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

第5章

华-第5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徐润之一提袍摆,单膝点地,再度跪下,“求皇上恩准!”

    “罢了!罢了!别动不动就下跪!”明宗摆摆手,“卿看人的眼光,朕是相信的,赦他何妨?

    此人是否有什么特殊能力?“他与润之相同,都有爱才之癖。

    “他是个江湖人,武艺不错,为人也正直,但是……大概不会愿意为官的!”

    润之自然明白他问话之意。

    “那就不必召见他了,过一会朕会拟旨赦免他,也会给卿一道旨意,好让卿放手去查此事。

    对了,“明宗郑重道,”别再带着伤来见朕!“

    “是!谢皇上关心!”润之明白他的关怀之意,一笑施礼而出。

    出得宫来,叫了任鸿飞,道:“皇上赦了你行刺之罪,且随我到阁中一趟,处理几件事,再回府去商量如何追查幕后的主使。”

    任鸿飞一下子明白了他特意带他来的用意,沉着脸道:“原来你带我来是为了与我脱罪?”

    润之淡淡一笑,转身入轿,留下一句话:“放心!你还没这么重要。”

    任鸿飞一张脸刷的红了,怎么说徐润之也是救了他一命,他还要闹意气,未免太不知趣了,一时之间,又羞又愧,还有着几分被人轻视的不甘心。

    其实润之相救任鸿飞,也不单单是因为他的无辜以及有助于查案,也有几分是为三妹文秀,她自小在兄姊的呵护之下长大,难得见她如此明显地对外人表示好感,他做事一向公正无私,但牵扯上最疼爱的三妹,在可能的范围内,自然是会小小地偏私一下。

    这日近晚时,徐润之与任鸿飞一起回到相府,晚膳后,他召集了夫人李华、二妹文佩及三妹文秀一同到南书房议事。

    徐家逢有大事,素来是举家商议。不过因为徐家除润之外,全是女子,看在任鸿飞眼中,不免觉得有些怪异,尽管他也很清楚徐家的女子皆非比寻常,确实值得征询她们的意见。

    其实任鸿飞除了提供事实以外,在议事中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他是江湖中人,向来率性行事,遇上这种牵涉到朝廷之事,哪有他插嘴的份?但他在议事中,也确实见识到了徐门女性的厉害:夫人原是一军之主,自是足智多谋、韬略不凡,而徐润之的两位妹妹,文佩冷静,文秀聪慧,想必徐润之在朝在野的诸般功绩,定也有这一干女子的功劳在内。

    这一番商议,足足议到掌灯时分,最后润之道:“既然如此,就这么决定了!

    三妹留下来,为兄今日肩伤不能写字,就烦劳你了!二妹、夫人与任兄就回房去吧!“

    任鸿飞心中奇道:“难道说徐润之连朝政都让妹妹参与?这……这也太出格了吧!”至于徐文秀有摹仿诸般字体的特殊才能,尤其善于摹仿润之那一笔俊逸挺拔的徐体行书之事,是他日后与徐家的人们更加熟悉之后才知道的。

    润之看他随着李华与文佩走出门去,叹道:“知错而勇于负责,也算是不容易了!”

    文秀笑嘻嘻道:“大哥,他这样的人在江湖上算不算得上大侠?”

    润之看看妹妹,轻轻一笑,道:“他这样的人在江湖上算得是个侠士,但要说大侠,非有大智大勇之人不足以称之!你这丫头,变着法儿想让我夸他,是不是喜欢上他了?”

    文秀飞起了满面的红晕,撒娇道:“大哥!……”等脸上红晕稍稍褪去,这才小声道,“只有一点点……”

    润之深深地看了妹妹一眼,叹了口气,笑道:“三妹你也长大了!”说着,翻开了案上的文书。

    文秀也赶紧过来坐下,研墨提笔,等着润之口述。润之不由一笑,“三妹,笔下别带出女儿气来!”

    “知道了!”虽然润之的徐体行书风行天下,但是摹仿者大半形似神不似,能仿得好的没有几人,只有文秀仿他的字迹仿得出神入化,几乎连润之自己都难以分辨真伪,所以当润之自己无暇之时,常常会让小妹替他写一些东西,也因此后世流传的润之的行贴中,很有一部分实际上出自于文秀之手。就连皇上也知道润之有时会让妹妹代笔,只是以他对润之笔法的熟悉,竟也看不出来究竟哪一部分是由文秀代笔的。

    看着妹妹微微泛红的脸色,润之颇感不舍,小妹长大的那一天,终于是到了!
第三章 擒逆
    第三章擒逆

    “西、北、东——卿认为是哪一方?”

