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少林方丈 >

第37章

少林方丈-第37章

小说: 少林方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危,你得设法劝说公主。劝她的话里,不可给她什么指望,也不能让她绝望。至于如何说、如何做才最合适,你自己斟酌分寸吧,别的……我也来试一试吧。”   
少林方丈(第二十二章)(3)   
奶娘秀月流泪叩谢,千恩万谢地去了。 
当着了一身裉了色的宫服的公主来到翰成面前时,翰成大吃一惊:发生了什么大事?怎么这才几天未见,一个活泼泼的贺妹妹竟憔悴成了这样儿? 
当贺公主把陛下已将她聘于尉迟公子、三年后迎娶之事说了一番时,翰成直如一个霹雳 
在头顶炸响,眼前一黑,差点没有摔在地上。 
贺公主偎在翰成怀里悲咽难抑:“翰成哥,咱们逃离大周,到江南陈国去好不好?要不咱回乡下去,置一块田、两间屋,过耕织渔猎的日子也好。翰成哥,你快带我走吧。” 
翰成终于令自己冷静了下来。自己一介出身寒门的普通武将,与大周公主的这段儿女私情,本身就是非常之事。然而,眼下并未到山穷水尽的一天。他不想做东躲西藏的苟且之辈,更不想公主跟着自己过颠沛游离的生涯。 
他要汗马取侯之后,堂堂正正地娶回公主,否则宁可离开她。 
他掂掇着,那尉迟公子是个公侯之家的纨绔子弟,眼下也不过是因了父辈功勋才被朝廷晋赏了四品闲职,自己却是靠阵前杀敌、建下奇功得来的这个扬威将军!他尉迟公子尚且敢以三年为限、夸下建功立业的海口;自己也是一介血性男儿,为何不敢与尉迟公子一决雌雄? 
想到此,一时激发起了他的男儿雄心:“贺妹妹,我在军中,向闻陛下雄图大略,求贤若渴,是一介千古明君!我相信他决不会只在意一个人的出身门第的。我不想做苟且之辈,更不想你跟我过颠宕日子。我要堂堂正正地把你娶回将军府!我一定会比尉迟公子建下更大的丰功奇勋!那时,我会在觐见陛下时,当面请求陛下把你嫁给我,并敢请陛下无论是以诗词歌赋、圣贤文章还是以剑马武功、兵法谋略为题,与那尉迟公子决一高低。” 
公主听了翰成的话,蓦觉心内豁然一亮:父皇一向都是最疼爱自己的。上次自己突厥逼亲,父皇为了自己不受委屈,不惜与突厥国反目开战。而眼下正好尉迟公子自己提出以三年为限迎娶自己,这样就为翰成哥的建功立业留下了时日。而且父皇果然是一向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她还记得小时候父皇曾为她释解曹操《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诸句时,常常流露出对曹操雄怀天下、求贤若渴的敬重之情…… 
想到这些,公主便觉得心下稍稍安定:翰成哥文经武纬过人,若能在三年内沙场建下奇功大勋,自然更会被父皇赏识。加之他原又是皇兄的心腹武将,再有母妃肯暗中成全,皇兄格外奏请提拔,远大前程何愁无望?那时再奏明父皇,请父皇诏准自己从文武大臣中选择一位功名卓著、文韬武略,为大周建有赫赫奇勋的、又是自己中意夫婿,莫非父皇有何理由一定不允? 
冰雪乍融,武帝与朝臣议定由太子肩任此番征战的前军主管,滕王为左军管、王谦为右军总管,左右二军先行发兵入吐谷浑境。 
太子听从翰成的计策,上奏父皇请在大周境内招募骑术骁勇和善射者八百充实军中。 
露布发出后,太子和翰成一起亲自监场选拔,从中共得八百善射善骑的壮士充入军中,然后亲自对八百精兵特殊训练。 
三月上旬,左右二军直接从益州发兵,太子的前军从京悄悄西发,对外声称讨伐西部乱寇,如此,直到大军挺进吐谷浑境内时,敌国尚未获悉军情。 
太子所率的这只兵马穿越吐谷浑边境后,仍旧不草檄露布也不下战书。先由翰成亲自带领几个会说当地土语、长相近似胡番的兵卒,化妆成贩卖土货布帛的商人和化缘的和尚,四处侦察吐谷浑主力驻扎地区敌情。 
