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少林方丈 >

第67章

少林方丈-第67章

小说: 少林方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志又如何堪当朝廷大用?若果然挟持者甚大,必能忍尽人臣所不能忍者;如此,有朝一日能得皇儿的重新提携,不仅历练稳健,亦必将赴汤蹈火而不辞,一生誓死忠诚皇儿朝廷……”   
少林方丈(第三十一章)(5)   
太子抬起脸来,满眼热泪、满怀敬仰地望着父皇那双充满睿智的双眼,伏下身子,深深三叩,尔后抖着嘴唇说:“父皇!孩儿铭记父皇教诲……” 
虽知五脉余毒尚未驱尽,至少还要三四旬才可保无碍,然太子清知父皇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及早完成南北平定、九州一统的帝王大业,自己若不回宫代为署理朝国万机,父皇就无法去国率军南征北战、扫平六合。于是也顾不得许多了,当下答应父皇立即回京。 
太子回京不几日,张宫监便带着朝廷的一道圣旨匆匆来到山上:“……周翰成将军外伤既愈,诏敕还归东宫,仍复其宣威将军之职,着即日起回京复命……”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辉煌和梦想突然失而复得。 
慧忍接旨后,不觉有些心热气躁、六神不宁了。 
这份圣旨拟得含而不露,进退自如。此时自己只要回京复命,公主、娘娘和母亲就再也不会为他受苦操心了。等待他的亦将是锦绣前程、沙场勋绩,一切都将水到渠成。 
圆月如镜,清辉若水。 
他拿出师父传下的青铜宝剑,豪情澎湃地于山间月下舞了一阵。耳畔山风厉厉、林涛汹汹。剑气与月光纠葛,英姿与峭壁对峙。 
收剑归鞘时,慧忍扶剑望月,蓦然记起师父的重托和身肩的弘法大义来。 
他徊徨于山间,仰望日出星落。继而打坐在煌煌月下,屏息禅悟,祈求师父在冥冥之中能为自己廓清迷茫。 
当少室东方的启明星跃出暗夜的天幕时,他终于得到了某种启示:佛法未复,道场未兴,何来机缘之说?他岂能仅仅为了一己名烈、眼前荣华和儿女私情而背叛信念、入世还俗? 
他料定,朝廷发出之份圣诏之后,一定还会再次派人来到山上寻找自己,故而必得尽快离开此地,方可得清静自在。虽说太子的情形仍旧令人担忧,好在太子离山之前他曾反复叮嘱过:半年之内只要不遇惊震,辅之以自己开出的药方每日调理,太子五内痛乱和神智迷朦之症一般就不易再发作了。 
黎明到来之前,慧忍一面命人赴京回复陛下的诏令:“……微臣外伤虽愈,奈镖毒已侵入血脉尚未尽除。臣请恩准微臣在山中继续疗养,痊愈之后即刻回复圣命……”一面却带着两个小师弟,匆匆收拾法物行李,仍旧回到人迹罕至的少室山密林幽谷潜身修行……   
少林方丈(第三十二章)(1)   
武帝躺在帅帐的行榻上,紧握着孝伯的手,气喘吁吁道:“公卿……我自觉病已深重,恐天命不久了。今将朝中后事尽付与公卿。我去后……请公勉力辅佐新君治理朝国,切勿辜负我言…… 
孝伯急驰归京,泣不成声地向太子禀报了陛下的病危的实情时,太子登时惊得魂飞魄散…… 
大周灭齐之后,突厥佗钵可汗对大周日渐强盛的局势甚感惊惶。当齐国遗臣范阳王一路逃到突厥时,佗钵可汗撺掇范阳王自立为齐国新主,并策动他速到齐国最后一处阵地营州去,以此为踞,招兵买马,为复兴齐国与大周开战。 
佗钵可汗许诺范阳王:范阳王若能撺掇营州刺史高宝宁率兵攻打大周,突厥愿出十万精骑相助! 
武帝闻听营州刺史联合突厥兴兵南犯的消息后,即刻下诏调集二十万大军,欲从数路发兵、一举荡平突厥和齐国残贼。 
各路兵马尚未调齐,忽然南面彭城告急军书飞报京师——南陈常胜大将军、大司空吴明彻督领八万步骑和水军数路北上。正向吕梁、彭城全线进围! 
