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梦幻的天空 >

第3章

梦幻的天空-第3章

小说: 梦幻的天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持续了有三个月。史进的工作态度还是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这从他受到的斥骂声逐渐减弱就能看的出来。大家都已经明白了雷四海为什么会放他进来。

    三个月的努力工作,虽然象个清洁工多于厨子,但史进认为他还是有收获的。锻炼了身体不说,更重要的是,厨房的地形、餐具的摆放位置,他已做到了如指掌、成竹在胸地地步。以至于有段时间,他只要一闭上眼睛,厨房的立体结构图就会立刻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努力从来不会白费,这一切都早已落在了有心人眼里。三个月后,雷四海为史进安排了一个庆功会,庆祝他正式加入了‘德福楼’这个团体。厨房内的一百二十八号人全部列席。

    史进这时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之前的他只是个临时工。不过,现在已经没关系了,因为,他转正了。

    庆功会上,史进又一一地认识了每一个人,印象最深地有八个,他们好象没有名字,所有的人都称呼他们为某师傅,包括雷四海。

    赵师傅、钱师傅、孙师傅、李师傅、周师傅、吴师傅、郑师傅、王师傅。德福楼的八个副厨师长。说起来也很奇怪,‘德福楼’里的师傅很多,但这八个却是独一无二的。说到赵师傅,那就只有一个。同理,其他人也一样。在A市行中,他们八人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头,‘德福八巨头’。

    史进看不出来他们有何高明之处,因为,厨艺并不挂在脸上。等这一轮过后,史进再也坚持不不住,一头栽倒在地。

    第二天,史进迟到了。

    急匆匆地赶到厨房后,史进做好了挨批的准备,但出乎意料的是,考勤师傅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把他带到了冷菜间,喊了一句‘小方,人交给你了’就转身离去。

    小方,是个厨子,专门切配冷菜,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在这里,他就是小方。

    小方见到史进后,第一句问的就是:”你知道,对于一个厨师而言,什么最重要吗?”

    史进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

    “刀功。刀功是一个厨师的根本,再美味的菜肴没有‘形’它也上不了台面,登不了大雅之堂,这‘形’就要通过厨师的刀功来修饰、装扮。现在,你知道对厨师来说是什么最重要了没?”

    史进恭敬答:”刀功。”

    小方接着说道:”你有什么要问的,就赶紧问。”

    史进:”我就想知道,从今往后,我在这里应该做些什么。”

    小方二话没说,递给了他一摞菜刀和一块磨刀石,说道:”磨刀。要想有好的刀功,没有好刀怎么行?什么时候你磨的刀能让大家满意了,我再来找你。”

    史进苦笑,‘没想到自己想摸刀想了这么久,到头来就得到个磨刀的差事。’没办法,这刀还得磨。

    这一磨,就磨了一个月。

    一个月中,史进迷恋在与菜刀的久别重逢里,每日重复着相同地机械工作,他还乐呵呵的。苦中作乐是他的天性,既然不能逃脱,那就乐观地去面对,这也是他面对困难时的一向选择。

    一个月的磨刀时光已从指甲缝中逝去,小方找到了史进,把那块磨刀石换成了一块砧板。这时,史进还不知道他的苦难日子才算正式拉开帷幕。
第二章
    又两个月过去了。算起来,史进加入‘德福楼’已有半年。前半年,史进其实就是个勤杂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后半年,身份地位有了提升,摇身一变为,整天和砧板、磨刀石打交道的‘菜刀手’。这半年,用史进自己的话讲就是,‘苦并快乐着’。

    虽然很苦,但也值得,因为他快乐。

    三个月的磨练,史进的刀法有了不小地进步,与他刚进来时已不可同日而语。

    刀法是厨师的基本功,最能体现和反映一个厨师的专业程度。尽管这和烹制出来的佳肴没有直接地关系,但是每一个操刀人,谁不希望自己能有一手出神入化地刀法?

