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96章

征战五千年-第96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佩服起来,起身长长一礼道,“多谢戚将军如此信任,晚生定不负所托。”

戚继光的脸上也绽放出了笑容,他并非仅仅是要事得到所托而欣喜,更多的是他明白李悠真正的理解了他的目的、他的坚持。。。。。。(未完待续。)

第211章 《纪效新书》

李悠带着戚继光辛苦筹措的银子,怀着极其严肃的心态前去。。。行贿,好吧,这种心情的确有些违和,但却也是李悠心情的真是写照;没办法,我大明早就被严嵩一党折腾的乌烟瘴气了,想要维系戚家军的存在,守护海疆的安宁还必须得使出这种手段才行。

故而戚继光的行贿不仅没有让李悠对他另眼相看,反而愈加崇敬起来,为了守护一方平安,甘愿去做这些自己十分不情愿的事情,这丝毫不会减少戚继光身上的光彩。

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李悠并没有用戚继光的银子购买礼物,而是打听清楚这位胡公子的喜好之后,从贺兰进明的财宝中选出几样礼物送上,很圆满的完成了这次任务,然后快马加鞭回到台州,在戚家军的这段日子让他感到受益匪浅,他不肯浪费一丝一毫的时间,马上就要到嘉靖四十年了,这一年台州之战即将展开,他能留在大明的日子实在不多了,必须要珍惜才行。

“晚生幸不辱命,胡公子收到礼物非常高兴,看来接下来几个月我们能安心练兵,静候倭寇的到来了。”回到戚家军大营之中,李悠向戚继光汇报道。

戚继光耐心的问完李悠送了什么礼物、胡公子收到礼物是什么样的表情等等,才感慨的说道,“这些礼物的价值远在我给你的银子之上,文阳莫不是自己出钱了?”

“非也,只是晚生碰巧知道那里可以便宜买到这些东西罢了,并无超出戚将军所给的花销。”其实根本就是一文钱都没有花。

“若非文阳,恐怕其他人无论如何也办不好这件事。”戚继光对此事的结果还是很满意的,可是他家境贫寒一时却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东西奖励李悠,想了半天起身拿出一叠书稿递给李悠,“这是戚某正在撰写的兵书,文阳若是有兴趣不妨拿去看看。”

“兵书?”李悠顿时来了兴趣,戚继光在兵法上的造诣可是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说是华夏古典兵法的最后一位大家,他所著的兵书必定了得。

关于戚继光在兵法上的造诣,有这么一个传说,据说戚继光在应考武举后背调往蓟门呆了三年,在此期间他整日研读《孙子兵法》,并对这本华夏兵法的圣典进行了批判分析,从中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兵法。

比如《孙子兵法》上说:勿击堂堂之阵,戚继光却认为:当以数万之众,堂堂正正,彼来我往,短兵相接;《孙子兵法》又说:佯北勿从),戚继光继续批判:收军整队,留人搜瞭,擂鼓追逐;正是这种不盲从权威的精神方才造就了戚继光精深的兵法韬略。

这莫非是后世鼎鼎大名的《纪效新书》?李悠怀着激动地心情翻开了书页,一名合格的将领不能仅仅凭借《孙子兵法》去带兵打仗,因为《孙子兵法》讲得是战争大的方面,而缺少细节,若是只看这本书,将领会遇到很多让他不知所措的问题;但《纪效新书》却不一样,这本书对治兵、练兵总结的极其详细,如果有人能完全做到书中所写的东西,他绝对可以带出一支冷兵器时代的强军来。

果然如此,当看到书稿最上面《纪效新书》几个大字,李悠激动地差点叫出声来,这可是戚继光手书的《纪效新书》初稿啊!放到后世那可是国宝级的文物,当下他不顾身在戚继光的大帐,立刻认真的浏览起来。

“夫曰‘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非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开篇就说明了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戚继光是想写一本不同于《孙子兵法》、《尉缭子》、《李卫公问答》这些传承已久的兵书,这是一本极具实用性、并无虚言的兵书。

“数年间,予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则无一及焉。犹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也,下学者何由以措。于是乃集所练士卒条目,自选亩民丁以至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间择其实用有效者,分别教练,先后次第之,各为一卷,以海诸三军俾习焉。”这是戚继光的自序,说明了这本书的缘起以及此书的大致结构。

