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寻宝美利坚 >

第509章

寻宝美利坚-第509章

小说: 寻宝美利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们当然要在日本,极力的美化这些强盗,不容许有人玷污他们的声誉,这样一来这大谷探险队,当年在中国犯下的罪恶,就被美化成了美德,在日本的考古界里是非常的有口碑的。

关于这只佛头,也是当年这只探险队在得知欧洲的那些文物贩子,斯坦因、斯文·赫定在中国的边疆,西域地区找到了不少好东西,回到欧洲发了财之后,他们也就动了歪心思。

于是在明治时期,这只大谷探险队就前后三次前往中国边疆和中亚地区,疯狂的搜罗当地的宝贝,并且使用各种不要脸的手段,把这些宝贝运送回了日本,而送到日本的宝贝,就分别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和龙谷大学。

在明治年间,刚好是日本倡导文明开化的时代,大谷探险队的发起人大谷光瑞,和他带领的探险队,就正是开拓进取,这一明治精神的体现,所以这大谷探险队,到现在在日本的学界,都名誉甚佳。

而这大谷光瑞,其实也并不是普通人出身,他是京都的西本愿寺宗主的长子,曾经在欧洲留学考察过很长一段时间。

在欧洲考察期间,也刚好是那段时间,他得知了斯坦因等人在中亚发现的佛教遗迹,并且带回了不少珍贵文物会欧洲,卖给欧洲的博物馆,大发其财的消息,他感觉极为兴奋。

然后马上就回了日本,归国后他就开始筹划中亚探险之旅,因为有着佛教徒的背景,这也决定了他的探险主要目的,就是调查佛教的流传路线和佛教遗迹,所以可以理解为何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大谷探险队收集品均与佛教有关。

但是放在龙谷大学的那些宝贝,就完全和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不一样了,那些文物,就都是这大谷探险队,后来从中国各地搜刮来的各种样式的宝贝了。

这大谷探险队从中国边疆和中亚带回了很多雕塑作品,不过这些大多都是小型作品,而且破损部分较多,因为探险队规模比较小,所以他们没能带回太多完整的壁画文物,他们带回的壁画大多都是零碎的残片,而正是他们到处盗挖这样的壁画,才导致他们破坏的壁画,比他们发现的要多得多,这也是这大谷探险队,在中国名声很臭的一个原因。

再后来,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自己这个团队的不足,这大谷后来曾经几次募集资金,扩大团队,而随着他每次都能成功的从中国带回来很多的文物,他每次募集资金都很成功,以至于他的大谷探险队也越搞越大,到最后干脆就转变成了一个专门的文物扦客公司,在中国的考古学界,一度的名声臭气熏天,因为他们干了很多对不起中国人的事。

第854章唐代陶瓷

这只健陀罗的金铜佛头,就是那大谷探险队,从中国的边疆省带回来的最早期,也是最具轰动效应的战利品之一。

当年他们第一次从中国边疆省和中亚地区探险回来,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因为那个时候满清积弱,并且当时清朝政府,也根本就没有保护本国文物文化的概念,所以这大谷探险队,到了中国边疆地区,可以说是大肆搜刮,也没人管。

他们不光是到那些本地区有名的历史建筑里去搜刮,还盗挖了不少当地的古墓,比如当时的楼兰古墓,就有不少被他们给盗掘盗挖了,也正是他们开了这个头。

世界其他地区的‘探险队’才知道,原来在中国的边疆地区,居然还有那么多的古墓在等待着他们去开掘,也就是从他们开始,才开始掀起了欧美,日本的各路‘探险队’到中国的边疆地区去探宝的历程。

在他们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欧美各国和日本就组织了无数的‘探险队’,到中国的边疆地区大肆盗挖,不光是掳掠了无数的中国文物,还破坏了许多的当地古建筑,和具有极高考古价值的古墓。

也正是这次探险的成功,就开启了大谷探险队,今后在中国的‘光辉’探险历程,在那之后,每当他们出发要去中国‘探险’的时候,就总是会有无数日本有钱人找上门来,给他们提供资助,并且指名道姓的,要他们带回来一些,他们需要的‘特种’文物。