几天后,获悉吐谷浑国王夸吕驻守伏埃城,城内外驻军约一万八千兵马。另外,有一支主力驻扎于西倾山山阳一带,约计有五六千人马,由吐谷浑大将它娄屯率军驻守。还有一支主力驻在积石山附近,约计四五千人马,由吐谷浑大将洮王率守。 
它娄屯和洮王所率的这两支吐军,常年蹲在大周边地,不时入关侵扰劫掠大周牲口财物妇女人口。 
众将商定:为防敌兵增援,将大军分为三路,同时击敌。一路由太子和翰成率兵与西倾山的敌兵作战。另一路由太子的叔父滕王、大将军刘雄率领,直奔麦积山拦截敌军援军。第三路王谦总管率军绕道截断伏埃城的吕夸,使其不得增派援军。 
前军辅帅翰成在侦察中亲手绘下了吐军城外两个主力大营周围的地形图。在勘察敌情时翰成发觉,西倾山一带敌军大营附近全是半人来高的黄枯白茅。敌军习惯每天都在此自由放马食草。 
翰成回营后与太子商议:如今春日到来,风向多从东南吹向西北,正好可用火功当先,然后辅之骑兵突然袭击,先令敌军军心大乱后,再令布以敌军可能突围的几个路口的周兵辅以绊马索、木蒺藜和铁蒺藜拦截,最后令弓箭手掩护,步兵最后再一鼓冲入敌阵血刃残兵。 
是夜凌晨,周军依计,翰成与太子分别率两千精骑射手发兵偷袭敌营。 
临近西倾山敌营时,为防止下风头的敌营哨兵听出动静,翰成令士兵在马蹄上包上麻棉之类,悄悄包围敌营后,突然以浸了火油的乱箭射向敌营四周的白茅丛。只见火烟霹剥,风随火势顷刻便卷入敌营。   
少林方丈(第二十二章)(4)   
吐谷浑兵士果然个个骁勇善战。虽遭火袭,冲出火海后仍旧拚死抵抗。 
翰成冲入烟火未熄的敌阵,八尺长枪横扫直搠、如入无人之境。将威兵自勇。只听一片人喊马嘶声和刀剑相撞声里,大周将士各各奋力冲杀。弓弩手则在外围继续以火箭射烧敌营帐篷和粮草马。敌军虽说两倍多于大周军,却因猝不及防已不成阵,此时或是自相践踏,或有不及寻找兵器被周军所伤,也有乘着黑暗溜出营地奔命的。 
这时,吐谷浑大将它娄屯早已全副披挂、率领一帮人马杀了过来。所过处,以一当十。翰成奋力急迎,两人在马背上恶战良久,刀剑相撞声惊心动魄。吐浑另一名叫钟留王的大将,却趁着它娄屯与翰成恶战那时,带着几百名骑兵杀出一条血路、朝西北伏埃城突逃而去。 
它娄屯果然勇武过人!不仅剑势凌厉、剑法威猛,且身材魁伟,在马背上看上去竟高出翰成一尺。 
翰成四两拨千斤,几次躲过它娄屯的锋芒锐气,以守待攻。待安娄屯连着几十剑劈空、体力和气势都有所减弱时,翰成这才连连出剑。它娄屯迎了一阵,最终招架不及拨马而逃。翰成紧追不舍。它娄屯突然反身甩出一对利镖,翰成急闪身子,利镖剑到底还划破了翰成的胸肋。 
翰成立时就觉着胸前有些热湿湿的了。 
它娄屯此时逃走,太子一定不备。翰成忍痛拚死紧追不舍,可是他觉得伤口处灼热如烤,料定飞镖上一定蘸有毒液。他感到有些头晕和恶心,但仍旧顽强追敌。最后和它娄屯有几尺距离,因伤口渐渐发作,手中宝剑一直砍不到它娄屯。最后,翰成瞅准机会,奋力把自己的青铜宝剑当做镖枪一样,狠狠地朝它娄屯后背掷去。只见它娄屯在马背猛一个趔趄,一个跟头便栽下马去了。 
翰成跳下马,从它娄屯身上拔出自己的宝剑,开始觉得眼乱冒金星,他拿宝剑撑在地上一手扶着,另一手抖着,将师父送给自己的轮回救生丹咽下一粒,又将少林止血散敷在伤口,拨马重新冲回阵前。 
吐谷浑兵众见两个主将一死一逃,大周将士顽强威勇,皆无心再战,纷纷弃械投降或是乘乱逃奔。 
至此,除了随钟留王一齐逃走的近千人,加上烧死和战死的数百人,此番激战,周军生擒吐谷浑近两千余众。 
吐谷浑钟留王带着逃兵一路往西约有四五里时,突然又遭到太子所率的伏兵,吐谷浑众兵在绊马索和铁蒺蓠中纷纷翻跌下马。钟留王的手下众骑也连翻带砸,死伤近百。此时,太子一声令下,乱箭齐发,吐谷浑又死伤了近半,余下数百人纷纷乞求投降。钟留王凭着蛮勇,边杀边突,带伤而逃。另一支径往北部逃去的数百敌众,也被赵将军布下的伏兵尽数拦杀俘获。 
