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少林方丈 >

第69章

少林方丈-第69章

小说: 少林方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罪一并诏死。 
诛掉头号心腹大患,宣帝即刻下诏:晋于智为柱国将军,并封齐国公,任兖州总管;诏皇后之父、隋国公杨坚回京入朝,晋上柱国,兼总理朝廷军事的大司马;拜郑译为内史上大夫,封沛国公。 
杨坚眼下虽远在东南戍守,却很快便闻知了朝中齐王一门被诛的消息。 
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 
当他接到朝廷晋他为大司马之职并召他回京的诏敕后,并未感到太大的惊喜。因为,他早已预感到:新帝登基之后,除了要诛杀一大帮子当年的异己之外,接下来,恐怕还会相继换掉一大帮子的朝中大臣。 
自己,郑译和于智的晋拔,仅仅只是开始。 
然而,此时的满朝文武,包括皇室诸王要臣,恐怕却是人人自危、个个惶恐。 
杨坚略估算了一番:时下之大周,内有自太祖以下宇文氏皇族宗亲数十位的诸王和国公;外有尉迟、长孙、达奚、韦孝宽、李虎、李弼、于翼等几大家族的柱国将军,只怕这个新帝会统统过滤一遍往日的恩恩怨怨。 
要紧的是,新帝当年的敌党,恰好多是杨坚的敌党。自己此时回京并担当军国要职,宣帝近期所有的杀伐惩处或是升迁削减,他人定然会认定一切皆是自己在背后操纵的结果。 
如此下去,过不了多久,群臣对新帝奈何不得,而他杨坚却会成为群臣们一致嫉恨和攻击的靶子。 
既要奉诏回京,又要避过眼下的政事风潮,不致引火烧身,还不能让宣帝心生疑惑,这实在是难坏了他。 
当载着当朝皇后之父、新任大司马、上柱国大将军杨坚的车辇隆隆行至京城隋公府时,已经是月上柳梢时分了。 
当晚,杨坚与夫人迦罗通宵未眠,窃窃私议直到天快亮时,终于商定出一样既可避开一时嫌疑,又足以自救的一计来…… 
*吕梁——北周地名,在今江苏一带。   
少林方丈(第三十章)(1)   
公主采来大束的野玫瑰、野牡丹、山梨花、野槐花或是杜鹃花什么的;悄悄攀到山上,躲在翰成修行之处的山岩之上,待翰成开始练功时,便将手中的花瓣儿扯下;花瓣顺风纷纷飘下,雪片一般飘了满天,落了翰成一身。 
翰成甚是觉得罕奇:那上面原是一大块石岩,哪里来得这么多飘落的花瓣儿? 
杨坚回府的日子,夫妻两人皆为后宫的凶险而忧心忡忡起来。 
眼下,两人最感忧虑的一样事就是,女儿杨丽华与太子大婚之前,太子与东宫一位下等侍女便已生有长子。太子妃入宫后,别的两位姬妾夫人都相继生下儿子,偏偏太子妃丽华两次喜结龙珠,却是一对女胎! 
太子的身子骨如此,太子妃至今又未有亲生嫡子,既使将来太子能荣登大宝,丽华因无自己的嫡嗣,仍是吉凶难料。 
丽华生性娴淡泊不知虑事,他们却不能不替女儿操心牵挂。两人合计了一番,终于得出一计:太子的长子宇文衍是服侍太子更衣的侍女朱满月所生。朱满月出身罪俘之后,同陛下的爱妃李娥姿一样;都是当年被掠为大周奴隶的南朝人。独孤氏盘算,丽华如今仍无子嗣,不如把朱满月的儿子收为太子妃的嗣子,养在身边亲自教导。这样,一来原就是太子的长子,二来经丽华过嗣并亲教,母强子贵,将来毕竟也算有些指望了。 
独孤氏替丽华筹算好此事,太子妃把这个主意与太子商议后,太子倒也高兴,立即上疏奏禀父皇。 
武帝见太子妃如此通达,心下自然高兴。鲜卑入主中原后,曾有过“子贵母死”的祖制,目的就是为了断绝后宫和外戚干预朝政的可能。直到北魏末年才废除了这一祖制。太子妃丽华眼下尚在青春年少,迟早也会有自己的子嗣的,如今竟肯主动提出立太子的长子、朱满月的儿子为嗣,证明她无争嫡之心,也由此可见她的父亲杨坚并不像别人猜疑的那样有什么野心。如此,倒也是朝廷之福。 
于是,武帝亲自为皇长孙宇文衍改名为宇文阐,即刻令人拟诏:即日起,皇长子宇文阐由嗣母太子妃亲自哺育并教导敦促文武功课的修习上进。 
后宫郑妃闻听陛下在宫中大摆过嗣喜宴,得知原是太子妃把太子与侍女朱满月所生的儿子收为嫡嗣时,一眼便识透:此事恐怕是孤独氏一手操纵策画而成的。 
郑妃没料到,刚刚去了一个天敌李娥姿,又来了一个更不好对付的独孤氏!暗自思度,觉得这个太子妃的母亲独孤氏,其实远比李妃更难对付!因为李妃统不过一个人,而独孤氏的夫家和娘家两门在朝中为官的父兄数十人,加上他们的众多亲友属僚,恐怕将来都会成为太子的坚盾和靠山。 
郑妃记起当年李妃诞小公主时遭遇难产,太子妃的母亲独孤氏竟能料事如神,事先就派人去嵩山寻长生草,在生死关头救下了李妃母女。又连想起这次太子遇毒,还是这个独孤氏,幸亏事先就已备下了还魂解毒散,从阎王手里抢回了太子的一条性命! 
