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决战1984 >

第175章

决战1984-第175章

小说: 决战198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登陆之初便抽调了4个伞兵团各一个主力营对北京核心区域的地面进攻进展也异常的艰难。一方面是因为在苏联模式那粗暴的空中电子压制之下,己方的无线电通讯也相当的困难。分别隶属于4个团的4个营很难形成了协同。等到亚历山大。马尔格洛夫少将意识到这一点,派遣自己的副师长赶往第一线进行协调。但为时已晚,最有可能夺取胜利的第一波进攻此刻已经被中国方面的警卫第1师和中央警卫团击退了。

“妈的!阿尔巴特军区的那些老近卫军把这里当成喀布尔了,可就算是在喀布尔他们也派出了坦克支援我们攻打阿明宫。可在这里,比柏林还要难啃的北京,他们却只给我们这些脆弱的伞兵战车,中国人用高射机枪和仿造的RPG式火箭筒就可以轻松的把我们干翻!”抵达前线的列别德上校在无线电通讯中向马尔格洛夫少将抱怨道。

1950年4月20日出生的列别德,青少年时期体格健壮,生性好斗,喜欢拳击。他19岁进入空降兵学校,开始了军旅生涯。1981年,列别德作为空降营营长,奉命参加苏军在阿富汗的战争。此后便由于屡立战功,不断晋升。但是对于副师长,年仅34岁的他未必年轻了一点。之所以将他提升到这个位置完全是考虑到在激烈的战斗之中,这个副师长开始在关键的时刻指挥部队冲锋陷阵。但是即便是他这样的悍将此刻面对中国方面的警卫第1师和中央警卫团的防线也表现出了无能为力的态度。

“现在不是发牢骚的时候,我马上再给你2个营的兵力。务必在天明之前拿下北京中心的‘皇宫’!”面对副师长列别德的抱怨,马尔格洛夫少将只能给予更多的支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此刻手里的兵员还有富裕,相反面对着从东面赶来的中国警卫第三师的进攻,第106近卫空降师4个伞兵团的兵力都已经捉襟见肘。所谓的2个营的增援其实也只将师部直属的通信营、运输营、维修营、折伞营、卫生营的后勤人员临时拼凑起来的战斗部队而已。

“师长同志,您手头也不富裕!现在的问题不是依靠单纯的增援兵力便可以解决的。我的意见是从一线进攻部队之中抽出一个营的兵力……。”但是出乎马尔格洛夫意料之外的是列别德并没有接受他的好意,相反提出了从一线进攻部队之中抽离部分兵力的要求。

“这绝对不行!如果不能迅速夺取‘皇宫’地区,我们整个师便将被压缩在狭小的东部城区之中,你部必须在天明之前攻占目标区域,这是命令!我可以再增加一个营的兵力给你……”列别德的回答显然激怒了此刻焦头烂额的马尔格洛夫,身为师长的他深知目前局势的严重性。

作为战略空降部队,第106近卫空降师很可能必须在敌后独立作战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究竟是3天、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并不由马尔格洛夫和列别德决定,甚至也不取决于远在蒙古共和国的苏联空降兵司令苏霍鲁科夫大将,而是要看从明天黎明才开始行动的苏联陆军的行动。而在这段时间之内,防御纵深对于苏联伞兵来说无疑是最为急需的。如果不能拿下北京中心城区,那么先期空降的第98空降师和第106近卫空降师都必将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师长同志,我拒绝再把我们的战士送上去作中国人的靶子!这里不是斯大林格勒,我们的身后没有足够的预备队可供消耗。我认为我们必须停止对‘皇宫’地区的进攻。在其周遍街区先构筑稳固的防御体系。与此同时,用一个营的兵力向南发展,与第98师取得联系。”但是对于在阿富汗的战场已经出生入死多年的列别德来说,“这是命令!”这样的官僚术语吓不倒他。对于目前的战场态势,他有着足够敏锐的洞察能力。

事实上对于北京核心区域的第一波进攻除了第106近卫空降师投入的兵力不足以及各部队协同之间的问题之外。列别德也注意到了防御方拥有着雄厚的兵员储备。即便马尔格洛夫许诺的增援全部到位,且都是百战精锐的战斗步兵,他也没有信心依靠7个营的兵力夺取将近1个半师驻守的工事群。而与其把手头不多的兵员浪费在这毫无意义的攻坚之上,不如先确立防御优势,并抽出一支精锐的机动力量,打通与在天坛方向降落的第98空降师的战略走廊。