    刀法,光靠苦练还不行,还得有天赋。史进就有用刀的天赋。在小方师傅及冷配间其他众人的身行说教下,史进已经熟练掌握了最基本的三种刀法:

    一。企刀法,又叫直刀法,是指刀刃与砧板上的原料成垂直角度的运刀手法。包括切、剁、砍三种形式。

    二。平刀法,是指运刀片料时把刀平放,使刀面与砧板平行的一种刀法。分为平刀片、推刀片、拉刀片三种。

    三。斜刀法,是指运刀时刀身与砧板上的原料成一定角度的一种刀法。又分为斜刀片与反刀片两种。

    其实这些不同的操刀形式,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象企刀法中的切就又分为直切、推切、拉切、锯切、铡切、滚切等多种形式。所以,小方等人对史进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刀法,心下无不感到吃惊。这除了归功于他的操刀天赋外,更重要地是他苦练。

    你千万不能小看厨师的刀法,更不可简单地就把它归类于‘切菜的刀法’。一个从厨十年以上的师傅,他的刀法往往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

    十年磨练,大部分厨师的刀法都停留在‘手刀’的境界,也就是‘手到刀到’。你认为这很简单?其实这很难!它对操刀人指尖、手腕的灵活、发力有着极其严格地要求。你能指望一个手指笨拙地人用好刀么?同样的,一个连操刀力度都不能掌控自如地人,他切出来的东西能保证质量么?

    ‘手刀’还只是中国厨师协会对非会员进行评判的一个最低标准。

    中国厨师协会认为:一个十年厨龄以上的师傅,如果他的刀法还不能达到这个要求,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合格地厨师。或者说是,一个不被中国厨师协会认可的厨师。这种人当然是无法入会的。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十年才能达到‘手刀’的境界,这要视各人的天赋所定。中国厨师协会也有会员在数年间甚至是一年内完成这个境界,但那只是个特例,传说中的事情而已。

    ‘手刀’之上还有‘心刀’,也就是‘心到刀到’。‘手刀’的境界还可以通过苦练来达到,但‘心刀’就决没有这种可能。

    ‘心刀’靠的是‘悟’。

    悟性未到,一切皆没有可能。中国厨师协会的很多会员穷上一辈子之功,也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但也有会员于朝夕悟‘道’,是一瞬息、一刹那,在不经意间心灵上的一种顿悟。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不可以以日计了。

    ‘心刀’还不是最高的境界,传说中的‘人刀合一’才是。但这毕竟只是传说,近代中,中国厨师协会早已没有人达到这种层次。

    据内部资料记载,在整个中国厨师协会的发展史上,只有一人曾经达到过这种境界。

    吴大师,清末同治年间的一名御厨,在当时的同行口中,有‘天下第一刀’、‘刀神’之称,只是他完全沉醉于刀法的钻研,厨艺反而是大幅度退步。结果,天妒英才。有一次炮制的点心没能让同治皇帝满意,被砍去了头颅。从此,那震世地刀法失传。

    在这里,我对中国厨师协会简单地介绍一下。

    这是一个由民间发起的私人性质组织,创立于清朝乾隆年间,发起人姓赵,赵四公子。根据资料上的记载,此人家传殷实,乃是京城巨富。而赵四本人对饮食又相当地情有独衷,一直想尝遍天下美食。某日他突发其想,提供这么一个场所,既能让天下的名厨聚在一起交流、切磋厨艺,又能让自己得偿所愿,何乐而不为?

    那时的组织结构远不如现在这般严谨缜密,但赵四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开了这个头。中国厨师协会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几易其主,逐步地发展壮大,至今已经成为非官方的、从业者心中的最权威地组织,赵四功不可没。现在这个组织的龙头是个广东人,他虽不懂厨艺但精通商业运作,在他的精心打理下,中国厨师协会已经彻底摆脱了亏损,实现了自给自足。每年,仅凭千余名会员交纳上来的会费就是一笔巨额数字,更何况协会本身还具有不菲地商业价值。

    神州大地,数十亿炎黄子孙中的千余人,几乎是囊括了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中餐大师,中国厨师协会的影响力可想而知。特别是在中国传统餐饮这一行当中。