而今天,这尊当年开启了大谷探险队辉煌的金铜佛头,就要跟着金沐晨一起回家了。

金沐晨心情沉重的把这件金铜佛头收入了囊中。同时心里也在算计,这次来日本的时间,实在是太短。要处理的事情也实在是太多。

等下次自己再来日本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当年那些大谷探险队成员的遗墓。到时候一定要把他们的坟都给扒了,把他们的骨头都给捡出来,让他们也尝尝曝尸荒野的滋味,才能一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收好了这只佛头,金沐晨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留在这里感慨,迈步向前。

很快就来到了陶瓷展示区,这里可也有很多宝贝在等着他呢。很快第一件陶瓷展品,就入了他的眼。

这是一尊白瓷凤首瓶,是唐代的作品。

中国最早期的瓷器,其实应该是出自于晋朝时期,可是那时候的瓷器,因为烧制比较费时费力,而且也很少能产出精品,最关键是还做不出后世那样,让人叹为观止的精美瓷器,所以这时候的瓷器。还并不是观赏陶瓷里的主流。

所以这时候的瓷器,大多都是以实用器为主,眼前的这尊白瓷凤首瓶就是如此。

做工和别说和瓷器艺术发展到顶峰时代的明清时期的瓷器相比了。就算是和瓷器刚开始繁荣兴盛起来的宋代的瓷器都没法比。

这只白瓷凤首瓶,虽然号称是白瓷,可是它的洁白程度,却根本就没法和明清时代的白瓷相比,颜色比较暗黄。

而且制作的工艺也非常的粗糙,瓷瓶大概高二十多公分,上窄下宽的造型,整个瓷瓶,都没有上釉。画图之处。

就是那么一件简单的白的发黄的瓷瓶,唯一出彩的地方。就是在瓶口的地方,做了一个凤头一样的壶盖而已。而且这凤凰的脑袋,做的造型也比较滑稽,看起来更像一只鸡头。

说实话这造型的技巧,和后来的明清时代,根本就没法比。

但尽管如此,这尊白瓷凤首瓶的珍贵程度,还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现在市面上的瓷器,以明清时期的为尊,宋代的也很受欢迎,这主要是因为这几个朝代的瓷器是各有特点。

比如宋代的瓷器,大多以造型简单,颜色质朴浑厚,带有禅意而闻名。

而明清时代的瓷器,则因为刚好是中国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则是以颜色艳丽,造型精美,做工细腻,用料华贵而著称。

但是宋代之前的瓷器,却也同样相当受市场的认可,而那些藏家们之所以愿意为宋代之前的瓷器掏钱,主要还是因为,在宋代之前的瓷器,存世量实在是太少了。

要知道在宋朝之前,中国可是经历了几次,草原民族入侵的‘民族大融合’时期,那几次‘民族大融合’,给中华文明的正朔带来的破坏,可是相当惊人的。

伟大的汉朝留下的汉代三宫和汉长安,都已经化作了一抔黄土,辉煌一时的大唐文明,也是被搞得灰飞烟灭。

所以他们当年制作的很多精美器皿,都已经随着战火而灰飞烟灭了。

更何况是这样易碎的瓷器,和陶器?能够完整的保存到现在的,那更是屈指可数,这也是宋代之前的瓷器,在收藏市场上,叫价很高的主要原因。

虽然他们在艺术性方面根本就没法和宋代及以后时期的瓷器相比,但正因为他们存世量少,所以才会价格坚挺。

就比如现在金沐晨眼前这只白瓷凤首瓶,造型绝对可以说是丑陋,做工也根本和精美不搭边,但正因为它的存世量少,另外这可是凤首瓶,这样的东西,肯定是唐朝时期的皇宫里的贵人们才能用的。

有了皇家御用的加成,这件瓷器的价格,立马就会翻上几倍。

如果原本就这么一只白瓷瓶子的话,以他唐朝瓷器的身份,那肯定也得值个七八百万,但是如果加上皇家御用的加成,那就最起码要翻上一百,能够达到一千五百万人民币左右的报价。

