌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苏联红军从遭遇纳粹德国突然袭击的第二个月起,便开始不断的将空降兵投入到不断扩大的德军占领区之中,他们的使命便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迟滞德国装甲部队的前进,掩护溃不成军的地面部队、国防军工系统以及政府机关的战略撤退。

而即便战场局势得以好转,苏联红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苏联伞兵所领到的也往往有去无回的单程票。无论是在维亚济马还是第聂伯河左岸,苏联伞兵部队由于组织实施上所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一再以旅级乃至师级规模投入战场,但仍在德国陆军地面部队的重装部队围攻之下归于溃败。

除此之外,苏联伞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也常被作为精锐步兵被部署在战场上最为要害的环节。在决定命运的库尔斯克战役之中,正是苏联近卫空降兵第4师火线驰援波内里,最终将这座铁路枢纽变成了“库尔斯克的斯大林格勒”。摧毁了包括“菲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在内的数百辆装甲战车,最终折断了库尔斯克北部战线德国将军―莫德尔的进攻矛头。

经历过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年苏联军队以空降兵旅和部分步兵师为基础,重新组建空降兵部队。在40年代末,苏联军队便已涌有10个伞降师和机降师。与此同时,空降兵脱离空军建制,直属于国防部,其间空降兵曾一度和陆军、海军、空军、国土防空军一起,并列为苏军的五大军种之一。而随着航空运输工具的发展,50年代起,苏军将伞降师、机降师全部整编为空降师,1973年又开始组建新的空降部队―空中机动旅,1976年又组建了空降突击旅,同时在集团军编成内组建了轻型空降突击营。至此苏联成为世界上空降部队最多的国家。

当然在庞大的苏联空降部队之中,空降师无疑仍是最为受宠的精锐。从1978年开始,苏联国防部对空降部队的编制再次进行了调整,1980年基本定型,定型后空降师的编制人数为7118人,师下辖3个伞兵团、1个炮兵团,以及反坦克营、防空营、工兵营、通信营、运输营、叠伞营、维修营、卫生营、炮指连、侦察连、防化连等。

伞兵战斗车由102辆增至225辆。85毫米空降自行火炮31门,122毫米榴弹炮各18门,140毫米火箭炮18门,82及120毫米迫击炮18门,85毫米反坦克炮18门,23毫米高射炮36门,防空导弹发射器165具,反坦克导弹发射器48具。但是这仅仅是纸面上的数字,正如大多数苏联空降师均拥有4个伞兵团的编制一样,在各种技术兵器方面苏联空降兵师也是大大超编的。

因此在北京西北郊外的东北旺乡一线,面对着隆隆驶来的中国坦克集群,苏联第98空降师第331团虽然面对着空前的压力,却并非全无还手之力。在紧急挖掘的半地下坦克掩体之中,隶属于第331团反坦克炮连所装备的ASU-85型空降坦克歼击车正借助着TPK-1-79-H红外夜视瞄准镜猛烈阻击着中国陆军坦克6师的装甲冲击。

由于空降兵在苏联军队中特殊的地位,加上对大纵深进攻理论的推崇,莫斯科始终认为空降兵不应该只是一支仅装备少量重武器的轻步兵部队,而应该和其他部队一样有自己的装甲战斗力量,以便在空降投入战斗后能和敌方地面部队交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苏联专门开发了一些装备给空降兵的装甲战斗车辆,其中担负着反坦克任务的便是ASU-85型空降坦克歼击车。

ASU-85型坦克歼击车和苏联空降部队所列装的其他装甲战斗车辆一样,除了机降之外,还可以直接空投。不过在空投前,需要把ASU-85型坦克歼击车牢固地固定在一个专用平台上,这个平台又与几顶大型降落伞连接。从运输机的尾舱门滑出后,几顶降落伞自动打开,让整个平台缓缓落地;在落地前的一瞬间,平台下面的几个减速火箭按照预定要求同时点燃,进一步强制平台减速,确保ASU-85型坦克歼击车能平稳着陆。

当然ASU-85并不是苏军空降部队装备的第一种坦克歼击车。在ASU-85之前,苏联空降部队便曾短暂装备过ASU-57小型坦克歼击车。ASU-57车体小巧,广泛采用铝合金,敞开式战斗室设计,正面装甲厚6毫米,侧后装甲厚4毫米,装备一门由二战时著名的ZIS-2反坦克炮的发展而来的CH-51型57毫米反坦克炮。但是ASU-57具备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其防护性能太差,太薄,仅能抵挡步枪弹和破片的装甲以及易受攻击敞开式战斗室,令其很快便被苏联空降部队全面的淘汰了。

