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395章

征战五千年-第395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你和曹化淳去谈,另外需提前说一句,这出海贸易可是要交税的。”海贸造就了无数的富豪,可惜大明朝廷却没有从中获得多少好处,“当然具体的数额也让曹化淳和你去说,你放心,一开始的时候不会太高。”

“草民遵旨,敢问陛下还有一件事呢?”郑芝凤问道。。。。“”,。

第871章 新军

“其二,朕打算最近再次率军北上征讨建奴,让郑芝龙率领一支船队进攻建奴的侧翼,若是他立下功勋,朕给他封爵,尔等若是在此战中表现卓越,朕也会给你们升官赐爵。”从日后郑芝龙投降满清的行径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李悠许出来的这些好处足以让他动心,“当然,李魁奇、钟斌他们也得了真得旨意参与这两件事,回去告诉郑芝龙,到时候他可别被李魁奇他们压过去啊。”

做海盗固然有钱,可社会地位却是极其低下,而且风险也大,近日还坐拥白银万两,晚上就有额能被砍掉脑袋,此外他们虽然有这么多的钱财,但也不敢轻易来岸上享受,郑家也是在郑芝龙被熊文灿招安之后才好了些,可以在安平一代修建府邸、享受富贵生活,所以有一个官身可以洗去过去的种种罪孽,在大明安享富贵,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件极其有吸引力的事情,起码郑芝凤是很愿意这么干的。

大方向已经确定,具体的细节就让曹化淳去和郑芝凤细细商量,如今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急剧上升,那些负责管理丝绸、瓷器、茶叶等事物的太监也在他的管辖之下,俩人谈起条件来更加便利。

如果他们真得能够接受李悠的圣旨,参与到围剿建奴的战斗之中,那么李悠肯定会兑现自己的承诺,给郑芝龙等人加官进爵,同时也会利用封官的机会分化他们,挑选合适的人才加入到筹备中的海军中去,放眼大明,除了福建等沿海几处水师之外,有本事参与此事的也只有他们了,而这些海盗的战斗力甚至还在大明水师之上。

这一轮谈话之后,各项工作都飞快的开始了筹备,孙元化和王徵进入到京郊戒备森严的火器局中,得到了各种新型火器的制作图纸,还有许多来自宋军之中的技术人员的帮助,另外曹化淳也给他找来了许多技艺精湛的工匠,忠实可靠的青壮以供他们差遣,孙元化和王徵一见到这些就立刻沉迷进去,开始按照图纸所书进行研究工作。

宋应星也被带到了京郊的皇庄之中,这里的佃户也同样换成了来自陕西的可靠农民,李悠给他找来了大量的土豆、番薯种子以供宋应星研究,并且根据记忆给出了大致的方向,一亩亩的土地被开垦出来,番薯和土豆也种到了这些土地之中,宋应星为了留名后世拿出了浑身的本事来伺候这些被李悠寄予厚望的农作物。

孙元化和汤若望则在皇宫附近的一处院子里,和许多来自泰西的传教士开始了科学资料的翻译工作,孙元化对这项工作也是十分满意,唯一让他感到有些别扭的是李悠严令他必须将这些资料翻译成白话文,而不是他惯用的文言文。

孙元化只是将这些东西当成陶冶情操的工具,而李悠却将其视为改变大明的希望,所以让更多人能够看懂这些文章才是最要紧的,而白话文可比文言文容易接受多了。

郑芝凤在和曹化淳商讨妥当之后连忙返回福建,其余钟斌、李魁奇等海上大佬们的使者也同时返回,他们已经意识到如今的大明海域已经开始翻天覆地的变化,谁若是能够抓住这次机会,谁就将为自己的家族赢得前所未有的富贵。

当然,这些手段发挥作用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李悠在他们开始工作之后就暂且将其放到一边,只是叮嘱曹化淳和骆养性随时关注,而自己则来到京营大营之中,视察另外一项更加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大明新军的组建。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句话说得虽然粗鄙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实情,李悠现在之所以能够暂时压过朝廷的文武百官,最大的原因就是自己手上拥有五万只忠于他的宋军,足以碾压任何反对势力,要不然东厂和锦衣卫也不会有现在这般风光。

