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决战1984 >

第285章

决战1984-第285章

小说: 决战198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兵连的少数警戒部队显然不是韩成手下那些百炼成钢的步兵尖子的对手。而架设在炮塔之上的机枪火力也抵挡不住从各个方向怒射而来的穿甲弹。随着一声声榴弹殉爆的巨响和那腾空而起夹杂大块钢铁的巨大火球。整个长顺镇战场都已经清楚的看到了韩成所在的第194步兵师直属侦察连的战果。“命令全营机动兵力全力夺回右翼被突破的阵地。”钻出炮塔看着不远处那燃烧的森林。恼羞成怒的莫斯卡连科少校此刻显然也已经看清楚了自己对手的底牌。外围的重机枪和迫击炮不过是虚张声势,从右翼突破的那是敌人的主力。而从战场所获得信息来看,对手不过1个加强连的兵力。莫斯卡连科少校虽然付出了不菲的代价,但是他相信现在该是对手偿还的时候了。

夜幕之下一辆辆墨绿色涂装的BMP…2型步兵战车从防御的位置上倒了出来,在缓慢加速的过程中,训练有素的苏联步兵在行进间逐一登车。从方向的各个位置汇聚起来的装甲力量,最终组成了气势逼人的铁骑方阵。压向了徐天琦所扼守的突破口。“来得这么快!”徐天琦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韩成刚刚拔除了对手的炮兵阵地,敌人的装甲集群便已经压了过来。“注意隐蔽,放近了再打!我们一定要坚持到韩连长他们回来!”徐天琦在战壕里穿梭着,向每一个战士贯彻着自己的战术。而与此同时,他也开始要求外围的重火力排按预定计划向长顺镇内撤退。显然欺骗的烟雾已经敌人识破,重火力排继续留在战场上已经毫无意义。而他们很可能将是侦察连最后的种子。

“轰……”位于敌军装甲冲击阵线中央的1辆T―62M型主战坦克首先开火。115毫米的滑膛炮将一发又一的OF…18式尾翼稳定高爆榴弹倾泻到了徐天琦和他的战士们所扼守的战壕之上。冲击波和弹片反复耕犁着阵地上的浮土。而在炮火的压制中,徐天琦知道他的对手已经完成了步兵下车的动作,一旦炮火停止,敌人的步兵战车和徒步冲击的步兵便将如潮水一般涌来。

“同志们!党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杀……”猛烈的炮火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噶然而止。徐天琦猛的抬起头,81式自动步枪的枪拖自然而然的顶在肩膀之上。在这个可能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旧扮演自己的角色―连指导员。5。8毫米的小口径子弹在夜空中旋转着射向不远处的猫着腰冲击的苏联步兵。而此刻对手的BMP…2步兵战车上的30毫米机关炮火力也开始收割着徐天琦阵地上的生命。“反坦克小组!”被对手迅猛的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来的,徐天琦此刻只能大声的命令道,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如果反坦克小组不能顶着敌人的炮火展开反击,那么所有人都可能会死。

在指导员的命令声中,战壕里的反坦克小组几乎同一时间跃起。他们只是本能的反应还是和徐天琦一样清楚各自的责任,或许永远不得而知。但是他们之中还是几乎有一半的人来不及完成猎杀之后的再次隐蔽,便被呼啸而来的30毫米曳光弹撕裂成了碎片。当然还是有幸运儿,在苏联陆军的BMP…2步兵战车掩护徒步冲击的步兵进入自动步枪射击的范围之前,将火箭弹准确的射向对手正面的装甲车体之上。

事实上BMP…2型步兵战车可以说是BMP…1的改进型。由于两者采用的是相同的底盘,因此BMP…2型步兵战车的防御能力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在中国陆军所大量装备的69式40毫米火箭筒面前,即便是最为坚固的正面也往往无法保证不被首发击穿。

