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330章

重生小地主-第330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那几样,又特意添了好几样。有泡好的海带丝,买牛肉时捎带买回来的牛百叶,将牛肉剁成肉糜加粉面子和调料捏的牛肉丸,泡好的木耳、蘑菇,还有好不容易买来的藕切成的薄片。



凉菜则换成了凉拌海蜇丝、酸甜白萝卜丝、酱小黄瓜、腊八蒜和罗汉肚切片。



张氏还擀了面条。打算到最后大家就着火锅里面下了面吃。



王幼恒、鲁先生和连守信三个人喝白酒,五郎跟着喝了两杯红酒,张氏和连蔓儿几个依旧是喝葡萄汁。



这一顿饭直吃到太阳西斜、夜幕降临,等吃过了面条,将锅子扯下,连蔓儿又煮了浓浓的茶来,给连守信、王幼恒和鲁先生解酒。



鲁先生吃喝的高兴,又因为有王幼恒和五郎陪着,他谈性极浓。干脆讲说起了学问。后来又谈到明年王幼恒和五郎要考试的事。



张氏和连守信都极为上心,就是连蔓儿也不觉竖起了耳朵。



“……这个东西。一窍通百窍通,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鲁先生红着脸,说道。



连蔓儿在一边忍不住偷笑,鲁先生在三十里营子这些时日,也入境随俗,学了一些俗语、土话,有时候说话也能半文半白,甚至学了几句三十里营子的方言,有时候一两句话说出来,不认识他的人,还以为他就是这辽东府的人。



鲁先生说这句话,是要王幼恒和五郎放松,童生试并不难考。鲁先生是才思敏捷,是考过了进士的人,他觉得容易,但王幼恒和五郎可不敢真的就这么想。



几个人又谈了半天,鲁先生又嘱咐了王幼恒,让他过年的时候写几篇文章,年后拿来给他评讲。王幼恒自然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直到月亮高高地升了起来,王幼恒才起身告辞。



众人就都送他出来,连蔓儿自然也跟出来了。



“幼恒哥,咱们要明年才能再见面了。”连蔓儿道。她这是想到,王幼恒要回锦阳县城,都是早早的起身,到时候她不能去送他,等王幼恒年后回来,可不就是明年了。



“可不是。”王幼恒笑了,似乎很开心,“年后,我尽量早些回来。”



“好哎。”连蔓儿就笑道。



……



将近年关,总是特别忙碌的。一年的账目要归总清理,家里面要大扫除,还有送年礼、收年礼。腊月二十六,连记的早点铺子才开始歇业,一家人才渐渐地清闲下来。



腊月三十,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一大早,连蔓儿一家就都起来了,吃过早饭,一家人就有条不紊地又忙碌开来,今年要好好地办一顿团年饭。



一家人先是将要炸丸子的几样面团和好了,盖好盖子,放到炕头发酵。然后,连枝儿和连蔓儿就开始切酸菜、泡发木耳、蘑菇等干货,连守信负责杀鱼、腌渍入味,将早就杀好的鸡鸭拿进屋解冻,准备烹调。



五郎和小七也没闲着,他俩不是主力,自负责打零儿,就是听连蔓儿几个的吩咐,让他俩干啥他俩就干啥。



张氏则将大铁锅刷洗干净了,准备烀猪头。将毛处理的干干净净的猪头、猪蹄,大块的五花肉等放进锅里,然后放进蒜瓣、葱段、姜片、盐,又放入花椒、大料、肉蔻、草果、香叶等香辛料,再加入充足的水。将锅盖盖上。灶下用大火将锅烧开。然后又有小火烧,最后又焖了一段时间,将近晌午的时候,才将猪头烀熟了。



这个时候的猪头、猪蹄、肉块都已经被烀的红红亮亮、香气扑鼻,捞出来放进盆子里,想吃的时候。切片或者切块,既可以热着吃,也可以放凉了当冷盘吃。



这之后,又是过年过节的重头菜——炸丸子。



今年他们准备的花样就更多了。首先还是连家的保留品种……豆腐粉条素丸子,然后是萝卜丝素丸子,除了素丸子,连蔓儿还准备了肉丸子,有猪肉丸、牛肉丸和羊肉丸三种,再然后就是挂面糊炸的甜丸子,有炸大枣、炸地瓜、炸槽子糕。