想到此,郑妃突然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心惊:莫非,那个独孤氏竟通晓预测之术? 
此时方才悟出:自己平素竟然忽略了这个更强大的对手!而且自从这次太子遇毒之后,她才真正看出来,其实在陛下的诸子当中,陛下最钟爱的儿子,恰恰正是他天天苛责、处处训斥的皇长子宇文赟! 
这几天,郑妃还发觉:陛下在太子遇毒之事上,虽说神情言语上并未露出什么疑惑,私下却并未放过此事。听说竟亲派了两个他自己的心腹侍卫值守在太子东宫,每日照管守护太子,听说正在秘密盘查东宫所有下人,并察验东宫的旮旮旯旯。 
郑妃忽觉身上有些不寒而栗…… 
自太子遇毒之后,独孤氏和太子妃在太子的起居饮食上比往日更加处处小心了。每餐饭菜、每杯茶药都要看着宫人亲自试过后,甚至还要自己亲自再试了,然后眼看着太子食用才能放心。 
杨坚在京中停留十数日,回任前仍旧还是放心不下。他隐隐预感到自己离京之后,太子那里恐怕还会生出什么事来。可是,因自己驻守之处乃兵家要地,故而也不敢在京中久耽,便令独孤氏打点行装,准备动身。 
当初,太子定储之后,杨坚在朝中的身份顿然显赫。树大招风,杨坚便已感到自己还是暂时离开京城外戍,要比待在朝廷更稳藏一些。故而,自女儿大婚后,杨坚便反复上表,言说,青州系伪齐旧日要地,接南朝而临东海、拦契丹以阻高丽,乃东西南北各地水陆必经之道,而朝廷对臣一门三世皇恩浩荡,无以相报,故而主动请求将所有家小眷属羁留京城,愿携子侄等离京戍守。 
杨坚自幼跟随父亲杨忠身临前阵,颇是历练了一套领兵打仗的经验,这些年一直戍守在外,凡是他所戍守的防地,极少有告急京城、求援增兵的事发生。朝廷很快便诏准奏请。 
这样,虽说常年累月妻儿离别,毕竟避免了朝中党争带来的诸多麻烦。这几年,耳边果然骤然清静了。只没料到,即令如此,有些人还是不肯放过太子。 
此番太子遇毒,因一时无法查出凶手,杨坚独孤氏夫妻二人无论人前人后,也统是按宫中御医所诊断,避口不谈遇毒,只言说太子此番是患了惊悸之症。 
眼下,他们不想打草惊蛇,不想敌手因此更加疯狂,使朝中两党也更加箭拔驽张,那样,会更致太子于险境。   
少林方丈(第三十章)(2)   
既然太子一时无碍,杨坚夫妇便不想因小失大,更不想落个两败俱伤的境地。 
他们多年来的藏韬晦略和苦心经营,决不想收获那样一个结局。 
李妃娘娘在山寺获知太子宫中遇毒的消息后,直惊得如雷轰顶! 
她再没料到,自己出宫不久便出现了这等大祸!每日里焦虑烦愁、寝食难安。既痛心自己不能两全,又懊悔顾了女儿却丢下儿子,致儿子在宫中处于孤立无援之境,差点被人害死! 