原来,南陈国主闻听突厥和齐国残余聚集十万兵力攻打大周。而大周兵力眼下开始调往北部时,乘虚而入,一举攻陷了大周吕梁*等水陆要冲之地。 
南朝敌兵来势急汹,吕梁守城的大周将士未及告援便因寡不敌众而致城池失陷。 
南朝大军破城之后,近万大周被俘将士为南军尽皆斩杀。 
吕梁城外,大周士兵横尸贯野、惨不忍睹。 
南朝大将军吴明彻攻克吕梁后,又乘胜率军进围彭城。彭城闻听吕梁失守后,南陈将俘兵尽斩不留的消息后,同仇敌忾,合力拚死顽守。南朝大军日扑夜攻,围击了整整一个多月也未得破城。 
吴明彻年近七旬,却壮心未已。此番出征前在陈国国主前立下军令状,决心再立下盖世奇功后退隐故里。见彭城此时固若金汤,便令南陈数万军士筑起长堰,引来城外大水直至彭城城墙之下,水军顺水驾船、层层围困,不分昼夜地猛烈攻扑不止。 
武帝得知详细军报后,迅速查看地形图,与大将军王轨紧急商定援救大计,并诏命他率四万援兵火速南下、解救彭城之急。 
王轨素有百战将军之称,用兵向以智谋取胜。解救危困非他莫属。 
王轨领命率大军日夜疾行来救彭城,探得南陈水兵以舟舰层层围城的实情后,却并不直奔彭城而来,而引领水陆大军直奔陈军水兵往返必经之路清水与淮河的入口,一面在入淮口两岸筑垒屯戍、一面令士兵在附近方圆村落集镇广发露布:“即日起,十日之内,清水周军大营驻地大量收购新旧铁轮、铁索。铁轮五十两银子一副;铁索二十两银子十尺。” 
百姓见露布竞相传播,奇罕天下竟有这般的好事!消息传开,慌得远远近近的百姓居民四处搜寻铁轮、打造铁索,也有家中虽没有备货,立马打造,急急忙忙要赶在官兵限期前交到周军营地的。众人源源不绝一路赶来,驴拉骡驮、老抬少扛的,三五天日子,就见上千轮的铁轮铁索堆积得小山一样,垒在了淮口两岸。又眼见那些铁轮被官兵运在船上、拿铁索串起锁定,轰轰轰隆隆推入水中、沉入水底,痴痴地望着,却猜不出竟为何故? 
待抬送铁轮的百姓拿了收到铁轮几副、铁索几丈的凭据去领银子时,再也想不到:五十两银子却变成了五十个大钱! 
众人不服,上前争辩时,周军说是他们自己看走了眼,命他们再去细看露布上如何说的?又说从古到今,天下哪有二十两银子一副的铁轮?又说你若要的话,我这里还有现货,一半的价,十两银子一副卖与你,你可要? 
众人张口结舌、无话可说,再去各处墙上瞅那布告时,却不知守在露布前的周军早已将各处露布悄悄更换。上面果然写着:“即日起十日内大量收购铁轮、铁索。铁轮五十大钱一副,铁索二十大钱十尺。” 
众人虽知上了官军的当,但清知两军交战在即,也是情急所迫才发此露布的。一面自认晦气、一面赶紧离开,怕再被人羁留做了役夫。 
吴明彻大军正在猛攻之际,突然闻听大周乌丸轨大将军已引兵据淮口、结长围,收购了上千铁轮沉入水底,遏断陈兵船舰归路的消息。全军上下霎时军心大乱,遍生骇恐! 
彭城守军得知百战功勋、乌丸轨大将军已经率援军截断南陈退路,知道此战必胜,更是军心大振,全城百姓也俱来相助,陈军攻城更无指望了。 
南陈刺史萧摩诃看出了情势危急,对吴明彻进谏道:“属下闻知北周大将军王轨已锁断下流,并在两岸筑垒,吴公,我军此时不如乘周兵立足未稳之际派兵攻击,周兵必然败退。我等也好趁水路未断之时,贼势不坚之际而及早退兵。若待敌垒立定,我军必然进退无路,只恐终成他人阶下之囚。” 
吴明彻不大相信:王轨从大周发兵,又是一路急行军赶至彭城,仅那锁断江流的千余铁轮和百丈铁索又如何能凑得齐?总不成是从大周一路运来的罢?因心下烦躁,不觉愤然怒喝道:“军事谋略岂是尔等所虑之事?大战在即,大敌当前,出此胡言,莫非想乱我军心不成?” 
