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孺子帝 >

第237章

孺子帝-第237章

小说: 孺子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人一笑,走到坐骑旁边,解下一只皮囊扔过来,“干粮没有,只有一点酒。”说罢翻身上马,与同伴离去。

“居然能碰到义士,真是太幸运了。”晁鲸道。

赵若素拍拍身上的包袱,“不是义士帮忙,是它。”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里走去,晁鲸不想那么多,打开酒囊喝了一大口,递给赵若素。

赵若素摇头,他已经忘了饥渴,只想快点离开此地,去找那支不知驻扎在何处的北军。

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圣旨

冯世礼陷入了绝境,因为一时谨慎,他保住了自己和一万五千名北军将士的性命,但是没有几个人感激他,许多人认为如果当时全军参战,未必会败给匈奴人,还有人认为,北军理应不顾一切地救援皇帝,北军都尉刘昆升等人虽死犹荣,右将军却陷大家于不义。

冯世礼进退两难,进攻是送死,退却是不忠,他只能就地依山傍水扎营,设置重重障碍,坚壁不出,向朝廷和东方的大将军崔宏送信,等待下一步命令,可是一来一回至少需要十天,等援军到来,又是十天。

皇帝所在的晋城随时都可能失陷,营外的匈奴人没日没夜地挑战,麾下的将士时不时明嘲暗讽……冯世礼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真想率军冲向匈奴人,一了百了。

中书舍人赵若素和皇帝的亲随晁鲸到得正及时,再晚半天,冯世礼不出营,北军将士们也会自愿出去迎战。

匈奴人指的路很简单,两人还是在山中迷路,绕到了楚军营地后方,被斥候发现,立刻送至营地,正好赶上匈奴人暂时退去,途中未遇阻拦。

冯世礼如释重负,虽然有过矛盾,他对皇帝的判断还是比较信赖的,最关键的是,他不用再负责,千斤重担压在头上,他快要被逼疯了。

可圣旨让他大吃一惊,那上面明确无误地命令北军即刻向晋城进发,不要与匈奴人缠斗,尽快进城与皇帝会师……

缠斗与否可不是北军能决定的,冯世礼拿着圣旨呆了半晌,抬头看向赵若素,隐约记得中书省确实有这么一位官员,至于皇帝的亲随晁鲸,他见过几次,却是第一次知道其人的名字。

然后他又看向帐中的十余位将官,这些人跃跃欲试,早已急不可耐,好像赴敌而死是一项荣耀,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晚一步就会被别人抢先……

冯世礼不知道别人的表现有几分真实,只清楚一点,自己不想死,但是不得不死,圣旨就在手里,抗旨不遵,不仅自己活不了,整个家族都会受到牵连。

“传令下去,午时三刻全军出营,前往晋城与陛下会师。”冯世礼下令,在正式场合不能说“救驾”,只能称“会师”。

离午时三刻只剩一个时辰,基本就是吃顿饱饭,然后就得上马。

圣旨要求“即刻”,冯世礼只能延长这么一点时间。

众将听令,正要出帐准备,赵若素开口道:“且慢。”

皇帝并没有要求他这么做,赵若素自作主张,想看看这支北军是否忠诚,他很满意,右将军冯世礼以下诸将没人犹豫,更没人找借口,值得依托。

“赵大人还有何事?”冯世礼客气地问,无论心里怎么想,脸上一点也不会显出来,跟其他将领一样。

赵若素目光扫视一遍,最后落在晁鲸身上,说:“把衣服脱下来?”

“啊?就在这儿?这可是陛下赐给我的衣服。”

“不仅如此,它还是一道圣旨。”

此言一出,帐篷里的人无不惊讶,最为吃惊的人当然是晁鲸,低头打量自己的衣服,“这是……圣旨?我怎么不知道?”

“陛下怕你沉不住气,快脱下来。”

“哦。”晁鲸倒不在意,他的确沉不住气,心里存不住话,至于当众脱衣服,他更不在意,在渔村的时候,他有一半时间差不多都是光溜溜的。

晁鲸穿的是一件短衣,外表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翻过来看,里面却有一大块补丁,针脚细密,晁鲸一眼认出这是张有才的手法,笑道:“陛下可真会玩。”

