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落蕊重芳 作者:姒姜 >

第16章

落蕊重芳 作者:姒姜-第16章

小说: 落蕊重芳 作者:姒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明鉴!”骆垂绮还过一礼后,朝老太太使了个眼色,等将下人给遣了去,她才继续道,“不瞒大人,老爷子只怕就在这几日了,只是……他老人家对于一不能匡扶社稷,二不能尽忠于皇上,三不能力除奸佞,一直心有不甘。晚辈虽不懂得国家大事,但眼看着老爷子如此,心中深感不孝,还望大人指点一条明路。”说着,她便盈盈拜了下去。
明远连忙一扶,心中那最初的晃动过去,继起的却是一抹深思,他瞅着骆垂绮瞧了会儿,才道,“老爷子是在下的恩师,请师母和少夫人放心,只要在下有这口气在,定然秉承恩师之志。再者,朝中局势已是剑拔弩张,我等也无法置身事外。有什么计较还是趁早商定为好!”他先把话给挑明了。
骆垂绮见这般说,心中着实定了一定,她欠身作礼,才问,“大人今日来,可是朝局又有什么变动?”
明远略带疑问地瞅了她一眼,有些不以为然,出口便斟酌了,“呃,也没什么,只是今儿一早泸州有军报传来,在朝中引起了些震动……”
“文斓公主盯上了此事?”骆垂绮一言切中。
明远讶了讶,随即心中有数,大概眼前此人才是老爷子真正交待下来的吧。明白了这一层,他也不再迂回,直接道:“不错。文斓公主打算参劾你夫婿私通敌虏,准备列案。”
骆垂绮似是早料着这一手,默默想了片刻,“公主是想借机发难了?”
“不中亦不远矣。”
“……明大人,晚辈有一计,不知可不可行?”骆垂绮由书案上取过纸笔,轻轻在纸上写下四个字:
暗渡陈仓
明远瞅着这四个字,头脑一阵发懵,似有千头万绪一齐涌了出来,在眼前打着转儿过去,终于,在这四个字面前停下。他细细琢磨着,想了半晌,才忽然发觉这几个字,老瘦遒劲,正是恩师的手迹,何以她……“啊!这字!你……莫非前几道奏疏也俱是你的手笔?”
“晚辈惭愧。”骆垂绮淡笑着应下。
这一应,便彻底打消了明远的疑虑,当下拊了下掌,“如此,咱们便好好商议一下如何明修这个栈道吧!”

第九章 干戈起第(1)