丸子炸好了。张氏又将小排骨和鲤鱼在油锅里过了一遍油。



连蔓儿和连枝儿早已经用另一口大锅将米饭蒸好了。将米饭铲出来之后,就又在锅里炖上了酸菜,另一个小灶上则是炖上了小鸡蘑菇。



张氏这边则开始炒菜。



晌午时分,一桌丰盛的团年饭就准备好了。这个时候,已经有心急的人家放起了鞭炮。



“去,把鞭炮拿到门口放了。”张氏就道,“再把鲁先生请过来,咱也开饭了。”



五郎和小七就一人挑了一挂千响的鞭炮,走到大门口燃放起来。连守信则是点燃了一只线香。将,衣襟里裹了一抱的二踢脚,也走到门口,一个个地将二踢脚放上了天。



二踢脚,是一种两响的鞭炮,放起来的时候,动静特别的大。据说因为装填的炸药类型还是方式不一样的缘故,二踢脚的第一响是直接往上蹿的,而第二响则是往旁边蹿。因为是两响。还有这样的特色。所以俗称做二踢脚。



这是在青阳镇的大集上能买到的响动最大、最有威力的一种鞭炮。



连蔓儿见连守信、五郎和小七都出去放鞭炮了,她也觉得手痒。不过二踢脚她是不敢碰的,就抱了两个烟花出来,她点燃了一个,又招呼连枝儿出来,让连枝儿点燃了一个,姐两个就看着蹿上天的烟花笑。



“烟花省着点放。”张氏站在门口,一边将手在围裙上擦着,一边笑道,“这烟花白天放,看不出好来,等晚上放,那才好看那。”



放过了烟花鞭炮,一家人就将饭菜在正厅摆了,又请了鲁先生来,一家人坐下高高兴兴地吃了团年饭。饭后,鲁先生酒醉,被扶回书房安歇,一家人收拾利落了,就都回了内院。



连守信也有了一点酒。



“孩子他娘,我才想起来,这过年了,咱得给祖宗牌位烧香、上供啊。”连守信对张氏道。



以前没分家时,连家过年拜的是连老爷子的爹娘。分家后,也就是去年过年,他们几口人也是去上房拜的祖宗。如今连老爷子跟着连守仁都去了太仓,那祖宗的排位自然也都带了去。



连守信这一家现在要拜,还需要克服些小小的困难。



不过,连蔓儿早就另有打算。



“爹,这事要是等你想起来,就啥都晚了。娘带着我们,早都准备好了。”连蔓儿就对连守信道。



“是吗?”连守信惊喜道。



“爹,你不信跟我过来看看。”连蔓儿就领着连守信从屋里出来,走到外屋的当间站住了。



“爹,你看,那是啥?”连蔓儿指着后门上房的祖宗板,笑着对连守信道。



第四百五十四章辞旧迎新



连蔓儿家新宅内院的上房是坐北朝南、一明四暗,一共五间。当中这一间明间,南北向中间设有隔断。进门两边是煤灶,而隔断的北面两边则是储物空间,摆放着盆架、储物架等。北门也就是后门的上方,是一个长方形的屋宇造型的木制结构物。



这个木结构也是坐北朝南,板壁上有简单大方的彩漆雕花,正面是两扇对开的门。现在那两扇门是打开的,连守信顺着连蔓儿的手指,就可以看见小屋宇里面的情形。



里面正中摆放的是一块闪着耀眼金光的黄缎子,上面放的则是御赐牌楼、黄金,表彰连蔓儿家的圣旨。



小屋宇斜下方的地面上,则摆放了一张供桌,正中的香炉里插着上等的檀香,正袅袅地燃着,除此之外供桌上还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果子、点心。



连守信有些迷惑,自打将圣旨请进来,就供在了这里。如今正值大年,要在圣旨前烧香、供奉也理所当然。不过,这和拜祭祖宗并不是一件事啊。



“爹,以后咱家逢年过年,要拜祭,咱们就拜祭圣旨。”连蔓儿当然知道连守信的想法,就笑着说道。



“爹,你天天要听小七给你念书,鲁先生说的学问,你也听了不少。……君臣父子,这君臣是摆在前面的。忠孝,这忠字也是摆在前面的。爹,你不是天天念叨,说皇恩浩荡,不知道咋报答吗。”



“我爷把太爷、太奶的排位拿到太仓去了,这一年三节四时,有正枝正叶的我大伯在,还怕缺少了啥供奉。”