当吐谷浑最大的这支主力与大周军交战的同时,由滕王和刘雄所率的兵马与驻扎在积石山南部吐谷浑洮王所率的一支兵马已连续恶战了十数天。此时,太子这路军马及时赶到,两军合力,很快击散了洮王,俘获吐兵数百。洮王带领数百人马一路向伏埃城逃去,又被王谦拦腰杀出、尽皆歼灭。 
大军休养了两日,乘势继续西进,和王谦的右军会师,直奔吐谷浑都城伏埃。 
吐谷浑可汗夸吕先是惊闻驻扎在西倾山和积石山两支主力皆被大周军大败的音讯,又闻听太子正率三军穿沙漠、渡青海一路直向伏埃城扑来的消息,不知大周太子军此番究有多少兵马,不敢硬战,留下了不足一千的兵力守着城池,自己则带着余部星夜撤逃。 
主帅出逃,把守城池的吐谷浑守兵军心已乱,当太子兵分数路大举攻城时,伏埃城内守兵人心惶惶,知道大周军粮草充足,士气高昂,志在必得,仅仅守战了半天,便主动打开城门乞降。 
至此,太子从率骑离京西发,不足三月便以大捷而结束了战事。 
太子一面令人先头捷报飞送京城,随后携平西大军,押着几千俘兵,一路迭鼓奏乐的凯旋而归。   
少林方丈(第二十三章)(1)   
贺公主闻听父皇的话,顿然悲从中来:“父皇,我什么都不想要,我不想要金珠绮罗,也不想要高车华屋,孩儿只要他,孩儿只想做一个农家妇,一世桑蚕纺绩足矣…… 
自孙儿尉迟公子离开京城后,虽说有长子尉迟迥承陛下厚恩,奉诏留守在京城,每日侍奉蜀公府大长公主的左右,怎奈大长公主多年来已经习惯了小孙子服侍身边,习惯了他每天又鸟又是雀、又是花又是草地变生出千百法子来逗自己开心的日子。 
思念孙儿倒在其次,其实大长公主最放心不下的是:这个孙儿自喜欢上贺公主,总算给他订下了这门亲,没料想他非要等到三年后沙场建功再娶亲不可。并且几番上奏请准。 
可是,这个孙儿往日从没有过临阵杀敌的经验,加上又急于立功,自然就不知死活了。大长公主心内悬悬悠悠,总担心他会出什么意外。后来连着几天都梦见孙儿血肉模糊的被人抬回府来,每次都从恶梦中惊醒都是大汗淋漓的,白天又是吃斋又是念佛,找人占卜解释、问吉问凶,一天天越发胡思乱想起来。 
虽说南面不时有平安家书捎回来,可是毕竟年岁大了,耽不得天长日久的忧心忡忡。这样,孙子离京数月,大长公主便因日夜牵挂而身染病疴,末了,竟致卧床不起了。虽说御医来了几个,药也吃了不少,却总不见缓轻,每每把儿子尉迟迥当做“佑儿”唤。 
大司马尉迟迥不敢隐瞒,只得据实禀报陛下:大长公主或许因牵挂孙子过甚而病。武帝得知皇姑母的心病后,一纸诏书、八百里加急发到了陕州:大长公主染疾,命武卫将军尉迟佑火速回京照看。 
尉迟公子自从离京效力叔父尉迟纲麾下,数月来虽没有遭遇什么大的血战,倒也跟着叔父破了敌国两个边鄙小城,打了几次小胜仗。此时正雄心勃勃地夜读兵书、昼习阵法,准备早日建下大功奇勋。突然接到陛下召他回京照看祖母的圣旨,虽知此番回京也许不得复归,却也不敢怠慢,立即托付官印,快马加鞭地往京城赶去。 
尉迟公子回京后,在府中床前只服侍了五六天,大长公主的病体便缓轻了多半。 
武帝得知尉迟公子回京不久皇姑母的病体便见缓轻时,心下很是欢喜。为了皇姑母早日康复,令内史大夫拟旨:敕命国公府准备迎娶贺公主,诏封尉迟佑晋二等侍卫,完亲后留守京城司掌宿卫皇宫之职。 
此时,西吐正好也传来了太子攻入吐谷浑都城的捷报和大军即日返国复命的奏表,武帝更是欣喜异常,令内史官立即着手准备迎接太子凯旋的庆贺事宜。 
太子率军离开京城后,娘娘、秀月和公主三人不约而同吃斋念佛起来,每天祷告佛祖佑护西域将士能举兵大捷、平安凯旋。当公主终于盼得太子大捷,且得知大军已经在归京复命的途中时,正满心欢喜地数着日子等他们归来之时,再没有料到事情竟然陡生变故! 
公主闻听父皇派宫监前来宣旨,尉迟府上近日就要迎娶,并令宫中即日起开始准备自己的钿钗嫁衣等一应嫁妆时,转身冲入寝殿,一把剪刀咔嚓、咔嚓几剪刀下去,冲出殿来,一边将手中的一大把青丝扔放在宫监的托盘中,一边披头散发却一脸平静地对前来宣旨的宫监说:“请转告我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