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远东1628 >

第864章

远东1628-第864章

小说: 远东162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地区都是非常公司以后移民的主要方向,国家农委也将大肆开发这些地区的农牧渔林资源,并积极推广先进的机械化农业机械的普及。

积极开展道路,水利,农机服务机构,农资销售网点,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农业示范区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等农业方面的设施建设统称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科委的情况就更是了不得了,机构设在海参崴开发区。是远东公司众多专家技术人员的汇聚之地,属于公司的技术流团体,也是公司唯一没有设在北京的部门。

海参崴开发区的众多科研院所、研究机构都归属于科委,甚至海参崴的厂矿企业也不归属工委,那里的众多高等院校也不归宣教委,都是科委的直属单位,仅从这一点看,就足以证明科委在公司的地位。

宣教委顾名思义,宣传和教育是远东公司多年来投入最大的两项工作,建国后依然是政府资源投入最大的部门之一。

建国初期,中原各地施行普及启蒙教育,同时发展基础教育,还有从众多适龄孩子中,优中选优的选拔好苗子,进行精英式教育,为国家选拔各方面的人才。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关乎民族的未来,无论投入多大的资源都是值得的。还有宣传教育工作,也是公司历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为了打破这个时代人们心中的封建枷锁,为了彻底转变人们的思想,哪怕付出几代人的努力也在所不惜。

民委的重要性,公司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未来民委将加大力度改善中原各地底层贫苦百姓的生活状况。尤其是移民和安置等工作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未来政府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而这正是未来民政发展委员会负责的工作之一。(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名垂青史

经济计划发展委员会的组建,则是让公司所有内部员工都大跌眼镜的一件事。公司之所以如此重视经济工作,其实还是因为梁玉洁提交给董事局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在董事局内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随着远东军不断的开疆扩土,中华共和国的疆域也变得非常广袤,这个世界最繁华的几个地区,也相继被远东公司征服,这也意味着近期外贸出口将大幅度下降。

而政府未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施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行的政策。但目前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很多地区经济发展出线两极分化的现象。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的经济结构必须进行不断的调整,未来百姓生活也必将由温饱向小康过渡,国内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的发展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如何协调发展各地的经济,这就成了政府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造成很大混乱,比如有些地区资源积压严重,造成极大的浪费,而有些地区却因资源缺乏而影响发展。

还有因为政策性失误,造成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泡沫经济、重复建设等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必须重视经济工作,防止出现随时出现的经济危机,及时进行宏观调控。

所以未来政府的经济工作,绝对是重中之重。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成立经济发展委员会,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机制。

未来的经济计划发展委员会,将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负责汇总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价格政策。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负责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衔接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

中华共和国建国后的政治体制,只是暂时在国家建设之初这段特殊时期施行,主要是为了要强化政府的执行力,集中所有资源和力量,大规模的建设国家。

另外,**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而且儒家氛围下的中原地区,真的不具备民主共和的土壤。

中原所有百姓心中传统的封建思想,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转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贸然施行所谓的先进政治体制,就是生搬硬套,不但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还将会极大阻碍国家建设和发展速度。

当然,当未来国家一切都走上正轨,先进的法律制度、成熟的法治社会、完善的教育体制、强大的经济基础、高效的执政团体、先进的舆论体系等各方面的建设达到一定水平以后,政府将根据情况改变现有体制。

中华共和国的现有体制,具备共和体制的政治架构,实际上却是采用集权制的管理方式。所但却具备了共和制度的基本架构,未来政府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转变为真正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或者是现代中国的政治体制。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远东公司穿越了数百年的时空,骤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历史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就连远东公司所有员工的思维,也无法跟上这个节奏了。未来国家到底能发展到哪一步谁也不知道,只能摸着黑走路,走一步看一步。

目前公司根本无法借鉴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经验,只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国家发展的政治体制,并且在制定宪法的时候,也为未来政治体制的转变,做了一定的准备。

未来的一段时期,远东公司还将继续存在,将会隐于幕后。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继续管理公司。只是董事局委员会的委员增加到九十人,常委依然是九人团。

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逐渐转变,公司也会根据国家发展的情况,组建政党团体。在必要时甚至会组建两个党派,通过国家议会和地方议会的选举,轮流执政管理国家。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至少要在国家各方面条件具备一定的基础,远东公司才会尝试逐渐转变现有的政治体制。而且也不会大幅度的进行改变,会从基层一步步的试点,然后逐步在各地区推广,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谨慎,操之过急要不得。

参加股东大会的公司内部员工,绝大多数对公司建国后的方阵政策,都表示了支持。虽然少数一直坚持公司应该实行民主制度的人,对建国后的政策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但是经过全体股东的表决,这项议案以绝对的多数迅速通过。

会议的最后,公司董事局委员会也信守承诺,向所有的股东保证,公司建国后的一年时间内,若是有人提出希望离开公司去海外创业的要求,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将尽可能为其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

这也在所有股东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没想到公司真的实施这个政策了。但是绝大多数人却并不感兴趣,毕竟如今公司蒸蒸日上,这个时候谁愿意离开公司。

首先是对于公司最重要的技术流团体,他们肯定不会离开公司。毕竟离开了远东公司这个良好的科技环境,就算你是天纵之才,也干不成一件事。

其次是公司的体制派团体,这些人最向往的就是权力,他们一直在朝思暮想的盼着公司建国,只有在国家体制下,才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力。

