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决战1984 >

第210章

决战1984-第210章

小说: 决战198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以来,满洲里便俨然成了对峙的最前沿一样,苏联人在那边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且不说别的,仅就边防设施而言,双方就下足了功夫。苏军从边界线到纵深层层布置防御,拉起了层层的铁丝网,第一道铁丝网的凡方便出入的地段,都外敷迷魂钢丝套,人或牲口误入,不得出来。有时候,在巡逻的时候,江南都常可见到牛、羊等野物等被缠在里面,谁也不敢去帮助这些可怜的生命,苏联人的枪口没准就指着这些出入口呢。

铁丝网之后便是3米宽2米深的堑沟。沟边是10米宽的松土带,时常有苏联人开着军用拖拉机常作耕耙,只要有人走过,那松土带上就会留下脚印。挨着松土带的就是5米宽平整的碎石面巡逻路。而在两公里外是标准巡逻路,路边10米高的?望塔台平均一公里一座,苏军边防部队巡逻经常在这这里出没。

中国边防守备部队的官兵们时常从工事群的了望台上可以看到那乘坐着军官的嘎斯越野车领着两三辆载满士兵的大卡车在巡逻路上轰鸣驶过,似乎苏联人就没有在意过这边中国边防守备队似的。

他们有理由不去在意,毕竟和虎狼样的苏联军队比起来,中国军队实在是太弱了。那什么,苏联军官不是经常讥讽中国军队是‘大步兵主义’嘛,仿佛在他们的摩托化步兵师、近卫坦克师、还有那些可怕的机炮师面前,中国军队就会如同当年的关东军一样。

啊-呸,江南想到这里,粗鲁的啐了口唾沫,有种打过来,咱们的筑垒区也不是吃素的。在整个满洲里-呼伦贝尔一线,修筑了大量的筑垒地区,从而形成一个防御区,整个防御地带又是由纵深4~5公里的保障地带、纵深6~8公里的主要防御地带组成。

这个诺大的筑垒地域近了近十年才完成,整个阿尔山的确都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在最重要地段更是构筑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还有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

整个筑垒地区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千个,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数米,大口径榴弹炮的炮弹直接命中。筑垒地区的外贸还有反步兵、反坦克障碍,防坦克壕、崖壁、断崖、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埋设有反坦克地雷场加强。各种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鹿砦、铁丝网、混合雷场。可以说,整个阿尔山周边就是一个巨大的工事群。

以内蒙古边防守备第6旅为主要守御力量,满洲里国境守备队负责最前沿的边境防御,而下辖有三个要塞守备队、一个机动守备队的国境守备队毫无疑问将是面对苏军入侵的首批作战部队。所谓要塞守备队,说白了就是在苏军入侵的时候,利用掩体、要塞为支撑,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苏联人的进攻。整个部队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躲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的工事内,拼光、打光、死光,也决不能后退一步,工事就是自己的坟墓。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东北大地的丰饶和美丽,包括江南在内的所有守备官兵们都知道,自己肩头上的责任和使命。死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屈辱的活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才是每个中国军人最大的耻辱,就如同杜子美的这首《春望》一样。

领章上的两片‘红旗’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那样的血红,江南知道这两片‘红旗’所孕有的意义。这是自1927年,八一枪声打响以来,这支年轻的军队所前赴后继、为共和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是自1949年以来,为了捍卫亿万中国人的尊严和国家神圣,而捐躯献身的军人们,那汇流在滔滔长江之浪、滚滚黄河之水中的热血。也正是这些英烈们飞洒在军旗与国旗之上的鲜红,才染成了这样如血艳、比花红的灼眼鲜赤。

“一切正常,分队长。”带队巡逻的1班长一边解下装具,一边对江南说道。

江南笑了笑,他忽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那部美国电影-《西线无战事》似乎那一天,战场上也是异常平静。可是当守候在战壕里的主角在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他爬出战壕去捕捉蝴蝶时,随着一声枪响,主角被流弹击中,他倒下了。但是,在这天在前线司令部的战报上,却清楚地写着〃西线无战事〃。

