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232章

征战五千年-第232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若是只参加礼部的考试,想要高中却也不易。”另一位读书人插话了,他神秘兮兮的说道,“在下听闻城南的赌坊之中开出盘口,此次科举礼部的录取难度最大,想来恐怕是报考人数太多的缘故,反观户部、工部等科却是要低得多,诸位若是别有所长,不妨多报上几科去试试。”

“在下除了礼部之外,还打算去参加书科和画科的考试。”第一位说话的读书人起身拱手道,“朗州徐元泽见过诸位兄台。”

“在下邵州刘步云,见过徐兄,久闻徐兄书画双绝、经义娴熟,想必今科定能高中。”看来这位徐元泽还是个名人,在他报出自己的名号之后顿时围上来一群人互报姓名,这些人纷纷凑到徐元泽身边,眼神之中颇有些羡慕。

“在下虽然自负在书画之上略有所得,但看书科、画科的考试说明,心中依旧有些忐忑,不知这通政司想要的到底是何种风格的书画。”徐元泽皱眉道,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有着诸多流派,万一自己所长和通政司的要求不一样,那就算参加考试也是白忙一场,“不知刘兄打算应那几科的考试?”

“在下自幼喜好术数,因此除了进士科之外还打算参加算科的考试。”刘步云心中略感得意,算科录取的人数最多,报考的人数却是不多,想来自己机会极大,而且考中之后要去的也是户部、太尉府这些实权衙门,前途看起来似乎还要超过那些进士科出身的人。

果然在他说完之后,酒楼之上顿时响起一片艳羡之声,众人纷纷抛下徐元泽,围到了他的身边,刘步云向来不擅长诗书经义,此前在读书人的聚会之中屡屡被冷落,何时有过这般风光的时候,心中一时激动异常。

接着众人又纷纷报出自己擅长的科目以及自己打算参加那几门考试,徐元泽赫然发现那些通晓格致、营造、律法等杂学的读书人赫然成了被追捧的热门,自己这个年纪轻轻就得中举人的才子却渐渐变得无人问津起来,心中难免有些酸涩。

半月之后,科考正式开始,首先举行的自然是参考人数最多的进士科,嘉州城内的大部分士子都参加了这次考试,本次考试取消了诗词,将策论当成了重点,尽管他们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但拿到题目的时候还是颇为感慨。

策论最要紧的是言之有物,对于格式文辞倒并非十分看重,徐元泽再次摇头,看来自己一向引以为傲的文采在这上面也显露不出多少优势了啊,不过好在他的父亲当年也曾在朝中为官,平日里也曾给他说过些处理政事的要点,因为他也不至于无话可说,思索片刻之后就在草稿纸上开始答卷。

这次科考的时间比起会试来要短得多,两个时辰之后考场之中就有人起身交卷,等到四个时辰的考试时间截止之时,徐元泽也起身将自己誊抄完毕的卷子交了上去。这也是不得已而做出的改变,本次科举数科接连开考,若是每门考试都像之前那般一口气考上好几天,那些报名参加了几科考试的读书人是无论如何也扛不住的。

考场之外,许许多多读书人聚到一起讨论着本科考试的题目,徐元泽却是捂着耳朵一个字也不肯听,他接下来还要参加书科和画科的考试呢,要是听到什么坏消息影响了接下来的考试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隔了一天,算科的考试再次开始,这次参加考试的人数就要比进士科少得多,刘步云信心满满的步入考场,等试卷发下来之后他飞快地浏览了一遍,随即露出自信的笑容,这些题目还难不住他,看来今科有望高中了!扫了一圈周围那些皱眉苦脸、茫然不知所措的考生们,刘步云在草稿纸上开始了演算。

接下来数日,书科、画科、明法科等科目依此结束,终于轮到格致科和营造科的考试了,城外工坊之中驶出一队马车,诸多被顾将子看好的墨家子弟面容严肃,坐在马车之中一言不发,心中却是满怀激荡,他们墨家终于有机会大规模的步入朝堂了,这一次定要小心答卷才成,万万不可因为马虎而错过机会。

到了考场之上,其他参加考试的读书人纷纷将目光投了过来,这些人为何此前从未在城中的聚会之中见过?而且身上依稀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和他们这些儒门中人大有不同,也不知道是那里来的。

