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212章

征战五千年-第212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自领军,命人悄悄打开城门,并吩咐其余部下做好出城迎战的准备,只要宋军炸营,城中守军就全员出动,务必将所有宋军都留在此处。

城门缓缓打开,三千骑兵立刻策马狂奔,两里的路程在战马的全速冲刺下顷刻间就会到达,眼看着就要攻入宋军大营,阿里海牙脸上露出一丝喜色。

“轰!”忽然传来轰的一声,队伍中间发出巨大的爆炸,十多名骑兵被送上了天,接着宋军大营突然火把亮起,一员大将出现在望楼高处,“哈哈,阿里海牙,我等你多时了!”(未完待续。)

第467章 时机已到(为我不懂问候加更1/2)

此人正是李悠,他在安营扎寨之时虽然没有布置拒马、壕沟,但却为阿里海牙准备了一件新鲜玩意,在城门通往大营的必经之路上,他安放了许多拉绳引爆的地雷,这是郑和船队中的工匠在他的指导下精心打造,本来是给伯颜大军准备的,没想到却被阿里海牙拔了头筹。

话音刚落,不等阿里海牙有任何反应,蒙元骑兵之中爆炸声接二连三的响起,无数蒙元骑兵哀嚎着落马,纵使没有被直接炸伤,受到惊吓、此处狂奔的战马也让他们没办法在马鞍上坐稳,蒙元骑兵整齐的队形就此变得散乱。

中计了!阿里海牙心中一凛,他不知道宋军到底弄出了什么玩意儿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爆炸,这可要比拒马和壕沟厉害多了,“回城,快回城!”阿里海牙拼命约束着战马,大声的招呼着手下的士兵撤退。

回城?这可不是捏个卷轴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想回去已经晚了,李悠冷笑一声隐入黑暗,取出了震天弓,而郑和则走向前方指挥着早已埋伏多时的大明火铳手开始对阿里海牙手下的骑兵发起攻击,开枪声犹如爆豆一般响起,暴露在火光下的蒙元骑兵纷纷倒地。

而这时李悠也找到了阿里海牙,连珠箭三箭齐发,阿里海牙想要避开却受坐下狂奔战马的拖累一时没有避开,李悠射出的雕翎箭正中他的胸口。

李悠准备的手段可不只是这些,待所有地雷都爆炸完毕之后,藏在宋军营中的骑兵开始出动,从两翼开始包抄,而正面则是身披重甲、手持大斧和麻扎刀的步兵,岳武穆昔日留下的技艺,总还是有些人继承的。

重步兵从正面推进,骑兵从两翼包抄,蒙古骑兵先是被地雷炸得头晕眼花,现在又没了阿里海牙指挥军队,只能各自作战,这如何是宋军的对手?城中的守将想要出城接应阿里海牙,可现在黑灯瞎火的又怕宋军乘机偷城,一时之间陷入两难的境地。

不等他们下定决心,城外的战事已经到了尾声,除了数百名落在后方的骑兵见势不妙立刻转头逃跑之外,剩余的两千多人都跟随阿里海牙一起共赴黄泉了。宋军开始衔尾追击,想要借着败兵入城的机会攻进去。

这下子城中守军别说出城迎敌了,别被宋军攻进来就算不错了,于是赶紧关上城门,将这数百名骑兵丢在了城外,他们见城门不开只得绕城而走,还好宋军并没有紧追不舍的意思,总算逃得一条生路。

等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城上的守将看到眼前的一幕不禁大吃一惊,只见宋军大营前满是被烧得黑乎乎的大坑,大坑四周散布着无数蒙元骑兵的尸首;再看宋军大营门口的旗杆之上,赫然悬挂着阿里海牙的尸首。

隔着这么远看不清楚面孔,但是从铠甲的样式上来看似乎的确是这位威名远播的名将,而且绕到另外一边的城门入城的残兵之中也没有阿里海牙的踪迹,作业他们还抱着玩意的心思,或许是阿里海牙逃到其他地方去了,现在方才得知他已经死在了宋军手里。

就连统帅也死在宋军手里,城中的守军愈加胆寒,再也不敢出城迎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悠领着大军不换不忙的将蒙元骑兵身上的甲胄武器搜刮一空,再大摇大摆的拔营上船;到了这时候,城中守军似乎鼓起了那么一小撮勇气,想要趁着宋军上船的时候突袭,可惜在距离他们还有一里地的时候就被钱塘江上发射过来的炮弹打回去了。