“抓紧时间休息吧,没几个小时天就亮了,剩下的时间,我当值。”江南昂了昂下巴,对着1班长说到。

“可是分队长,本不应该你执勤的啊。”1班长拧了把毛巾,胡乱的擦了擦脸,错愕道。

“没事儿,反正这种气氛下,也是睡不着。”江南依然是那样的笑容,尽管有些勉强“你还是抓紧时间休息吧,我去阵地上巡查下。有什么情况通知我。”江南说着便是系上武装带,往掩体外走去。

夜空一片漆黑,点点的繁星点缀在其中,带着些许凉意的夜风拂面而来,江南深深的吸了口气,一种清醒感骤然的冲涌上他的头脑,驱散了那些许的疲惫和昏沉。“分队长,分队长,快,中队长到处找你呢。”当通讯员气喘吁吁的跑来时,江南的心底猛然的咯噔了下。



第三章:满州表里(一)

沈阳火车站,当喘着粗气的墨绿色军用列车驶入站台的时候,这个平日里忙碌不休的东北三省重要铁路中枢此时却是一片气氛惶惶。在经过数个小时的长途颠簸之后,当列车终于抵达沈阳的时候,刚下车的沈阳军区司令员―张双翼就看到了军区司令部作战主任参谋―范洪卓肃立在站台边上,身后是几辆车门上漆着鲜明的“陆军沈阳军区”徽记的北京212。

一看到张司令从车内出来,范主任就奔了过来:“司令员,快,车已经备好了。”“司令员,看样子情况很不妙,李政委、蔡参谋长他们已经在司令部等您了。”范洪卓一边示意随员开车,一边急急的跟张双翼司令员说到。“情况到底怎么样?”跟在张双翼司令员后面匆匆走着的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赵树坤有点显得错愕地问道。

眉头紧锁的张司令员挥了挥手,打断了一群军官们的话语“上车再说吧!李政委、蔡参谋长他们还在等着我们呢。现在情况很重要,注意不要让恐慌情绪蔓延下来。”一名参谋小跑几步来到吉普车边上,打开车门,张双翼钻身上了车,司机立马发动了车子,打着车灯拐出站台,几辆随从车辆紧随而后,在夜幕中疾驶而去。

站台上候车的人们显然注意到这边的一群军人的不安和匆忙,从那荷枪实弹的警卫和行色匆匆的军官们脸上凝固了的表情看来,似乎出了什么大事。等到车队拐出火车站广场,一直到上了公路,张双翼司令员那阴郁的面庞上才稍稍的舒展开点,“怎么没有做必要的警戒?”司令员显然对今天这样的安排有些不满“要是让人民群众感觉到这样的事情的发生,那么沈阳市要不了一天,就会陷入自乱。”

“是我们疏忽了,但事出紧急,也来不及这些了。”陪同司令员坐在同一辆车上的军区司令部作战主任参谋―范洪卓抬手擦了擦汗,七月里的炎热使得他的衬衫已经湿透了。“情况究竟怎么样了?”赵树坤第一副司令员微微欠了欠身,询问到。车窗外那黑漆漆的城市夜景让这位从军三十多年的干练军人此时倒是有些不安。

范洪卓显然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以至于话语的每一个字眼里都透露出焦虑和紧张,似乎一句一字都是从他的牙缝里挤出来的一样“北京全城遭到了苏修航空兵的猛烈空中打击,我们接到的战情通报是,苏联方面至少有四个师级空降部队已经着陆。”

“什么?苏联人疯了?”赵树坤将军脱口而出就是这么一句“他们居然在北京实施了空降?”的确,莫斯科选择在这个时候,在北京实施空降作战,绝对是下策中的下策:中国军队刚刚完成了第一期的整编,考虑到了中苏关系的紧张,北京城的防御工作刚刚做出了调整,增加了不少部队在外围,选这时候在北京城投入空降兵,那不是找死吗?

