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少林方丈 >

第33章

少林方丈-第33章

小说: 少林方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公主蓦然震住了! 
她全身发冷的望着父皇那张突然陌生起来的脸,半晌说不出一句话。她虽说清知父皇是一位只以国事为重的君王,可是父皇今天突然用这种居高临下的神气和口气,一口一个“朕”的跟自己说话,她生平以来还是第一次见识到。 
她望着父皇那张突然间充满杀气的脸,分明清楚,自己胆敢再和父皇顶撞一句,翰成哥很可能立即就会遭遇惨祸!自己此时虽不能和父皇抗辨,却也决不能显出畏惧和屈服的神色。 
她定定地望着父皇的脸,一字一句地说:“女儿不会让父皇因为女儿之故让天下人笑议!但是父皇也请明白,如果父皇杀了哺养孩儿多年的奶娘的唯一的儿子,父皇您唯一的女儿决不会比一个仆妇的儿子多活一天的!” 
武帝闻言,脸色青紫地怔了好一会儿,渐渐的面露戚色起来,末了,望着一向宠爱的爱女诚心诚意地说:“皇儿!你要为父皇想想啊!父皇不是不疼女儿,可是,父皇毕竟不只是你一个人的父皇啊!眼下大周强敌四邻,必得靠联姻增强国势。当初父皇派使三年迎娶突厥公主,才得以使我大周北疆多年安定。贺儿,父皇非是无情帝王,在父皇的治下,大周境内已经尽数释放了数以万计的奴隶杂户,父皇实行均田、赈济涝旱,外交内睦,这可免了多少杀伐流血?又可使得多少夫妻团聚、百姓得安?   
少林方丈(第二十三章)(6)   
“皇儿,你身为大周公主,华服高车,衣食无愁,不事农耕而金珠绮罗,不出役赋而享金殿银阁,一切皆是百姓所供,难道皇儿就不能为了国家百姓,为了江山社稷牺牲一己之儿女私情么?” 
贺公主悲从中来:“可是父皇,我什么都不想要,我不想要金珠绮罗,也不想要高车华屋,孩子只想要他,只想做一个农家妇,宁可一世桑蚕纺绩。父皇,莫非你的江山一定要以 
你唯一的女儿也来做基石?” 
“住口!父皇若只为江山计,前年就把你嫁到突厥去了!”武帝顿然喝道。 
公主屈膝跪下说:“父皇!女儿情愿服侍父皇母妃一生、情愿礼佛一生……”说完,深深叩拜了父皇后,神色宁静的默默退出殿堂。 
公主柔中有刚,武帝虽一时气得脸色铁青,却也无从发作…… 
因天热气燥,归京一个多月了,翰成胸肋处的毒伤竟一直未能全部愈合,偶还会有些隐痛发作。 
他想,当时幸亏有师父的“轮回救生散”及时敷在毒伤之上,加之吞服的一粒救生丹,否则自己恐怕已经魂断西番了。 
翰成每天在家中等着盼着,一天天过去了,朝廷那边竟然一直都没有动静。起初太子也曾微服出宫来府上探视过一次,后来几次派属下送来伤药和补品,却仍旧没有消息传来。 
终于等来了消息—— 
前来颁旨的是几位普通宫监。 
翰成忘了圣诏前后都说了些什么,只听到“因伤致残,着令去职归里、颐养父母,终生免服各种赋役……” 他万没有料到,自己跟随太子出征一年有余,大小数仗,几番生死,众位同袍属僚皆有晋升,唯有自己,等到今日,不仅没有得到晋升,竟被陛下一道诏书“去职归里”了! 
当宫监们大声宣读诏敕赏赐时,满头轰轰直响的翰成突然悟出:公主断发抗婚之事的真情被陛下察觉了! 
他只不明白:陛下为何没有处死自己,反倒厚厚赏赐自己?或许接下来一道圣诏就是灭门之祸么? 
一时间,翰成只觉着天旋地转,连谢恩都没来得及说一声,便一头栽倒在地…… 
整整昏睡了三天三夜的翰成,醒来后仍觉得天眩地转。稍清醒一些,只要一念前事,即刻便会觉得胸口骤如刀剜火灼般剧痛起来。 
如此,他便借酗酒和昏睡来排却烦痛。 
军中同僚来府中探看,见他不是疼得满头虚汗,便是昏昏不醒的模样。众人不知内情,以为他果然是因镖毒落下了症疾所以才被朝廷准予归里疗养的。一时既有为他感到惋惜的,也有为他感到庆幸的。毕竟天下几分,兵事频繁,做为一介国家武将,功名荣华虽唾手可得,但命断沙场的日子却随时都会发生。 
这晚,从酒梦中醒来的翰成觉得口渴难忍。他摇摇晃晃地来到院中,就着煌煌的明月,摇着橹栌,吊上来满满的一桶井水,就着木桶咚咚地喝了一通的凉水后,又把脸浸到水里镇了镇,尔后靠着石头井栏上,头昏脑涨地闭眼养了好一会儿神,睁开眼时,见头顶那轮圆月又大又亮,冷光静静地泻在地上、房顶和井台。 
望着满天繁星和盈盈之月,贺公主一双忧怨含泪的眸子骤然浮于面前。一俟想到公主,翰成忽觉胸口一时又痛如刀搅起来,他捂紧胸腹、不觉叫了声“阿弥陀佛!” 
