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决战1984 >

第1章

决战1984-第1章

小说: 决战198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楔子:北京之夜(一)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芜湖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从这座城市的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着它的滚滚波涛。而发源自黄山北麓,潺潺的青戈江也一路兼容并蓄自东南向西北,穿芜湖城而过,在这里汇入长江。山峦叠嶂、襟江带河、湖泊纵横的芜湖自古就是皖南经济、文化、交通和政治的中心。此刻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这座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部呈不规则长条状的城市不知不觉也进入了户户炊烟的时间。推着各式各样自行车的人们从遍布这座城市每一个角度的机关单位和工厂企业之中在街道上汇集成汹涌的人浪,但很快又消失不踪。没有办法,这就是刚刚进入改革开发时代的中国人的生活,纸醉金迷的夜生活还仅仅停留在电视屏幕中那“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里。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至少在距离这座城市并不遥远的中国空军芜湖空军基地的跑道上依旧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在逐渐暗淡的天色之下,一群群身着着蓝色军装的空军地勤人员正在繁忙的进行着即将开始夜间训练前最后的准备。一架架采用中国空军传统白色涂装、红色机徽的单垂尾、单发、采用机腹部半椭圆形进气口的新型战斗机此刻正在挂装和这批新型战机同样来自大洋彼岸的空对空导弹。

“这么短的时间就要求我们挂载实弹夜训?!我看团作训部的那帮子人简直是疯了。”看着刚刚运低基地才不过才几个月时间的新型战斗机,一想到再过一个小时自己就要驾驶着这些价值数千万美元的战斗机挂载着实掸翱翔在漆黑一片的夜空之中,即便是已经有了十多年飞行经验的“一级飞行员”,此刻站在飞行员整备室内,来自江西南昌的刘庆征少校也不免有些忐忑和不安。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北边这几个月以来动作很大,前几天一个从北京过来的老同学跟我说……。”身为刘庆征少校的长机,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赵杰钦中校可是驻守在芜湖的中国空军第三战斗机联队第九中队之中有名的“太子党”,显赫的家庭出身加上自身的努力不仅让他年纪轻轻就成为芜湖基地之中堪称皇牌的第一战斗机小队的指挥官,在小道消息方面更有着“手眼通天”的说法,一年之前部队将全面参照美国空军的编制体系由“师―团”编制改为“联队―中队”编制便是由他先于中央军委的通知在芜湖基地内部散播开来的。

“不是说最近两国高层之间已经展开了对话,边境地区的紧张局势有所缓解了吗?”看着赵杰钦欲言又止故作神秘的样子。一时心痒难挠的刘庆征只能主动的追问道。“你知道个屁,那些都是莫斯科放出来的烟幕,这几个月来他们向西伯利亚和远东调集兵力的速度非但没有放缓而且还变本加厉,再加上台湾方面‘小蒋’这几年来的那些个‘昏招’。我们中队所面临的局面可不乐观啊!”赵杰钦一边说着一边从一旁凑过来听消息的其他小队的飞行员手里接过一支‘内供’的香烟,借着别人划着的火柴用力的吸了一口,脸上露出了些许得意的笑容。

“那小赵啊!你说这仗什么时候会打起来啊?”将手中已经烧到一半的火柴在空中甩灭,在一旁已经侧耳倾听了一会第三战斗机小队队长武援朝中校此刻也颇为好奇的问道。“这个我可说不好,我又不是苏联军队的总参谋长―莫斯科的奥加尔科夫。不过最近一个月应该还是风平浪静的吧!毕竟第23届夏季奥运会不是今天才在美国的洛杉矶召开吗?”赵杰钦轻松的吐着烟圈回答道。

赵杰钦的话显然在整备室内引起了众多飞行员们的一致同意,毕竟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古希腊便有着奥运会期间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一个月到三个月的“神圣休战条约”,而在法国人顾拜旦创办现代奥运会以来,虽然有三届奥运会由于战争而被迫取消,而本次奥运会也因为是在美国举行而遭到了苏联奥委会的抵制,但是在奥运会期间发动战争最终将面对全世界舆论的指责。因此赵杰钦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天真的以为战争还没有那么快降临在自己的头上,至少今天不会。

