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征战五千年 >

第105章

征战五千年-第105章

小说: 征战五千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乱局。”

“正是如此。”众人纷纷点头,勋贵家族在禁军之中经营多年,老一辈虽然已经死了,可他们的后辈却依旧在禁军中担任中级军官,若是禁军重建,凭借他们的人脉、能力,即使有这些文官的排挤,也难保会有人重新走上高位,比如这次保住了皇帝的李悠、钱骅、丘尚俭等人,这是他们万万不能容忍的。

还有正如杨介夫方才所说,大魏连续多年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这些文官顺手将失德的帽子扣到了皇帝头上,还借此机会从百姓手中夺走了不少土地,但他们也知道大灾之后多有大乱,若是全都依靠禁军从京城出发赶往各地平乱,恐怕禁军到了他们的家也被烧杀一空了。

“王侍郎说得有理,不知究竟有何良策可以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事关自己家族的安全,众人立刻竖起耳朵倾听起来。

“此事说来倒也容易。”王季和施施然的说出了三个字,“办团练。”

“办团练?”有些知道团练为何物的人很快品出了其中的味道,细细琢磨起来,有些尚不清楚的赶紧抓住王季和连声询问。

唯独杨介夫看着王季和沉吟不语,在这个时候提出这样敏感的问题,这王季和心中所想恐怕不简单啊,不过办团练一事的确大有可为。(未完待续。)( )

第231章 各怀心思

“团练者,五家为比使相保,五比为闾使相受,四闾为族使相葬,五族为党使相救,五党为州使相赒,五州为乡使相宾。族施邦比之法,十家十人八闾俱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也!”王季和摇头晃脑的给那些没听过这个词的人解释了一遍,“立国之初北地多有蛮夷来犯,太祖虽有心北伐却因为中原征战多年需要休养生息,无力派遣大军,故而号令北地结社自保,称为团练。”

“当时北地边郡不论家业高下,户出一人。又自相推择家资武艺众所服者为首领;当时北地颇有家业丰厚者聚集起了数千兵马,打得蛮夷不敢南犯,维系了北地大致上的安宁;知道十年后太祖腾出手来率军北伐,这些人也有不少到太祖帐下效力,日后以军功加官进爵的。”王季和将这一段往事娓娓道来,“一直到太宗时彻底将北境的蛮夷打服后,北地的团练社才被裁撤;而如今朝廷兵力不足,正是需要各地乡绅为国效力的时候啊,若是各府各县都能办起团练来维系地方安宁,区区流民有何惧哉?”

办团练不就是要钱要人么?我袁家有的是钱也有的是人,如果真的可以开办团练,那么以我袁家的财力人力,聚集起上千人的人马不成问题,而且老夫身为兵部尚书,大可以给他们弄些不要钱的军械,从军中抽调老兵训练他们;到了那个时候,即使再有流民作乱我袁家又有何惧哉?袁汝夔闻言立刻动了心。

若是我等手上有上千兵力,以后遇到争水争地的事情大可以将人马拉出来,官面上有我照应,下面有这些能打的团练,范阳一地岂不成了我卢家自己的地盘?卢承庆摸着胡须陷入思索之中,他们卢家眼下虽然也有护院家丁,但不过只有百余人,还不能明目张胆的置办军械,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也不肯放过。

乱世要来了,还有人想着杨介夫方才的话,心跳也变得越来越快;天下纷乱,草莽四起,手上有支兵马总是好的。

一时间众多官员难得的形成了一致,“王侍郎果然大才,此举实乃安定地方的良策啊,明日吾等就一起上书陛下,要求重开团练。”

“我中原向来是陛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如今国家乍逢大变,丧失兵马多达数十万,正是我等士大夫为国出力的时候啊,我胡家愿意出钱供养一千团练,以保境安民,维护一方安宁。”参知政事胡松年兴高采烈的盘算起来,嗯,松州府以他们胡家势力最大,这挑头办团练的事情只能是他们家牵头,到时候大可以借着收取团练费的名义狠狠地吸出一笔钱来,要是有人没钱刚好收了他们的地。

嗯,不支持团练就是不想维护一方平安,不想维护一方平安就是图谋不轨的刁民,这样的刁民即使打死了也是活该,他们的地自该奖励那些甘愿舍弃家财办团练的人。

为谋求家族私利也好,心怀不轨意图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也好,想借机倒军械赚一笔钱也好,总之这些人都对王季和办团练的建议十分有兴趣,并很快形成一致决定明日早朝在杨介夫推荐张果领兵平定河东叛乱之后提出此事。

今日王季和成了众文官之中最风光的一位,无论是寒门官员也好,世家掌门人也好,对他都大加赞赏,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人谁不喜欢?