但想要重振大明,单单依靠这五万兵马可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编练一支新的军队就提上了日程,在山西和陕西,李悠招募了不少青壮流民,回到京城之后又对京营进行了一番彻底的整治,凡是不合要求的统统淘汰,只留下忠实可靠、身体健壮的士兵进行重新训练。

这一举动当然会引起无数从京营中捞取好处的将领的反对,但是此前京营的表现实在太过拙劣,而且曹化淳和骆养性手上也捏着他们的把柄,还有英国公一系的鼎力支持,在砍了几个不开眼的家伙的脑袋,将他们的家族连根拔起之后,就再也没人敢对眼反对了。

只要有合适的兵源,充足的粮草饷银供应,那么编练一支全新的军队对李悠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他在大魏、在嘉朝已经做过无数次了,再加上岳云和无数经验丰富的宋军将领的帮助,还有戚继光练兵技能的加持,这支全新的军队很快就走上正轨,变得有模有样。

李自成、张献忠、刘国能、李过等日后大名鼎鼎的义军首领也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因为他们卓越的能力迅速得到上官的提拔,如今已经是手下几十、几百号人不等的底层军官了,而且可以预料的是,这远非他们的终点,只要遇到合适的时机,他们就一定可以一飞冲天,在大明的军队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陛下练兵的手段,微臣等真是远不能及啊。”看到这支新军如此快就变得有模有样,兵部尚书王洽不禁长大了嘴巴,他现在当然清楚李悠对当初京营的种种问题都看得清清楚楚,如今之所以没有处置他不过是因为他尚且还有点利用价值。

所以王洽行事越发的谨慎了,渐渐斩断了和朝堂上其余官员的联系,一门新的当起了李悠的忠臣,希望能够凭此保住自己的性命,乃至是将来更上一层楼进入内。

第872章 办报

看着张献忠和李自成这两个直接导致了大明灭亡的义军首领穿着大明的军服,指挥那些本该跟随他们杀官造反的流民进行训练,以期能有一日为守卫大明发挥只得作用,李悠心中生出一种莫名的感觉,但转而又化为笑容,这样的改变正是他想要的。

从陕西、山西等地招募的流民,再加上京营淘汰剩下的士兵,如今正在这里接受训练的士兵已经超过了十万人,如果放到以前朝廷是肯定拿不出这笔钱粮的,但是在李悠抄没晋商八大家的家产之后,这一切都不是问题,而且不久之后由内官和郑芝龙等海商操办的海贸也会为他送来源源不断的收入,足以供养更多的军队。

按照大明官员的一贯尿性,遇到这种事情肯定是要插手的,十万人的装备、军饷、粮草还有官职,这可都是能为他们带来无数利益的,所以在见到无法挽回京营被新军取代的现实之后,他们就试着想要掺和到新军一事中来,而李悠却是坚决不能让他们如愿,这些人就像是老鼠屎一样,只要丢进一颗,这一锅好汤就彻底完了。

所以新军的训练都由岳云率领的宋军掌管,而钱粮暂时由内帑发放,等到解决关宁军等问题之后,将会转为从朝廷的岁入之中调拨专门的钱粮进行供养;这支军队军官选拔升迁裁汰也都不必经过兵部武选司等部门的安排,而是由重新兴建的大都督府主管,当然如今的大都督府和明初徐达、李文忠等人掌管的大都督府还是不一样的,李悠对某些权限进行了修改,新建立的大都督府将在文官系统之外保留一定的自主性,却又不至于权力过大,以免将来出现武人乱权的情况。

这种变革当然会招致文官系统的坚决反对,可是如今李悠正借着捉拿那些卖国晋商后台的机会,对文官系统大开杀戒,他们现在自保尚且不足,又如何能阻止李悠这一番决定呢?最终,新的大都督府还是慢慢建立起来。

等到这十万新军训练完毕之后,李悠将会用他们来替换辽东、宣大等边塞的旧明军,然后将这些旧军带到京城周围来进行重新训练,最终将大明的武装力量全部换成新军;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比重新编练一支军队还要困难,因为他们除了要解决练兵中遇到的故有问题之外,还要应对旧军官系统的竭力反抗,他们必然明白,如果采取新军的政策,他们的权力就将大大降低,这是谁都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哎,想要挽救一个病入膏肓的王朝,甚至比新建一个王朝还要困难啊;诸多问题折腾的李悠一阵阵头大,他现在都有些抱怨虎符给他安排的角色了,说实话明末崇祯开局简直是地狱难度,换成李自成开局都要比现在容易的多。

