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乱花纷飞 >

第30章

乱花纷飞-第30章

小说: 乱花纷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是因为她与我爸爸的同事关系,她对我也是特别亲热。她发放给我们的货,总是比别人多一角两角的。别看这一角两角的,因为数量大,利润就很可观。我和徐丽丽都对她很感激,很尊敬。
她好象知道徐丽丽的经历,只是奇怪我们俩个怎么呆在一起,言下之意对我们的关系更是迷惑不解。
我淡淡地告诉她,我与徐丽丽的丈夫象龙曾经是一个村子里的,并且我与徐丽丽曾经是同事,相互了解,关系一直很好。至于为什么我们合在一起干,是因为徐丽丽看中了我会修理编织机的技术。
陈姨茫然地点了点头。
来的次数多了,有时要等技术员打花卡,有时要等技术员抄写工艺、称量线料,我便坐下来与陈姨聊天。陈姨很健谈,不是提起往事说我爸爸是个工作极其认真的好人,就是说起她这几年养活工人的心得体会。她很爱说,我也很爱听。要是我们一直这样交往下去,一定会成为好朋友的。陈姨的丈夫林伯伯给我的印象是不大喜欢与陌生人说话。但陈姨说林伯伯也是一位健谈而且幽默的人,他很爱讲笑话。当他听说我的爸爸是谁后,也不免对我爸爸夸奖了一番。林伯伯也是个勤快人。我去的时候,常常看见他在帮忙导线。
有一次,技术员在打花卡,我便倚在厨房的门上看陈姨帮助炊事员和面。陈姨见我看得专注,顿时来了精神,大讲她和面的技术。她说她爹当初最爱喝她擀的豌豆汤,最爱吃她蒸的玉米面饼子。她说她爹是个吃百家饭的手艺人——泥瓦匠,吃饭很挑剔。喝豌豆汤只喝她妈妈与她擀的,她嫂子擀的她爹都不喝。
“你知道为什么吗?”陈姨问我。
我摇了摇头。
陈姨就讲开了:豌豆汤好喝不好喝,玉米面饼子好吃不好吃,完全取决于和面上。想当初为了和好面,她不知挨了她妈妈多少揍了。她妈妈教她和面时只能倒一次水,决不能倒第二次。她把面放进盆里后,再倒水。要是水倒多了或者倒少了,她妈妈都要狠狠地揍她一顿。所以现在回忆起来,她只是对她爹有感情,而对她妈妈已经很冷淡了。
第五十六章 秀才的管理之道
    我偶尔也帮妈妈做过饭。但和面只倒一次水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我的心中不免对陈姨的妈妈充满了敬佩。我说:“陈姨,您现在有和面的好手艺,还不是因为当初您妈妈严厉管教的结果?您为什么会对您妈妈伤心呢?”
陈姨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她说:“你想象不到当初我妈妈揍我时的厉害!她下手太重了。想当初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妈妈让我自己缝衣服。她给了我一块布,一把剪刀,让我只能一剪刀把衣服裁好,决不能用第二刀。要是一刀裁不好,她又是把我狠狠地揍一顿。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自己为自己缝衣服,还要一刀把布料裁好,裁不好就要挨打——唉!现在提起我的妈妈,我想到的只是我挨打的情景,只有心酸……我开始擀面条的时候,还要踩着板凳呢!”
陈姨的故事让我心酸,也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震动。我也不知道她的母亲是应该受到尊敬还是遣责。
当说起我时,陈姨问:“你爸爸为什么不把你弄到交通局呢?”