奇的是,只这一声佛号,他立马便感到胸口的疼痛缓轻了好些。 
“阿弥陀佛……” 
此时静思,西吐大捷,原以为人生得意已是唾手可得了。哪承想荣华富贵、品级功勋倏忽间竟成幻相,一切统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他突然异常思念起师父来!心内即刻涌过一阵阵的暖流。他记起了师父慈爱的目光、洞悉万事万物的悲悯神情,记起了少林寺众师兄师弟们相亲相爱、相敬相睦的诸多往事。 
望着远方暗夜,翰成禁不住地唤了声“师父……” 
他渴望得到师父的援引和救渡,渴望这火灼刀搅般不时发作的痛楚能有些缓解…… 
当他一路徒步翻山越岭、渡河过桥地来到少林寺山门,蓦见发须皆白、手扶禅杖的师父兀自伫立于夕阳晚霞里。 
翰成的眼睛一热,抖着声音叫了一声“师父”,竟再也禁不住满腹的委屈和伤痛,深深地跪在师父面前失声恸哭起来。 
师父的眼中满是悲悯和爱怜,他抖着右手,抚着翰成的头:“徒儿,为师等你已久了……” 
翰成哽着声道:“师父!弟子的心疼痛难禁,求师父为弟子止痛……” 
“阿弥陀佛!空空无物,何来心痛?不过本性迷失,执着幻相,以为有痛而已。”师父道。 
翰成抚膺静思,长舒了一口气,果然身心蓦然轻松,飘逸超然一般自在,灼人的心痛,、沉甸甸的牵系,一时皆随风而去……   
少林方丈(第二十章)(1)   
公主望着院中的青梅说:“成哥哥,你还记得小时候在老家,你在树上打枣时,我在树下仰脸看,正好一个大枣子砸在我鼻子上,害我哭了一通,你挨了奶娘几巴掌的事么?…… 
大军一路返京,临近都城时,远远地便见彩旌飘飘、鼓乐齐发。原来,陛下早已率领文武百官等候许久,迎接不辱王命、凯旋而归的太子来了。 
太子远远地便下车趋步而行,待来至父皇面前,眼含热泪,倒地长拜:“父皇……” 
武帝忙亲手扶起:“皇儿辛苦啦!快请平身。” 
太子仰起脸来,见父皇平生第一次对自己流露出难以自抑的赞赏和喜悦…… 
翰成和诸位将士回朝后,因翰成在军中救治病号、屡建奇功,危中救主等事被武帝得知后,诏命他和另外四名立功将士一起,受到了陛下觐见和亲自赏赐。 
因翰成的伤尚未好利索,太子特准他回家养伤,伤愈后再回东宫就命。 
直到此时,奶娘秀月才知道儿子已还俗从军的,而且竟然已随太子进军突厥、北伐数月了! 
望着从一身布衣,数月之中突然就换成了眼下这四品扬威将军戎装、英气勃发却不知轻重的儿子,奶娘秀月真不知自己该喜还是该悲。 
自从得知儿子发誓要汗马取侯、赢得公主的野心后,奶娘秀月每日里竟是战战兢兢,唯恐什么祸事突然降临…… 
当李妃从太子那里得知,奶娘秀月的儿子周将军这次北征突厥立下奇功,并且为救太子受了伤时,有心见上一见,再当面赏赐赞誉一番。 
翰成应李妃娘娘的懿旨,在太子的东宫觐见了李妃娘娘。 
李妃见奶娘秀月的儿子竟然生得如此精壮英武、神采飘逸时,不觉心生见爱,一面问伤好些没有?一面又问可曾娶下媳妇没有? 