科考时间一直持续了接近一个月,很少有人只参加了一门考试,绝大多数都是报考了多门,多一次机会对他们来说总是好的,不管懂不懂这门学科,只要进去了说不定就有机会。

在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七天,本次科举的结果也依此公布了出来,第一个公布的是进士科的考试的结果,徐元泽和刘步云都是榜上无名,不过好在此后算科和书科的录取名单里他们赫然在列,总算没有白跑一趟。(未完待续。)

第512章 高中之后

“恭喜邵州刘步云老爷高中今科算学考试第七名。”消息灵通的报喜人不知道从那里得来的消息,在放榜之后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就在酒楼之上找到了刘步云,立刻跪地报喜,诸如大展宏图一类的好话流水价的送上。

“恭喜刘兄,贺喜刘兄。”徐元泽等人连忙起身道喜,言辞之中满是羡慕,无论是户部还是太尉府可都是要害衙门,尤其是太尉府,可以与李爵爷朝夕相处,一旦入了他的法眼,将来高升就指日可待了。

“同喜同喜。”刘步云笑得都快合不拢嘴了,还是在别人的提醒之下才想起要打赏报喜人,连忙让书童丢过几锭碎银子,立刻又获得了报喜人的一连串恭维。

这边还没结束,又有报喜人进来跪倒在徐元泽面前,“恭喜朗州徐元泽老爷高中今科书科考试第四名。”酒楼之上自然又是一番道贺,就连酒楼老板也出来送上笔墨,要这两位留下墨宝,俩人欣欣然一挥而就。

等应付完道喜的人,包厢之中重新恢复安静,众人在羡慕之余又开始关系器他们俩人的出路来,“算科可是最热门的考试了,户部、太尉府、吏部、工部都有招录,只是不知道刘兄将来会被分到那个衙门,另外在下倒是有些好奇,通政司却为何要在书科之中招人?”

“通政司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邸报的编纂等要事,的确需要文字出众的人才,此衙门虽然名声不显,但在朝堂之上却是极其重要,想来徐兄定可一展才华。”刘步云连忙将话题引了过去,以免自己过于风光而惹人嫉妒。

“通政司下有知事、经历等官职,只是不知道徐兄这次会被授予什么官职?”经历,从五品至正八品,掌收发文移及用印;知事,从七品至正九品,掌收发上下文移,此外通政司还有通政使一人,正三品,掌受理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受理内外章疏和臣民密封中诉之件;誊黄右通政一人,记录武官贴黄、各地府军军官袭替缘由,以备征选之事,不过如今这项权力却被重新归到太尉府之下,通政司只剩了个空壳子。

按照此前大魏的惯例,除了状元等少数几人,新科进士一般会被授予八品到七品的官职,通政司的经历和知事恰在其内。

“眼下乃是非常时期,朝中官员匮乏,以在下看,或许左右通政也不是不可能啊。”现在福王小朝廷的通政司只有一名通政使总领全局,下面并无一名属官,运气好的话的确可以一跃而成为四品高官,就算不行也可以暂代其职日后再正式提升。

徐元泽和刘步云一边满怀期待一边和众人不断杯来盏往,不一会儿就被灌得酩酊大醉,日后几天也是不断参加各种宴饮,一直到七天之后他们方才得到正式通知,一共一千二百余名高中的士子们被带到了临时皇宫之中,接受了福王、李悠等人的祝贺。

琼林宴、夸马游街等一番固有流程结束,这些人却又被移到了城外的庄园之中,这里本是嘉州伯府的别院,现在却被用来安置这些新科士子。

“按道理说既然高中就该安排官职了,怎么又将我等送到了城外?”徐元泽颇为疑惑,忍不住拉着刘步云问道。

“此前历朝历代虽然也有多科取士的经历,但从未像今科考试这般把进士科之外的科目提升到如此重要的程度,想来太尉大人和相国大人另有所图,如今我等只需依照命令行事即可,想必朝廷也不会亏待我等。”刘步云倒是格外淡定。

