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69章

征战五千年-第69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在他登基后不久被彻底平定)在沣水之东的香积寺(位于今陕西长安南)以北横亘30里处大破十万叛军,一战收复长安。

郭子仪能够从容收复长安,千里之外的张巡当居首功,睢阳城牵制了尹子奇的十余万大军,使得长安一侧的压力大大减轻;而朝廷能够继续征兵出战也全靠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着,若非张巡将尹子奇挡在江淮之外,任由叛军攻入江淮,阻塞运河,则大唐再无银钱可用,别说收复长安了,就连能否继续延续都是问题。

如果拿后世的例子来作对比的话,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似乎和睢阳之战颇为相似,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歼灭了大量的德军,而死在睢阳城下的叛军也有十二万之多;斯大林格勒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保护住了身后的工业区不受干扰,可以生产出一批批的武器弹药,而睢阳同样让叛军没办法进攻江淮财赋之地,都为己方积蓄实力准备反击赢得了宝贵的基础;唯一可惜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但睢阳之战却是叛军最后获胜。

不过仅仅在张巡等人殉国、睢阳陷落10天后唐军就收复了东京洛阳,尹子奇的大军也在数日后被唐军击败,全军覆没,尹子奇仅仅比张巡多活了几天就随他而去了。

如今自己带来了睢阳城中最缺的粮食,再加上一千背嵬军的相助,应该可以比原历史中多坚守几日,一直等到唐军援军的到来吧?李悠如此想着。

“有郭元帅在,我大唐必能光复两京;用不了多久尹子奇的叛军就会被我大唐所击败。”张巡闻弦音而知雅意,立刻抬高声音符合,他指着城外的叛军大声道,“贼军攻势虽猛,不过是穷鼠噬猫罢了,只要吾等再坚守一月,援军必至,到那时候这些贼军就不过是瓮中之鳖罢了。”

张巡的一番鼓舞让睢阳军民的士气变得高昂起来,既然我们都坚持了大半年时间,那么再坚守一个月又会是什么问题呢?一批批的士兵走上城头准备迎战;一名名百姓在头目的率领下将一批批的守城物资运上城墙、去给铁匠木匠等打下手,打造守城器械;而老弱妇孺也没有闲着,他们要么去帮着生火做饭,要么帮着照顾伤兵,要么缝补铠甲衣服。。。。。。整个睢阳城还剩下的两万军民几乎全民皆兵,誓死要将尹子奇的叛军挡在城外。

有这样的百姓,有这样的士兵,还有这样的统帅,李悠的目光从普普通通的百姓到城墙上的士卒,再到高声呐喊的张巡、许远、雷万春、姚誾、贾贲等人身上扫过,心中豪气顿生,有这些人守卫的睢阳城又岂是这些叛军可以攻破的?

他大喝一声,弯弓搭箭,新一天的战事再次开启。。。。。。(未完待续。)

第152章 突围

睢阳城就想一个巨大的磨盘,缓缓磨灭大唐、叛军双方无数士兵的生机,短短的一个月之间,三万余名叛军就死在了这座小小的城池之下,如今睢阳城下每一寸土地就浸满了鲜血,处处可见骇人的白骨;而城中守军的日子也不好过,在这段时间里,背嵬军伤亡近半,如今仅剩下五百余名了,而城中原有的两千余名士卒和廉坦手下派来的两千援军加起来也只有以前六百余名士兵幸存。

纵使张巡又从睢阳百姓中抽出三千余人来补充到守军之中,但恐怕也没办法在这座巨大的绞肉机中坚持多久;尽管张巡等人依旧想尽各种办法利用一切机会出击骚扰叛军,但攻上城墙的叛军还是一天比一天多起来。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又一天的战事结束之后,张巡遥望叛军大营皱着眉头说道,尹子奇如今越来越狠心,他不再顾忌叛军的伤亡,逼迫着一批又一批的叛军来和守军交换生命,纵使交换比十分悬殊,但由于叛军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即使又损失了三万余人,他们仍然有六万多的兵力,而他们还可以四处捉拿百姓补充兵员,而睢阳城中却是无人可补,再这么下去,睢阳城陷落是迟早的事情。

“不如末将再出城一趟,去向附近的城池求援吧?”李悠缓缓说道,他依稀记得日后睢阳城破之后几天,援军就到来了,似乎是朝廷派来了新的节度使,新来的节度使不像贺兰进明那般畏敌不前,大军压境很快就解决了尹子奇的残兵。