奶娘秀月赶忙抢先答话:“在老家时就定下了人家了,眼下还没有顾得迎娶。” 
翰成闻听娘对李妃如此说,清知娘是什么意思,一张脸立时涨得通红。 
娘娘一面微笑着令宫监捧出白金三百两、五色绮罗五匹赏赐翰成,一面对奶娘笑道:“可惜!紫云殿的那个菱儿,人生得有福相,又知书达礼的,原是南朝江阳侯的侄女,在我身边服侍这么多年了,我刚才是想把她说给周将军的。既已定下正妻,也只好作罢。菱儿那丫头心性很高,只怕不愿给人做妾的。” 
翰成闻言,这才感激地望望娘,暗暗舒了口气。 
邻里亲朋和乡下老家的人此时方听说翰成打擂夺魁、出师建功,如今已被太子晋为扬威将军,又受到朝廷和娘娘的赏赐后,纷纷赶到京城来道喜祝贺。加上翰成的军中同袍属僚、太子东宫宫伊和侍卫官们得知翰成就在京城居住的实信时,纷纷前来探望拜访,翰成的几位家人迎送接待,每日忙得不亦乐乎。 
翰成为人原本宽厚义气、举止随和,众人皆乐意和他交往。时日不久,竟聚集了一大帮子的中下级军官来。众人天天来到将军府,或喝茶练剑,或谈兵对弈。 
周家的院落明显狭小了。 
踌躇满志的翰成着人在金肆里又新购了一处宽大的宅第。家还未搬来,左邻右舍全都知道了这里将要搬来的是一位太子手下的年轻将军,皆称周家新宅为“将军府”。 
面对从天而降的荣华,奶娘秀月的眉间却始终无法挥去三分愁容。在宫中,公主每每问及翰成的事时,奶娘不是把话岔开,就是不接她的话茬儿。 
直到大军凯旋归京二十多天,公主才偶尔得知真相—— 
那天,太子在紫云殿遇到了奶娘秀月,问起周将军的伤势时,奶娘见公主在一旁,一面吱吱唔唔地,但毕竟没有瞒得过机敏的贺公主。 
贺公主闻知真相后,一面流泪埋怨奶娘不肯告诉她实情,一面寻到太子东宫,又详细打听了翰成的情形,不禁埋怨皇兄:“大哥,奶娘在宫中服侍我和母妃这么多年,忠心耿耿、劳苦功高。奶哥哥周翰成是一位作战勇威、知兵善战的将才,对大哥又有救命之恩,如今既为大哥的亲信,怎么才是个扬威将军?” 
太子笑道:“妹妹不知,周将军虽武功冠压群雄,北伐平寇也立下大功,但毕竟从戎上阵时间不久。加之又是寒门子弟,扬威将军之职已是大哥阵前沙场可以晋拔的最高品级了。若是放在这会儿,大哥还没有这个权力呢。不过,看样子父皇也很赏识他,将来的前程也未可估量。” 
公主忙起身一揖:“那我先谢谢大哥了!” 
太子道:“这我倒不明白了,妹妹为何谢我?” 
公主脸一红,忙道:“当然该谢了!周将军虽非我的同胞哥哥,却也是我一奶之娘的哥哥。这次和大哥一起,北上平敌,立下大功,使妹妹免却远嫁和亲悲苦。岂不该谢?另外,我还要代我奶娘也谢谢大哥,另请大哥看在奶娘对妹妹多年的哺育情份上,再格外奏请父皇、格外提携周家哥哥才是。” 
太子笑道:“这倒也罢了,我自会留意的。” 
得知翰成在京中家里养伤的实情后,公主在宫里一天也坐不住了。 
她从一个经常出宫采买的小宫人那里哄过他每天进出宫的腰牌,又令他帮自己找来一套宫中侍卫的公服换上,悄悄溜出宫来。 
出了宫,来到周家旧宅时,一个小伙计告诉她周将军已经搬到金肆里新府去了。贺公主无心观看皇城街巷的景致,匆匆来到金肆里,待走到一家棉布店询问时,老掌柜指着街对面停有好些车马、大门高台的一户人家说那就是周将军的府上。   
少林方丈(第二十章)(2)   
贺公主站在街边,眼望周家的新宅,心内咚咚地急跳了一阵。看上去,这座新府显然要比以前那个院落大得多,而且离皇宫也更近了一些。 
她犹豫了一会儿,走上门廊,对守在那里的一老一少两位家人说:“二位辛苦了。我是太子东宫来的,有事找周将军,烦劳替我传一声。” 
听说是太子身边的人,两位家人忙笑道:“既是太子殿下身边的人,小将快请进来吧。” 
贺公主犹豫了一下:“里面人多,我要私下见将军。” 
年岁大的那位家人说:“小将先请随我到偏院等候,我请我家公子过来单独见你就是了。” 
贺公主见说,便随这位家人过侧门,来到一处幽静的偏院。老家人一面端来了茶点,一面道:“这是我家公子的小书房,公子现在前庭客房陪客人说话,小将请稍等片刻,我马上禀报我家公子过来。请问小将贵姓?” 
贺公主道:“我姓贺,烦请老伯转告。” 
家人去后,贺公主走到窗前,望着房外一株缀着稠密青果的梅子树,记起儿时和翰成哥在老家院中敲枣打杏的情景,不觉一笑。 
翰成正和几位军中同僚照着武帝亲自新制的《象经》,研磨从西域新传入中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