但是突然响彻整个基地的防空警报却打破了整备室内轻松的氛围,在凄厉而又刺耳的声音之中,所有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神经都猛然绷紧了。“团作训部的那群家伙们我看真是吃饱了撑着,想搞紧急起飞训练你就搞嘛!何必还拉什么防空警报嘛!”虽然已经第一时间将自己的白色的TK―2A型飞行头盔提在了手上向跑道的方向跑去,但是即便是此刻刘庆征还不能相信自己所要面对着将是一场真正的战争。

“所有人员注意了!所有人员注意了!场站刚刚接到雷达部队的紧急通报:8个不明身份的高速飞行物体正以高速接近我场站之中,所有战斗机立即起飞,这不是演习……再重复一遍,这不是演习。”在以指挥塔台上所安装的巨大扩音器为中心布置的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之下,芜湖空军基地原本繁忙一片的跑道已经被紧急的清空了。就在刘庆征以最快的速度跳进自己的战机坐舱,一边娴熟的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各种仪表,完成战斗机的开车和自我检测动作,随后校准及各项空中电子设定。虽然这其中包含着一系列的复杂技术动作,但曾经从歼―6、歼―6甲、歼―7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老鸟”。整个准备工作只有了3分11秒便全部完成了。

“901号准备完毕,请求起飞。”但是就在刘庆征完成准备的准备之前,无线电里却已经传来了赵杰钦队长从自己的战机里传来的讯息。“可以。”随着塔台方面传来的那略带惊讶的声音。透过那气泡式座舱盖刘庆征可以清晰的看自己长机已经先于自己完成了战斗机的启动,向着起飞线滑行过去。“看来这个小子也不是全凭着父辈的军功章混到今天这个地位的啊!手里还是有些真材实料的嘛!”刘庆征一边在心中暗暗的佩服着,一边加快动作启动战机赶了上去。

“901、945号双机准备完毕,请求起飞。”透过座舱盖观察了自己编队的双机的位置,赵杰钦也不钦佩的向塔台方向报告道。作为一支调集了整个南京军区空军部队精英组成的战斗机中队,中国空军第三战斗机联队第九中队可以说是藏龙卧虎,虽然这个几个月以来彼此相处的还算客气,但是大家在技战术领域的明争暗斗却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毕竟大家都曾是各自部队之中的翘楚,放在一起不分出个高低来恐怕是不可能的。但是最能检验一个军人能力和品质的却最终惟有真实的战争。

“可以起飞”。随着从塔台方向传来的许可,赵杰钦和刘庆征几乎同时回答:“明白。”然后相视了一笑,松开刹车,推动油门,在普拉特。惠特尼公司所生产的F100―PW―100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强劲的动力之下,战机象狂热的骏马一样开始在跑道上加速滑跑起来。但是就在两人的双机起飞抬起前轮,加速飞离地面的瞬间,刘庆征突然感觉到自己战机的左翼突然向下一沉。对于一个老飞行员来说这是一个明显而又危险的信号。按照常理应该在拉升之后解散编队立即返航,但是此刻刘庆征相信已经没有这样的时间和机会了,他还是选择了毅然的拉升战机,收起起落架飞向已经被战争阴霾笼罩的祖国天空。在徐徐收起的起落架之下,可以清楚的看到左侧的轮胎已经爆裂。

事实现代战争之中,空军所执行的每一次战斗任务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从研究计划、确定目标和航线,到检查飞机,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准备,有大量系统而且细致的工作要做。但是此刻原本要进行的正常夜训已经被突如其来的“不明飞行物”彻底的打乱了。借助良好爬升能力,赵杰钦和刘庆征的两架战鹰迅速爬升到12000米以上的天空。通过APG―66型脉冲多普勒雷达两名飞行员几乎同时从座舱内的彩色多功能显示屏看到了那正在1000米的高度,以0。8马赫的速度扑向芜湖空军基地的空中目标。

“是……‘战斧斯基’!”虽然是第一次在共和国的天空通过雷达捕获这样空中目标。但是赵杰钦还是第一时间通过对方的飞行参数联想到自己在内参之中多次看到的那“红色帝国”的敲门砖―苏联彩虹设计局研制,70年代末期便列装苏联远程航空―被五角大楼称之为AS-15“肯特”的KH―55A型远程亚音速空射巡航导弹。