“贺兰进明胆小如鼠,廉坦将军和李贲将军手下无人可派,这附近那里还有援军?”许远摇头叹道,连月以来,尹子奇的大军被他们杀伤十万余众,如今正是兵疲马乏之时,若是有大军前来支援他们,尹子奇全军覆没只在旦夕之间,可惜周围的唐军要么人手不足,要么领军的大将胆小怕事,导致战机一误再误。

李悠无法说明他知道或许现在大唐朝廷已经派来了敢战的节度使统帅河南军事,只能说道,“如今天下大乱,各地动荡不断,虽然距离上次出城方才一月有余,但说不定城外又是一番景象,能要来援兵固然最好,如若暂无援兵,我等将睢阳城的消息传到朝廷,朝廷之上总有人能明白叛军攻入江淮的后果,他们又岂敢坐视不理?”

“朝廷之上亦有郭元帅,李节度这样的名将,理当明白睢阳虽小,却是平定叛乱的关键。”张巡思索片刻缓缓说道,“如此,南八你就再走一遭吧。”

“末将领命。”李悠双手抱拳行礼,心中暗暗祈祷,但愿这次出城能够带回来好消息。

“嗯,明日一早,你带五十骑出城。”张巡指了指叛军大营的某处,“以某看来,此处乃是贼军最薄弱处,你先下去挑选人马,歇息一晚,明日卯时(凌晨五点)突围出城;我等会在另一侧大张旗鼓为你引开贼军。”

凌晨时分向来是人最困倦的时候,而如今已经到了九月间,五点天才蒙蒙亮,张巡的这个时机选择的极为巧妙,李悠当即答应下城去挑选骑兵了。

如今背嵬军的五百骑兵仅仅余下两百多,而战马也因为城中粮草匮乏无力供养被宰杀了不少,他好不容易才选出五十匹情况尚可的战马以及五十名没有大伤的背嵬军骑兵,他们细细准备一番早早的回营休息,只待明日一早就冲出重围。

寅时三刻,李悠和五十背嵬军从睡梦中醒来,最后一次检查完身上的铠甲兵器,喂完战马,细心地调整完鞍鞯,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东门处,城门缓缓打开,李悠带着五十名骑兵借着晨雾的掩护到了睢阳城外。

战马的马蹄包着稻草,骑兵们嘴里咬着衔枚,缓缓靠近敌军营地,到了敌军大营外才忽然翻身上马向敌军最薄弱的方向杀去。

而与此同时,睢阳西门之上鼓声震天,西门大开城中还剩下的两百名骑兵从城中涌出来,做出一副要突袭叛军的样子。

两侧同时出现敌军,尹子奇一时摸不清张巡的目的,但是他远远地看到了西门之上的张巡,于是将西门当成了唐军的主攻方向,立刻调集兵马准备迎击唐军,并且做好了乘胜追击突入城门的打算,而李悠和他手下的五十骑就这么被他忽视了。

但见尹子奇的大军向西门逼来,城上传来阵阵鸣金声,这两百名骑兵未发一矢就在叛军即将到来时回到城内,城墙之上箭如雨下,叛军再次扑了个空。

而这时候,李悠已经带着五十名背嵬军穿透叛军的防线,马不停蹄的狂奔之下,不久就来到了李贲的真源城,而在这里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如今长安已经被郭元帅收复,而陛下已经派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河南节度使、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张镐张大人统领河南、淮南军务,张大人文武双全,并非贺兰进明可比,听闻张大人已经勒令濠州刺史闾丘晓出兵援助睢阳,想必南将军不需要多久就可以看到援军了吧?”李贲乍一见到李悠就向他告知了朝廷的最新动态。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李悠听闻有援军,不禁连声叫好,不过转瞬见他就又想到了另一件事,“李将军,张大人是何时上任?又是何时勒令闾丘晓援助睢阳?”

