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逆明1644 >

第46章

逆明1644-第46章

小说: 逆明164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牛永胜便被分到了其中一组,他虽然不知道这个考核需要多少时间,但上面那位军座曾言他们每一组的五十人最后只能留下五人,有四十五人要淘汰。

牛永胜虽然从来没有尝试过站着一动不动,但他觉得再怎么说,‘站’能花什么力气,肯定要很长时间才能分出胜负,照他想,还不如五十个人打一架,谁趴下谁淘汰。想法挺简单,但很快牛永胜便再也不敢这么想了。

“考核开始。”纪锋宣布道。

经过应龙军士兵的一番示范,所有应征者按照应龙军的动作,两脚分开六十度,两腿挺直,大拇指贴于食指第二关节,两手自然下垂贴紧。收腹、挺胸、抬头、目视前方,不许动。考验毅力的时候到了。

这些人同样如同应龙军初始的时候,对于站军姿非常不以为意,但仅仅半刻钟后,便有人受不了了,太难受了,想动又不敢动,害怕被淘汰。这样又坚持了小半刻钟,终于开始有人忍不住了,动了动脖子,稍微活动了一下早已僵硬麻木的身躯,但瞬间便被监督的应龙军士兵发现,此人立刻被淘汰。

有了被淘汰的例子,所有人都是心中一凛,咬牙苦苦支撑,害怕下一个就是自己,同时心里咒骂,究竟是谁他奶奶的想出这般折磨人的方法,亏他们刚开始的时候还不以为意。

此时正值下午,烈日当空,比中午还热,有人开始汗流浃背,消耗了不少体力。

半个时辰后,剔除毅力不坚,半途偷偷活动僵硬的身体的,平均每一组还有三十人的样子,这个时候已经不单单是考验毅力了,还有体力。

牛永胜只觉得自己口干舌燥,简直比在码头上做苦力还要累,现在他才知道,原来站着不让动也是这么苦逼的一件事情,不过为了六两银子的军饷,再怎么他也得坚持下去。

砰!

突然,有人开始因为体力不支而晕倒了过去,立刻有应龙军士兵将其拖到阴凉的地方。

渐渐的,一个时辰后,还能站着人越来越少,平均一组也就十个左右,但也都是苦苦支撑,要不是六两银子一个月的军饷诱惑力太大,甚少有人能坚持这么久,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好苗子。

纪锋和周曹很想将这些人都留下,但规矩是皇上定的,皇上说十取一就十取一,他们又怎么敢违背,好在这些人就算被淘汰之后,也不是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皇上并没有说不允许重复报名,被淘汰的这些人明日还可以报名,再次参加考核。

虽然有了这次经历,考核的内容肯定会被传出去,明日来报名的人和今天被淘汰的人都会有所准备,但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更加残酷,毅力真正坚定者最终能坚持下来,没有毅力的,来多少次也是无济于事的。

应龙军要招收三万多人,说是十取一,但根本不可能的,南京城哪有这么多适龄的青壮,能来应招的最多也就二十来万,六取一七取一还差不多。

不断有人倒下,剩下的人也都眼冒金星,只靠着最后一点坚强的毅力死命在支撑,每一组离最后五个的大关越来越近了,七个,六个………

牛永胜眼冒金星,身体都开始摇晃了,眼睛时黑时亮,他力气大是不假,但从早上吃了两个包子到现在,做了半天的苦力,体力大量消耗,如今是又累又饿,要不是最后一点毅力在支撑着他,他早就昏倒了。

终于开始有一组决出了胜负,一炷香内,最后的四千人被选了出来,许多人在这一刻才含笑的昏倒了过去,其中就包括牛永胜。

一共有上千人在决出结果后昏倒,几乎都是如同牛永胜一样只吃了一顿,又干了半天苦力的,生生又累又饿,还是坚持了下来。

“都是好苗子啊。”周曹看着躺了一地的人发出感叹道。

纪锋赞同的点了点头,心头无比火热,有这么多好苗子,一旦训练出来,应龙军必定能横扫天下。

半个时辰后,渐渐有人醒了过来,听闻自己过关了,掐了一下自己,发现不是在做梦后,顿时喜笑颜开,牛永胜便是其中之一。

六两银子的军饷了,他可以带妹妹去看病了,等妹妹病好了之后,好可以让妹妹天天去买好吃的了,不用在挨饿了……………呃!不过那六两银子的军饷好像最起码也要一个月后才能领到,妹妹的身体也不知道能不能撑得住。