我说我爸爸没有本事。
陈姨说:“老职员了,你爸爸应该去找局长说一说。交通局这几年不是照顾了很多老职工的子女了吗?你看人家XX,死了以后,他的老婆跑到局长办公室给局长下跪,直到局长答应把她儿子安排在交通管理所……”
我听了,心中感到好痛好痛……
后来,当公务员招考结束,陈姨告诉我,她女儿终于调到交通稽查大队,成为在编人员了。当我赞叹她女儿的运气太好时,陈姨却叹息道:“唉!要是再让我拿着五、六万元去托人办理一个名额,我可无能为力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陈姨的话更让我看透了招考公务员的“黑箱操作”。
不久,我也看到了《谷雨市报》上刊登的公务员录取名单。秦平平又如往年一样,先开花,后无果……
当我和张鹏在一起,说起为什么工人的工资涨的幅度比起公务员来有天壤之别时,张鹏向我说起了他村里的会计对他讲的一番话。那位会计说,去年底,镇上又要村子虚报村民的人均收入。他上报了三次,最后实在找不到可以编造的产业了,结果还是因为上报的数额太小而被退了下来。后来,村子里的人均收入由镇上自己写了数字报了上去……
张鹏说,公务员的工资就是根据每年上报的人均收入不断上涨而上涨的。村子每年上报的数字都在飞快地变化着,老百姓都知道这纯粹是基层干部们玩的数字游戏。其实上级领导们也不傻。只不过他们也是喜欢玩数字游戏的高手,所以,他们对于下级上报的数字不但不核实,相反还鼓励浮夸……
张鹏还对我说起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村子里有一对老夫妇,男的曾是转业军人,转业到南方的一座城市。他教过学,退休前担任这个城市教育局某科的科长。他的老婆是家庭主妇,没有上过一天班,但是在他退休后,他的老婆也办理了退休,而且还是事业单位退休,退休金一千多元,而普通职工的退休金也就六、七百元左右。原来这位老人的一位学生现在那个城市的教育局做了大官,不忘老师的恩情,便把他的师母也办理成了退休。本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就被老百姓看成是“金饭碗”,而这位老太太一天班都没上,就捧到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金饭碗”,村里人谁提起人家不直流口水啊!
“唉!”这样的事情只能让我这样的小人物们叹息了。听多了只会气坏自己的身体,好处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发牢骚也是没用的,还不如不闻不问,赚个心里清静。
我转变话题对他说:“张鹏,我突然有了个好想法,你也应该象别人那样把广告做在衬衣上。你去订做一批衬衣,把你门市的称呼印在上面。东家来买材料的时候,你可以当礼品送给他们,再送给木工头一人一件。当大街上随时可见印有你门市称呼的衬衣时,你的门市也就家喻户晓了。”
张鹏说:“你这个主意不错。送给东家一件衬衣,那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亏不了我。送给木工头衬衣还是亏不了我,因为逢年过节我都要送礼给他们,不是酒就是鸡蛋。现在给他们一件衬衣,别的礼品就少给他们一点。不过,要是买质量好的衬衣,成本就太大了。要是买质量不好的衬衣,到时候送给人家,人家也不希罕穿。”
我没有辩解。我只能给他出个主意,况且,这个主意谁知管用不管用呢?
“你真是只铁公鸡,”我笑着对他说:“满脑子算盘,生意经。”
我们说笑了一会儿,张鹏说:“你别只劝我,你们也该订做一批衬衣,或者自己加工,发给工人们一人一件,把‘秀丽针织厂’这个名字织在上面。人家开‘夫妻店’总是喜欢从两个人的名字中各取一个字。而你和徐丽丽两个人的名字合二为一,想必身体早合二为一了吧!”
我说他思想肮脏,并说徐丽丽决不是个轻浮的女人。他听了,便不再开徐丽丽的玩笑了。
张鹏又告诉我,杜鹃现在不开店了,她把店铺转让给了东北的一个女人。听说杜鹃鼓动一位四十多岁的有钱男人离了婚,她嫁了过去……
我没有说什么。我与杜鹃谈恋爱本身就是个错误。但杜鹃曾经带给我的快感我也永远忘不掉。
现在,我尽心尽力帮助徐丽丽把针织厂办好。她很喜欢听我的管理之道。有了她的赞赏与鼓励,我也来了精神,大侃特侃起来。我说:“管理中最忌讳的就是外行管理内行。何为外行?何为内行?上至国家领袖,下至我们这样的平民百姓,哪一个人都不是万能的。所谓的外行,那是因为我们总有不曾接触或不曾明白的区域,这不是哪一个人的过失,而是受到人的能力的限制决定的。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也有擅长的,也就是内行的事业。不论是内行管理内行,还是外行管理内行,都是相对的。咱们打个比方:一个复杂的企业老总,不一定对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设备维修、工资劳保、车间生产……全都是内行。如果他要把企业管理好,他就要把对于他还是外行的区域改变成为内行。”