“张大人乃是八月上任,刚一上任就带领援军向睢阳赶来,只是凤翔距离睢阳太远,张大人生恐援助不及,故而派出飞骑让闾丘晓先行援助,这是上次南将军出来求援后不久得事情了。”李贲想了一下回答道。

李悠心中咯噔一下,暗叫一声不好,如果按照这个时间计算,闾丘晓的大军恐怕早就应该到达附近了,可是自己突围之后一路看来毫无援军的迹象,难道这位濠州刺史大人和贺兰进明一样畏战,不敢派出援兵么?(未完待续。)

第153章 诗人杀手闾丘晓

就在李悠心急如焚的盼望援军到来的时候,濠州刺史闾丘晓却依然在濠州城中歌舞升平,没有一点儿动身的意思。

这位闾丘刺史能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因为两件事,一件就是无视张镐的命令不发援兵而导致睢阳城破,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六忠烈殉国,而另一件事就是他刚刚杀了号称“七绝圣手”的大诗人王昌龄。

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诸多慷慨悲歌名句的王昌龄在去年舍弃了自己担任多年的龙标尉一职,从龙标离开,过辰溪,经武陵,扁舟沿江东去准备返乡。

在不久之前,这位以七绝名扬天下的大诗人来到了濠州,或许是不慎之间重装了闾丘晓的禁忌,或许是闾丘晓嫉妒他在文坛的声望,竟然被闾丘晓下令杀害,一代诗人就此殒命。而闾丘晓对此却不以为意,或许在他看来自己身为一州刺史,在这乱世之中杀死一名罢官还乡的糟老头子实在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现在他对张镐的命令也没放在心上,他自以为自己出身名门,看不起张镐这般布衣出身的宰相,一想到寒门出身的张镐已经成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河南节度使、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这样的朝廷大员,他却还只是一名小小的刺史,闾丘晓心中就极不痛快。

闾丘晓之所以不去救援睢阳,一来是他为人傲慢、刚愎自用,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对他的命令多有抵触;而另一方面此人和贺兰进明一般胆小怕事,生怕自己派出援兵救援睢阳会触怒尹子奇的大军,招致叛军的报复;另外自己身为濠州刺史,只需要稳稳守住濠州就好了,若是派出的援兵被尹子奇击败,那么自己不就又惹上祸事了么?朝廷定然不会放过自己的败兵之责,所以还不如缩在这濠州城中。

“大人,中书大人下令咱们进军睢阳,咱们却置之不理,这样似乎不太妥当吧?”一名亲信小心翼翼的提醒闾丘晓。

“本官乃是濠州刺史,睢阳又不在本官管辖范围内,为何要去援救?若是派出大军导致城中空虚,濠州因此而陷落,本官又该去向谁求援?”闾丘晓语气不善的回答。

“可是大人,如今中书大人已经下令,咱们若不遵令行事,日后中书大人追究起来我等罪责难逃啊。”亲信满头大汗的回答,违抗军令、贻误战机可不是什么轻松地事情。

听到这里闾丘晓也愣了下,不过转瞬就重新露出倨傲的表情,“本官身负守土之责,谁又敢来责怪本官?何况那张镐不过是陡然幸起而已,莫非他还能杀了本官不成?”

张镐天宝末年才以布衣身份被拜为左拾遗,后来又被李隆基派往凤翔辅佐李亨,被拜为谏议大夫,一年后即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河南节度使、都统淮南等道诸军事,更有消息称他在不久后还会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南阳郡公。

短短的三四年间就以布衣之身一跃成为大唐宰相,还有了郡公的爵位,这让闾丘晓嫉妒的无以复加,但同时他又认为骤然成为高官的张镐并不值得害怕,或许不久之后他就会因为某些小事被罢官到底吧?所以他才敢如此大胆的违背张镐的命令。

话已至此,亲信不敢多劝,悄悄地退下了,而闾丘晓依旧优哉游哉的欣赏着歌舞,好一派悠闲的景象,只是不知道这种悠闲他还能享受多久呢?

从真源出来,李悠带领背嵬军快马赶向濠州的方向,可是接连行了几日都没有见到援军的踪迹,拦住濠州过来的客商、行人问话,他们也纷纷表示并无看到有军队从濠州出来,而濠州城内也是一片平静,丝毫没有大军即将出发的景象。

该死的,这闾丘晓定然和那贺兰进明一般胆小怕事不敢发兵援助,李悠狠狠一拳砸在了路旁的大树上,大唐如今难道就只剩下这些胆小如鼠之辈么?李靖、李绩、薛仁贵、苏定方这些名将的勇武已经被大唐人彻底遗忘了么?

真源抽调不出人手,宁陵同样也只能搜刮出几百名老弱病残,带着这些人恐怕连叛军的大营也冲不过去,只能让他们白白送死,因此李悠婉拒了李贲的好意;临淮、濠州也不会派出援兵,而张镐尚且不知道到了那里,虎符中也没了能够召唤的军队,李悠四顾茫然,难道如今再也找不到援军了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