帐篷里没人笑,都明白这道“布衣圣旨”才是皇帝的真实意图。

别人不敢动手,赵若素要来一柄匕首,亲自挑开针线,好一会才将圣旨完整地拆下来,转身向众人展示。

一块方方正正的布帛,上面写着字,盖着宝玺之印,确实是一张圣旨。

赵若素双手捧起圣旨,准备要念,晁鲸手疾眼快,一把抢回原来的衣服,小声道:“了不起,原来我一直在穿圣旨的匣子,以后会值钱吧。”

新圣旨否决了之前的命令,北军不仅不能前往晋城,还得保证自己的安全,可以退却,选择更合适的营地,但是不能超过三十里,然后静待援军,至少要与匈奴人数量相当时,才可发起进攻。

然后是一连串的人事任命,大将军崔宏仍然统领天下楚军,要以最快的速度与皇帝会师,柴悦被任命为骠骑将军,这也是一个久已空缺的虚衔,对柴悦来说,仍属于一步登天,比邓粹跨越的品级还要大。

弘农郡守卓如鹤被加封为太子少保——这也是从一品的虚衔,与有没有太子无关,大楚惯例,赋予低级官员重要任务的时候,加封品级很高的虚衔,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地下令,事后也不会对朝廷格局产生太大的影响。

卓如鹤拥有了总督边塞、调兵遣将的权力,与碎铁城的辟远侯张印汇合之后,他要将指挥之权移交给真正的将军。

对京城,皇帝没有更多安排,守相申明志和中掌玺杨奉二人应该知道该怎么做。

冯世礼这回真的如释重负,皇帝总算没有失去理智,做出了正确选择,马上道:“北军无需退却,就在这里坚守,等援军到来。”

一名将领上前问道:“如果晋城遇急呢?北军还是旁观吗?斥候说了,这几天匈奴人一直在增加,带来不少器械,肯定是要攻城。”

赵若素沉默了一会,开口道:“陛下说了,不以一人累天下,匈奴人势强,就算晋城被毁,北军也不可出营,能退则退,不能退,继续坚守。”

诸将沉默,终于相信皇帝真的不想让他们去救驾。

赵若素又道:“冯将军若是有意,请派兵向匈奴人发起一次冲锋,让晋城守军看到,好让陛下知道我已经平安到达。”

“当然,明天……不,待会就派兵。”冯世礼马上道。

“还有,派人去塞外找卓如鹤,务必及时将这道圣旨交给他,如果卓大人已经不在,就将圣旨送到碎铁城。”

“没问题,我会派得力之人出塞。”

“冯将军已经给京城和大将军送信了吧?”

“当然,已经送出几天了,暂无回音。”

赵若素点点头,“最后请冯将军派几名军士送我们去齐国,我要去与大将军汇合。”

经过几次派兵,京城兵力空虚,大楚最重要的两支军队一支在北,一支在东,塞北的将士数量更多,但是比较分散,集结在一起要花很长时间,东边的军队比较集中,但是受叛军牵制,难以调动。

赵若素亲自去见大将军崔宏,就是要确保那支军队舍小求大,尽快北上救驾。

冯世礼一一照做,派出十人带圣旨出塞,派二十人护送赵若素、晁鲸前往齐国,与此同时,五千北军将士出营,大张旗鼓地向匈奴人挑战,不求一战,只是要让晋城看到这支军队确实存在。

赵若素与晁鲸没有休息,传毕圣旨之后,即刻出发。

一切安排妥当,冯世礼终于闲下来,瘫坐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好像刚刚从战场上回来,身体虽然疲惫,脑子却转得飞快。

他叫来一位将领,问道:“再说说匈奴人的情况。”

“包围晋城的匈奴人大概六万,每日增加五千以上,现在已经达到将近八万人,看样子还会继续增加。据说燕国和中山郡的城池大都已被攻克,只剩少数还在坚守,匈奴人带来的许多器械就是从楚军手里夺来的……”

冯世礼打断将领,“按你的估计,匈奴人大概什么时候会攻城?”

将领想了一会,“少则三日,多不过五天,匈奴人就足以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攻城。”

冯世礼挥手让将领退下,身边不留任何人,独自在帐中沉思。

算来算去,他发现无论哪一边的援军都不可能及时赶到,匈奴人的策略很清晰,要么利用皇帝引诱一批批楚军救驾,趁机歼灭,要么攻破晋城活捉皇帝以要挟大楚,绝不会等到楚军的数量多到与匈奴人相当。

“真是不幸。”冯世礼叹息道,是皇帝本从非要御驾亲征,走到这一步实在怨不得别人,他自己研墨铺纸,提笔写了一封书信,收入函中,叫来心腹随从,命他带信回京。

“此信事关重大,绝不可落入他人之手,你必须亲手交给守相申大人,明白吗?”

