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少林方丈 >

第14章

少林方丈-第14章

小说: 少林方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后一个多月,陛下天天临幸翠薇宫郑姬的寝宫,却一次也不曾再到过紫云殿来。思念小公主时,宁可派人把小公主接去团聚一会儿,也不肯过来一趟。 
李妃的心腹宫人不时悄悄向她报说:这些日子来,翠薇宫的郑姬一点儿也不掩饰自己的开心。每天在翠薇宫又是鼓瑟作画又是裁剪新衣的,还为陛下献上从皇后那里学来的胡旋舞。刚从夫人位置上被封了姬,又想着下一步如何讨陛下开心,让陛下早些答应封她为妃。更有甚者,竟毫不掩饰她想要陛下能立她所生的儿子宇文元为太子…… 
这还是其次,听说,她常常在陛下跟前说鲁王赟儿如何无德无行,如何在后宫嬉醺无度等等,还曾暗示陛下,说是李妃自陛下迎回皇后的日子以来,常在下人面前流露怨恨云云…… 
李妃闻听心腹宫人的禀报,直惊得手脚发凉!   
第十二章(1)   
来和大夫此时也顾不上与杨坚品茶论道,一脸喜色地说:“隋公果然含蓄稳练过人!怎么也不问问我因何事这般高兴?” 
杨坚微微一笑:“莫绕圈子!及早说来大家一同高兴。” 
其实,自皇后被迎回中夏,主掌六宫以来,李妃也曾不时告诫和安慰自己:陛下他这完 
全只是为了大周江山社稷,为了与突厥的联盟,不得已而娶了突厥皇后的。然而这些似乎也有些自欺欺人之嫌。因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显然已不似往日了。虽说因皇后眼下一时尚不熟悉中夏后宫的诸多规矩,许多繁琐之事仍归自己料理,然而,毕竟执掌六宫之任,已归正宫娘娘的皇后统领了。 
李妃虽不敢说心内未有艾怨,可是却也从未敢在外人面前流露过半点啊! 
鲁王的立储未果,朝议上的两党之争反倒使得她们母子深受牵累和屈辱,如今又被陛下冷落至今,还要再去忍受那个郑姬的排挤和攻讦,李妃着实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灰心,末了,竟开始萌发了欲避祸离世的念头…… 
闻听李妃被武帝冷落的消息,杨坚夫妇开始感觉情形有些不妙了:李妃的突然被冷落,肯定与陛下是否立长为储有必然的牵连! 
女儿丽华刚刚大婚做了陛下的长媳鲁王妃,陛下是否立长为储,必然关乎杨家一门的前程利害乃至生死存亡了。 
他们当然不能只作壁上观。 
迦罗悄悄进宫打探虚实并劝慰李妃、商议对策。 
秀月和李妃的另一位心腹宫人见独孤氏来到,清知两人有话要说。于是忙领着小公主守在门前编织丝花、缝草篮儿,明为哄小公主玩耍,实则是为了守住殿门,不令外人闯入。 
殿门前的秀月此时听见李妃低声哽咽道:“……她平素为人刻薄,她的儿子一旦做了储君,只怕将来连我们母子的葬身之地都不会有了……” 
迦罗劝道:“姐姐多心了!纵然咱们鲁王做不了太子,也轮不上她的儿子!她的娘家也就只有那个远房堂兄,也不过是个小小的镇远将军罢了。所仗恃的也不过是和乌丸轨有点姻亲关系罢了。姐姐你现在这副样子可不行。你得打起精神来,就不为鲁王、也不为你自己,就不为任何人,凭姐姐这样一个人物儿,又和陛下相亲相爱、患难多年,难道就甘心败在那个贱人手下?” 
李妃流泪道:“郑姬正值风华当年,又会哄陛下开心,陛下眼下对她已是言听计从了,只怕早忘了当年的患难情分了。这世上,又有几个帝王是和糟糠之妻能长相厮守的?又有几个皇帝不是后宫三千的?按说,他还算是最好的呢,毕竟只有六七位后妃夫人……” 
独孤氏闻言,一面冷笑道:“我偏不信!”一面又压低了声音。 
秀月在门前隐约地听见什么“齐王、卫王也是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话,下面的话便听不真切了。她表面上装着哄小公主打彩结,其实是为了守住殿门。此时听娘娘和隋公夫人说着这些话,心下不觉又惊惶又酸楚的。实在不明白,像他们这般的皇帝王公之家,个个住着高房大屋、铺着金玉绮罗,哪家不是金银满箱、绸缎满库,良田骡马数不清,却如此争得你死我活的为个什么呢?再想想乡下民间,百姓亲邻们,穷家破院,衣食无着,可是赶在饥荒年景里,就算挖一把野菜、煮一碗稀汤,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也是你让我、我让你的呀! 