“咱们家供奉、参拜圣旨才是最正经、最应该的。”连蔓儿告诉连守信。



有些打算,连蔓儿并不打算现在就跟连守信说。



在南山的坟地里。连家的祖宗,就只有连老爷子的父亲和母亲两位。在向上追溯,不仅没有坟头,甚至连姓名也不能确知。当然,这不排除连守仁和连继祖知道。不过连蔓儿确信,连守信不知道,五郎和小七也不知道。



除非是有些传承、讲究的大族,一般的庄户人家甚至没出过读书人。族谱、家谱一类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



别看连老爷子如何注重规矩,如何看重读书,一心期盼大儿子能经由科举而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连家是没有自己的族谱和家谱的。



即便因为连守仁终于做了官,连家要修族谱、家谱,已经分家出来的连蔓儿一家,又能排在什么样的位置,她们又何必要去排一个位置。



要修族谱、家谱,也该是她们自己来修。而这件大事,连蔓儿并没有寄希望于连守信,她的计划里,这件事是该由五郎和小七来完成的。



等连守信和张氏百年之后。五郎和小七建宗祠、修族谱,连守信和张氏就是她们这一族、这一家的祖宗。



她们白手起家,与上房诸多恩怨、而且格格不入,这样的做法合情合理、恰如其分。



这个想法,连蔓儿只和五郎私下里说过,五郎那时默默地点头,然后就更加发奋读书去了。



以后。这个打算要不要和连守信说一说,这是以后的事。现在,只要确立年节供奉圣旨和牌楼就可以了,这可是她们一家的发家之本。



“啊……”连守信啊了一声,一时也没什么言语。



“爹,明天上坟的纸钱啥的,我们都准备好了。”连蔓儿又道。



家里不供奉,不拜祭。但是年节连守信去上坟、烧纸,这个连蔓儿并不反对。



连老爷子那一大家子都在太仓,别看连继祖秋末的时候来收租子,这过年那边却并没打算回来人上坟、烧纸,只在信中叮嘱连守信、连守礼要带着五郎和小七去。



“爹,就这么办吧。”五郎从外边走进来。说道。



“……那行。”连守信点了头。



连蔓儿和五郎交换了一个眼色,心中都暗暗地欢喜。



……



夜幕降临,连家的大门口、御赐牌楼的两侧都点起了大红的灯笼。前院正厅、书房、鲁先生的房屋门口也挂起了红灯笼,而内院里除了上房门口,两侧的抄手游廊上每根柱子旁边也挂了灯笼。



按照习俗,除夕夜要留长明灯,这个长明灯是照小耗的,所以即便是最贫穷的人家,到了这一晚,也要至少留下一盏灯彻夜不息。



连家今年则是所有的院落,包括早点铺子的门前也挂了红灯笼,其中灯笼数以内院最多。



连蔓儿喜欢红灯笼喜喜庆庆的红,还有寒夜中暖融融的光。



一入夜,外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五郎和小七也时不时地跑出去放一挂鞭、或者几个炮仗。到了亥时,张氏带着连枝儿和连蔓儿又忙碌了起来。



她们要包饺子。



辽东府这边的习俗,除夕这一天,团年饭是晌午吃,晚上守岁的时候要吃饺子。这顿饺子与平常包的饺子还不同,必须要包成元宝形状,以期发个好兆头。而在饺子的馅料里,还可以包入铜钱,吃到的人,就是明年运气特别好的人。



张氏擀皮,连蔓儿和连枝儿包,今天的饺子馅是牛肉的,里面加了少许的猪肉,没有放菜,只放了各种调料和剁的细细的葱花。这是他们这里俗称的一个肉丸馅的饺子。



饺子包好了,外屋的铁锅里准备的大骨汤也烧滚了,张氏就将饺子用帘子端着,出去下饺子。



除夕夜的饺子,一般是煮饺,而不是惯常吃的蒸饺。以前没有分家的时候,这除夕夜的饺子却都是蒸饺,不是连家的人不知道这个风俗,而是因为周氏的个人喜好。周氏不喜欢煮饺,用她的话说是嫌煮饺“水淋光汤”。



去年连蔓儿家虽然分了出来,但住在老宅里,还要顾忌周氏的脸色,比如说她们吃鱼,还要被周氏指桑骂槐一番。年三十为了求个宁静,张氏也还依着上房的规矩,做的蒸饺。



现在,张氏就是一家的主母,再也不需要看谁的脸色,她征求了一家大小的意见,才决定这一顿吃煮饺。



连蔓儿其实私心里更喜欢吃蒸饺,但她也不讨厌煮饺。就这一顿,当然是按照风俗来更好。



张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