随从磕头领命,匆匆出帐。

大楚又一次面临危机,这一回谁能力挽狂澜?冯世礼宁愿多做几种选择,也不想死等奇迹发生。

五千北军出营,在离晋城十几里的地方吹响数十支号角,不等匈奴人合围,立刻撤退。

匈奴人早已布好天罗地网,未曾想鱼儿狡猾,即将入网的时候竟然转身游走,这让他们极为失望,也非常愤怒,冲到寨前,以各种手段挑战。

城里的韩孺子终于等到了信号,北军的佯攻表明赵若素和泥鳅已经用假圣旨骗过匈奴人,成功逃出了包围。

但他只能稍稍松口气,围城的匈奴人越来越多,到处都在搭建高大的攻城器械,匈奴人正在迅速地学习操作技巧,抓来的大批俘虏可作劳力。

下一次攻城,就不再只是射箭那么简单了。

在等来援军之前,晋城还是得想办法自保。

第三百二十一章  皇帝得病

邓粹是个让人拿不准的将军,他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无迹可寻,做什么都喜欢突发奇想,深思熟虑对他来说是浪费时间,排兵布阵则是小孩子的游戏,他经常挂在嘴上的四个字是“随机应变”。

这天下午,邓将军一直在酣睡,日落西山时才从床上爬起来,洗把脸,吃过晚饭,精神抖擞地召集城中众将,宣布要对城外的匈奴人发起一次夜间偷袭。

谁也不明白,邓将军是在梦中想到这一计的?还是早有准备,睡觉就为养精蓄锐?总之没人事先了解这项计划,全都吃了一惊。

邓粹的作战计划极为简洁,由他挑选二十位将军,这二十人各自再选一百名士兵,总共两千人,由南门出城,直攻匈奴人数量最多的大营。

这二十位将军当中有樊撞山这样的猛将,有北军前锋将军这样的高官,有世家出身的权贵子弟,有皇帝身边的仪卫头领,也有晋城原有的小小军官,无论尊卑贵贱,都只能选百名士兵,多一个也不行。

他留给众将的准备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多时辰,二更一刻准时出发。

两千将士,占了晋城守军的一半还多一点,没有特别的计划,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就要去偷袭将近十万敌军,连樊撞山都无法理解。

邓粹自恃为名将邓辽的同族后人,极其骄傲,不允许别人当面反驳或是质疑,聚议结束之后,众将稍一商量,都觉得这个计划不可行,于是推举樊撞山去向皇帝说明情况。

樊撞山深受皇帝欣赏,心事也单纯,立刻骑马前往王府。

非常时期,面子与礼仪都不那么重要了,皇帝的卫兵,包括徒具高大身材的仪卫,全都被派去守城,只留下数十名侍卫保护整座王府。

樊撞山名气大,进第一道门无需通报,第二道门的太监也只是请他稍等了一小会,第三道门后面就是皇帝的住处,守卫得比较严格,中司监刘介亲自把门,看到樊撞山,冲他点点头。

门后隐约有琴声响起,樊撞山眉头微皱,皇帝有点爱好很正常,可是在这种时候还有闲情逸志听琴,与他印象中的皇帝稍显不一致。

“我什么时候能见陛下?”樊撞山努力压低声音。

刘介竖起一根手指,也不知是什么意思,樊撞山只好等,可一个时辰之后就要出城作战,他心里着急,那琴声隔着门缝听只是一连串毫无意义的吱哑声,连个曲调都没有,他越听越心烦。

“陛下!我有急事!”樊撞山声若洪钟,这一嗓子将身边的刘介吓了一大跳。

“你、你怎么可以……”

樊撞山也不客气,双手掐住太监的肩膀,像拎小孩一样轻松抬起,转身移到一边,嘴里道:“什么时候都能听琴,我的事却只能现在说。”

刘介又惊又气,双脚落地之后一时竟说不出话来,眼睁睁看着樊撞山推门入院。

琴声已经停止,庭院里站着几名侍卫,一字排开,阻止樊撞山前进。

“陛下,我就说几句话,说完就走!”樊撞山大声道,既然闯进来了,总不能半途而废。

张有才从房间里走出来,“陛下宣召樊将军。”

侍卫们让开,樊撞山大步进屋,刚到门口就闻到一股香气,眉头皱得更紧,心想皇帝这是怎么了,又是听琴又是熏香,难道怕成这个样子?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