想到这里,不禁加倍思念起婆母丈夫和儿子翰成、思念起家乡自家的小院来…… 
小公主结丝花玩腻了,一时又吵着要找娘娘和独孤氏,秀月因怕打搅了两人说话,忙令宫人守好殿门,自己抱着小公主来到紫云殿傍边的小花园里,哄她捉蝴蝶玩。 
望着满园姹紫嫣红的紫莲粉荷,听枝上笼中挂着的各处献来的珍禽异鸟嘀嘀呖呖的叫声,虽如身在仙境,因心内挂着失宠的娘娘,秀月觉得心里沉甸甸的难受。 
这时,秀月看见小公主的胞兄,十四岁的鲁王犹犹豫豫地步进月亮门,尔后就站在通往紫云殿的小径上,望着通往李娘娘的偏门,犹豫着不敢再往里走了。脸上一副失魂落魄的神情。 
小公主一眼瞅见哥哥来了,脆生生地连叫了几声。鲁王见只有妹妹和奶娘两人在花园,几步便跳过芍药圃、跨过小径,一把抱起了小公主,连着在她脸上亲了几口,又把她高高举着转了两圈。逗得小公主一时开心地咯咯笑起来,鲁王也呵呵笑着,苍白的脸颊一时便有了几许红润泛上来。 
奶娘秀月望着这个双肩瘦削、稚气未裉的鲁王,不禁涌出一阵的怜惜:莫看他生在帝王之家,天天山珍海味、金奴银婢的,可比自己儿子还大几岁的他,论个头、论膀臂,竟还赶不上翰成的壮实高大呢。 
鲁王一面抱着妹妹,一面望着殿堂那边小声问:“奶娘,母亲那里这会儿有没有外人?” 
鲁王知道妹妹的奶娘和母妃私下的交情密切,故而一直也随妹妹的称呼叫她。 
“鲁王,隋公夫人和娘娘眼下说话呢。鲁王等隋公夫人离开后再过去,有什么话也好单独对娘娘说了。”秀月望着鲁王的脸说。 
鲁王点点头,逗妹妹时的那副孩子气一下子便没了。脸色一时又阴郁起来。鲁王沉默了一会儿,抬眼问:“奶娘是哪里人氏?家里有几个弟弟妹妹?”   
第十二章(2)   
秀月答道:“奴婢家中只有一个儿子。比鲁王小几岁。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野孩子。” 
鲁王又恢复了稚气:“哦?弟弟他叫什么名字?奶娘哪天把弟弟带进宫来,让我认识认识。” 
秀月笑道:“他名叫翰成,一个乡下的傻孩子,哪里敢进宫觐见鲁王殿下?” 
“奶娘,弟弟平时犯了什么错,奶娘和奶公两人责不打责他?”鲁王问。 
“乡下的孩子都是由着性子疯长的。奴婢和奴婢的男人从没动过他一指头……”秀月话到这里忙打住,改口说“陛下和娘娘责骂鲁王,那是为了成就鲁王做大事的。满天之下,像鲁王这样十多岁就和大人一样天天上朝下朝、参预朝廷军国大事的有几个啊?” 
鲁王的脸马上沉了下来,半晌才神情忧戚地说:“唉!奶娘,说心里话,我真不愿意生在这个帝王之家,更不想做什么太子!有时我真想跑到山上、出家当和尚去!或者干脆一死了之干净!如果人真的能重新托生,我好想下辈子也有个像你这样慈爱自己孩子的娘亲。我情愿意天天打渔耕地养活娘亲,也不想再看见这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动动都有人监视、随时都可能被怒骂鞭挞的皇家御苑!” 
鲁王的眼中盈满了泪花。这满天下,包括他的王妃和姬妾面前,他也要装出大丈夫的面目。也只有在妹妹这个面目慈祥,身份又特殊的奶娘面前,才敢说这番话。 
秀月听了不觉鼻子一酸、眼圈一热:在宫中这些年,她亲眼目睹了面前这个身子骨还没成型的鲁王,常常为了一篇文章没背熟,一张贴子没有写好,或是和宫人嬉闹了几句,就会被人告到陛下那里,被狠狠地责打或是训斥一顿。有两次,她陪娘娘去看望被陛下打得起不来床的鲁王,要不是亲眼所见,她怎么也不会相信,竟是被他亲生父亲下手打成的。 
秀月悄悄拭了拭眼睛:“鲁王,一会儿见了娘娘可不要说这些话。鲁王是天生下来要做大事的人物,所以才会比别人要格外受些苦!” 
