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庶难从命 >

第124章

庶难从命-第124章

小说: 庶难从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帮着她忙活,二媳妇本来就害怕却还劝着她要看开一些,那些日子全家上下就是这样扶持着过来的。

后来还是她觉得世袭的爵位还是应该在长房,才帮着明睿争了这个爵位。

事后她也后悔过,还不如将这爵位给了老二,说不定情形会比现在的要好一些,大媳妇也不用整日提心吊胆地担心明睿会丢了爵位。

老夫人半晌才道:“我年纪大了,还能看几年,说不得哪天我闭了眼睛去了,这个家也就散了。”

李妈妈看着老夫人满头的银白,眼睛一热,“您这是说什么呢?”

老夫人翻了个身,李妈妈拿起美人拳来给老夫人捶腿。

老夫人又叹口气,“有好多事我不知道要交给谁才好,我活着我能担着,我死了谁又能撑起来,先皇给我的还不知是福是祸。”

……

容华进了屋子正要给沈三奶奶赵温雯写信,冯立昌家的进来道:“沈家人来人送信了。”

锦秀将信拿给容华看。

赵温雯的信是报平安的,容华微微一笑,赵温雯倒是和她想到一起去了,忙提笔回了信又让冯立昌家的差人送去沈府。一会儿牛婆子进来道:“苏长久家的来给少夫人谢恩。”

容华让苏长久家的进来,问了苏友贵的伤势。

苏长久家的道:“没有大碍,休息一晚也就好了。”

容华让锦秀拿了一两银子给苏长久家的。

苏长久家的不肯收,“少夫人这是让我脸往哪里放呢,本来就是为府里办事……”

容华微微一笑,“也不是要给你赏钱。”苏长久家的说的轻描淡写,她却是知道苏友贵伤的并不轻,“这钱你拿去给苏友贵买些补品。”

苏长久家的听得这话,才笑着收了。

她并不是看重赏钱才一门心思给少夫人办事的,在府里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要紧事落在他们家头上,少夫人能将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们家那是看得起他们,除了尽心尽力的办事,哪里还有别的想法。

苏长久家的出去,石传一进来回话。

容华让人立了屏风,让锦秀陪在一旁。

石传一道:“庄子上的粮食虽有不少,有一些却是府里留的不能动,能暂时拿出来的也不算多。”说着将手里的账目递给容华。确实不多,朝廷要开仓放赈需要层层审批,有了天灾,稍微有头脸的家族都会有善举。他们家里总要比一般人家多一些,再她想的远筹备的早,老夫人又十分看重,总不能到头来却没有将事办好。

容华问石传一,“买米的事怎么样了?”老夫人拿了不少梯己出来,让她买些米粮。

石传一道:“就是和少夫人禀告买米的事。”说着面上有了难色,一脸愧疚不知如何说好,“和前两天一样,京畿附近的米庄都不再挂牌卖米。”

容华点点头,“别急,一般这时候商家都要准备提价才不会放舱,只是要想办法问问商家到底什么时候会挂牌卖米。”

石传一道:“少夫人说的是,我也是多了个心,就找了一家商铺的熟人问了。”说着顿了顿,“那伙计说,常宁伯家在铺子里定了一些米粮,说不定要用在善举上,剩下的掌柜的留着看风向,说不定近期是不会挂牌卖米了。”

常宁伯家?怎么会这么快就……

石传一道:“我再去找人打听打听看,说不定还能有路子买米出来。”

有买就有卖,不过价钱可能会高,而且少不得这头一份善举就被常宁伯家占去了。

今年水灾,长期放赈要看朝廷,短期的善举就看谁家分量最重。

容华仔细想了想,吩咐石传一,“你再去多打听几家,说不定有些米铺是愿意卖些出来的。若是没有,也不用着急,要慢慢来。”有人图的是名声,有人图的是利,争得抢的在前面,她也不需要去追那个风。

反正她要的也不是立竿见影的。

有些事,被别人听去了也未必会如何,容华目光淡淡地看向门外。

……

宫门抄贴出来之后,义承侯蔡夫人一天都笑得合不拢嘴。赵信喝着茶也是满脸笑容,“这么说,皇上果然是支持武穆侯的了。”

蔡夫人瞥了赵信一眼,“不然我那天岂会在马车里等陶容华。”可惜陶容华没有接她手里的信封。

赵信放下茶碗,翘起了腿,“慢慢来,只要能利用上,站不站过来倒是小事,很多人就是这样,就是要做出清高的姿态来,到时候还不是一样,等到大局定了你不说他也会靠过来。”

蔡夫人道:“只是和陶家的关系。”

