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七零俏佳人 >

第98章

重生七零俏佳人-第98章

小说: 重生七零俏佳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煮烂的**积都会比较大,显得十分“有料”,**块就能装成堆尖的一大碗。

主人家端出“熬肉”,即表示自家的体面,又表示出对客人的尊敬。

客人们也都十分有默契,在发出惊喜和赞叹后,一般都不会动筷子去吃,这使得“熬肉”成为一道能看而不能吃的菜。

当然,这个人不包括申红。

她今天是卯足了劲儿来吃大户的,所以才不管什么礼仪规范,凡是端上桌的,她都要先抢到自己碗里,堆尖儿了才开始吃。

所以,大家被她一筷子两块肉的举动惊到了。

但谁都没说什么,也许是不懂这里的规矩呢?

其实申红也不是第一次参加宴会,上次在刘爱玲的婚宴上,也上了一盘“熬肉”,当时见大家都不下筷子,还小声地问了旁边的人。

刚好就是高深的媳妇儿坐在她旁边,今天也是跟她一桌。

所以,她不是不懂,而是就是要吃。

桌上本来有人想提醒一句,但是张嘴又闭上了,毕竟她跟自家非亲非故,而且这姑娘插队的这一年,名声着实不太好。

尤其是上次批斗李梅的时候,大家对她的心狠手辣心有余悸。

最后一道压轴的菜,是李颖烧出来的,叫“红烧肉”。

白糖和上海的固体酱油都是李海鹏想办法弄来的,顾莉雅的母亲知道自己女儿不煮饭,所以虽然常常寄东西来,却很少寄这类厨房用品。

“这道菜叫红烧肉,大家放开肚皮吃,尽管吃。”田玉良走出来,笑着招呼客人。

有客人就笑了,“我虽然已经吃撑了,不过还可以再吃一块。”

下面的人笑了,“老田啊,你应该一开头就让我们吃红烧肉和熬肉,等我们吃饱了喝足了才端上来,实在是奸猾。”

田玉良哈哈大笑,“这道菜着实要熬一会儿,不然不够入味也不够烂。而且,如果一开头就上红烧肉,我就是把猪身上所有的肉都煮成熬肉和红烧肉都不够给你们吃的。总不能让我们大过年的,只吃一个猪头吧?”

一番话说得大家哈哈哈大笑。

参加杀猪宴的村民代表回家后,好几天高石庄全村上下都议论纷纷,尤其是那道肉圆子和红烧肉。

这些消息一一散开,甚至都传到村外去了。

后面,这两道菜真成了李颖的招牌,任何领导来了就要点名吃这两道菜。

那些耳闻田家饭好吃的人,终于大饱口福。

不过,第二天学习的时候,有些村民皱巴着一张脸,还不时往外跑。

张青他们很疑惑,打听发生什么事情了。

原来是那天在杀猪宴上吃肉太多,回家不久就开始拉肚子,“像箭一样射出来。”

他们说话时脸上的表情既带着几分满足,又含着些许遗憾和可惜。

后来顾莉雅才给出解释,他们大多都很久没吃过肉,或者没这样酣畅淋漓地吃过肉,肠胃一时间有些不适应,就急急忙忙地排泄出来,真是可惜了。

当然,申红最后会如何,结局不用想都知道。

后面喜儿他们几个一看见她,下意识就捂鼻子,总觉得她身上还有一股屎的味道。

杀完猪以后,田家就开始忙着做豆腐,制作泡豆腐和豆腐乳。

泡豆腐有点儿像上海的油豆腐。

去年因为时间赶,当时只做了两版豆腐,豆腐乳是喜儿做的,泡豆腐是在集上买的,味道远远不如自家做出来香。

今年一家人在一起,再加上院子里也收了不少黄豆。

计划今年好好忙一场,先把豆腐打了,然后把一块完整的豆腐切成三十二个小方块,放进烧好的油里夯。

这样用油,整个高石庄也就这两家了。

家家的油都恨不得数着滴数来用,当年喜儿刚穿过来的时候,过的也是这样的日子。

想着不过一年多的时间,生活总算奔上了小康。

至少吃油不用数滴数,打油不用论两了。

油锅里夯好的豆腐迅速膨胀,上浮到油面,再翻动几下,直至表面色泽金黄,就捞出来。

慢慢地就有一竹篮子胖鼓鼓的泡豆腐,在上海哪有这样的光景?