李悠继续看了下去,这部兵家巨著共分为十八卷,分别是:束伍篇第一、操令篇第二、阵令篇第三、谕兵篇第四、法禁篇第五、比较篇第六、行营篇第七、操练篇第八、出征篇第九、长兵篇第十、牌筅篇第十一、短兵篇第十二、射法篇第十三、拳经篇第十四、诸器篇第十五、旌旗篇第十六、守哨篇第十七、水兵篇第十八。

这本书对浙江沿海的地形以及大明军队和倭寇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现状说明了编练新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练兵理论和计划。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绝非只能用在浙江沿海、或是对付倭寇上;堪称放之四海皆准的准则。

李悠一时看得入了迷,不时地将戚继光在书中所阐述的思想和昔日自己在三国、大汉、大唐以及大魏所见进行比较分析,自觉收获颇多;李广练兵亦能爱兵如子,但却失了严谨;程不识固然严谨,却又显得过于僵硬;张巡体恤下属、纪律严明,不过终究是文人出身,对器械配合、对战阵法不够了解。。。。。。

纵观李悠所见过的这些武将,或许有在指挥作战或者个人勇武上超过戚继光的,但绝没有一人能在练兵一事上和他一较高下,李广不行、程不识不行、张巡也不行;将范围扩展到整个华夏史册,恐怕也只有岳飞等寥寥数人可以和戚继光相提并论。

不说别的,就凭着这部兵书,就没有白来大明一趟啊!李悠忍不住发出感慨,再次埋头苦读起来,一直到夜色将至,才被戚继光从沉迷中唤醒。(未完待续。)

第212章 技能:六如

“纸上得来终觉浅,文阳,这书还得一边操练一边读的好。”见李悠如此入迷,戚继光忍不住劝道,“否则即使背全了这本兵书,也不过是个赵括罢了。”

“赵括可并非是庸将啊,能将武安君白起逼的向秦王求援,秦王亲自到河内召集十五岁以上青壮前去支援;被白起围困一个月还能维持大军不溃散,这可不是一般将领能做到的,若是要怪恐怕只能怪秦军太过强大,武安君太过厉害。”李悠闻言抬起头来下意识的反驳道。

假如将赵括替换成戚继光,长平之战又会如何发展呢?以赵国当年的实力,戚继光并不一定能战胜白起,但毫无疑问的是他肯定会对秦军造成比赵括更大的伤害,或许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就要延后了吧?李悠心中胡思乱想着。

“文阳这话也并非没有道理。”戚继光举出赵括的例子也只是顺口说出,谁让这位赵将军的事情太出名了呢,“以赵国当时的实力,即使不更换廉颇,恐怕也挡不住白起的进攻,或许只能多消耗一些时间,但即使如此赵国也无法坚持下去了。”

“戚某方才的意思是想文阳在我军中多走走多看看,切忌万事以书本为准。”连看《孙子兵法》都要批判着读的戚继光显然并不想李悠将自己的兵书奉为圭皋,这对一名领军之将来说并无好处。

“晚生醒得,多谢戚将军教诲。”李悠起身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戚继光拿出的《纪效新书》初稿已经弥足珍贵,这一番教诲更是语重心长,让他对戚继光极为感激。

“今日天色已晚,文阳还是先回去歇息吧,等明日教习弓箭手之余,大可在营中四处关凯其他士卒的操练,和书中两相对照,如此学得自然会快一些。”戚继光对他的态度极为满意,“若是有疑问,大可以来帐中问我。”

“晚生记住了,一定会多多向戚将军请教。”李悠再次拱手致谢,当初他和陈庆之学习兵法只是口头交流,和张巡学习倒是一边打仗一边学,可睢阳之战实在太过艰苦,他和张巡都很忙,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进行深入交流,眼下遇到戚继光总算是可以弥补前两者的遗憾了,一边读书一边实践,还能不时地向他请教,更别说明年就将迎来台州之战,这对李悠来说可是前所未有的学习好机会。

