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庶难从命 >

第66章

庶难从命-第66章

小说: 庶难从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正安道:“我也不是怕别的,就是有一封写给西人的信,不知道落在了谁手里。”

老太太道:“我就知道有这么一件事,否则你也不会慌张到这个地步,否则便与武穆侯结成了亲,你与苏锡尧的事侯爷还会看着不管?”

陶正安低下头来。

老太太叹口气,“八丫头的事你准备怎么办?”

陶正安道:“本就是我们想高攀的侯爷,侯爷看中了容华又让保人来说项,都是合乎礼法的,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只看侯府怎么定了。”

老太太冷笑一声,“好在你不至于像你媳妇那样糊涂。侯府再使保山来,就将八丫头的八字写过去合了,回去嘱咐你媳妇不要再动什么心思……”

提起大太太,陶正安脸色铁青起来,“还是娘跟她说吧!”

老太太看陶正安的样子,也不再为难他,“她也是一时情急,你也不要总是拿着架子。”

老太太又提起瑶华,“你有没有想过,那顾瑛再来提二丫头怎么办?”

陶正安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外面前传瑶华病的严重,我看中了几门亲,却开了几次口都未能如愿。”

老太太听得这话沉默了一会儿,半晌才道:“你二老太太那边的远亲,有一个孝廉,都说相貌极丑,我就是觉得委屈了二丫头。”

陶正安道:“我再去想想办法。”

陶正安从屋子里出来,不愿意去大太太院子里,就不知不觉地走到老太太养病的院子,边走边想起身边的几个姨娘来。

最对不起的就是二姨娘,二姨娘临死之前只求他照顾好五小姐容华,没想到他却……想到这里,陶正安越发怨恨起大太太,若是那时候大太太拦着他,哪至于此……还有四姨娘的事……

这一笔一笔,他都要给她记清楚。

陶正安不知不觉地走进一个院落。屋子里的人听到外面的脚步声打开了门,看到来人,不禁诧异地喊了一声,“大老爷。”

陶正安回过神来,顺着灯光看到了大姨娘。

……

第二日任夫人果然来了,老太太亲自出面与任夫人说了话,又将容华的生辰八字写了。

任夫人仍旧是之前的话,“八小姐人看着妥当,识大体出身又好。”

老太太听明白了,笑着道:“我们八小姐是一早就记在了大太太名下。”

这话就说到了点子上,至少大面上已经没有了嫡庶之分。

任夫人立即就笑了,临走之前留下了武穆侯薛明睿的生辰,老太太也找了京畿远近驰名的阴阳先生来合八字。

阴阳先生仔细算了半天,回道:“给老夫人道喜了,这可是上等婚,没什么可忌讳的,说着又细细分解一番。”

老太太命人拿了赏钱用红纸包了给那阴阳先生,待那阴阳先生走了之后,让芮青陪着去看瑶华。

老太太进了屋子,看到容华坐在瑶华床边在软声解劝,“姐姐要多注意身体才是,老太太、太太再疼你,姐妹们再关心你,却没有人能替的了你。”

老太太道:“就是你妹妹说的这个理,你虚长她几岁竟不知道。”

容华听到老太太的声音急忙起身行礼。

老太太看着容华连连微笑,“真是个好孩子,这几日在你母亲那里侍奉汤药,今天又来看你姐姐,我看这府里就没有一个人比你妥当。”

瑶华躺在床铺间,鼻翼里都是浓浓的药汤味儿,床边的轻纱幔帐似是苍白的没有半点颜色,果然有一种萧索凄冷。站在床前的容华却是满面粉红,一双妙目闪动着耀眼光芒,祖母满脸爱怜地看着容华,两个人低声说话,竟是将她遗忘了。

容华侧眼望去,瑶华有几次“娇弱”地要支起身子,发现没有人注意都重新躺下。容华不禁又微微一笑。

老太太道:“你正好在这,一会儿我有话要跟你说。”祖孙俩默契地交换了眼神,老太太才低头问瑶华的情况。

“昨日你老子回来,说外面传你旧病复发,我听了才是难过,如今你可要争些气,身上的病早日好了。”

容华听了这话,再去看瑶华的脸色,瑶华脸色果然不好。瑶华急切当中想出这样的方法来博得老太太同情,却没想到后果,现在外面的人都知道二小姐旧病复发,哪个人家愿意娶一个病恹恹的人做媳妇?何况大姐还没有给大姐夫生下一男半女,瑶华的情况连好好活着都不一定能做到,更别提传宗接代。