李海鹏和董亮在旁边看得口水直流,感叹上海豆制品只能凭票供应,而且每人每十天只可以购买六分钱的豆制品。

嫩豆腐八分钱一块,六分钱就是四分之三块豆腐。

喜儿几个孩子都抢着吃第一锅,烫得一个个龇牙咧嘴,却一边拼命地往下咽,一边嘶嘶直吸气。

田诚和张逸不过刚吃了两块,就被赶着去给苗青他们送泡豆腐去了。

一再叮嘱喜儿,一定要给他们留着。

“快去快回,第二锅吃不是一样的么?这要趁热吃才行。”李颖一挥手,把他们赶出厨房。

今年足足做了五斤泡豆腐,还是吃完一轮,送了一轮后留下来的。

足够今年吃一个冬天,这东西也不能久放,容易变味。

喜儿咬着滚烫地泡豆腐,“要是有个火锅就好了,这东西是打火锅的绝配啊!”

一席话说的大家都看着他,李颖挑着眉问,“你咋知道啊?吃过?”

喜儿心里一咯噔,豆腐烫到舌头都没意识到。

第一百九十四章 夏天的约定

“这泡豆腐中间全是空心的,如果丢进火锅里面,吸满了汤汁难道不好吃吗?”喜儿一脸萌态,表示你们的问题好奇怪哦。

“吃货,这才是典型的吃货,以后别光叫我一个人了。”顾莉雅点着喜儿的额头,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找到同盟很高兴。

反而因为她抢了自己的头衔,有点儿不服气似的。

做好泡豆腐,李颖又开始忙着做豆腐乳。

因为喜儿有成功的经验,而且还是大家公认的味道好,所以在这项工作中,她是技术指导。

依旧是把新鲜豆腐切成小块儿,一排一排地码在竹篮里,当然干这活儿的时候要尤其关注甜圈和甜头。

因为第一篮子被它们俩吃个精光,而且还想垂涎第二篮子。

当时被喜儿追着打,它们还以为主人心情好,跟它们玩儿游戏呢。

气得她将这俩干了坏事的家伙扔给金毛,狠狠操练了几天。

如今两只狼狗已经长到一百好几十斤了,这次过年前,张青还说要重新给它们盖房子,让它们也好住新房子过年。

就在一小块儿一块儿豆腐开始长出白毛和红色绿色灰色的霉斑时,两位陌生人登门了。

“请问是田家吗?”一位老大爷后面跟着位年轻的后生,一看就是两父子。

穿着很朴实,身上都是补丁,不过这年头身上没补丁的也没几个。

不过这大冬天的,竟然穿了两件单衣,看着就觉得冷得很。

说话的时候,哈气成雾。

“这里就是田家,您是?”喜儿正在查看豆腐的发霉程度,听到外面有人叫门。

李颖他们都在后面的猪圈忙活着,村里的二十多头猪如今可是田家的宝贝呀!

“夏天的时候,田家定的凉席和一些竹制品,我今天给送来了。”喜儿这才注意,老大爷和后面的年轻后生身上都背着大筐小筐。

“我们家定的吗?”喜儿想了想,完全没印象,难不成是家里别的人定的?

“是一位老大爷,上半年在洪河水库那边掮竹子的时候,你们村一个年轻人掉下崖。老人家本来想让我们帮忙把竹子掮回来,我得知他是想打竹器,便自告奋勇了。”老大爷很憨厚,说这段话的时候明显很紧张。

他既然能说出时间地点和人物,可以肯定是爷爷定下来的。

“你们先进来坐,喝杯热水,我去叫爷爷。”喜儿赶紧让他们父子俩进来,竹制品就先放在院子里。

“没事儿,我们就在门外等好了。”老大爷很讲礼貌,后面的年轻后生更加腼腆。

“没事儿,进来坐吧。外面挺冷的,我爷爷就在后面,等我去叫他。”说着,喜儿给他们俩一人倒了一杯热水,放进他们手里。

这年头,人都挺朴实的。

所以,能对人好的时候,喜儿都希望自己对人是善意的。

刚好张逸这时候过来,然后干脆让他跑腿,自己跟这对父子俩聊天。

得知他们就是给王强救援时给过帮助的那些村民之一,当时他们也在现场,不过那时大家心思都放在崖下面的王强身上,对别人倒真没注意。

他们也关心王强的情况,喜儿说:“他如今正在南京的医院做复健,人已经能站起来了,但脑子受伤导致智力受到一些影响。”

“还好,还好,至少命保住了。”老大爷有些唏嘘。

喜儿也这样觉得,只是他父母的下半辈子会比较辛苦,毕竟他如今只有三四岁稚童的智商。

除非下次喜儿有机会见到他,继续给他喝灵泉水,说不定有治愈的希望。

不然,就只能靠父母照顾一辈子。

娶妻生子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然后又讲起了夏天的那场洪水,他们村子刚好就在水库的下面。

泄洪不及时,导致水库崩溃的时候,他们村最先受到波及。

他们家更是瞬间被夷为平地,老母亲和妻子都不知所踪,只有外出务工的他和儿子躲过一劫。

喜儿听得目瞪口呆,“你们村子受灾如此严重,上面都没有拨款救济吗?”

