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小地主 >

第307章

重生小地主-第307章

小说: 重生小地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咋还有脸登门?”连叶儿就道,“他们家的人好像脸皮都厚。就六郎他老舅,坑了咱一笔钱,他还有脸去太仓了那,咱爷对他能有好脸?真不知道他们都咋想的。”



说完何老六的媳妇,又说武三狗的媳妇。



“娘,那武三狗的媳妇咋也来了?她们家白得了那些粮食。还嫌不够是咋地。”连蔓儿就问张氏。



不说别的,就那几百斤花生卖了,就够一家人的零花了。



“谁知道那。她那么央告我,非要来做工。蔓儿,多亏你去了,要不,还不知道啥时候能把她给送走。”张氏就道。



连蔓儿听张氏的意思,是并没有打算要雇武三狗的媳妇,只是不好强硬拒绝。就略微放下了些心。



“娘,这老武家也有干活的人,光我爷那边的便宜他们就占了不少,咋还日子过的那么穷?是装穷还是咋地?”连蔓儿有些不解地问。



“不是装穷,是真穷。”赵氏就道。



“对。”张氏点头,“这两天我好好打听了打听,就他们家那老太太,年轻的时候,身子就不大好。见天得吃药啥的。还有刚才来的老三媳妇。有点钱,就得买药。也不知道咋回事。”



连蔓儿听了一句,就没兴趣了。今天来的这两个人,说是她们家的亲戚。其中何老六的媳妇,这还能瓜葛上,算是拐着弯儿的亲戚。那武家,连蔓儿曾经仔细地问过连守信。武家跟连家,是连老爷子在三十里营子定居之后,要往外佃地,武家找上门来,和连家攀的亲,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这些年也没走动过。



“娘,咱雇人,但凡跟咱亲戚里道的,那咱都不能雇。”连蔓儿就和张氏商量道,“让人家说咱雇亲戚干活,这话不好听。”



而且,这“亲戚”进门,你怎么差使啊,别最后花着钱,雇的人不给你干活,倒在你家里装起老爷、太太来了,那不是糟心吗。



“还有,咱雇人,第一个,得要人本分、行事正。”



“这个肯定的。”张氏点头。



“咱要帮扶那日子过的不好的,咱也得挑着人帮。”连蔓儿又道,“挑那值得帮的人来帮,就像今天这俩人,咱就不能帮。”



“这两家人依我看,人家也不用谁帮。”张采云就插话道,“你看,人家一个是能坑,一个是能赖,啥啥人家都能坑来、赖来,还用得着谁帮忙啊。”



张采云说的有趣,一屋子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娘,咱以后办啥事,也不是说就不讲情面了。可咱心里得有个准星,这不能答应的事,咱坚决不能答应,说啥也不行。”连蔓儿又对张氏道。



虽然来了这么两个闹心的人,不过连蔓儿家雇工的事,还是很快就有了着落。她们雇了西村的大梁子媳妇,春柱媳妇给介绍并做了担保。这媳妇将近四十岁的年纪,出名的干净利落,也在连家的洗衣铺子里领过衣裳浆洗,为人本分、少言寡语、手脚勤快。



大梁子媳妇家有老有小,家里的闺女们已经能操持家务了。她一天到连家来做几个时辰的工,并不耽误家里的事,也能赚几个钱贴补家用。



给大梁子媳妇的工钱暂定每个月五十文钱,另外三节和连记早点铺子里的伙计一一样,也有额外的酒肉。一年下来,也有将近一吊钱的收入,这在庄户人家,算得上是一笔丰厚的补贴。



连继祖和蒋氏已经走了有六七天的工夫,连守信和张氏正算计着,他们应该已经回到了太仓,连老爷子就又有信来了。



相距几百里,平常人家,还是分了家的,一年半年的有封信就算不错了,连老爷子这来信的频率,颇为少见。



这次,是很厚实的一封信。



“这是继祖他们回去了,老爷子给家里来的信?”连守信算了算日子,觉得不对劲。“不对啊,不应该这么快。”



前几天才收到的连老爷子说让连继祖回来的信,现在才几天的工夫,连继祖还没回到太仓,连老爷子就又来信了,还是这么厚实的一封。



连老爷子这是又有什么事?!