工业部门的实干派团体,也对去海外创业没有丝毫兴趣。他们还想在公司建国后大干一场呢,离开了公司,难道让他们领着一帮土著盖窝棚吗。

至于军委会的那些兵痞,就更不会考虑了。目前远东军兵强马壮,如今他们都是位高权重,一旦他们离开了军委会这个团体,这些只会打仗的兵痞,只能是混吃等死。

现在公司的内部员工,要权利有权利,要女人有女人,财富在他们的眼里简直算不上条件。最重要的是,谁会甘心放弃亲自参与去改变一个时代,而且几百年后,他们也将名垂青史。

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海外创业

当然,即便绝大多数的远东公司内部员工,都不会考虑离开公司这个集体,只身去海外创业。但是依然有部分人,抱着这样的想法。

公司一部分人确实是喜欢安逸的生活,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他们同样是满怀激情。可是随着远东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再加上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可以理解。

有些人的天性,就是不甘为人下,也没有起码的集体观念,希望自己出去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不会满足,他们向往自由,讨厌集体的束缚,也不喜欢和别人分享任何东西。就算不具备超出常人的能力,但却始终认为自己的天赋被低估了。

还有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公司犯了错误,被远东公司董事局委员会,刻意的边缘化了。其中就包括上次在春季会议期间,联名上书的那些员工。

乔伟当年在马尼拉,因工作能力强,所以深受梁玉洁的器重,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是吕宋管委会的常委成员,前途无比光明。

时任吕宋管委会主任的萧汉光,性格相对随和,再加上他过于在乎团结,所以平日里就显得有些软,并没有在班子中树立起应有的威信。

长此以往,也助长了以梁玉洁为首的几个常委的嚣张气焰,再加上马尼拉孤悬海外,所以当时的吕宋管委会,颇有些脱离中央的意思,在一些重大决策的问题上,甚至不请示公司董事局,管委会内部就擅自决定。

后来被惯出毛病的梁玉洁,在马尼拉一脚踢在了李明的这块钢板上,直接被发配到海参崴冷藏了起来,乔伟做为她的亲信,后来也被调到了公司民政部。

当时正值远东公司安置中原流民的关键时期,民政部的员工一年到头几乎都在各地基层忙碌,甚至比基层干部还要辛苦。

从繁华的马尼拉,一下子回到了辽东基层农村,还被分配到最辛苦的民政部。年轻气盛的乔伟,心态也迅速的发生了变化,认为这是李明在整他。

其实当时吕宋管委会的几个常委,包括主任萧汉光,都被调回了公司。公司非常欣赏乔伟的工作能力,把他调到民政部,也是变相的一种考验。

别看民政部很辛苦,可也是最出成绩的地方,辛苦繁琐的工作也最锻炼人,甚至很多能力一般的员工,都是在安置流民的那几年,通过在基层的磨练,最后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物。

后来李明去河套创业,当时在海参崴闲置两年的梁玉洁,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毅然选择回到了沈阳,提出去河套创业。

当时梁玉洁还找过乔伟,让他也去河套。可乔伟对李明始终心怀芥蒂,因此拒绝了梁玉洁。使得本该可以改变他命运的一次机会,和他擦肩而过。

所谓物以类聚,不久他就和一群有着和他一样心态的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从彼此发一些牢骚,到志同道合,最后发展到在春季会议上联名上书。

当时跑到梁玉洁那里做工作,希望对方也在倡议书上签字的人就是乔伟。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在公司的监控之下,他的名字后面已经被周比利画了红圈。

联名上书事件失败以后,公司董事局并没有做出什么找后帐的举动,彷佛一切都没有丝毫改变。

无论是远东高层,还是部门领导,甚至是同事朋友,却开始对乔伟变得越来越客气。部门的领导经常对他嘘寒问暖,同事们对他也是关怀备至。

一切还是那么和谐,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但却令乔伟过得非常不舒坦。最让他感觉憋屈的是,就算想找人发火吵一架,都特么没有合适的理由。

直到在一些涉及到个人利益的事情上,乔伟才深切的体会到,他已经被彻底的边缘化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关键岗位,会被别人不动声色的替代,本该自己独当一面,可是莫名其妙的被提拔,成了一个身居高位的副手。

乔伟找到部门的领导发牢骚,部门负责人依然像春风一般温暖的和他谈心,细数一大堆让你无法反驳的理由,然后就不了了之。他和身边要好的同事诉苦,可大家都对他安慰劝解,但也少了以往那种掏心挖肺。

乔伟心里非常清楚,今天这样的境遇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他触碰了公司的团结稳定的这条红线,已经被剥离出了这个团体,想要再融入进去何其艰难。

一旦在公司失去了存在感,再留在公司还有什么意思。所以乔伟早就有了离开公司的想法,至少去海外创业,能自由自在的做个逍遥的土皇帝。

会议结束以后,共有百余人向公司提出书面报告,希望离开公司去海外创业,其中就包括乔伟。公司董事局委员会的常委王和,亲切的接见了乔伟,并对他进行极力的挽留,然后遗憾的同意了他的请求。

公司董事局的几个常委,郑重的向所有准备离开公司的员工承诺,公司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