赵宣桓和瑶华“私会”已经有一段时间,大姐回去定然也没少费口舌,却也没见赵家有什么动作,怕就怕大姐用命做代价来威胁,赵家碍于颜面,那就不一定了。

老太太看完瑶华,和容华到西次屋说话。

老太太慈祥地笑着对容华道:“你一直在外府就未曾入了族谱,今儿我就跟你父亲说,将你寄在你母亲名下。”

容华不禁惊讶,急忙跪下来磕头。

老太太站起身亲手将容华扶起来,“都怨你老子不早将你接进府里,我们祖孙才见了几面,这又要……”话言话语中也不再隐瞒。

容华脸颊更红了。

两个人在这边说着话,听到瑶华那边一阵急促地咳嗽声,老太太和容华急忙过去看。

第九十三章反击(中)

老太太千叮咛万嘱咐一番才走了,容华本也要走,正巧遇到菁华过来看瑶华,姐妹几个又说了会儿话。不一会儿老太太让芮青送来一只鹦鹉,芮青将鸟笼子挂在外面,进屋回瑶华,“老太太说了,二小姐喜欢这些鸟儿,就让我将这个拿过来,好给二小姐解闷。”

瑶华红了眼睛,用绢子轻轻蹭蹭眼角,“祖母总是惦记着我。”

芮青坐在床边又与瑶华说了些话,“老太太心疼小姐,小姐千万要保重好身子。”

瑶华问了芮青,“祖母这几日怎么样?吃的可好?睡的可好?头疼的病有没有复发?”

芮青道:“吃的不多,觉也不多,想来是因为担心小姐,身子倒是好的,小姐不用惦记。”

几个人又坐了会儿一起走了。

瑶华想要看老太太送来的鸟儿,让湘竹拿了进来。

湘竹提了镀金的笼子,里面的鹦鹉欢快地跳来跳去。

瑶华道:“也不知道开了口没有?”

湘竹笑道:“开了,刚才八小姐还逗了半天呢!”

瑶华看向那鹦鹉,刚要去逗,那鹦鹉已经开口:“金兰,金兰……”

瑶华不解,“这是在说什么?”

湘竹道:“刚才八小姐和十小姐在外面说女子换钗结金兰的事,还说什么同生共死……不知怎么的就被这畜生学了去。”

风吹开窗子,冷风拂到身上,瑶华顿时觉得浑身的汗毛都竖立起来。

同生共死。

湘竹连忙去关上窗子,窗子关上,床前的幔帐还在轻轻地晃动,屋子里无比的空旷,那鹦鹉还在一蹦一跳,尖尖的嘴儿,黑黑的眼睛冲着瑶华的方向看了一会儿,忽然张开了翅膀,飞扑过来。

瑶华看得一惊,心里猛地跳了几下,顿时出了身冷汗。

……

弘哥从左翼宗学回来。先到老太太、大太太屋里请了安,然后让人将准备好的礼物拿上,往义承侯府去。

到了侯府,外面的小厮听说是来看大奶奶急忙进去禀报,不多时,二奶奶刘氏笑着出来迎接,“弟弟来了。”

弘哥上前行了礼,又让人拿子礼物去蔡夫人屋里。

蔡夫人换了衣服迎出来,弘哥拜见了蔡夫人,蔡夫人笑问家里的情况,与弘哥说了几句话,又跟着一起去看淑华。

淑华靠在引枕上,脸色看起来不比前段时间好多少,眉宇间更是有一种深深的疲惫,勉强提起精神来和弘哥说话,听到弘哥说家里都好,这才放下心来,又留了弘哥吃晚饭。

等到蔡夫人和二奶奶刘氏走了,屋子里也没有了旁人,淑华才道:“你二姐现在怎么样?这几天有没有好一些?”

弘哥刚要开口。

淑华又道:“你不用瞒着我了,家里都有什么事我全都知道了。”

弘哥照容华教的那般,不多说话只是安慰淑华,“姐姐要多多休息,不要想别的。”然后问了御医的事。

淑华道:“御医的事我来安排,你回去之后只要好好安慰瑶华,让她等我的消息。”说着想起那个姓顾的提亲之事,“那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竟然敢去府里求亲。”

弘哥只是摇头道:“这里面的事我也不大知道。”

淑华只当弘哥年纪小,必然不曾注意也就罢了。

吃过晚饭,淑华支开弘哥,让丫鬟请了赵宣桓过来。

赵宣桓进了内室,看到大红色得幔帐、被褥,淑华靠在大红色的引枕上,安详地闭着眼睛,眉骨瘦的隆起,眼睛深深地塌陷进去,苍白的脸经红色一衬整个人更加的憔悴。

淑华睁开眼睛。

赵宣桓问道屋子里的摆设:“这是怎么回事?”