李妃因焦虑担心太子眼下的情形,想派人进宫去探看,却又不知派哪个回去更让人放心。末了,倒是奶娘秀月提出让自己儿子回宫探看的主意。 
李妃心下一喜:奶娘的儿子武功高强,除了太子东宫的少数自己人,外人识得他的也不多。派他回去,可是再稳妥再放心不过的了,于是急忙令人上山去寻。 
当慧忍匆匆来到寺里,闻听太子在宫中遇毒的实情后不觉大惊!接娘娘懿旨后,一刻也不敢耽搁,即刻纵马进京探看。 
进了城时,天色尚未黯尽。慧忍虽持有娘娘交给他的一副可以随时出入各道宫门的铜牌,仍旧担心白天走动宫掖会引人注意。因而,便在宫外的家中一直等到天色昏朦、掖宫将要关门之前,才着了宫中侍卫的公衣,携了铜牌悄悄潜到东宫。 
慧忍曾在太子的东宫值宿数月,对宫中大小路径依旧记得清楚。恰好这天傍晚又起了些黄风,除了缩头缩脑的几个宫门兵吏之外,一路冷冷清清地倒也很少遇见多余的人。 
来到了东宫,慧忍趁门前守卫转脸的功夫,运起轻功,狸猫儿一般一跃,便跳过了门槛、径直来到了太子的寝殿。 
透过帘帷,就着摇曳的烛光,慧忍见一身朱红常服的太子脸色果然比过去更见憔悴瘦削了。此时,他正和一位年长的宫监在灯下下棋。旁边一位青衣宫女正在剪着烛灰,另一位宫女立在两人后面,服侍倒茶添水。 
慧忍跃入门槛来到两人身边时,正专心对弈的太子头也没有抬头,只管望着棋盘说:“药煎好了?先放桌上吧!我这会儿嘴苦的很,不想喝。太子妃怎么没一齐过来?” 
慧忍合十道:“贫僧释慧忍遵李娘娘懿旨,特进宫参见太子殿下。” 
“嗯?”太子闻声急忙抬头来看,只见一身宿卫打扮的周将军,不知何时已闯进殿堂,站在了自己面前。 
陪太子对弈的宫监大惊,迅速拔出短剑挡在太子前面,厉声喝道:“大胆!你是何人?竟敢私闯太子寝殿?” 
太子挥手笑道:“张宫监不必惊慌!这位是我妹妹的奶哥哥,也是我的旧日属下宣威将军周翰成。” 
张宫监是李娘娘身边的心腹,娘娘出宫时放心不下太子东宫的下人,才特意把他派到太子身边,并准其剑履上殿侍候的。太子遇毒后,他又遵陛下之命,和陛下派来的两名侍卫轮流值守在太子东宫。因与公主的奶娘多年同为李妃的左右心腹,往日护奶娘出宫,也曾见过少年时的翰成,此时早已认了出来,赶忙收剑道:“不知是周将军,多有得罪。” 
慧忍巡视一下左右,低声说:“娘娘命贫僧进宫来探看太子殿下,因怕引起他人注意,属下只好悄悄进殿,不意惊了太子。” 
张宫监为人极是警觉,闻说是娘娘派来的,说了声“殿下和将军只管说话,奴才到外面守着门”,便悄悄退出殿堂、亲自到外面守门去了。 
太子惊喜地问道:“层层宿卫,你是如何闯进来的?” 
“回禀殿下,娘娘得知殿下遇毒,令贫僧火速进宫来探看实情,下山时交给我了一副出入宫掖的腰牌和公服。” 
太子急切地询问:“我这些天不能出门,和山上也断了消息。母亲、公主和奶娘她们可还好?” 
“殿下不必挂牵,寺里现有七八位宫人卫士日夜值守。虽不如宫中锦衣玉食,却也比宫中清静一些。倒是娘娘和公主,闻知太子遇险后,牵挂殿下甚紧,来,我先看看你的脉象如何。” 
慧忍一面说着,一面便握起了太子的手腕把起脉来。 
就在慧忍开始为太子把脉的当儿,眼见太子的手就开始颤抖起来,接着就见他脸色也开始骤然青白,另一只手紧捂住胸口,冷汗即刻便渗了一脸。 
慧忍一面诊脉,一面叫了声:“殿下……” 
太子喘着气、抖着声说:“自遇毒之后,虽有太子妃母女事先备下的还魂解毒散当即灌下,捡了条命,可是腹内疼痛每天还会发作两三次。这腹内……此时,如同被人灌了热铅……” 
翰成请太子伸出舌头看了看,又翻了一下太子的眼睑:“血肉和经络中还有少许余毒残存,所幸入腹的量少,又有隋公夫人求来的解毒药及时解救,否则,殿下的情形只怕难说了……”一面说着话,一面早已从衣袋里取出一只两寸长的小葫芦来,从里面倒出一粒朱红色的小药丸,“殿下!快把这粒轮回救生子服下,然后再请殿下忍耐片刻,我为殿下排毒……” 
慧忍一边将药丸放入太子口中,一边开始阖目运气发功,为太子排毒解痛。 
太子咽下药丸,闭目入定,接受慧忍所发的功力。不久便觉得腹内仿如溪水喧腾一般上下涌动,后来突觉一阵翻肠搅胃地剧痛后,“哇”地一声便吐出了两大口褐紫的污秽来。   
少林方丈(第三十章)(3)   
因翰成气功的强力推助,身子原本孱弱太子有些不堪承受,早已气喘吁吁,通身大汗淋淋地了。 
慧忍一边拿来杯盏让太子漱了漱口,又拿绢子亲自替太子擦了汗和嘴角:“殿下眼下的身子太弱,我也不敢太过用气。等殿下静养几天后,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