老大爷只是憨厚地笑笑,没多说啥,光看他们现在的样子就知道实情了。

年轻后生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喜儿,毕竟她只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听着她和父亲侃侃而谈,简直比自己厉害不知多少倍。

捧着滚烫地杯子,心里极度不是滋味。

又再次垂下头去,不发一言。

以前,他也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年轻人,但家里接二连三的出事,磨灭了他对生活所有的希望。

“哟~~老大哥,我等了你一个夏天,还以为你忘记我们的约定了呢。”田老爷子一进来,见眼前的人有些熟悉,一深看,这不是夏天说要给自己做竹床的人么?

“呵呵,家里出了点事情,所以晚了些。”老大爷,不,在老爷子面前应该叫老大哥。

依旧是憨厚地挠着后脑勺,不过比夏天看到的时候苍老了不止五岁。

想必,又是经历了一些劫难吧?

田老爷子没多细问,听说他送过来一些,连忙出门去看。

“老大哥的手艺果然是好啊!”老爷子摸着光滑的竹席,上面还编织了可爱的图案,他是听说这是给孙女儿,所以特别加上去的么?

老爷子不免对这个人高看一分。

“真的好漂亮哦!夏天的时候,要是有一张竹床,放在榕树下面,肯定很凉快。”喜儿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精美地竹制品。

每一样都像是艺术品。

“我爸爸的手艺是远近闻名的,不过,如今手艺也都不值钱了。”年轻后生终于说了进门后的第一句话。

“谁说的?以后,像你老爸这样的手工艺人会被人高价请出山的。”喜儿下意识就开口反驳,然后发现大家都愣着看向她时,才意识到自己说了啥。

干咳两声,掩饰自己的尴尬,“本来就是啊,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将来会逐渐从温饱上升到对生活有更高的要求,甚至美感,艺术感。这些东西可能在农村不值钱,但是拿到城市里,你老爸的东西会被人高价抢着要的。”

喜儿也没想自己一番话,有一天会彻底改变了这对父子的一生。

不过,如今他们迫切的不是大家欣赏他的艺术性,而是实用性。

毕竟这东西当时答应是在夏天送过来,没想一拖竟然就耽搁到冬天。

其实田家有足够的理由拒绝,但是这对父子太需要利用这堆东西来换取一些物资,不然这个年过不下去。

第一百九十五章 过年准备

“喜儿,去给老大哥拿三斤面粉,还有一些青菜。”老爷子轻声吩咐道。

喜儿点点头,估计这是约定的时候,说好的价格,其实她觉得有些低了。

不过这年头,粮食有多紧张,她也很清楚。

三斤面粉已经不少,不过青菜可以多给一些,毕竟是自家园子种的,多到吃不完。

喜儿和张逸去菜园子,各种菜摘了整整两箩筐,抬出来。

“您家的青菜长的真好啊!”老大哥忍不住感叹。

的确,冬天还能有这么多青菜,整个淮北估计都找不出第二家来。

“呵呵,我们家的孩子也就这件事情做的不错。”田老爷子很谦虚,不过裂开的嘴角泄露了好心情。

喜儿又进屋称了三斤面粉。

“这是当初答应你的,收着,也好过个年。”老爷子把面粉递给老大哥,然后指着身后两筐青菜。

“这都是给我们的?”年轻后生还有些不敢相信。

“使不得使不得,当初说好的一斤面粉,今天给了三斤依旧足够了。怎么还能要如此金贵的青菜呢?”老大哥有些惶恐。

“我们家的青菜是真的很多,不然我也不会打肿脸充胖子。再说了,我是真的很喜欢您做的手工,不懂爷爷跟您定制了多少。如果您愿意,可以再多送一些过来,给钱或者粮食都行的。”喜儿态度很诚恳,而且她也是真心地很喜欢这些手工制作的东西。

到了后世,会越来越稀少。

“你爷爷本来来定制了竹床,竹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