“好吧!副师长同志,我听取你的意见。为了支持你下一步的作战部署。我将支援你一个营的兵力。请你务必在2个小时之内,控制住从你部战区到第98师防区之间的主要街道。”与大多数苏联军官相比,年轻的马尔格洛夫还不算死板。他从容的接受了列别德的意见,毕竟他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师与友邻部队之间仍存在着一条狭窄的真空地带。马尔格洛夫并非不知道这种割裂和孤立的危险,只是他原定计划是在夺取了核心城区之后,再与第98空降师建立联系。

“师长同志!保证完成任务!另外我希望得到师直属防空炮兵营的支援!”事实上早在半个小时之间,列别德便已经自作主张的派出了一个由1个装甲侦察连、2个伞兵连、1个工兵连混遍的先遣集群脱出战斗,沿着前门大街和大江胡同向南搜索前进。从目前传后的情况来看一切顺利。这支先遣集群虽然遭遇了几支零星的中国警察和民兵部队,但是在空降战车的掩护之下,均顺利的将对方击溃,估计再有半个小时便可以与第98空降师建立地面联络了。

按照苏联空降师的编制每个师属防空炮兵营应该拥有18门ZU―23―2型牵引式高射炮及总数在120具以上的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而考虑到小口径速射高炮对地面集群目标的压制作用,第106近卫空降师不仅没有伞兵团下属一个防空火炮连,师属防空炮兵营更拥有比正常编制多近1/3的兵员和装备。而这些原本用于防御天空的武器,在降落之后的战斗中已经越来越成为苏联伞兵的防御中坚了。

因此当列别德提出要求之时,马尔格洛夫多少有些舍不得,但是考虑到列别德的部队此刻正掩护着自己虚弱的后方。马尔格洛夫还是忍痛割爱,从师属预备队中抽调出6门ZU―23―2型牵引式高射炮由GAZ-66型2吨空降卡车运往列别德的防区。相比高射炮来,在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方面,马尔格洛夫大方的多。在得到了近50具被北约称之为SA-14“小妖精”的“箭-3”9K34型防空导弹之后,列别德初步构筑起了针对北京城区核心部分的空中防御体系,不过他并不急于阻挡从西山通往中南海的空中走廊,因为他在期待着对手主动从堡垒中发起盲目的反冲击。

与列别德相比,政治副师长安东诺夫上校的工作则显得轻松的多。虽然全师上下几乎都知道这个臃肿的胖子是克格勃的人。但是不可否认他却是第106近卫空降师之中唯一一个真正了解中国和到过北京的人。此刻他正率领着由防化连、供给连、卫生连所组成的一支特殊部队,在战区里四面出击,从北京居民手中收集补给品。毕竟空降部队的致命弱点之一便是补给困难,持续作战能力差。



第七章:无路可退(二)

“警卫第4师的师长呢?马上给我要通他的电话!”西山战略指挥中心的地下掩体之内,总参谋长曹阳正有些无奈的看着此刻已经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的李副总参谋长将所有的愤怒发泄在2个小时以来仍在北京南城外止步不前的警卫第4师的身上。

虽然警卫第3师方面的进展也不顺利,但是毕竟第13团已经在建国门和朝阳门方向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警卫第3师半个小时之前送来的报告上说,计划以第13团继续向中心城区突进,以后续抵达战场的第11团和第12团对苏联伞兵在日坛公园的登陆场展开钳形攻击,根据战场上抓来的“舌头”所提供的情报:在日坛公园方向集中着苏联第106近卫空降师第119团的一个团部和1个伞兵营的兵力。警卫第3师的计划是以手中两个主力团的兵力猛烈攻击,力求将其全歼在日坛公园地区。

显然对于李副总参谋长这样走过战争岁月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警卫第3师这样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路很合他的胃口,因此他不仅批准了警卫第3师的作战计划,更提出警卫第1师和中央警卫团方面不应一味被动防御,抓住苏联方面第二波空降部队尚未抵达这一良好契机,走出堡垒大胆反击。配合兄弟部队一举全歼王府井大街以东之敌。