“我说明远,朝局如此情势,皇上却不吭声,再这样下去,只怕大家都要吃不消了……”信王负手一叹,搁着的“老竹大方”都没沾过手。“那裘一翁倒还机灵,两套说辞的确引了文斓公主匆促起事。只是,她匆促,皇上也匆促啊!”
纵然心中也是火烧眉毛般的急,明远也未曾表露在面上分毫,他轻轻呷了口茶,稳稳地将茶盏搁了,才淡淡一笑,“王爷,您与皇上是同胞兄妹,您以为皇上是一位怎样的君王?”
见信王闭了嘴不说话,他才继续道:“皇上是随了先皇打拚江山的,可以说,碧落这大半江山,若不是皇上,虽说不会姓不了妫,但至少,碧落的国史将往后推个几年。您觉得皇上会任文斓公主这般猖狂下去么?”明远又一笑,“王爷,裘一翁说老爷子病体渐愈,这话放眼天下,有几个人会信?皇上会信?”
“你的意思是说……”信王眯细了眼,心中微微冷笑,看来果是如他所想,只这一番试探便一清二楚。而明远此来,只怕也不打算相瞒了吧?
“王爷,这天下既有大半是皇上打下的,而皇上与您又是同胞兄妹,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打碎了骨头还连着筋的!王爷一直是朝堂中流砥柱,如此关键时刻,岂能一言不发?”
“唉,非是本王一言不发,实在是力不从心哪!明大人也看到了,那文斓手持着军权,数年来又执掌朝政,连皇上都要忍她三分,如今又怎会……”信王忽然住了口,眸中带着冷意瞥向明远,“明大人,孙家如今自身难保,不知为何还要偏偏拉你下水。你可知,文斓已将孙永航通敌失城的折子递上去了?你可还知,她将户部都牢牢捏在了手心眼里?孙永航若能返朝,那是问罪当诛;他要是在那儿,也势必军粮告尽,不战而亡。”
明远素闻这信王防心甚重,今见此问,心知其意,面上却是恼怒地大哼:“哼!我还道堂堂信王爷是有胆有识,忠君为民的王爷,却没想你如此胆小懦弱!既如此,算我明远有眼无珠,找错了人!”当下,作势拂袖欲走。
信王见状,这才拦下,温言相慰道:“哎呀,明远哪,本王这还不是怕你投了文斓,特来试探于我么?今番见你慷慨之语,焉有不明之理?来来,对付文斓此事,需得从长计议。”说着,他拉着他坐下。
明远见此,这才揖声一欠,“方才冒犯了,王爷请恕罪。”
“哈哈哈,明远是条铁铮铮的汉子!”信王拊了记掌,这才沉了面色,“逼着让文斓提早动手,那确是妙计,但此刻孙老爷子病重难愈,对于朝臣来说,也是极不利之事。许多人都倒戈投了文斓。”
“王爷说的是,但这不也是没办法的事么?”明远也同样皱眉,骆垂绮的计策,虽说逼不得已,但毕竟兵行险招,稍一不慎,便是全盘皆输。“如今之势,毕竟文斓公主一方还是沾着一个险字。若待其势成,那必是全盘皆输啊。”
“那孙家那边,现在到底是怎么个状况?”信王不由出声相询,他微有些好奇,这骆垂绮,在如此危急关头,到底能做出些什么来!“你早先说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到底修的是哪条栈,渡的哪个仓?”
明远呵呵一笑,“王爷英明,一眼就瞅准了问题关键。呵呵,既然有明暗之分,自然愈贴近常理的愈能掩人耳目。而与孙家最切近的,无非就是孙永航的败绩与后期的军粮问题。这个便是明里来的。而暗里的么……”明远一顿,双目登时沉如深海,“逼着文斓先将底子暴露出来,引出局势紧急,逼得皇上将禁军动起来。”
“动禁军?”信王也不由抽了口冷气。这孙家好厉害的韬略,竟是连孙老爷子的病都成了个饵,而钓的居然是皇上与公主两条大鱼!“那一位,孙永航的夫人呢?”
明远微诧,何以这堂堂信王爷会问起一名妇人,惊疑之下,眉目便有些紧促起来,“听说,那骆氏正赶去庙里看个法事。大抵是要帮其夫婿求福了。”
见如此说,信王不由有些意兴阑珊,随口问了句,“今儿已过初一,又未到十五,庙里会有法事?”
明远心中微微一凛,端着茶盏的手不由颤了颤,他忙藉着喝一口时掩饰过去,这才随意一笑,“谁知道!那些居于闺中女子也只得如此见识了。”
八月初七,东昶寺有高僧做法事。这一天,东昶寺也便格外的热闹,举目望去,寺内几乎俱是人头。
远远还未至山寺,已有佛经梵音隐隐入耳,似闹哄,却又因风的传藉而透出尘世之外的清音。
骆垂绮挑帘下车,溶月在一旁跟着。艳艳的秋日下,只见佛寺增辉,经声梵音。放眼望去,百级的山阶两道,成百的信徒随着僧众排成两行,一路跪拜。前有高僧撒花,沿路直至后寺北山的舍利塔。塔顶时而落下花生、糖果,信众纷纷俯拾。
溶月扶着骆垂绮避开人流走至寺边,将一封拜帖交予一小僧,那小僧便恭谨地引着二人转过一侧偏门,直入寺西的禅房。
骆垂绮扫了圈四围,问,“小师傅,我等的人可来了没有?”
小僧双掌合十,施了礼才道:“那位女施主已在禅房休息,施主请。”他单手一比那间半掩的禅房。
“多谢小师傅。”骆垂绮一笑,溶月马上拿了一锭金元宝放到小僧的手上,“这是我家少夫人施的香油钱。”
“多谢女施主!”小僧接过笑了笑,便转身离去。