在屏住呼吸,缓慢扣动扳机,击发火箭弹的过程中,射手虽然几乎感觉不到武器的后坐力,但是站在远处看着发射时火箭弹所产生尾喷却令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因为在就宛如被击穿的胸膛所迸发出来的血箭。而在发射后,幸存的射手必须急速转移到另一个发射阵地,因为火箭筒发射后产生的浓烟很快就会暴露射手的发射位置。好在这一轮反击暂时遏止了对手的攻势,苏联陆军的冲击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指导员,要走现在是最后的机会了,连长他们应该已经回不来了!”而就在此时在嘈杂的战场环境之下,徐天琦仿佛突然听到了蹲在自己面前的二排排长小声的说道。而那个声音虽然微小但却是那么清晰,仿佛直接从自己的内心中发出一样。“你说什么!”他用力的推了一下二排长,对方顿时露出了有些尴尬的表情“指导员,我什么都没说啊!

bk


第三十三章:激战张北(五)

“少校同志,土豆又收砸了吗?”当太阳再次升起之时,苏联第51坦克师独立侦察营已经后撤到了距离长顺镇15公里的公腊胡同一线,与师主力会合。面对着被中**队昨夜的逆袭搞的筋疲力尽的莫斯卡连科少校,身为师长的罗金少将没有丝毫责备的意思。毕竟作为第51坦克师的前锋,独立侦察营已经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在过去的第51坦克师也已基本上肃清了镶黄旗一线中国武装民兵的抵抗,从战略角度来看昨夜的失利并不算什么。

“少将同志,请再给我一个炮兵营的兵力,我保证在今天日落之前拿下长顺镇,为师主力南下打开突破口。”虽然没有遭到师长的责罚。但是身为一个军人,莫斯卡连科少校依旧以自己部队昨天晚上的混乱和狼狈为耻,此刻的他急切想要再打回去。用一场胜利来洗刷自己的身上所背负的耻辱。“不用着急!再过几个小时,我保证你和你的侦察营可以唱着小曲进入长顺镇!”罗金少将微笑的抬起自己的左了看自己的手表,随后颇为轻松的对着莫斯卡连科少校说道:“现在还是先吃个早餐吧!今天早上师部的厨师刚刚为大家烤好了面包。”

罗金少将的自信来自于在过去第第51坦克师顺利进占镶黄旗一线的同时,与之平行前进的第41摩托化步兵师转向了西南,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已经夺取了位于阴山北麓的商都县大部。商都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据说这个颇有气势和经济意味的地名来源于那崛起蒙古草原的征服者。

公元1251年兼负着拖雷长子和窝阔台的养子身份的蒙哥在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之嫡次子―拔都的拥立下继承了蒙古帝国大汗之位。由于遭到了窝阔台系诸宗王的激烈反击。忙于肃清内部异己的蒙哥汗在全力拉拢拔都的西征军团的同时,不得不倚重于自己的三个弟弟―忽必烈、阿里不哥和旭烈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

时年36岁的孛儿只斤。忽必烈于漠北和林南下驻帐金莲川,在这里他征集天下名士,建立著名的金莲川慕府。金莲川,原名曷里浒东川。其境内山岭重叠,沟谷纵横,山谷中央有一支小溪流,是为白河支流黑河的源头。由于河流两岸每年7月至8月都怒放着瓣大色黄的金莲花而为辽、金两代前来游猎避暑的帝王贵胄所喜爱。成吉思汗亲征漠南时,也曾在金莲川凉陉驻扎避暑,修整军队。

忽必烈创立金莲川慕府之后,先后任用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等州。被召入金莲川幕府的各界人士,可以考见的就有六十余名。这些通过各种途径聚集在忽必烈周围的人既有满腹经纶的学者;也有精通治道的谋士;有的人独具一技之长,有的人是战功卓著的勇将,已然成为一个文武兼备的政治集团。正因为如此,原金莲川幕府人士以后被忽必烈称为 ;“潜邸旧臣”,享受着特殊的待遇。忽必烈由漠北南下总理汉地军务,不出征时夏季都驻帐于金莲川;冬天则临时寻找避寒的地方居住,金莲川幕府的大多数人习惯于城居,难以适应草原生活方式。因此在金莲川一线建造新城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积蓄力量的同时,这位注定不甘寂寞的藩王早已将目光盯向了富饶的南方。他向蒙哥汗建策:避开宋军防线,对宋之藩属大理用兵,借西南之力,形成迂回攻宋之势。尽管忽必烈挥军长驱直入数千里,沿途招抚吐蕃各部首领,历时两年终获成功。但是从整体战略上来讲,所谓的西南大迂回却最终不过是一个画饼。蒙古军队虽然征服了云南大部,但却也损失惨重。师至湖南,已经是强弩之末。