历数此前一千多年时间里衰落王朝复兴的先例,刘秀光复汉室乃是在王莽篡汉之后,他虽然是大汉宗室,却也不是从朝堂上来改变现状,而是自己建立武装力量依靠卓越的军事、政治能力还有大陨石召唤术方才登上皇位,这一过程和重新建立一个王朝也没什么区别了;其后的刘备也是如此,蜀汉和大汉已经是两个朝代了。

而晋室、宋室南渡延续生命,他们在丢掉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之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丢下了一大堆的旧有负担,再加上北方的敌人后继乏力,才让他们得以苟延残喘。

大唐的命运倒是一波三折,武周取代李唐时大唐还没有到末期,尚有余力扭转乾坤,但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已经是无力回天了,所以纵然有那么几位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也只能和崇祯一样无法挽回王朝没落的趋势。

如今大明所面对的不仅仅北方的蛮夷和小冰河期的低温干旱,更主要的敌人却是在内部,是那些昏聩无能的官员,是那些无视国家律法的士绅,是那些里通外国的豪商,是那些盘剥百姓的地主官吏。。。。。。两百多年的王朝延续,让依附于这个王朝的统治阶层已经渐渐失去了进取心,只知道拼命地汲取这棵大树上的营养,而浑然不去向这棵树倒了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所以李悠根本就没有指望这些人能够振作起来改变大明的命运,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损公肥私的行为,要想唤醒他们几乎没有可能,那么为了保住大明的江山不会落入异族的手中,李悠就只有将大明的士绅阶层洗一遍了。

一方面以岳云的宋军为种子,培养出大量战术素养过硬、绝对忠于自己的军队,另一方面李悠打算兴办新的报纸对大明如今的思想风气做出改变,然后通过兴办新型教育、改变科举方法等措施培育出和那些就有文人不同的、能够满足自己需求的读书人来取代这些旧式文人,接替他们的职位担任朝廷官员。

而这份报纸和新军一样将由李悠亲自掌管,负责协助他的有精通儒学、西学的徐光启,著名小说家冯梦龙,泰西传教士汤若望,儒学大家刘宗周、黄道周等人。

其中刘宗周和黄道周个人操守或许并无瑕疵,但却迂腐不堪,遇到什么问题只知道劝谏皇帝亲君子、远小人,说出一大通大而无用的废话,根本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李悠之所以将他们纳入报社之中,一来是看中了他们在士林中的声望,二来就是想让徐光启等人和他们在报纸上进行论战,把他们思想中的问题彻底暴露出来,让天下有识之士看个明白,引发他们的反思。

明末时期也有不少人意识到儒学的危机,所以日后才会诞生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等思想家,只可惜他们的思想却被暴虐的建奴打断了,而李悠则是想加快这个步骤,让更多、更为开放的思想在大明萌芽、发展、壮大,直至取代旧有思想。

第873章 暗杀

在这份报纸上,除了刘宗周、黄道周和徐光启、汤若望等人的论战之外,还会有冯梦龙和凌初的小说,这两位写就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小说家将根据李悠的安排,书写一些类似于《儒林外史》这样对现实大家批判的小说,以及讲述海外形势的。 .

如果光是黄道周、刘宗周和徐光启、汤若望等人的论战,那么这份报纸的格调就太高了,恐怕只有那些饱学宿儒才会阅读,而这些人往往是既得利益者的坚决拥护者,绝不会支持徐光启和汤若望等人的观点,但是再加上冯梦龙、凌初的小说就不一样了。

大明如今的市井文化极其发达,已经涌现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艺术水准极高且深受百姓喜爱的小说,一旦有质量上乘的小说面世,很快就受到市民阶层的追捧,以冯梦龙、凌初等人的文笔和李悠给出的大纲,这些新奇的小说必将赢得这些人的追捧,从而潜移默化收到文中思想的影响,顺便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