    话题有些扯远了,再拉回来接着说史进。

    史进现在的刀法,在平常人中可以称做熟练,但以行业的标准来看,充其量,才刚入门。至于他的厨艺,就更不要枉谈。

    小马很忙,这也难怪,谁让他是恒大集团的外贸部经理。

    公事、私事、酒席、宴会,一天到晚折腾着他的神经和肠胃。但是忙归忙,他也总能游刃有余,把一切都打理的井井有序。

    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满了虚伪,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共同的利益上。若是没有这个基础,那么一切免谈。其实,这个社会就是面具的社会。面具,在这里畅销流行,人人的脸上都戴着一张无形地面具。

    戴着面具做人不是小马的本愿,但商场上尔谀我诈、勾心斗角的事也让人不得不防。上次的美国佬事件,就是例明证。

    可若是时间久了,当‘戴面具’成为一种习惯时……

    小马不敢想象,那时的自己会是一个什么模样?一个面具人?一个从仰仗面具、依赖面具到最后离不开面具的人?那样的自己还是自己么?面具吞噬了灵魂,没有自主意识,不过一具活死人而已。

    小马不禁被自己的这个想法惊出了一身冷汗。一个由一群活死人组成的社会,是一幅多么凄凉、悲哀地场景!

    惊魂未定地他,电话铃声响了,又被吓了一跳。

    接通,听到从话筒里传来的声音,小马笑了。

    “这个周末,大家都到我那里聚聚。”

    放下电话后,小马庆幸:就算真有那么一天,我也不会是孤独的,因为,我还有朋友。

    古力在老人的千恩万谢中下了楼,独自一人回归刑警队。

    此时,古力走起路来,都是轻松愉快的。虽然做这种事情有点丢份,但是工作得到别人肯定、受人尊重的感觉真的很美妙。

    自从上次打狗后,古力在刑警队顿时声名鹊起,成了人人皆知的打狗英雄。女职员小李,甚至还把他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某位知名打虎英雄相提并论。

    若是有人不同意,小李反驳:”阿力不畏恶犬、勇于斗争,漂亮地完成了刘队交代的任务,不仅维护了刑警队‘人民公仆’地光辉形象,而且,他一样地是为民除恶、伸张正义,虽然在铲除对象的个头上有些差异,但是英雄之名还是当之无愧。”

    真心也好,嘲讽也罢,古力都没放在心上。他只为人民群众流露出来的那一份真诚感动不已。不由得,对身上的这套警服,又多了一层认识。

    今天,接到求助电话后,他又出了门。

    老人,年纪大了,记性也衰退了。出门时,忘记带钥匙,回来就进不去了。要命的是,老人的子女全都不在本市,在这困境下,老人只得求助人民警察。

    这种老式的住户楼,基本上都没安装防盗窗。虽然老人的家住六楼,但这对古力来说,无疑是小菜一叠。等到古力从里面打开屋门,老人拉着古力的手,感激涕零,嘴里不停地念叨‘人民警察’。

    回想刚才的情形,古力有了顿悟,明白了‘人民警察’四字的含义:人民警察;人民的警察;人民警察为人民;为人民服务的警察。

    刚回到局里,就听到有人喊:“阿力,有你的电话。”

    “这个周末,大家都到我那里聚聚。”

    放下电话后,古力的心情更加轻松了,因为,他还有朋友在等着他。

    手术室的门开了。

    顿时,患者的亲友们围了上来,堵住了一行人前进的路。

    “柳大夫,我的儿子怎么样了?”

    “柳大夫,我老公没事了吧?”

    “柳大夫,手术没问题吧?”

    “……”

    医护小李:”请你们让让,病人现在需要的是回房休息,你们这样对病人的术后恢复是有害无益的。请让让。”

    一听有害,亲友们赶紧让出了一条豁口,目睹病床离去后,又全围上了柳蓉蓉。

    “你们放心,手术很成功,肿瘤已被完全摘除,病人也已脱离生命危险,但癌细胞会不会扩散,还得看手术后的疗养恢复以及病人自己的毅力,请你们放心,医院会时刻注意

    观察。病人现在最需要的是疗养,你们也忙活这么长时间了,赶紧去休息吧。”

    柳蓉蓉摆脱亲友们的纠缠,回到了办公室。差不多精疲力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