牛永胜咬了咬牙,突然走到纪锋和周曹身前跪了下来。

纪锋和周曹两人都愣住了,看着人高马大的牛永胜皱眉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大人,可否先借小人二两银子,小人的妹妹生病了,急需这些钱看病,求求大人了,小人一个月后发了军饷定还给大人。”牛永胜恳求着,给纪锋和周曹磕了一个头。

周曹一想,这倒是情有可原,他当年在淮安的时候也曾一天到晚为了妹妹和爷爷的生计奔波,如今人家的妹妹病了,拖不得,却是需要一些银子。

“好吧,我借给你二两银子,但你往后一定要加倍训练。”周曹摸出了二两银子给牛永胜。

“谢大人。”牛永胜激动的接过银子,感激的对着周曹又是一拜,暗暗发誓将来若有机会,一定报答这位大人。

这一幕不止一个人看到,见牛永胜真的求到了银子,数十个人顿时来到纪锋和周曹面前跪了下来,求着纪锋和周曹二人借他们银子,有说家里同样有人生病等着银子救命的,也有说一家老小等着吃饭的,他们都是一家的青壮,不管是北方躲避兵祸来的还是本地人,或多或少都有年幼或者年老的家人等着他们来养,如今进了军营,不能在外赚钱了,军营的军饷虽然高,但也要等一个月后才能发,这一个月内少了他们工作,一家人的生计怕是难以维持。

纪锋和周曹二人头都大了,一个两个的他们有钱借,但一大群人来借,他们哪有这么多钱,况且这只是第一天,要是消息传出去,往后每个应招成功的都来跟他们借钱,他们给是不给。

纪锋无语的看了眼周曹,都怪这个家伙,开了先例,现在好了,麻烦了吧。纪锋又瞥了一眼得了银子的牛永胜,吓得牛永胜赶紧抓紧手中的银子开溜,害怕两位大人反悔收回他的银子。

纪锋眼角一抽,丫的,老子记住你了,往后一定练死你。

“要不我们禀奏皇上,让皇上给他们每人先发二两银子周转?”最后周曹提议道。

“只能这样了。”纪锋赞同,随后两人进宫禀奏给朱慈烺。

朱慈烺想了想,表示理解,下旨每一个成功应招进入应龙军的人都能够提前预支二两银子的军饷,顿时引起所有人的感恩戴德,被淘汰的人更是捶胸顿足,后悔自己没有坚持住,在知道可以重复报名后,一个个磨拳擦掌回家准备,明日自己一定要坚持住。

朱慈烺的这道圣旨引起了新一轮更残酷的竞争,接下来数天,应龙军每天接受五万人报名,七天后,应龙军如愿招满了三万四千人的队伍,期间,因为残酷的竞争,数十人猝死,朱慈烺默然不语,最后下旨给了这些猝死者每人二十两银子的抚恤。

这些新人以原先的应龙军为骨干,分成数百个小组开始展开基础训练。

……………………………………

82。第82章 再次视察火器局

新军如火如荼的开始了训练,朱慈烺也没有闲着,开始为应龙军即将配备的装备操心。

如今陈鑫主导的火器局已经筹划了近一个月,原先遣散的技术工人大部分都被召回了,火器局已经开始生产武器。

这天,朱慈烺再次来到火器局视察,顺便询问进度,陈鑫的季念生出来迎接。

“陈老,火器局里面的情况现在如何了?”一边走进火器局,朱慈烺一边开口问道。

“回皇上,火器局已经在三天前开始生产了,按照皇上的吩咐,正全力生产新式的燧发枪。”陈鑫回答道。有了朱慈烺的全力拨款,火器局原料充足,开足马力。

“照现在的进度,燧发枪平均一天能生产多少支?”朱慈烺问道。

“回皇上,燧发枪每天能生产一百二十支左右。”

“这么少?”朱慈烺皱了皱眉。

一天一百二十支,一个月就是三千六百支,要差不多一年才能将应龙军全部装配,时间太久了。如今清兵虽然正在山西跟李自成死磕,一时半会不会南下,但不要忘了,湖北那里还有一个左良玉,这丫的历史上就是造反的货,谁知道哪天就开始造反了,应龙军若是不能装配足够的武器,根本发挥不出强大的威力,如何抵挡左良玉的数十万大军。