前寺由钟、磬相击的清音,由木鱼、引馨传来的诵经,便清清远远地传来,格外的宁静,衬着这一院桂子,似已超脱红尘俗世。
骆垂绮静静地立了会,忽然提高了语声,“溶月,你瞧这桂子!长得多好!芬芳扑鼻呢!”
溶月会意,也跟着高声道:“可不是!少夫人,您看!这棵可是子木樨?据说这是桂中珍品呀!信王爷府上也不过只一棵。”
“咦!倒是真的!”
端王妃姚氏,本在这禅房里也坐得有些闲,忽听得外边有女声,好奇之余,便细听了听。听之说到了信王爷府上的桂树,不由一些微讶。
到底是何人?能有此见识,想必也是官家的人了。
姚氏浅浅一笑,便移步走了出去。
一片桂雨微落之下,只见一抹窈窕纤秀的身影迎风静立在那阵嫩黄的落蕊之中。那身影是这般轻盈,又这般矜持,款款一立,便似有无限风姿柔柔地漾开,让人离不开眼。
好美的一个人儿!姚氏不禁有些惑住,仔细看她装扮,只见青丝盘髻,已是人妻。就不知这天下是哪个男人有这等好福气了!
骆垂绮仰头望着桂子,听得身后人声,却也并不心急,仍与溶月说笑一阵,这才回过头来。
一回头,一抬眸,便瞧见一名年近三旬的贵妇立在那禅房外的廊子上往这边瞧着,骆垂绮面上绽出惊讶之色,继而肃了面色,快步上前盈盈一跪,“臣妇骆氏参见王妃娘娘。”
姚氏一诧,眼前这女子美得胜如天仙下凡,可自己生平并未见过,如何她能一眼便认出她来?“请起。你夫家何人?”
骆垂绮款款起身,“谢娘娘。臣妇夫家平叛将军孙氏永航。”
“哦?孙永航?”姚氏又是一诧,“莫非……你就是那个骆相之女骆垂绮?”
嗯?骆垂绮微一挑眉,对于自己声名如此,心头掠过一阵凉意,“娘娘明鉴,臣妇正是垂绮。”
姚氏仔细打量她一番,想起端王时常挂在嘴边的称赞,心头微冷。倒真是个好相貌!“嗯,我倒是常听王爷提起你啊。”
夹着阴冷的话出,骆垂绮眼神闪了闪,轻吸了口气才道:“回娘娘,端王爷好书画的雅意,可真是令臣妇开了眼了!”她浅浅一笑,“先父在世时亦常提起,世上如端王爷这般以王爷之尊而能如此礼贤下士者,可谓难得。”
巧妙的话锋,敏感的避让,使得姚氏微微侧眉,听得她如此说,一些话倒也不便再往下说。而这几句撇清也让她心头稍缓,当下柔了面色,“骆相当年真是风采倾城,琴棋书画俱是当世名家。”
“多谢娘娘夸奖!”骆垂绮盈盈一礼,又笑道,“臣妇幼时记忆尚浅,但记得先父时常提及当世他所钦服的几位朝臣,前中书令姚大人清正刚廉,卓尔不群,臣妇是听得最多的!”
“三字”一赞,千金不换!
骆清晏文坛之首,书画名家,风雅之士,且为人清俊,识人断品,可谓语语切中。世人都以能得骆清晏一评而喜,甚者,有名士因得了一句骆清晏“清士”之称,而宁可放弃科举,只诗酒一生。
“三字”由来,正因其平生声称:为人有三字,一者,容也;二者,达也;三者,退也。以此一说,世人戏称其为“三字相爷”。
姚氏即便是深居闺阁,自也知晓这其中分量,因此听得骆垂绮如此说话,心中自是万分欣喜,面上也不由微绽笑意。
然骆垂绮却在此时轻轻一叹,“唉!可惜……当年先父重病时曾说,朝有姚中书在,国势当盛。姚大人居功至伟,没想到竟受那等冤枉……”语声微微带上哽咽,“若是先父身后有知,必当痛惜不已。”
姚程当年被贬抑郁而终,是因先皇临终时的大位托付问题。病榻前的秘诏,然出来时,却又不即时宣布拥立皇上。皇上何等人物,自然对其有了戒心。且当时是大位争锋的关键时刻,姚程如此行事,哪还能脱得过贬谪之事?
然知情是一回事,终因是自家亲人,感情上难免有偏颇。骆垂绮之语,可谓正切中了她的心绪,因而姚氏面上更见亲缓,心头勾起旧事抑郁,也不由跟着长长一叹。
娘家没落,而夫家,虽说是个王爷,且是当今皇上的亲弟弟,却还远不如一个堂姐妹来得得势。一味只是隐忍,如今好歹有些志气,却也是不通朝务,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她实在不甘,又恨又怨,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又有何法呢?
正想一叹时,骆垂绮却也同时叹了声,眉间尽是忧苦之色。姚氏一怔,随即明白,她也是在担心她的丈夫,而孙家的老爷子,病体多变,说渐愈的和说撑不过几日的都有。
“娘娘!”骆垂绮忽然直直地朝她一跪,“娘娘慈悲心肠,求娘娘救命啊!”
这一声跪泣,吐得哽咽又心酸,丝丝震入人心里,饶是姚氏情知其请,亦不免心中怜惜,忙着上前亲扶了起来,“哎,好好说,好好说!”
“娘,娘娘,您是堂堂端王妃,又和皇上公主是一家人,求您救救臣妇的丈夫吧!他,他一定不会做出那种事的!求求娘娘!”
姚氏紧锁了眉,也是有些为难,但因前几句话,她只觉与眼前这位泣得让人心酸的女子有了些亲近,想放却又放不下。“唉,只是,王爷在朝堂里也并不是能说得上话的人。”前有信王在那边压着,后有文斓公主在这边盯着,一直打在外头的名声,只是个喜文弄墨,不过一些文人小家子喜好,哪里能真见得什么真章!但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