赵信皱了皱眉头,“能怎么样?大媳妇的病也不是我们想要这样的,陶家还能怪罪到我们头上不成?若不是看在他这些年没少帮我做事,我便要让他陶家颜面扫地又有何难?他却还浑然不知。”

蔡夫人笑道:“那倒是,再说陶家还要依靠侯爷。”

赵信不以为然,“他陶正安没有我还能有今天?”顿了顿接着道,“只是宣桓不听我的话,一门心思想要……真是气死我了。”

蔡夫人忙笑起来上前去安抚赵信,“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只等宣桓慢慢想通就是了,现在你就顺着他一些,让他至少把伤养好了。”说着笑容没了,眼睛红起来,“宣桓这孩子,可是我的心头肉,家里有人比他好也就罢了,宣德整日里只摆弄那些鸟儿、虫儿的。”

“这次的事多险,那把刀偏了一点点宣桓的命就没有了,陶五小姐的事你早些与我说,怎么会有今天的祸事。”蔡夫人说着越来越伤心,似是追悔莫及。

赵信连忙转头劝慰蔡氏,“我听你的就是了,只是有一样,什么娶牌位的事,不要让他再想。”

蔡夫人满口应下来,为了这件事终究是出了条人命,自己儿子什么性子她还是知道的,只要淑华没了,宣桓定然不会再提起这些。

蔡夫人这边说话,那边瑶华惊的差点喘不过气来。

“告诉我荣华怎么死的,我就娶了你如何?”

第一百六十八章芳魂伤逝(上)

那张脸比往日要消瘦许多,温文中多了几分的清秀和脆弱,苍白的嘴唇一抿,一双眼睛闪闪发光,靠在床边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瑶华攥紧了手帕,有些言语模糊,“我以为姐夫让我过来是有话带给姐姐,”说着一边往四下看,一边想要退出去,“所以才会来的。”

“你怕了?”轻柔的语调却带着一丝的戏谑,让人听着心里十分不舒服。

瑶华的手有些发抖。

赵宣桓似是有些失望,“我以为你和你五妹妹是最要好的,才找你过来问问。上次在你五妹妹院子里看到火光,我还以为是她……,没想到遇见了你。”

瑶华听赵宣桓提起了荣华,眼睛一红,十分伤心。

赵宣桓道:“听你姐姐说,就是因为这个,薛家才没选你,选了你八妹妹容华。”

瑶华不知道赵宣桓为什么会提起这个,急忙道:“也不是,上次我们去薛家,薛侯爷看上的就是八妹妹,和这个没关系,是姐姐担心我才会说的,姐夫不用放在心上。”

真是一朵解语花,娇弱、善良、又知进退,和荣华那时候与他说的一样。

陶瑶华。

赵宣桓仔细地看向瑶华。

“你一定知道你五妹妹是怎么死的。”

瑶华使劲捻着手帕。

赵宣桓又道:“若是你能告诉我,我们心里又都有她,就算是她成就了我们,将来我一定会对你好。”

瑶华十分地慌张,睁大了眼睛看赵宣桓,“姐夫……别再这样说……我……”

赵宣桓从枕边拿出一只香囊来,脸上的半点柔软都消失殆尽,“这是你送给你姐姐的香囊。”

瑶华抬起头看一眼,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赵宣桓接下来的话,让她整个人喘不过气来。

赵宣桓似是冷冷一笑,“你认不认识马道婆?你可知道她手里有些香料和药粉是让人堕胎的?香料是你送给你姐姐的,药粉是让谁下的?你还记不记得秋荷?”

瑶华向后退一步,手掌支撑在后面的矮桌上,不可置信地看着赵宣桓。

“姐夫怀疑是我害了姐姐?我为什么要害我姐姐?姐夫怎么能拿这些话来说我?”瑶华眼泪不停地掉下来,“我有什么理由要害姐姐?姐夫又是听谁说了这些话?”

赵宣桓闭了闭眼睛,脸上一片漠然,“我还以为你是因为你五妹妹,所以恨我和你大姐。”

瑶华眼泪半挂在脸颊上,微微张开嘴,“家里都说大姐夫和五妹妹……是真的?”

赵宣桓目光闪烁,皱起眉头,“你不知晓?”