“哈哈,徐先生,今日你的计策果然大受好评,自杨相国以下赞不绝口,大概明日早朝就会形成定局了,我王家在太原的实力又将大大增强,这都是多亏了徐先生啊。”回到自己的侍郎府,王季和大笑着称赞道。

“东主谬赞了,若非东主博闻强记,在下哪能想到这些。”王季和的幕僚徐志先并不居功,谦虚的答道。

“若非徐先生提醒,我也记不起来这件事,今日天色已晚,徐先生早些歇息去吧。哦,对了,城东的那座小院我已经命人收拾干净,侍女仆从什么的早已安排妥当,以后就归徐先生了,等这件事定下来后,我再看看能为徐先生谋一份知县的差事不。”有功就要赏,不然谁以后还会为你效力?王季和深谙用人之道,当即故作平淡的丢出一大堆奖励,引得其他幕僚满脸的嫉妒。

当夜徐志先就被带到了王季和上次给他的院子之中,徐志先坐在院子中间久久不能入睡,一直到月上中天,他才缓缓起身,望了一眼嘉州伯府的方向回房入睡;许先生,我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将此事办好了,您当年的就难之恩总算是得以报答,如今咱们两清了,日后若是有什么冲突咱们就各为其主吧。

“河东四府的叛乱尔等有何对策?”翌日早朝,第一件事果然说的是河东四府的叛乱。

“陛下,老臣以为可令南阳知府张果为帅,带三万勤王军前去平叛;张果文武双全,昔日曾屡立战功,必可大胜而归。”几名大臣先后出来说了自己的建议,李圭都不满意,最后还是杨介夫出马道出了昨日议好的方略。

“如此甚好,就按杨相国的意思去办。”既然不用调走自己的人马,那么一切都好说,李圭点头同意,同时在自己心中的小本子上添了张果的名字,日后自己收回朝权,定要将这投靠杨介夫的南阳知府张果革职问罪。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又说了一会儿不咸不淡的事情,魏士良尖利的声音再次响起。

“陛下,臣兵部侍郎王季和有事起奏。”王季和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下走出队列,双手捧着一封精心写就的奏折,“臣请陛下重开团练,以维持四方安定,预防河东之事重演。”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王季和手中那封小小的奏折上面,这可是关系到自己家族未来百年发展的要事,万万马虎不得。(未完待续。)

第232章 群臣响应

“呈上来。”到底什么是团练啊?大魏开国至今已经两百余年,这些开国之初的事情早已没多少人记得了,李圭显然不是少数人之一。

接过王季和送上来的奏折仔细看了看,李圭有些拿不准其中的味道,于是让魏士良将奏折读了一遍,然后问道,“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陛下,如今我大****败于唐括部,数十万禁军精锐一朝丧尽;加之近些年来灾害不断,诸多邪教乘机作乱,河东四府之事恐怕只是开始,山东、江淮一带亦有邪教私下串联,起事作乱也只在旦夕之间;各州府的守军早已糜烂不堪,恐怕无力应对这样的局势;唯有召集乡绅筹办团练方为上策。”按照昨日的安排,参知政事胡松年首先出来帮腔,义正言辞的说道,“我大魏养士二百余年,现在是他们报效国家的时候了;士绅们皆是各地威望出众之辈,有他们出面筹办团练上可以帮助当地官员清净地方,下可以约束乡民、剿灭乱党,王侍郎所言乃是两全之策,宜当即刻昭告天下。”

“陛下,京营禁军的抚恤户部早已无力承担,更别说筹集军费用于平定四处乱事了;而王侍郎所言不需朝廷花费一文钱,即可安定四方,此乃老成谋国之道,微臣赞同胡大人的看法,理当马上筹办此事。”户部尚书也出来给王季和站台,我户部现在是没钱了,如果不办团练你就等着天下大乱、烽烟四起吧。