这一仗同样是利用了蒙古大军对于热兵器的不了解才轻松获胜,如果正面对垒宋军赢得不会这么容易,不过让李悠感到欣慰的是宋军的重步兵和骑兵发挥的还算不错,比起崖山之时简直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除了“六如”的技能加成之外,从崖山到泉州再到临安府,宋军的接连获胜让这些士兵消除了对于蒙元骑兵的恐惧,渐渐变得自信起来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因,而后者更让李悠欣慰。

“真是可惜了啊,阿里海牙已经死了,现在城中军心不稳,如果立刻围城猛攻,未必不能攻破城池。”回到船上张世杰还有些遗憾。

“即使能攻进去,损失也会很大,未免有些得不偿失。”李悠还是那句老话,现在实力不足,和元军打硬仗并没有太大好处,“不过张枢密还请放心,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场硬仗要打。”

在杀死了阿里海牙之后,宋军似乎变得更加勇猛起来,以前遇到防守森严的城池他们总会避开不攻,现在只要城中的兵力不多,宋军就会毫不留情的发起攻击,短短一个月之内从平阳州到松江府的沿海州县都遭到了宋军的攻击,阿术带领兵马奔走其间却一无所获。

阿里海牙丧命的消息传开之后,忽必烈大为震惊,水战向来是蒙元的短板,张弘范葬身崖山固然让人意外,而唆都的能力有限,所以他们二人的死都没有阿里海牙的死给忽必烈带来的冲击大;现在连阿里海牙这样的名将都在陆战之中败给了宋军,那么阿术和伯颜他们看起来似乎也不保险啊?

于是忽必烈立刻做出应对,他派遣了更多的兵马南下援助伯颜和阿术,一队队精锐的蒙古骑兵从中书省离开,来到江淮行省和福建行省帮着伯颜和阿术防备从海上来的攻击,伯颜也因此收复了泉州和漳州,只可惜许夫人早已领兵遁入山区,留给他一座空城。散落在外的元军依旧不断受到攻击,所以这些兵力还是迟迟不能返回北方。

大海之上,李悠仔细地阅读着陆地上传来的种种消息,对着地图慢慢分析元军的兵力分布,许久之后他露出一丝笑容,起身来到众将面前,“如今时机已到,是该给蒙元一个深刻教训的时候了,传令下去,起帆北上。”(未完待续。)

第468章 神兵天降

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至元初年忽必烈下诏改燕京为中都,定为陪都。至元四年决定迁都位于中原的中都,并同时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的兴建工作。中书省官员刘秉忠为营建都城的总负责人,阿拉伯人也黑迭儿负责设计新宫殿。郭守敬担任都水监,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并以京郊西北各泉作为通惠河上游水源。至元九年,将中都改名为大都,将上都作为陪都。

距离忽必烈迁都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不过大都城内的宫殿官衙仍然没有修建完毕,就连城墙也不例外,城墙是夯土筑成,周长60里240步(28。6公里),高约10至12米,基宽20至24米,顶宽10至15米。筑城时采用宋代旧法,即在墙内先设永定木,然后再加横向的紝木,然后加土夯筑。由于大都夏季多雨,土城墙容易被雨水冲刷浸泡、导致倒塌,因此在建城之初曾议以砖石包覆,但因财力不足而作罢。后元廷专门抽调军队,负责收割芦苇、编织苇席,每年入夏以苇席覆盖城墙墙体,称为“苇城”,民间俗称“蓑衣披城”。

如今远远看去,大都城全都笼罩在芦苇编织的席子之中,就好像身披蓑衣的老人一样,毫无一国都城的气派,再想想那壮阔无比的汴梁城和临安行在,许多投靠蒙元的读书人都暗暗摇头,心中腹诽不已。

朵儿只乃是负责收割芦苇的一个小头目,这一****正带着手下驮着堆积如山的芦苇返回大都城内,刚走到城门口的时候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阵阵马蹄声,嗯?大都城外还有人如此飞奔?莫不是有什么紧急军情?朵儿只也是跟随忽必烈征战多年的老卒,立刻听出了其中的不寻常,马上回头张望,果然见到一名骑士正朝着忽必烈所在的大宁宫飞奔而去。

“前方出了什么事?”朵儿只大声呼喊道,他下意识的握紧了刀把,或许现在又要打仗了,可如今他们身在大都,又有什么人能打到这里来呢?