“先吃饭吧,吃晚饭再看信。”张氏就道。



大家都没有异议。直到吃过晚饭,一家人这才围坐在一起。



五郎拆了信,给大家伙念。



连老爷子信里,一开始是说他们在太仓的情况,然后连篇累牍,是教导连守信如何为人处世的话。连老爷子的前面捎来的信里,也是这样。这次着重教导连守信,大意就是贫贱之交不可忘。说连守信现在日子过的好了,有了御赐的牌楼,千万不可就此忘了本,要待人更加和气,处处行善。尤其是对亲戚朋友们,千万不能做出什么让人背后讲究、戳脊梁骨的事情来。



整整三页信纸。



然后,连老爷子报了一个喜讯。



赵秀娥生了。



“生的啥?”张氏立刻问。她这个年纪的女人,就对这些事情感兴趣。



“生了个丫头,母女平安。”五郎看了看信,答道。



“不说一定是儿子吗?”连蔓儿就道。赵秀娥生了个闺女,不知道太仓的连家众人都是怎样的心情。



“这个事,当是包饺子那,要啥馅就包啥馅。丫头也好,先开花、后结果。”张氏道,“就是二郎媳妇先前的时候,太能作了。这下没像她说的似的生儿子,不知道她咋下台。”



“娘,你就别为古人担忧了。”连蔓儿就道。



以赵秀娥的为人,别说生的是活生生的闺女,就是生下一块石头来,她也决不能就此就低了声气。



虽说没儿子就没底气,但是这也分人。若赵秀娥在赵氏那个位置,绝不会像赵氏那么窝窝囊囊、忍气吞声地过日子。



“就这个事,你爷在信里还说啥了?”张氏就让五郎继续念信。



五郎手里拿着信纸,往下看了看。



“不念了,没啥事。”五郎就说道。



“眼瞅着还有三张信纸那,咋就没啥了?”连守信就道。



小七就凑到五郎跟前,将小脑袋搁在五郎的肩膀上看信。



“是没啥。看了生气。”小七看了一会,就把脑袋挪开,小声道。



有说没啥,又说看了生气,这就前后矛盾了。



“给我瞧瞧。”连蔓儿正捏着奶猫大花脚上软软的肉垫,看见五郎和小七这样,就放下大花,伸手要看信。



五郎不想把信给连蔓儿。小七在旁边,就趁着五郎一个不注意,将信抢过来,递给了连蔓儿。



连蔓儿拿着信,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



“我大姑给我爷、我奶捎信了。”连蔓儿放下信,说道。



“是啥事,莫不是……”张氏立刻警觉地睁大了眼睛。



第四百二十二章落空



连蔓儿没马上回答张氏的问话,而是朝五郎看了一眼。



五郎就郁闷地扭开头,谁也不看。



连守信、张氏,并这一屋子的人见了这情形,再一联想前些日子连兰儿的事,就大概猜出来,那信里说的是什么。



“你爷那心里,到底说的是啥?”连守信就问。



“哥,爹问我,那我可就说了?”连蔓儿看了五郎一眼,忍笑道,“我爷在信里说我大姑家的银锁好,要给咱亲上做亲,说给我哥做媳妇。”



五郎就哼了一声,显然是很不满意。



“看见没,这是还没死心那。那天我都把意思给她表明了,她又去找你。你没答应她,她回去肯定是给老爷子捎信,这是让老爷子来压咱那。”张氏就有些生气,“还不知道她那信里是咋说的。这叫个啥事,我的儿子,都知道我不愿意了,他们还要压着我的头,硬要给做主了。”



“孩子他爹,你说说,咱不跟她来往对不对?你看她这一回回地,办的这叫啥事。”张氏就对连守信道。



“大姐她这是不应该啊,没这么办事的。”连守信点头应道。



“蔓儿,你爷信里咋说的,是非要咱做这门亲?”连守信就又问连蔓儿。



“我爷没说非要我哥娶银锁……”连老爷子是个很有分寸的人,分家之后,他就从没有强令连守信做过什么事。



连蔓儿就拿起信,念了下去。



信里面,连老爷子说现在他们都在太仓,家里这边,就留下连守礼、连守信和连兰儿这三股人。说他们是亲弟兄,要相互照应、拧成一股绳。



连兰儿前两天,给连老爷子去了信。在信中。说了她给连守信家燎锅底的事,并且将五郎大大的夸赞了一番,说她很稀罕五郎这个侄子。正巧,五郎和银锁这两个孩子见了面,还特别说的来,连兰儿本来没什么心思,见了五郎和银锁这样,才猛然萌发了这个念头。