回到住处,李悠顾不上休息,连夜点灯攻读,第二日一早等戚继光稍微闲下来就去请教自己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练兵首重选兵,以戚某来看,其法惟在精,用城市游滑之人、奸巧之人皆不可用,乡野老实之人方为上选。丰伟、武艺、力大、伶俐四条既不可废,亦不可专恃,惟素负有胆之气,使其再加力大,丰伟伶俐,而复习以武艺,此为锦上添花。”戚继光缓缓解读着李悠的疑惑,“油滑之人老想钻军法的空子,且多为胆怯之辈,若是任由此辈混入军中,不仅自己练不好,还会带坏同伍,因而绝不能用。”

李悠听着不住点头,似乎后世招兵时那些老兵也大多喜欢来自农村的新兵,因为他们老实听话,不像城市兵这般不好管教;但是后来形式又有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士兵的知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兵又成了新的宠儿。

“练兵必须从实战出发,若是那些用来糊弄上司的玩意儿,就算操练一千年,便有何用,临阵还是生的;设使平日所习所学的号令营艺,都是照临阵的一般,及至临阵,就以平日所习者用之,则于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件熟,便得一件之利。”这是讲究训练和实战相结合,一切训练必须紧扣实战。

初到大魏京营禁军时训练的那些东西,不就是拿来忽悠李圭用的么?浪费一月的时间只为让他高兴高兴,结果到了和唐括部的战场上,这一切全都没了用处,大魏的禁军还不是惨败而归?若是一开始就多多训练和骑兵的作战方法,或许那时候也不会败得那么惨吧?

这种训练思想不仅是军事上有用,在其他地方也足以起到指导作用,比如竞技体育的日常训练,比如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高考模拟考试。。。。。。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流露出来的这种思想,即使到了数百年后也不落伍。

“为将之道,所谓身先士卒者,非独临阵身先,件件苦处,要当身先。所谓同滋味者,非独患难时同滋味,平处时亦要同滋味,而况技艺岂可独使士卒该习,主将不屑习乎?”将帅不仅要有带兵制敌的文韬武略,而且要精通各种技艺,要作士卒的表率;不仅战时与士卒患难与共,而且平时也要处处与士卒同甘共苦。

我在带领大汉使团凿空西域之时,不也是因为这样才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么?像陈庆之和韦睿这样的儒将终究是少数,后世想学他们的文人不知凡几,但学成的可以说一个也没有;李悠不住点头。

接下来数月,李悠要么认真研读戚继光的这份手稿,要么在戚家军军营中四处观看士卒们的训练,要么向戚继光请教心中的疑惑;甚至还亲自参与了戚家军的几次小规模行动,自觉受益匪浅。

这段时间的系统学习让他对兵法有了新的认识,这要多亏他遇到了戚继光这样的好老师,像霍去病这样靠天赋打仗的名将,他们的用兵之道全在自己的脑子里,或许他们自己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要让他们教授别人那就没办法了,而程不识这样的将军虽然治军严整,但却过于拘泥规矩。

而戚继光却是最好的老师,他不仅天赋过人,还能将自己的心中所想有条有理的写下来传授给别人,并能通过实践来指导学习,李悠再次为自己进入到这个世界而感到庆幸。

当他看完《纪效新书》的最后一页,虎符的声音忽然响起,“宿主获得技能‘六如’。。。。。。”(未完待续。)

第213章 倭寇的实力

“《孙子·军争》有云: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能做到这‘六如’者,方可称之为不世强军,宿主跟随戚继光修习练兵之道,得其兵法传承,因而获得技能‘六如’。”

“‘六如’乃是大明名将戚继光天赋技能,戚继光的练兵之道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罕有能出其右者,获得此技能宿主的练兵技能大大提升,目前为一级,练兵时有10%的成果加成!可升级!”虎符面板再次浮现在李悠面前,面板上在技能栏下面第四个方框亮起,“六如”技能排在了“鹰眼”、“射虎”和“铁壁”的后面。

而且这还没有完,不等李悠开始高兴,虎符的奖励又一次砸过来,“宿主深得兵家宝典《纪效新书》之精要,统率AA5。”

于是在面板上李悠的个人数据栏里,数据再次发生变动,年龄:17,统率:35,武力:34,智谋:18,政治:14。

这次来大明可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