这所别院占地面积极广、屋舍众多,纵使一下涌进来一千多人也能全部安置妥当,进入别院之后他们立刻被带到了演武场之上,随即两名官员站到了前方的高台之上,俩人推让一番最终还是年轻点的那位率先开口说话了,“本官是吏部侍郎王机,这位乃是参知政事姚广孝,想必尔等此时心中还有疑惑,不知道为何要将尔等聚集到此处?本官这就为你们解惑。”

王机简单明了的说明了原因,原来将他们聚集到此处乃是为了正式安排官职前的培训,由姚广孝和王机领衔,从朝中抽调了诸多干才来教导这些新士子该如何为官、处理实际政务,好让他们不至于在上任之后手足无措,这也是李悠借用了后世经验的结果。

之所以派出姚广孝和王机俩人,是因为这项工作实在是太重要也太容易培养自己的势力了,所以要多名官员互相制衡。王机乃是闻名天下的状元,想必可以压得住这些新晋士子,而姚广孝手段老辣、涉猎广博,这俩人搭档可谓恰到好处。

之后整整一个月的功夫,这一千多名新晋士子就被关到了庄园之中,整日接受朝廷官员的教导,这些官员分别传授他们朝廷各种公文的写作格式、要求,朝廷的各种法规制度,官员的考核任免标准。

上面所说的乃是每个人都必须参加的大课,此外还有根据考生报考科目的不同开设了不同的小课,由曾担任过多年地方官的官员来给那些想要担任县官的士子们讲述如何处理地方政务的技巧,有户部主事来给算科士子们讲述如何做账、查账,由工部主事来给他们讲述水利工程、城防工程的修建要点。。。。。。。让这些士子收起了不可一世的想法,虚心学习起这些宝贵的经验来,到现在他们才知道当官并非是此前所想那般轻松。

一个月的学习结束之后,他们根据此前的科考成绩和本次培训中的表现被安排了不同的官职,徐元泽被安排到通政司负责协助通政使编纂邸报,而刘步云却被安排了一个此前少有听闻的衙门——司农卿之中,至于负责的任务也让他有些莫不清楚头脑。

第513章 踌躇满志的军官们(450月票加更)

司农卿乃是前朝的官职,负责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诸事,在大魏被归入户部,到了斧王这里却又在李悠和姚广孝等人的商议下再次独立出来,刘步云就被安排到了司农卿担任主事一职,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按道理说这个衙门不是该招收那些通过了农学考试的学子么?怎么把自己这个算学考生给招了进来?

稍后等他正式介入司农卿的工作之时,终于明白了原因,司农卿掌管国家粮仓,当然少不了要用到算学的地方,此外司农卿还被李悠安排了培育良种、研发新型农具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同样离不开算学。

就在刘步云忙碌着新工作的时候,前些日子他所生活过得那所院子里又有一群新的学员住了进去,这些人却是从各地军队之中赶来的青年军官们,他们将在此地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现在武学尚未建造完毕,他们只能暂时借用这里。

和刘步云他们在的时候一样,每间宿舍里有八张简单的床铺,可以容纳八名学员休息、学习,从岭南道赶来的百总史怀义好奇地打量着屋内的其他同学,他是邕州史家的子弟,因为出自偏支,所以一向不受史道直等人待见,不过却也因此没有受到他们的牵连,在史家被处置之后接受了史弘直的劝说而投笔从戎,接受了周伯符的征召加入军中,因为他读书识字,又习练过一些武艺,所以很快就担任了百总的职位,并被推荐参加了此次培训。

屋子里的都是军人,要比那些读书人直爽许多,不一会儿他们就各自报上了姓名和出身,史怀义发现这些人里大多都是一些百总、把总之类的底层军官,至于出身则是遍及各军,既有李悠赖以起家的嘉州军,也有张果留下的河东军,此外还有各地编练的团练,朝廷旧有的府军,当然也有像他这样刚刚入伍不久的新兵。

“史兄弟既然还使读书人?那就再好不过了,俺听说今后想要担任千总以上的军官,就必须能自己看得懂军中文书,估计这次武学之中也少不了有读书识字的科目,到时候恐怕还要多多麻烦史兄弟啊!”出身河东军的秦勇听闻史怀义的出身后立刻说道,他本是秦士信的亲兵,在河东军重新编练之后也获得把总的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