“回皇上,燧发枪结构精密,其内有十数个零件构成,一丝一毫必须没有半点差错,所以进度极慢,每天一百二十支已经是近三千工匠全力赶工的结果了。”陈鑫解释道。

朱慈烺无语,近三千工匠,一天竟然只能生产一百二十支燧发枪,这不仅是进度的问题,还关系到成本,怪不得一支燧发枪的成本竟然要三十几银子,光是人工费都占了将近一半的成本了。

“若是再招募数千工匠日夜赶工如何?”朱慈烺想,既然三千工匠一天只能生产一百二十支枪,那么若是有九千工匠不就是一天三百六十支,一个月一万多支,三个月应该就能把应龙军配齐了。

可是哪有这么容易。

陈鑫摇了摇头:“皇上,火器是精密器械,工匠极难培养,要想让一个新人制造出一支能用的枪,非一年之功不可,要熟练更是得五年以上的经验,若是不熟练的工匠,在生产的时候是极容易出现偏差的,报废率非常大,会损耗大量银钱,得不偿失。”

“为何要这么久?”朱慈烺看了看产线上生产的工匠,发现他们都是人手一支枪,顿时愣住了,这些工匠竟然是每人单独制造一支枪,这数十道工序学下来,怪不得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学会,五年才能熟练。

朱慈烺心中一动,想到了流水线作业,惊喜的说道:“陈老,你看能不能燧发枪里的每一个零件按照一定的标准事先做出来,然后在行组装,若是这样做的话,几乎不用什么经验,产量定能大大提高,你看可行否?”

“皇上,我觉得可行。”陈鑫还没说话,季念生便眼睛一亮说道。

陈鑫想了想,点了点头,也觉得可以一试,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建议先抽一部分人试做,若是真的可行,在全面施行,朱慈烺欣然同意。

来到生产大炮的地方,看着作坊中间一门差不多有一人高的巨炮,朱慈烺愣了愣。

“这可是红衣大炮?”

朱慈烺曾经在京营去看过现成的红衣大炮,想不到能在火器局看到,而且似乎是半成品,大明能自己造这玩意了?

“回皇上,这正是红衣大炮,二十多年期红衣大炮传入大明,十多年前大明已经能够仿制,威力相差无几,微臣当年曾参与仿制,略有经验,想试一试看能否做些改进。”陈鑫说道。

大明崇祯年间的确已经能够自行生产红衣大炮,历史上清军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灭亡李自成和南明,也是托了红衣的威力。

多尔衮无疑非常有眼光,李自成占领北京城想的第一件事是称帝和搜刮金银美女,而多尔衮却是时时惦记着威力强大的红衣大炮,率清兵进城的第二天便开始按照遗留在工部的名单召回生产红衣大炮的工匠,最终成功生产出了红衣大炮。历史上多尔衮攻打南京城的时候之所以能调集上百门红衣大炮便是这么来的。

朱慈烺摸了摸红衣大炮浑厚的炮管,目测炮管大约为三米长,直径二十到三十多厘米,越往后屁股越大,堪称巨物,这么大一块铁,怪不得足有五六千斤之重。

“陈老,这红衣大炮威力大是大,但就是太重了,你看有没有办法把尺寸缩短,炮壁减厚,若是能弄到数百斤还有此威力就好了。”朱慈烺叹息道。

红衣大炮太重了,只能用来守城或者攻城,在朱慈烺的设想中,他是要建立一支能野战的炮营,大炮就必然不能够太重。

陈鑫哑然失笑,摇了摇头道:“皇上,红衣大炮之所以能有此威力,正是靠炮管厚而长,能填装足够多的火药,若是贸然减小炮管的厚度,怕是还没等炮弹打出口就炸膛了。”

说道这,陈鑫突然可惜道:“红衣大炮用的已经是百炼钢了,除非能炼出更好的钢,能承受大量火药的冲压,唯有如此才能减少炮壁的厚度而威力不减。”

如同流水作业,朱慈烺想到了合金钢,在现代,钻石号称最硬的物质,但有的合金钢的强度却差不多能赶上钻石,只要选对合成的金属,比例正确,理论上合金钢可以无限强大。

朱慈烺一说出来,陈鑫和季念生大吃一惊。

“皇上,何为合金钢。”陈鑫问道。

“就是两种或者数种金属合成在一起的钢铁,只要比例正确,其强度可以达到百炼钢的数倍甚至十数倍的强度。”朱慈烺说道。至于哪种金属合成,是什么比例他就不知道了,他只能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让陈鑫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