而作为ASU-57的改进型,ASU-85型空降坦克歼击车除了装备有威力更大的D-70型85毫米反坦克炮之外,防护性能也得到极大的提高,除了车体前部和侧面采用了大倾角设计装甲之外,车底距地面高420毫米的低矮车身更令这些紧贴地面的反坦克火炮更难以摧毁。因此在1967年的中东“六日战争”中,埃及军队曾经ASU-85作为单纯的轻型坦克歼击车来与以色列装甲部队交战。

交手之初,中国坦克兵面对这种完全陌生的对手颇为不适应。坦克6师第24团的先锋部队在展开冲击接敌之时,在1000米的距离之内会先遭到了苏联伞兵大量装备的反坦克导弹的打击。被北约称之为AT-7“萨克斯号”的苏制9M115“混血儿”型反坦克导弹由图拉仪器设计局特别为苏联空降部队所开发。虽然由于这种导弹尺寸小、重量轻,因此穿甲威力有限。但是身强力壮的苏联伞兵可以象发射RPG火箭筒那样将其扛在肩头发射,这便使得在黑暗之中,苏联伞兵的反坦克导弹阵地异常的活跃和机动。

而当坦克6师的装甲集群在经历了几轮导弹压制之后,艰难的进入500米左右的距离之时,ASU-85型空降坦克歼击车紧贴着地面的炮火又会准确的击中那些即将突入阵地的中国陆军59―2A型主战坦克。尽管ASU-85型空降坦克歼击车所配备的RP-367P次口径高速曳光穿甲弹未必可以洞穿59―2型主战坦克的前装甲。但是只要行进系统被摧毁,被打瘫在第一线战壕前沿的主战坦克便只能是大量装备着RPG-18这样的轻型反坦克武器的苏联伞兵的猎物。

尽管即便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便消耗了坦克6师近一个加强营的兵力,但是苏联第98空降师第331团的危机却并没有顺利的度过,又一群中国陆军59―2A型主战坦克迎着苏联伞兵120毫米迫击炮的火力全速冲击而来。墨绿色的车体在不断炸响的炮弹之中隆隆向前。

在双向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的指引之下,带有轻型热护套的81A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敏捷的转向目标,随着一团刺眼的橘红色火光,一辆隐秘在450米之外ASU-85型空降坦克歼击车被正面击中,熊熊的燃烧起来,满身是火的坦克兵挣扎着从车后的应急逃生舱门钻出,那撕心裂肺的惨叫在夜幕下显得格外的凄凉。

越过被击毁在前进道路上的友军残骸,越来越多的中国陆军59―2A型主战坦克向着第331团的防御纵深挺进着。除了59―2A型大量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了全夜视化观瞄,夜战能力大大提高之外,ASU-85型空降坦克歼击车在夜战之中所存在的致命缺陷也已经被中国坦克兵所掌握。ASU-85型空降坦克歼击车所采用的红外夜视瞄准镜采用为主动红外式工作原理,因此需要用车上安装的2盏红外探照灯照射目标才能进行射击,而这种攻击模式无疑为训练有素的坦克6师官兵提供了最有效的目标指引。

超越射击的榴弹不断在苏联伞兵的阵地纵深爆炸,有些甚至直接打进了苏联伞兵所构筑的迫击炮阵地。行进间59―2A型主战坦克浑圆的炮塔之上的7。62毫米并列机枪扫射着不断出现了战壕两侧的苏联伞兵,而被对方的反坦克火力打瘫的坦克之上,勇敢的坦克兵则钻出装甲的仿佛操纵着12。7毫米的高射机枪压制着对方的步兵行动。整条防线在大地的微微颤抖之中即将崩溃。

“亲爱的伞兵兄弟们!不要对我们太过于感激……。”就在此刻鲁茨科伊上校所指挥的苏―25T机群低空呼啸而来。鲁茨科伊上校一边注视着仪表板右边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所展现出来的“梅尔库里姆”夜视吊舱的窄视场图像一边将所武器控制切换到挂载在机翼两侧的AT-16“旋风”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之上。

“各机自由开火!”随着鲁茨科伊上校的指令,在机载激光照射器的指引之下成对发射的“旋风”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呈螺旋状交叉着扑向各自的目标。第一辆59―2A型主战坦克在行进间被击中,冲天而起火光之中,接而连三的中国铁骑被永远的阻止了下来。每架苏―25T的两侧翼下各带8枚“旋风”反坦克导弹。也就是说鲁茨科伊上校的机群满打满算可以消灭32辆坦克,因此鲁茨科伊上校迫切想知道此刻战场有没有一个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