“和中央的情况联系上了没有?北京的防御情况怎么样?”张双翼司令员用微微有些颤抖的手点上一支烟,可能是的确有些紧张的缘故,火柴连划了两根,才算是点着了烟。毕竟作为共和国的心脏,北京的保卫工作历来都是中国军队的重中之重,可就算是这样,苏联人采取空降袭击的手段,还是多少有些出乎人的意料。

“只要苏军不以机械化重装部队沿内蒙、张家口一线突击北京,北京的防御就应该是固若金汤,这点空降部队应该不足为虑吧。”赵树坤副司令员显得颇是自信。毕竟北京军区在来自北方邻国的强大压力之下,除了在三北地区部署了全军最为强悍的地面作战集群-包括第24集团军、第27集团军、第28集团军、第38集团军、第63集团军、第65集团军、第60集团军、第66集团军在内的八个集团军及众多独立混成、边防守备旅、师组成的野战兵团之外,还专门设立有卫戍京畿,保证首都市区军事警卫工作及守备任务的北京卫戍区。而这个在1959年1月脱胎于原平津卫戍司令部的卫戍区,在隶属北京军区建制的同时,还是北京市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直接领导着北京市各区(县)人民武装部。可谓是随时可以动员若干民兵、预备役部队。

更重要的是,北京卫戍区除了可以动员大量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之外,还直接编制有四支装备精良、齐装满员的精锐警卫师。虽然名义上是警卫师,但是这四支担负有拱卫中央领导机关重责的禁卫部队却无一例外曾是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虎贲锐旅

驻守在北京中心城区的警卫第1师以及一年前刚刚改编为武警北京市总队的警卫第2师主要负责内部保卫任务,虽然是师级编制但是装备还是以轻武器为主。但警卫3师就不同了,前身是在解放战争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华野六纵第16师。再往上追述历史,便是以中央苏区长征之后留在湘赣边、赣粤边、皖浙赣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老部队改编成的新四军第2支队,苏中、涟水、莱芜和孟良崮,几乎场场恶战有名堂。

由于所要负责的作战任务是首都外围的机动作战任务,因此基本上还延续着1962年10月底自第20军-第70师番号改编为机械化师的装备序列,除了拥有着大量野战防空系统、主战坦克、装甲运输车等重型装备之外,就连轻武器的装备也是军内首屈一指。

似乎有着这样一支精锐部队防御北京城,拱卫中央机关,什么都很是安全。可是现在张双翼司令员除了要担心中央的情况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所执掌军事重权的沈阳军区当面的情况。这段时间以来,苏军频频在边境地区调集,这次去吉林军分区视察,也正是为了对苏备战的事情。可谁想到战争会来的如此这样快。

自从79年2月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之后,中央明确要求了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所辖部队,担负对越南的作战任务,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兰州军区则重点便是要强调防范苏联可能的军事进犯。武汉军区、南京军区所辖的各个野战军,担负着或向南或向北的机动作战任务。毕竟越南的背后是苏联,苏联策应越南向中国发动战争不是不可能的。

张双翼司令员非常相信那句话:“这个世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中央一再强调“苏修亡我之心不死”,其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不就是为了随时准备对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入侵。作为中国的最主要的敌人-苏联,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侵略准备。

部队的所有军事训练,很大程度上都是针对苏修可能发起的进攻。可即便这样,现在苏联人不还是在北京实施了空降,接下来便是大规模的地面坦克集群的进攻吧。

就在张双翼司令员思考着的这片刻里,范洪卓参谋已经稍微讲了一下目前所能够了解的态势,但也就是从这只言片语的战情简报中,张双翼司令员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所在,苏联人的进攻显然使得全军上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就连备战情况最好、警戒等级最高的北京军区都没有相应的准备,甚至在苏联人的突然进攻下陷入了被动局面。

一路走一路说,当几辆吉普车驶入位于和平区北五马路的沈阳军区司令部的时候,张双翼司令员多少已经对目前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虽然这种了解很是破碎。

走进作战室,这个东北三省的最高作战指挥中心内,已经是一片嘈杂,并不是很大的厅室里面一片繁忙景象,悬挂在墙壁上的巨大军徽下,来来往往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