连老爷子觉得。五郎和银锁年貌相当,连兰儿和连守信又是嫡亲的姐弟,亲上做亲,以后姐弟两家也更亲香了。



这门亲事。连老爷子和周氏都十分赞同。连老爷子在信里说,银锁这样知根知底的媳妇,五郎就应该及早的定下,这是大好事。



“我一直陪着我爹在前院,我啥时候跟银锁说话来着?”五郎生气地道,“还说啥我跟她说的来,这不是瞎编吗!”



“哥,你别生气,为这生气不值当的。”连蔓儿就劝五郎。“这个事,就是大姑她一厢情愿,咱爷咱奶也愿意,那也是白愿意。咱爹和咱娘还在这那。再说,最后要定这事,还得哥你自己个点头,是不是?”



“孩子他爹。你咋说?”张氏就问连守信。



连守信就苦了脸。他能说什么。五郎不愿意,而且很生气。其他几个孩子都站在五郎那一边,张氏这么问他,那语气和神态颇有些气势汹汹的意味。



这个情形,只要他一句话说的不合心意,这娘几个肯定要跟他翻脸。



“这事肯定不行,当着他大姑的面,咱都没答应。老爷子写信回来,也还是那么回事。咱这就写信,给驳回了。”连守信扬了扬手,说道。



“爹,你就不怕我爷生气,不怕我奶生气?”连蔓儿故意问道。



“那也讲不了了。这是你哥的大事。”连守信就道,然后他又叹了口气,“你爷还好说,要让你奶不生气,难。我不招你奶待见。管不了那么多,就这么着吧。”



连蔓儿毫无同情心地暗笑,原来连守信还知道,他不招周氏的待见啊。



“信上还有别的事没?”连守信问连蔓儿。



“让我哥念。”连蔓儿就把信交回给五郎。



连老爷子这封信写的很长,不过说到具体的事,除了告知赵秀娥生了闺女,就是说五郎的婚事,别的,就没有了。



“给你爷写回信,把这事驳回了。再把继祖在家收地租这些事,也写写,明天就找人给捎回去。”连守信就道。



五郎就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开始写回信。



“直接驳回不好,”五郎斟酌着词句,说道,“就说鲁先生有话,让我先好好念书,亲事过两年再说。”



生气归生气,但是落笔给连老爷子写信的时候,五郎还是将怒气收了起来,想到这个更策略的回绝方式。



连蔓儿为五郎感到高兴。



“这样好。”连守信和张氏都道。



“哥,你看咱爷给咱写的信,写了那老些。咱也多写点,就把那天大姑说亲的事,也详细给咱爷写一写。用咱爹的口气。大姑爱撒谎,得让咱爷知道知道,省得以后她说啥,咱爷就信啥。”连蔓儿道。



“嗯。”五郎点头。



“二郎媳妇生了,咱得给下奶吧?”张氏就和连守信商量,“就是这大老远的,也太不方处了。”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从三十里营子到太仓县,坐马车,大约要走上三天才能到,来回的路费,对于庄户人家,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庄户人家有句俗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这里面包含着一层意思,就是离的远的亲戚,即便是想多来往,也受限于客观条件。



给孩子下奶,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离的近,提一篮子鸡蛋过去,就是顶体面的礼。可离的这么远,这事就不好办了。



一般的庄户人家遇到这个情况,多是将小礼都攒着,遇到大事再随礼。或是干脆将这些小礼都忽略掉。当然,不管怎样的做法,都是双方的,所谓礼尚往来。



“娘,秀娥嫂子的娘家不就是在镇上?”连蔓儿就道,“看他们咋办吧,他们要不去,咱也不用去。他们要是去。咱就把礼准备好,让他们给捎过去不就行了。”



“对,就这么办。”张氏笑着点头,“还是我家蔓儿脑袋瓜转的快。”



……



转天,还没等五郎将信捎出去,连兰儿就坐着马车上门来了。



还没到晌午,连蔓儿一家都在铺子里。



“大姑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