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忽必烈的建议事实上开启了蒙古军队一个错误的战略方向。在其取得了所谓的辉煌成功之后,蒙哥汗为建立超过父祖的功业,决定亲率大军攻宋。而在派遣忽必烈率军南攻鄂州的同时,蒙哥汗亲自统率的主力军团却选择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进攻路线―由陇州经大散关南进,正面强攻宋军以重庆为中心,以钓鱼城为屏蔽和支柱,以长江为依托,以岷江、嘉陵江、涪江、渠江旁新建的山城为骨干的纵深梯次防御体系。而就在蒙哥汗准备大举南下的同时,忽必烈悄然授意自己的高参―云海禅师的弟子―刘秉忠在金莲川慕府的基础之上在滦河北岸的龙岗兴建自己的都城。

无独有偶,几乎这座被命名为开平的城市竣工的同时,在钓鱼城下传来了蒙哥汗身中飞石,卒于军中的消息。忽必烈听从张易计策,抢在其弟阿里不哥行动之前,从武昌出发,带着刘秉忠等汉人谋士。日夜兼程,轻骑奔回北方,就在刚刚崛起的开平宣布自己成立为蒙古帝国的第五任大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忽必烈并不是蒙古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他所谓的赫赫武功,不过是在父兄的基础之上,利用中国北方强大的物资和兵员优势最终用令南宋在战争中油尽灯枯而已。而他进一步开疆扩土的努力,无论是两次征伐日本、三次对越南用兵还是渡海远征爪哇,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他对草原帝国为数不多的领土贡献除了中国南方之外,只是形式上将高丽、缅甸以及东南亚的几个小国化为了元帝国的藩属而已。

而忽必烈在开平的自立对于当时名义上还处于统一之下的蒙古大帝国的危害却是致命的。尽管蒙哥继承大汗之位的过程之中,蒙古帝国内部的各大汗国已经出现了分裂的苗头,但是面对成吉思汗四个儿子之中力量最为强悍的术赤系和拖雷系的联盟,反对者还没有勇气去挑起内战。尽管蒙哥一度无力去挑战拔都在巴尔喀什湖以西实行的独立统治。但是随着拔都于公元1255年病死于伏尔加河畔,事实上蒙哥依旧有机会重新将整个帝国归于一统。

但是随着蒙哥的战死,实力最大强大的拖雷系内部首先出现了分裂。在整个蒙古世界的眼中,忽必烈在开平的自称为大汗完全是非法的。因为按传统,库里勒台应该在蒙古召开,会前应召集成吉思汗的四个兀鲁思的代表们出席。兀鲁思在蒙古语中意为“人众”,也就是封国的意思。在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封国承认的基础之上,忽必烈的政令自然不可能通行于整个蒙古帝国,甚至连留守蒙古帝国龙兴之地―和林的小弟―阿里不哥也不支持忽必烈的决定。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间首先开始的内战,不仅向整个蒙古帝国发出了各自独立的信号。甚至还影响到了正挥师从巴勒斯坦冲向开罗的旭烈兀。无论是出于东归逐鹿,还是希望可以劝解这场兄弟之战的目的,蒙古帝国最终都与征服埃及,乃至整个北非的历史机会擦肩而过。而以由怯的不花所统帅的蒙古驻军在叙利亚被拜巴尔一世歼灭为标志,蒙古帝国对西方持续的扩张从此止步。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蒙古帝国的版图被不断蚕食,最终消泯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创立了蒙古帝国在中原地区绝对统治权。毕竟遵照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大哉乾元”将自己的帝国更名为“元”的忽必烈可以说是蒙古帝国的真正掘墓人。而在登基为帝之后,忽必烈在始建大都的同时,又将自己的根据地―开平府升级为元上都。取代了原先孤处漠北的和林的位置。

按照忽必烈所设计的两都巡幸制度。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来上都,9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猎行乐,还要举行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和传统的祭祀活动。尽管元上都并不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所建造的第一座草原都城。但它的规模却无疑是最大庞大的。

根据史料记载,元上都的城垣周长8公里多。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组成。元上都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宫城是全城的核心,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城墙用砖包镶,其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南门明德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作为帝国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