“集中我2个精锐警卫师、6到8个团的兵力吃掉老毛子一个伞兵团。估计问题不大!”看着作战地图上西起王府井大街、北到朝阳门内―外大街、东到朝阳门南―北大街、南道建国门内―外大街的那个虚弱的蓝色不规则圆圈。李副总参谋长似乎已经成竹在胸,已经准备让作战参谋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宣布苏联第119伞兵团的末日了。

“警卫第4师的电话要通了!”而就在李副总参谋长凝神望着军用地图,仿佛已经看到了数以百计的被解除了武装的苏联士兵垂头丧气的在枪口下走向战俘营的景象,就象他曾目睹过数以百万站在对立面的同胞卸甲如山,就象美国少爷兵们被赶出睡袋时那样。一个联络参谋不合时宜的报告,打破了李副总参谋长毫不容易积累起的一点好心情。

城市作战之中高楼大厦和其它高塔建筑在城市中会吸收、影响及反射无线电波,包括调频及超高频的传送,另外,工业区及高楼大厦将会削弱电波传送的品质及距离。因此有线通信于城市作战优点便较为突出了。当然李副参谋长喜欢那种拿着电话大声训斥的习惯也是他在指挥作战之中坚持要求使用电话而非无线电的一个主要原因。

“4师嘛!我是李祖康,你们怎么搞的!我再给你们1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还不过了凉水河,打不进城来!你这个师长不用干了,直接提头来见我!”李副参谋长的声线在封闭的地下掩体内显得格外的刺耳,当然在此刻早起打红了眼的警卫第4师师长潘安东的耳中更无疑于一根根钢针。

应该说警卫第4师的行动并不算慢,在苏联伞兵在北京城区空降的消息,师部便立即命令全师火速集结,向城区方向前进。应该说同属北京卫戍区麾下两支机械化劲旅,相比警卫第3师而言,警卫第4师无论是部队编制还是装备情况都毫不逊色。但是在警卫第4师官兵的心中面对来自昔日三野的百战雄师却始终有一种“低人一等”的错觉。

毕竟中国人讲究“先入为主”,虽然警卫第3师和警卫第4师各自从野战部队调入北京卫戍区的时间相差无几,正要考据起来,警卫第4师的前身―第63军第189步兵师根据**所下发的“辰157号”命令移驻北京是在1966年的5月间,比1966年6月15日,改隶北京卫戍区的第24军第70步兵师还早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呢!

但是最终“英雄排座次”,第189师还是排在了第70师之后成为了北京卫戍区的第4个警卫师。究其原因,警卫第4师的官兵总会强调警卫第3师是地地道道的红军师,而且是朱、毛红军的直系后裔。据说当年的国家主席便是知道第70师便是当年秋收起义的三营才将其调到身边,这一点当然是无从考证的了。但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之上没有什么东西比红军精神和红军团队更值得宝贵的了,要珍惜和发扬红军精神不是一句空话。眼看着一支支打过反围剿、打日本、过鸭绿江的子弟兵队伍不见了,对于众多老帅来说真是如同挖自己的心肝一般。

但是警卫第4师的前身是晋察冀军区察哈尔军区独立第11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老牌名师劲旅之中的确只能算是小字辈。因此在警卫第3师的眼中,第189师之所以可以调入北京卫戍区无非是因为第63军老军长担任过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这支晋察冀军区的部队才有缘分拱卫京畿。而就在这样两支拥有同样光荣战史的部队这种微妙的心态之下。一直以来大家各级指战员心中都憋着一股劲。渴望在训练、评比乃至未来可能爆发的实战中超越对方。

调入北京卫戍区以来,警卫第4师的驻地从昔日的河北石家庄获鹿地区进抵北京市西南郊的丰台车站、长辛店、南苑一线。根据总参谋部对北方假想敌的防御预案。一旦燕山山脉被突破,警卫第3师和第4师的任务便是拼死挡住对手的装甲洪流,同时杀出条血路,掩护党中央及其其他政府机关冲出顺利向山西和河北转移。

而其中警卫第4师的任务是守住河北平原进山西的通道西南侧,掩护从北京撤退的单位顺利的从房山地区向西进入山西,其次则是作为第38集团军的前卫,阻击穿城而过进入河北平原的敌军快速纵队直到第38集团军的主力赶来战场,展开反突击。

对于自己的部队所肩负的使命,师长潘安东早已烂熟于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