“唉!”鲁王重重地叹了口气再也无话了。 
直到众人和鲁王都离开紫云殿以后,秀月才扯着小公主的手儿走进殿来。秀月一边哄小公主玩连环锁儿,一边不急不慢地劝慰道:“不管陛下如何,娘娘也不要与陛下计较才是。娘娘想,陛下虽是万民之主,可也有身心无奈的时候。陛下和娘娘毕竟是多年的结发夫妻。娘娘若还不知体谅陛下,这世上还有谁体谅他呢?虽说陛下近些日子没有过来看娘娘,娘娘还要做出不经意的样子才好。该派人过去嘘寒问暖还要派人去问。 
“娘娘知不知民间有句话,叫做‘抬手不打笑脸人’?陛下虽一时心情不好冷待了娘娘,却不会因为娘娘依旧对陛下的关切反倒更生气吧?再有,娘娘还要打起精神来,天天打扮得漂漂亮亮才好。娘娘你想,凭郑姬那样的性情,陛下和她肯定有沤气的时候。一时念及娘娘多年的温柔和情义,过来看娘娘和小公主时,娘娘总不成再去匆匆忙忙梳妆打扮吧?若是陛下到了娘娘这里,见娘娘没事儿一样高高兴兴地接驾,依旧亲亲热热,陛下心里自然又暖和又舒展。若娘娘只管和陛下沤气,陛下认真生娘娘的气了,一定要怎么样,娘娘你想,又有哪个大臣能阻挡得了的?” 
李娘娘起初也不大在意她的话,听到此时,觉得颇有几分的道理。低头思量:这个身为奶娘的秀月竟有这些见识! 
独孤迦罗平时的心计和点子倒是比众姐妹高些一筹,可她毕竟是朝臣之妻,又是儿女亲家,来往过甚自然会引起陛下和朝臣的猜忌,反而对皇儿不利。这个秀月和别的宫人不一样,她既在宫里走动服侍,却又身份特殊,和自己是真正的荣辱与共者。而在宫中,做为皇妃的自己,有许多话就是烂在肚里也不能对别的嫔妃和宫人诉说的。即令和自己再亲近的宫中姐妹,也要留有七分的余地。否则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埋下了祸根。 
自打这个奶娘进宫以来,因了小公主,两人在一起的时间自然比别人长了些。和她的关系不觉也渐渐亲密起来。有时苦闷的话儿也和她诉上一诉。没承想,她总能不动声色地为自己剪剪灯烛、拨拨亮光。 
如今听她这番话里的道理,独自思忖:自己虽出身罪人之女,可毕竟还是被陛下册封为宫中一品嫔妃了。而像自己这样可以为陛下生儿育女、热汤热茶服侍的人,无论宫中哪个女人都能做得到。而陛下新娶的皇后、突厥汗国的阿史公主,却能为陛下做所有嫔妃都做不到的事——自她迎回中夏后,不仅为陛下免却了西北之虞,听说突厥还准备出兵十万助陛下伐齐呢! 
自己虽曾在陛下藏韬晦略的十多年里,与陛下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可也正是因此陛下才破例册封自己为一品妃嫔,并令自己掌管后宫多年的。若自己不知轻重,果然遭陛下嫌恶,什么祸事不会临到头上?自己出身罪家,犯了律条原比一般人要罪加三等的。那时别说为儿子争太子了,只怕连性命也难以保全了!自己生死倒也事小,从此苦了两个儿子和小公主没娘疼着护着,那才叫人死不瞑目呢。 
想到此,娘娘当即就令宫人为自己更衣上妆。此后,一直做出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依旧白天黑夜地给陛下送汤送衣、问寒问暖,还主动让宫人带小公主过去问候父皇。   
第十二章(3)   
果然,没过几天,郑姬因抱怨陛下一直不愿谈及立储之事,仗着陛下平素对她的恩宠,见了面不仅不知取悦,反而哭哭哭啼啼地,并以出家为尼要挟陛下。 
武帝此番终于沉下了脸。他一挥袖子,丢下兀自号啕的郑姬愤然离开翠薇宫。 
武帝独自站在御花园里,望着偌大的皇宫六院,却不知该到哪个嫔妃享受一番天伦之乐 
才好?虽说前面的天元宫里新娶的皇后寝宫倒是夜夜灯火通明,天天丝竹隐隐,可是皇后因年龄小他近二十岁,而且既不懂中夏的诸多规矩,言语也不甚通顺,每日只知在宫中领着她从突厥带来的乐手舞伎们歌舞演乐,加之她也不谙男女风情,所以自迎娶回宫后,武帝对她除了定时问候之外,很少有什么夫妻亲昵。 
掖宫诸院虽有六七位嫔妃夫人,论知心和体贴数李妃;论娇媚俏丽便是郑姬了。 
比之李妃那种知冷知热却含蓄端庄的性情来,郑姬的热情洋溢和恰到好处的娇嗔,确令每日为国事所累的武帝每一踏进翠薇宫便感到一种别样的轻松。可是,近日来郑姬为了储君册定之事,也开始变得胡搅蛮缠起来,竟敢恃宠干涉起朝廷立储大事来。却不知这已犯了帝王的头等大忌。 
博闻强记的武帝深知历朝历代帝王和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