“这不可能……。”战斗机无线电通讯频道里传来了刘庆征难以置信的声音。在距离中苏边境3000公里以上的长江领域突然出现来自北国的雷霆,这的确可以说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如果以苏联在远东和中亚地区的大型军用机场为圆心,以苏联空军远程航空兵目前所装备的主力机型―图―95“熊”、图―22M“逆火”和图―160“海盗旗”的航程为半径在亚洲东部的地图上画出一个个毁灭圆弧的话,事实上不难发现中国北部的绝大多数地区都将被覆盖其中,而如果在那些莫斯科的“空中长臂”之上再加上KH―55A型巡航导弹2500公里的最大射程的话,那么即便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战略纵深―长江流域和四川盆地也谈不上安全。

根据五角大楼方面的推测苏联空军所大量装备的KH―55A型巡航导弹可以携带威力巨大的常规单弹头和子母弹的战斗部,只要4枚就可以瘫痪一个大型机场,而针对芜湖空军基地苏联空军更采取8枚齐射的“超饱和攻击”,在这来自于一个图―22M“逆火”式战术轰炸机两机编队或者一架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的强大打击面前,中国空军第三战斗机联队第九中队所在的芜湖基地几乎已是在劫难逃。但是此刻令驾驶着战鹰的赵杰钦和刘庆征更为担心的是,如果地处长江流域的芜湖都遭遇到了如此大规模打击的话,那么在临近中苏边境的那些前沿军事枢纽乃至共和国的心脏―北京,此刻又将陷入怎样的火海之中呢?



楔子:北京之夜(二)

“我们应该可以拦截它们……。”刘庆征少校很清楚,虽然此刻机场方面正在全速放飞战机,但是对于部署着数十架战斗机却只有一条跑道的芜湖空军基地而言,根本不可能在8枚KH―55A型远程亚音速空射巡航导弹命中之前疏散所有战斗机。“真是个不错的主意,我们可以飞过去,然后用机翼把它们一个个掀反。”但是此刻在无线电通讯频道里传来的却是赵杰钦几乎近于嘲讽的冷漠语气。

从这个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巡航导弹―“复仇女神”V―1从纳粹德国的地面架设的固定轨道或亨克尔He-111中型轰炸机的机翼之下呼啸着扑向不列颠群岛和东线战场之时。如何拦截这种来自空中的新型打击手段便成为了这个世界各大军事强国共同面对的问题。

巡航导弹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无人驾驶的“飞行炸弹”,因此根据传统的空战理论,用于防空作战的战斗机完全可以在空中对其展开拦截。因此在对付V―1导弹的攻击之时,苏联和盟军都首先想到了利用战斗机构筑第一道空中防线。但是即便是当时盟军最为先进的战斗机―“喷火”ⅩⅣ型、“飓风”Ⅴ型、和“野马”Ⅲ型。对于时速可达到547至644公里的V-1导弹往往还是望尘莫及,虽然想方设法提高飞行速度,采取拆掉了飞机上的所有装甲、后视镜,甚至刮掉表面油漆,进一步磨光蒙皮,更换了燃料等一系列手段,但是最初的效果仍然并不理想。

这是因为要想在空中拦截这样的一种体积远小于轰炸机的空中目标,战斗机需要一系列的辅助引导和可以远程摧毁导弹的强大火力。当V―1导弹从600至900米的高度进入战区上空之时,地面防空雷达几乎无法发现目标。而由于体积小,速度快,飞行高度又低,即便是在白天战斗机飞行员们也很难从复杂地面的背景之中找到目标。

即便盟军通过增加巡逻战斗机数量和部署空中雷达预警机的方式来提高发现V―1导弹的概率。在空中对其展开拦截并最终将其击毁也同样并不容易。因为在整个拦截的过程之中,油料和航程的限制,留给战斗机的拦截时间只有6分钟左右。即便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即使技术娴熟的盟军飞行员采用常规的尾追战术,跟上导弹并进行攻击。无论导弹被击中与否,其发动机尾流或导弹爆炸的碎片都将会严重影响攻击战斗机自身的安全。仅头六周内,盟军方面就有37架飞机受伤,5架飞机坠毁。

既然同样是冒险,那么不如将游戏变得更为疯狂一些。盟军飞行员开始懒得开火,而是在有限的飞行时间之内将V-1“掀翻”,他们将战机与导弹很近的下方并排等速飞行,机翼处于导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