所以尽管这只白瓷凤首瓶,并没有被日本人评为是他们的国宝,但这件白瓷凤首瓶,金沐晨还是笑纳了。

收好了这只白瓷凤首瓶,金沐晨在继续往后走,很快就看到了之前他来踩点的时候看到的那只,三彩贴花双龙耳瓶了。

这只双龙耳瓶大概有三十多公分高,细脖颈,在瓶身上有一朵牡丹花的团,两只把手是塑造成双龙吸水的模样,做工精美漂亮。

最关键的就是这双龙把手,就基本已经肯定了这只双龙耳瓶,绝对是当年皇家御用的器皿,很有可能是唐代某一个皇帝的墓葬品。

这样一来,这只双龙耳瓶的身价,立马就不一样了。

而且这可是一件唐三彩的陶器,尽管不是陶瓷,可因为他是正宗的唐三彩,而且还是皇帝御用的耳瓶,这样一来,这东西的价格,立马就和那些三彩马什么的立分高下了。

唐朝的时候,因为瓷器还没有盛行,当时人们使用盛水的主要器皿,还是陶器,而且达官显贵们主要的观赏器,也是陶器。

而如果是什么颜色都不带的粗陶,那些贵人们可就看不上眼了,毕竟粗陶那玩意,就是泥巴烧出来了,也太过下里把气息了,完全合不上贵人们阳春白雪的气质。

于是一些烧制陶瓷的匠人们,就开始找陶器的造型,和色彩上下功夫了。

最开始这些匠人们烧制最成功的就是唐三彩的马,要知道唐朝开国的时候,可是军功立国,那时候的唐朝,不光是武将们能打,就连皇帝也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

所以唐朝初年的皇帝们都非常喜欢马,尤其到了唐明皇的时候,因为到了开元盛世,唐玄宗的文治武功都已经超越了他的先祖,所以他本人也非常喜欢马。

宫廷的御用工匠们就烧制了很多的三彩马出来,结果这些东西自然是很得那位唐明皇的喜欢,正所谓是上行下效。

这样的三彩马也就开始在上层的圈子里流行了开来,上至皇帝,下至文臣武将,再到下面的各级小官,和有钱的大商人们都非常喜欢三彩马。

以至于他们死了之后,都会把三彩马拿下去做陪葬,这也是为什么,建国后咱们国家发掘了几座唐代的古墓,都有三彩马出土的主要原因。

到了唐朝中后期,因为人们审美情趣的转变,工匠们也开始尝试着烧制各种不同的三彩陶器,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三彩陶器的诞生。

当然这些陶器,除了实用的功效之外,也是达官显贵们平时喜欢的观赏器,并且死了之后,也会随他们下葬的。

而在后来的明清时代,咱们国内的古玩市场上,其实也有很多唐三彩的陶器流通,但却一直不是很受欢迎,因为那时候的收藏者们都嫌这东西晦气。

毕竟是墓葬品,而且还是那些死人们用过的,所以就算他们心在大,也难免会犯膈应。

因为没市场,所以贩卖这种唐三彩的人自然也就不怎么用心,保存条件当然也就不好,于是很多出土的唐三彩陶器,在那个时候就差不多都毁了。

等到清朝末年的时候,市面上基本就已经没有多少唐三彩的陶器了,即便是有,也都被那帮欧美藏家给搜刮走了。

而日本人当时是后起之秀,来中国占便宜的时代比较晚,等他们来中国搜刮这东西的时候,基本已经没多少了。

第855章日本藏家三巨头

而且这帮日本人,可是非常喜欢,宋代和宋代之前的瓷器的,尤其是唐朝的陶器器具,他们更是格外的喜欢。

他们的口味之所以如此刁钻,当然不是因为唐朝的陶瓷制作的如何精美,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一种情怀。

毕竟唐朝可以说是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一个中国朝代,正是当年他们大量的派遣遣唐使,才让他们开始开化,从奴隶社会过度进入到了封建社会。

所以日本人对唐朝的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这也让他们对唐朝时代的各种古董,文物,都非常的痴迷。

可惜等到他们强大起来,到中国来分蛋糕的时候才发现,那些中国宋代之前的陶器器皿,基本已经都没早到的欧美列强给瓜分的差不多了。

他们再想找,几乎已经没有了。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一个日本人,这个家伙名叫横河民辅!

这个家伙,和之前提到的那个高岛菊次郎,还有另外一个广田松繁,可以说是二战之前,日本并列的三位大收藏家。

而他们收藏最多的古董文物,毫无例外,都是来至于中国的古董,而在战后,他们三个也都成为了这东京国立博物馆,除了天皇家族之外,贡献最大的三位古董藏家。

他们都曾经先后向这东京国立博物馆,捐献过数以百计的展品。

包括金沐晨之前收藏的那件唐代的白瓷凤首瓶,还有眼前的这件三彩贴花双龙耳瓶,就都是那横河民辅捐献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的。

明治天皇那个老王八挂了之后,日本经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