“如今我大****败,朝廷宿将尽皆丧失,即使禁军重建,一时也找不到这么多带兵的将领来;而若是办了团练,朝廷自可以向开国之初那样从团练之中选拔人才补充到禁军之中。”兵部尚书袁汝夔也销了病假,出现在朝堂之上,当然今天另一位兵部侍郎却又突然告假了,这些日子朝中始终有几位手掌兵权的重臣缺席。

“按照王侍郎的意思,我大魏有多了一条选拔将领的途径,对朝廷是大大的好事。”这可是从那些勋贵手中夺走兵权的好办法啊,袁汝夔已经在考虑族中有那些子弟略知兵事可以借着张果率军平叛得机会混一点军功,到时候自己就可以顺势将他们调入京营禁军了,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河东四府出现动乱倒也并非全是坏事。

世家、寒门一系的官员有和上述几人同样想法的还有很多,他们纷纷出来为王季和站台,纵使偶有不同意见也是他们提前安排的托,只是为了引出更多的支持罢了。

见出来表示支持的都是杨介夫一系的人马,李圭有些担心,将目光移到勋贵一系大臣的身上,“昌华伯,你如何看待此事?”

“开国之初,北地的确有兴办团练之事,也曾有团练之中的俊才跟随太祖、太宗横扫漠北,为朝廷立下功勋之人;只是如今适不适合再兴办团练,老臣年纪大了,一时之间还想不清楚。”钱飒还没有回江南去,今天也出现在了朝堂之上,只是他的话等于没说一样。

“昌华伯掌管运河多年,自当知道依靠运河沿岸的禁军是没办法防御这么多贼寇的;兴办团练亦能保住运河平安。”现在通过这件事才是最紧要的,于是袁汝夔也顾不得和勋贵之间的矛盾,抛出了诱饵,“昌华伯也可以让家人在江南兴办团练吗,日后江南一带的平安恐怕就要拜托昌华伯了。”

钱飒抚须点头,似乎认同了袁汝夔的说法;接着李圭又将目光移到李悠身上,“嘉州伯,你如何看待此事?”

“微臣记得当年各地团练只允许使用刀枪弓箭,严禁置办强弩铠甲等重器,并仅限于维护地方平安,不得越境办事;若是王侍郎所说的团练也是这般,微臣认为倒也可行。”李悠按照和姚广孝商议的结果,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没有强弩、铠甲这些东西,仅仅只有布衣和刀枪弓箭,团练或许可以剿灭乱民,但不可能是禁军的对手,因此陛下你就放心吧,他们不会对你的统治造成威胁。但是至于日后么,大魏欺上瞒下的事情多了去了,也不怕再多上这一件。

有他们俩为例子,其他本想反驳的残余勋贵纷纷将话吞了回去,细细想起自己的家族能从中捞到多少好处来;能站在朝堂上的就没多少笨人,他们也很快琢磨清楚了文官们支持此事的原因,在当地扩大自己家族的影响谁不喜欢?于是他们罕见的对文官一系提出的政策表示了支持。

宝座上的李圭眉头越皱越紧,朝廷文武群臣同时对一件事表示支持,这可不是好事啊,他再次想起了李悠在有郕王府背景的茶楼就坐,以及太平郡主入宫拜见太后之事;心中顿时警觉起来,莫非李悠真的和杨介夫他们搅到一起了?

“既然如此,那就照此拟旨传抄天下吧。”心中纵使有百般的不愿意,可既然群臣全都表示支持,他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辩驳,只能按照群臣的意思允了王季和的奏折。

“陛下圣明。”朝堂上难得的响起了齐声称赞,群臣纷纷面带喜色琢磨起自己的家族能从此事中捞取的好处来。

不能再让李悠继续壮大实力了,李悠现在仅仅手握一个指挥的兵马就已经隐隐有引领年青一代勋贵的趋势,若是再把他前些日子坚守尉州、保驾回京的功劳兑现,他起码要官升三级,到时候手上握有的兵马就更多了,那时候还能得了?

不行,此人既然和杨介夫等人有所牵连,就不能再让他掌握更多的兵权了,得想个法子把振威营从他手里收回来才行啊,没了兵权就不用再害怕他和杨介夫勾结了,退朝之后,李圭回到宫中暗暗琢磨着。

可是到底用什么办法呢?李圭的手指不断在桌子上敲击着,心中闪过无数点子,但最终却都被他一一否决,始终找不到什么太好的办法。(未完待续。)

第233章 李圭的权术

朝堂上同意了,流程还是要走的,翰林学士书写圣旨送来给李圭过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