“南蛮子从东边上岸了,尔等立刻去找上司报道,随时等候命令。”这名骑士看他衣服蒙古人的打扮,立刻用蒙古语大声回答,话音方落就像一阵风一般从朵儿只身边擦过,往北方的大宁宫疾驰而去。

朵儿只闻言心中一凛,再也顾不得运送的芦苇,立刻带着手下的人马往城中而去,现在大都城内的兵马都跟随伯颜将军、阿术将军他们南下了,如果要打仗的话,像他们这些早已脱离军队的人或许都要上阵。

“什么?宋军往大都来了?”忽必烈也被这个消息震得蒙圈了,宋军不是在江南、福建和阿术、伯颜他们鏖战么?怎么突然北上到大都来了?

“南蛮子从直沽寨上岸,战船无数、船帆遮天蔽日,将海面塞得严严实实,直沽寨守军稀少无力抵抗,已经尽被所灭;如今南蛮子数万大军已经上岸,正往大都而来,还望陛下早做准备。”这名快马急奔的骑士已经耗尽了所有力气,刚说完情况就脑袋一歪晕了过去。

“陛下,大宁宫地处城外不利防守,如今还是先进到大都城内再说。”范文虎一听数万大军,当下有些慌张,蒙元大军全都被阿术、伯颜他们带到南边去了,如今大都城附近剩下的军队还不到两万,而且仓促之间也无处寻觅援军,这可如何是好。

“大都城尚未修葺完毕,城防漏洞颇多,还是暂且率军北上狩猎吧。”陈岩想得更远一些,大都城内的蒙元大军又不擅长守城,留在附近还不如北上暂避一时,料想那些宋军也追不上他们,等躲过了这一波再聚集军队定可将宋军全歼。

不料这一番话却惹怒了那些蒙古贵人,安童当即出言呵斥,“哼,你们这些南蛮子,仗还没开始打呢就想着逃跑。陛下乃是天命之主,我蒙古大军纵横天下又怕过谁来着。”说罢安童向忽必烈深深一躬,“陛下,安童愿领兵前去应战,给我一万兵马,我定能让这些南蛮子有来无回。”

“区区数万大军,又怎么挡得住安童大人,陛下只需安坐宫中,要不了几日定会收到安童大人的捷报。”在阿合马心中,宋人依旧是那副孱弱不堪的印象,所以他丝毫不担心安童会失败,如果不是他不擅长领兵,说不得就要和安童争一争这场唾手可得的大功。

行军打仗还是我们蒙古人可靠啊,这些南人也太胆小了,忽必烈还是更加相信四怯薛长之一的安童,随即下达命令,“好,安童,你率领五千怯薛军和七千五卫亲军前去迎敌,等获胜回来,朕亲自为你斟酒。”

“多谢陛下!”怯薛军乃是成吉思汗钦点的禁卫军,最早是由百人的贴身护卫发展为一万人的勇猛军队,包括1千名宿卫,1千名弓箭手,8千名散班,这些人出身尊贵、武艺高超,是蒙古大军终最精锐的力量,在进入大都之后,一般军事防务改由五卫亲军担负﹐但万名以上的怯薛依旧保留﹐备受优遇。

太子真金和阿合马等人听闻忽必烈的安排后,同时露出微笑,在他们看来只要怯薛军出马就没有什么敌人是无法击败的,料想用不了多久就会收到大胜的好消息了吧?

而陈岩、范文虎等汉臣却依旧担心不已,这支宋军的数量可是安童手下的好几倍,这一仗真的能获胜么?如果万一败了,他们都时候想跑恐怕都来不及啊。

忽必烈面上镇定自如,心中却也有一丝担忧,这股神兵天降一般的宋军实在是出乎了他的预料,再联想到他们此前不断骚扰江南和福建、引诱大军南下的经过,让他产生了不祥的预兆,这该不会是宋军有意为之吧?

不过他们想要打到大都城,就得先过了安童这一关再说,对安童和怯薛军的信任让忽必烈暂时放下了担忧。(未完待续。)

第469章 大隋骁果VS怯薛(为我不懂问候加更2/3)

大都东侧,李悠、张世杰和郑和带着大军缓缓前行,在他们身后有郑和手下的神机营,有张世杰掌控的大宋重步兵,此外还有一支全身披甲的精锐骑兵,张世杰看着这支骑兵感慨万千,“郑将军麾下精锐何其多也,不但火器无双,就连骑兵也是这般英武。”

郑和微笑不语,这支军队可不是大明的骑兵,而是李悠上岸之后召唤出来的五千大隋骁果军,只是借着郑和的名义稍加掩饰而已。

哎,这次任务亏大了啊!李悠看着折冲中郎将樊文超率领的大隋骁果,着实心疼不已,为了完成拯救大宋的任务,他接连召唤了两支军队,将此前的积累消耗一空,如果任务结束的抽奖没抽到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