    刺客之事查得毫无头绪,润之自不会眼睁睁看着皇上被堆积如山的朝务所淹没。每日里下朝后依然到内阁与御书房报到。虽然他肩伤未愈,右手还是无力提笔,但在两名参政的辅助之下,对处理朝政的影响还不是太大。只是擅长解决实务的姚鉴中毒后仍在疗养,使得工作量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也拖延了查案的进程。

    这一日,他带着几份奏折与报告,到御书房向明宗请示时,明宗把一迭文书放在一边,却突然问出了这么一句话:“西、北、东——卿认为是哪一方?”

    润之微怔之后,明白了皇上问的是什么。他慢条斯理地替皇上翻开放在最上面的那份奏折,才道:“臣现在比较担心的是朝中的主使是谁,至于幕后究竟是哪一方,臣还不能肯定,不过,如果皇上想知道,臣也有一个办法。”

    “哦?”明宗眼中闪过一抹兴味的光彩,润之虽没看见,却能从他的声音中听得出来。

    他从容地一笑:“皇上,倘若微臣于这两日内遇刺身亡,皇上过不了几日就可知道幕后的主使究竟是哪一方了!”

    现在姚镜如依然在疗养中,如果他被刺而亡,那么华朝失去了两位丞相,必然大乱,在这么好的机遇下,那幕后指使的一方,没有不抓紧时间出兵的理由。

    明宗不悦地皱起眉:“卿最好少动那些危险的念头!”

    润之那淡淡的笑容丝毫没有因皇帝的不悦而有所改变:“皇上,此事若没个了结,只怕朝野上下谁都不得安生,谁也不能坦然高卧。”

    明宗脸色微沉,那些人还真清楚如何给大华制造威胁,选中他倚为股肱的左右丞相来动手,确实会给他重重的一击,但是,既然他们还没得手,他一定要给他们以最严厉的反击。

    “皇上!”他年轻的丞相带着那不变的笑容,将那些文书与一管朱笔推向他面前,用清朗的语音提醒他,“这几件事,急待陛下的决断!”

    然而明宗与徐润之都没有想到,润之这一次的推测却是错了,两个时辰以后,一封八百里加急文书被送到了兵部的大堂上,那是北疆的急传——北丹犯境!

    “北丹共出动了多少兵马?到了哪里?”润之没那个时间在汇文阁'a1'慢慢等候兵部的汇报,直接来到兵部的大堂,询问最新的情报。

    “回禀相爷:北丹出兵三万,最新的边报尚未到达,但是据估计,大军应该已经逼近三山关!”

    “三山关?三山关的守将是李戍将军啊!”润之不禁沉吟起来。镇北将军李戍五十有余,正当壮年,用兵稳重扎实,武艺高强,可说是战无不克,在北疆数十年声威不坠,被尊之为“大李将军”,与当年被称为“小李将军”的李华并称“西北二李”。漠北苦寒,生活艰苦,因而北丹一向对中华繁华之地虎视眈眈,但他们近十年来都没有进犯大华边境,除内部政权不稳之外,也是惧于大李将军的神威,不敢轻动。这一次却竟然先攻三山关,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莫非其中还有什么诡计?

    “此事下官也觉得奇怪,三山关是大李将军镇守,北丹竟然敢先犯三山!不知是否有什么阴谋?但是边报证实,北丹大军确是向三山关方向前进!”武将出身的兵部尚书袁子思道。

    润之抿唇蹙眉,看向兵部大堂上刚刚展开的大华北部地区的地图,兵部官员已在上面作了标记,标明北丹的进军路线,箭头直指三山关。

    “袁大人,北疆的兵备可足?”

    “回相爷,目前北疆兵备充足,粮草也足够,只是不能确定北丹会不会再增加兵马,以下官之见,我们也应该备好援兵才是。”

    润之点点头,“命北部三州七郡调集府兵,随时准备应援,将府兵中有过作战经验的,选拔一部分,先拨去应援。另外,我会命户部调动物资,筹措战时军饷。”

    “下官明白。”

    “袁大人,”润之微蹙剑眉,郑重地对袁子思道,“如何守好边疆,打好仗,是兵部与边关守将的事,这些事情,就有劳你们烦神了,至于其他方面的事情,朝廷自会妥善处置的。”

    “是!”袁子思明白,丞相的意思是给予他们处理战事的全权。自这位年轻人成为他的上司时起,无论战况如何,都绝不会出现擎肘的情况,有这般大度的丞相,也该说是边关将士之福吧。

    “润之,北方情况如何?”