淑华道:“二弟妹说,经红色一冲说不定病就好了,让我试一试。”

看到这个情形赵宣桓想起刚一成亲的时候,淑华整个人像一朵花般鲜艳,那时候他因为容华的事心如死灰,家里的喜庆让他异常的反感,尤其是看到淑华被陶家碰在手心的样子,他心里怎么也过不去那个坎。

父命难违,有多少人要栽在这个孝字上。

他也曾想过要反抗,可伊人已逝,说什么都已经无用。

淑华挤出些笑容来,“弘哥来看我了。”

赵宣桓点点头:“母亲告诉我了。”

淑华道:“上次我让你想的事怎么样了?如果可行我就和弘哥一起回去,向母亲禀明了。”

赵宣桓微微皱起眉头,“不是说让你不要再想这些事?”

淑华道:“你说的轻巧,怎么不想想瑶华现在的处境,我如何不能去想?如果那件事果然没有传出去也就罢了,瑶华顺利嫁去薛家,我也不会来烦你,可是薛家却要了八妹妹……”说着顿了顿,“定是薛家听说了那件事,否则容华是什么身份,怎肯舍弃瑶华选了容华,瑶华如今为了这事病成了这个样子,你怎么忍心?难道就要看着我们姐妹都因为你死了不成?”

最后一句话像是一根针,狠狠地扎进赵宣桓的心里。

淑华又道:“你不想想瑶华有什么错?她不过是和五妹妹要好,去祭奠五妹妹罢了,偏在那里遇到了你。”说着长长地出气,“你总要给她找一条活路。“这是她唯一一次从始到终心平气和地将话说完。

“我的身体这般,你我都知道为了延续两姓之好,父母定会让你再从陶家选一个过来。除了瑶华你还选谁?你就行行好,当救了瑶华,我会一辈子都感激你。”只要赵宣桓不反对,她就能想办法去求蔡夫人。

淑华看一眼赵宣桓,赵宣桓不知道在想什么,脸色并不太难看,她这才有些放心下来。只要再给她些时间,她就一定能说服赵家。

等到她死了,瑶华嫁过来就是赵宣桓的继室。淑华嘴角微微舒展,脸上有了些笑意。

赵宣桓从淑华屋里出来,弘哥已经等在外面。

弘哥上前低声道:“赵大哥,找个地方和你说两句话。”

赵宣桓顿时一愣,恍惚回到了陶五小姐仍旧在世的时候。

第九十四章反击(下)

赵宣桓领着弘哥过了个月亮门到“无为居”来,让身边的得力小厮在外面守着,赵宣桓与弘哥进里面说话。

赵宣桓一路思量,要是陶五小姐还活着,现在又是什么光景?这几年父亲越来越肯听他的建议,对他的态度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强硬,在这个家里他也渐有了自己的地位,将来总会有一方自己的天地。他和容华的事弘哥已经成了唯一见证,今天两个人聚在一处,在容华以前设想的书房当中,让他恍惚有一种人生可以重新来过,最珍贵的那段感情可以失而复得的错觉。

两个人坐了一会儿各怀心事没有说话。

还是赵宣桓先道:“这里安静,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微微一笑,温润的眉眼深处仍有一股深深的痛楚。

弘哥想劝慰又不知从何说起,以前自己想起姐姐也是这样,可是现在姐姐已经重回到他身边,这种痛楚自然就没有了。赵宣桓还不知道姐姐回来的事,如果他知道了心里又是什么想法?姐姐却叮嘱不能说,弘哥看了赵宣桓两眼,赵宣桓娶了大姐的时候他也愤恨过,可是现在那种情绪已经淡了。

姐姐刚回来的时候他还想过,有一天告诉赵宣桓,看他怎么面对姐姐。

弘哥伸手入怀,将姐姐交给他的那本书拿了出来递给赵宣桓。

赵宣桓伸手接了,看到是一本诗经,顿时有几分的惊喜,“我原本以为这本书已经不在了,却不知竟还在你那里。”他小心翼翼地将诗经打开翻看,这本诗经曾夹着他的字条让弘哥来回传送。

而个这本书被保存的好好的,却是物是人非。心中萌发一个想法,要是仍旧写张字条夹在书中,是否还能带到伊人身边。

赵宣桓怔仲着,只听弘哥低声道:“你就从来没怀疑过我五姐姐为什么会突然得急病没了?”

赵宣桓目光一闪看向弘哥。

无论什么人突然之间得急病死了,都会让人怀疑,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