“怎么改呢?”徐丽丽专注地听我说。
“就是利用人材啊!”我接着为她解释:“假如他不懂得市场营销的话,他就要用一位深谒市场学的人材在公司里为他管理产品销售;假如他不懂得产品开发的话,他就要用一位深谒此类技术的专业人员为他进行技术攻关……此时,老总只要在办公室里看报表就行了。这样你看,各个行业就成了内行在管理。老总善于利用人材,他在外行的区域就变成了间接的内行管理,而在企业总体管理上他就成了内行管理了……”
我又说:“现在国有企业的老总,一个个如做了土皇帝一般,耀武扬威,心胸狭窄,打击报复心理强烈。唉——他们的小肚量不仅让国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他们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件坏事呢?他们只把心胸放在个人的恩怨上,这个企业肯定会很快灭亡,老总因为创造不出政绩,那么,他的官运也就不会那么畅通无阻了……假如他们对哪一个职工有偏见,他们可以在工作时间之外不屑与他交往,但在工作时间之内要心胸开阔,利用哪怕是仇敌的技术与才智。这样,即使利用的是仇敌的才华,最后有了功劳也总是老总的,而仇敌争抢不去。”
最后,我又对徐丽丽说起了我们厂里的一位副厂长的观点来:“他说上级任命他为副厂长就是看中了他的火爆脾气。他洋洋自得地说他的那份脾气如何有份量,如何有震慑力。我听后却感到好笑。都啥社会了?大学里有管理专业,再往下念还有管理研究生、管理硕士、管理博士,假如凭着火爆脾气能管理好企业,那还要费力地念那么多书干什么?管理人员只要练成火爆脾气不就行了?再不然,养几条恶犬天天领在身边不也是个好方法吗?”
“咯咯……”徐丽丽笑了起来。她说:“你没有把你的这个好建议推荐给你们的厂长,让他养几条恶犬?”
第五十七章 谜一样的技术员
    看着徐丽丽开心的样子,我也笑了。本来,我们俩个都是心灵受到重创的人,都是一直生活在痛苦里的孤魂野鬼。就是这个“秀丽针织厂”让我和徐丽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进去,无暇去怨天忧人了。我和徐丽丽呆在一起这么长时间,我感觉我心灵上的创伤几乎被她抚平了。我也好久没有伤痛欲绝地去思念象凤了。随着心理的健康,我也越来越理智地感觉到象凤归来的奇迹已经很渺茫了……
“丽丽姐,什么事情这样开心?”听到徐丽丽的笑声,宋淑珍拿着一本书走了过来,问道。“丽丽姐,你看书吗?”她顺手把书递向徐丽丽。
“秀才刚才在讲笑话。什么书?”徐丽丽边问边接过书。“《醒世姻缘传》。”徐丽丽念道。
宋淑珍是位高个子女人,身材瘦弱。她的岁数与我和徐丽丽差不多。她的技术娴熟,人也很勤快,深得徐丽丽的喜爱。再加上她少言寡语,我们都很喜欢她。她平时都是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有时候因为赶活计,她不得不加班到深夜,但她从未发过一次怨言。她是一个不愿意引起人们注意的女人。虽然她总是那么平静,但我和徐丽丽都能感觉到她时时流露在脸上的无奈与哀愁。
她刚坐了一会儿,一位打工妹便在外面叫她。她匆匆忙忙出去了。
徐丽丽把书递给我,问我看不看。
我接了过来。徐丽丽也出去了。
我随手翻了翻书。突然,我看到书的后面空页处写有一段文字。我读道:“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身边有了一位知心爱人。哪怕两人只是遥遥相望——那远距离的美也无可比拟;哪怕那灿烂而辉煌的时刻只是瞬间——那瞬间也会在记忆中变成永恒。”
“人生最大的缺憾莫过于情感历程上的孤苦伶仃。于是,即使她从不抱怨爱情生活的失望,她的婚姻生活也必定充满了沉沉的无奈与苍白。”
另一页上又写有一段文字:“我拥有别人不曾拥有的智慧,别人得到我所得不到的机会。真可悲: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我反复默读着这些文字,心中只感到好酸好痛。看来,宋淑珍的身上也隐藏着一段感伤的故事啊……
不论徐丽丽到哪里去取货,都要叫我与她一起去。她说,只有我站在她身边,她才有安全感、踏实感。并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变成了依赖性。取货送货都是体力活,要搬大包。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