萧摩诃闻言,急忙住了口退出帅帐。 
彭城守城军士此时已闻听大周援军已到,并已阻断了陈军水兵退路时,士气更加高昂。陈军又连攻数日,仍旧固若金汤一般纹丝不动。   
少林方丈(第三十二章)(2)   
清河入淮口被铁轮锁定后,大将军王轨方才速派两万大军赶来援救彭城,留下两万大军守定清口。 
此时,陈军早已闻听退路被截,军中上下一团惊惶。已无心再战。众将也一齐来到帅帐,请求吴明彻答应破堰拔军、撤兵突围。 
吴明彻本系年迈之年,彭城久攻不下,又闻知水军退路已断,因焦虑过度而骤染重疾。萧摩诃再次进言道:“吴公,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帅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情愿率铁骑数千,驱驰左右,拚死断后,必使吴公安达京邑。” 
吴明彻不觉含泪叹息道:“果然危难之中见真情!明彻为陈军主帅,知进不知退,知得不知丧,独断专行不听弟言,急功近利,终致我大军将士沦入险厄,如今恨之晚矣!弟所具述的退兵之计甚好。然明彻既为三军总督,面临危难之际,必得身居其后。岂可放弃三军而独自求生?明彻愿与我大陈数万水步军兄弟同生共死,请弟率骑军速速突围、万勿迟缓,致我大陈全军覆没。” 
摩诃见劝说不动,只得依令率几千骑军乘夜绕过周军营地、撤离围困。 
骑军撤退之后,吴明彻方下令决堰,想借水势浩大之际迅速退军。 
待陈兵船队借决堰大水迅速退至清口,临近入淮处时,见水势渐渐平弱。正犹疑时,突然传来前头的船舰被水下的铁轮阻塞了进路,众船一时前后相撞,在河中挤做一团,进退不得,正好困在两岸壁垒之间,被周兵围了个铁桶一般。 
陈兵正惊疑惶惧中,忽听一声胡哨里,只见两岸骤然万箭齐发,一齐射向河面船队。陈军的水陆大军在舰上无路可逃,也无法回击,或是中箭号叫,或是纷纷跪在船甲乞降,也有许多投身水中,试图泅水逃生。 
岸上周兵的箭矢即刻转射河心。 
南陈大将吴明彻此时早已病得无半点力气,眼睁睁地躺在帅舰上,软绵绵地被大周将士生擒了过去。 
因吕梁城破之后,大周的万余将士被陈军悉数斩杀之故,王轨和大周将士早已恨得眼中出血,不仅将河中逃兵尽皆射杀,就连船头的三万多陈国降俘也尽数斩杀、抛尸水中。 
彭城一战,吴明彻所率八万大军,除了跟随陈国大将萧摩诃从旱路悄悄越过周营逃走的一万多骑兵得以逃生之外,其余五六万的南陈士兵全部做了水中的亡魂。 
一向宁静碧澈的清水河,一时间竟流成了一条血色之河。河面上凌乱地飘浮着无数的头颅和断肢残躯…… 
彭城大捷飞报京城后,武帝龙心大悦,急令传诏,城内城外广悬花灯、高搭彩棚,礼乐仪仗阵列凯旋门,待王轨一路风尘仆仆地率军回朝复命时,武帝亲率文武百官在十里长亭迎接三军,并诏谕晋封厚赏有功将士,同时下诏改元宣政。 
南朝老将吴明彻被俘后押解到大周,爱将惜才的武帝对他厚礼相待,并晋封他为大周怀德郡公、大将军。吴明彻却因羞愤懊责而病情沉重,末了竟拒绝医治而亡。 
彭城兵事甫定,边塞北境接着有急报传来:突厥和范阳王已纠齐了数万兵马,兵分三路入寇大周。 
武帝此时早已调齐了各路兵马。又下诏征集关中所有公私骡马全部从军。武帝亲率六军御驾北上,兵分数路进军北伐,决心一举靖定边患,为明年的全线南征而断绝后顾之忧。 
后续大军尚未赶到,前线各军已有捷报相继飞来。 
此时的武帝雄心万丈,志在必胜。白天乘御辇率军疾进,夜晚在帅帐中秉烛运筹,通宵达旦地与军师和属僚商定击敌克城的用兵方略。 
不料,因操劳过度,帅营尚未行至敌域,行军主帅武帝便突发重病。随军的几名御医穿梭于帅帐和药篷之间,又是汤药又是针石的,连着好几天下来,武帝的病势不仅不见缓轻,反倒日渐沉重起来。 
大军进发、主帅重病,自古就于兵事不吉。在左右臣僚的反复劝说下,武帝只得下敕:暂停各方兵事。 
帅帐中的武帝咳喘不已,呼吸紧迫。自觉病入沉疴、大限不久,勉强支撑着,令左右急召宗师宇文孝伯觐见。 
孝伯闻诏匆匆离京,一路赶到帅帐时,见出京时还是好端端英气勃发的一位陛下,几天功夫竟病成了这般模样时,一时心痛如绞,禁不住泣泪交流起来。 
武帝躺在病榻上,紧握着孝伯的手,气喘吁吁地向他托付后事:“公卿……我自觉病已深重,恐天命不久了。今将朝中后事尽付与公卿。我去后……请公勉力辅佐新君治理朝国,切勿辜负我言!”令内史敕授孝伯为司卫上大夫,总理兵马军事,并令他先行还京,守备非常。 
孝伯涕泪退出帅帐,奉旨依命快马加鞭、急驰归京,以安定大事。 
孝伯去后,武帝躺在卧床上一路缓缓而行。途中一天比一天越发气息微弱了。当行殿终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