    “北丹三万兵马从三山关方向进犯,不似疑兵,而是本队。李戍将军已然做好了迎敌的准备,户部正在调拨物资,两日内可以备齐三个月的战备物资。”润之停了停,接着道,“臣已命人加派前往北方的探子,去探明近况。”

    “北丹突然犯境,似乎与行刺事件有关哪!”听过润之的汇报之后,明宗对他的处置并无异议,而是又想到了原先所议及的幕后主使之上“朕记得自卿第一次被刺时起,朕就已经下旨令九门戒严,所有人等出入,都要经过外松实紧的盘查。而且,卿与姚鉴遇刺之消息,也已被封锁。北丹若与此事的策划全然无关,会选在此时此刻进犯我华朝,也未免太巧了!”

    润之默然点头,是北方而不是西方,确实令他有些意外。但是相较而言,与北方打交道要来得容易多了,北丹那位可汗耳朵根子极软,会出兵南下,定然是有人在他耳边吹风,只要给他一点教训,然后使用一点外交手段,让他知道厉害,他就会缩回北丹都城吉斯浩特去。

    “那么,皇上,臣先告退了,臣还有战场以外的事情要去处理!”

    “嗯!对了,润之,朕记得卿有一位武艺高强的妹妹?”

    润之一时不明白明宗的意思,犹豫了一下,答道:“是!”

    “朕知道,朕的大内侍卫也未必是她的对手……近日里情势紧张,卿最好时时把她带在身边。”

    润之先是讶异地轩起剑眉,随即无声地扬起唇角,道:“谢皇上关心,臣会保重自己的。”

    北丹犯境的消息并没有影响京城的繁华。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只要外敌没有突破国境,泱泱大国的百姓们从来不认为边境的小敌会打扰到他们的生活,反正上有皇帝,下有百官,远有边关守将为之烦恼伤神。

    然而在操心的人可就没那么轻松了。润之连日忙于处理应敌事宜及朝政,几乎没有功夫去料理日前数番被刺之事,然而此事终究是梗在心头的一根刺,因为若是朝中有北丹的内应,这一仗可就会打得艰难了。

    徐相府邻近京中的繁华地段,从后巷出去,只要拐个弯就是京中最繁华的承平街,然后过钟楼、鼓楼、平安坊,就是宣化门。这日,自徐府后巷中走出两个身着青衣儒衫的男子,其中一人虽着儒衫,眉宇间却是英气勃勃,正是换了长衫的任鸿飞,另一人剑眉星眸,神色沉静,赫然就是换上便服的徐润之。两人取道最热闹的街市前往宣化门,自是为了不引人注意。行刺之事已过去十余天了,附近纵有眼线,想必也会有所松懈,润之好不容易从繁忙的朝政中抽出功夫来查一查此事,但是他也只有宣化门外这唯一的线索了。

    正对徐府后巷有一个小茶馆,一个仆役打扮的汉子正在百无聊赖地喝着茶,嚼着花生米,无意中瞥见了徐府中出来的两人,不由精神一振,丢下几个铜板跑了出去。

    不多时,集贤殿学士、首席参知政事吴楚雄得到了报告:徐丞相与任鸿飞正向宣化门而去。此时,他刚从内阁回来没多久,换下了朝服,正在与爱妾如姬对饮。

    “大人,这可是个好机会啊!”如姬为他斟上一杯酒,柔媚地笑道。

    “不错!”有着一张威严的国字脸的吴楚雄沉吟道,“徐相爷从来不会放过任何线索,我们等他这一天也等了好久了!”

    “大人不准备行动吗?”

    “怎么会?”吴楚雄似乎流露出一丝苦笑,“不抓紧这个机会,就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如姬看看他的脸色,试探道:“大人,您在担心?”

    “是啊,徐相爷不是简单的人,他这次轻装出来,会不会是个圈套呢?”吴楚雄感慨道,“一直做他的门生和下属多好,真不想与他为敌!”

    “可是那边……”如姬神色犹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