瑶华哽咽道:“五妹妹没跟我说过,我哪里知道……我只以为那些闲话是有人乱说的,我实在没想到是真的。”

赵宣桓听着这些话,再看看瑶华的表情,那么的真,似是发自内心的,“你是不肯承认了?你父亲、母亲如何知道我和你五妹妹的关系?在陶家和荣华最好的就是你,荣华能将这件事告诉的也就是你。”

瑶华怔了一会儿,似是才明白赵宣桓话里的意思,慢慢睁大了眼睛,半响才似万念俱灰地道:“姐夫为什么要这样想?我和五妹妹那样的情分,怎么会做这样的事?”看向赵宣桓看他目光中没有半点的犹疑,才咳嗽一阵,半闭上眼睛,眼泪流到腮旁,整个人都摇摇晃晃站立不住,“姐夫不肯相信,只有等将来我们都见到五妹妹时,再问个清楚,问问五妹妹是不是也这样想,是不是也……”轻轻地抽泣,“是不是也这样想我。”说着一转身匆匆忙忙地跑了出去。

瑶华出了赵宣桓的屋子,一路跑出了月亮门,又有赵宣桓吩咐的婆子接应,婆子将瑶华送出了长廊,湘竹忙迎了上来,见到瑶华一脸关切,“小姐,你这是怎么了?”

瑶华摇摇头,湘竹道:“小姐本是来照顾大小姐的,怎么姑爷好像是……要不然咱们回去吧!”

瑶华看了湘竹一眼,“大姐病成这个样子我怎么能回去?我现在一眼也不敢离开她,生怕……我心里多害怕,”说着再也忍不住哭出声来,“上次见姐姐还好好的,病已经好了许多,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

湘竹急忙安慰瑶华,“小姐别想得太多,现在大姑奶奶心情不好,有小姐陪着宽心,说不定慢慢能好起来也不一定。”

瑶华点点头,“无论怎么样,姐姐比什么都重要。”

湘竹忙道:“小姐我们进屋去吧,天气凉又下着雨,你要注意自己的身子才是。”

瑶华用丝帕擦了擦眼睛尽量稳定住情绪,好半天才颔首,“我们去小厨房给姐姐熬药吧,一会儿再去姐姐屋里,免得姐姐看到了还以为我……心里要难过。”

湘竹想要劝瑶华,小厨房里毕竟是冷的,再说炉子的烟一熏又要咳嗽,可是湘竹看瑶华表情坚定,也就只能顺着瑶华的意思,陪着瑶华往小院里走去。

那边黑暗中走出一个穿淡青色比甲的丫鬟,目光随着瑶华和湘竹的身影到了走廊尽头,等了一会儿,赵宣桓养病的院子里匆匆走出个小丫鬟,那小丫鬟左右看看与她到了僻静处低声说了会儿话,两个人才分开各自往别的方向走去。

穿淡青色比甲的丫鬟一路来到淑华的院子,淑华屋里的妙彤立即打帘让她进了屋。

那丫鬟径直到了淑华床前,床上的淑华缓缓睁开眼睛,看了一眼妙彤,妙彤立即退了出去,关上隔扇找了个小杌子和针线笸箩坐在外面屋。

淡青色比甲的丫鬟是淑华身前得力的,名字是淑华起的叫妙娥,虽然在赵府里长大却因淑华待她好,对淑华十分的忠心,现在对着淑华苍白没有任何生气的脸,打听来的话到了嘴边,却不知道如何说了。

淑华的眼睛看着床边那对铜鎏金的羊角宫灯,再看看屋子里的摆设,哪一件东西不是她精心挑选出来的,包括侧室小书房的摆设,知道他喜欢“无为居”那样简单的布置,她特意找来那些简约大方的桌椅样式请人仔细做好的,谁知道他却从来没问过一句,更没在小书房里看过几次书,写过几次字。

她渐渐知晓他不喜欢她的脾气,她尽量学着收敛,让自己变得婉约,向他心里喜欢的模样靠近,可是却没有得来他半点的回应。

她做过一切最坏的打算,赵宣桓可能养了外室,这样的事爹也做过,她还想万一是真的,她会装作大度将那外室接进府里,这样好让他知道,她陶淑华不是成不了一个好妻子,不是不懂得体谅他的难处,不是不能接近不能相处的。

可是却怎么也没想到,他心里那个人,竟然就是五妹妹陶荣华。

偏就是她,陶荣华。她实在不明白,陶荣华不过是个庶女,有几分的才气却清高做作,却怎么就让许多人喜欢,而她却为什么要永远生活在她留下的阴影里面。

小时候母亲经常因为爹护着二姨娘掉眼泪,二姨娘死了之后,爹又独喜欢二姨娘生的庶女荣华。

只要喝了酒,爹就会说出二姨娘和五妹妹的好来,她心里暗自生气,有几次想和爹辩驳,都被母亲拦下了。

要说身份,她才是正统的嫡出,有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