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簪缨问鼎 >

第168章

簪缨问鼎-第168章

小说: 簪缨问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可能有羡慕,可能有感叹,却不愿真正触碰。只因他清楚,自己不是那种可以付诸真心的人。

直到今日。

微微的颤抖,再次冒了出来,就像瘾症爆发的前夕。梁峰用力按住了膝头,也压住了那来自体内深处的东西。已经闹成这幅模样,就不需要其他来添乱了。既然奕延都说能克制,那便按照另一种方法来吧。任何时候,时间都是最好,也是唯一的解药。

只要再给他们一些时间,来缓和这一切,就足够了。

略显疲惫的,梁峰缓缓合上了双目。

第199章 行难

“永明已经占下冯翊了?好!不愧是吾家千里驹!”听到最新战报; 刘渊不由喜形于色; 高声赞道。

这些天; 他时时关注着西面战事。几日前得知刘曜一举攻陷长安,二话不说便增兵两万,想要彻底占据长安。谁料援兵还未到; 刘曜就弃城而去。听到这消息,可把刘渊气坏了,谁料肚里的邪火还没发出来,又传来了刘曜攻占冯翊郡的消息。

长安距离平阳郡终归是远些,但是冯翊郡就不同了。非但直接与平阳接壤; 又能对河东成包抄之势。加之潼关一下; 进逼弘农也有了门路。如此一来; 司州半壁都要归于汉国,倒是比打下孤零零的长安; 要划算许多。

这下积攒的怒气立刻消弭干净; 刘渊哪能不抚掌大笑。看来丢了长安; 也不能怪在刘曜身上; 反倒是此子果决,让汉国胜上一筹。

“恭喜王上再下一城!”尚书令刘欢乐拱手贺道,“而且此次攻长安,乃是趁日食之便。看来当初上党之事,颇有蹊跷!”

这也是此次长安大捷的重要收获之一。刘曜称他命晋国太史令署职官,推算出了日食的时间,故而才能一鼓攻克长安那样的坚城。那反过来说,当初上党在正旦突然发兵,攻下阳邑,是不是也是算出日食,刻意而为呢?

若是果真如此,那病秧子的胆量可就太大了!

一旁大将军呼延亮冷哼一声:“听闻梁丰升任并州刺史了?难怪会发兵攻占祁县。等他入主晋阳之后,并州局面,怕是难捱了。王上,不如趁早发兵,再攻上党!”

听重臣这般建议,刘渊眉头微皱:“日食一时,姑且算是梁子熙使诈,但是落雷总是有的。若是冒然兴兵,将士们说不定会生出怯战之心。”

“此事定然也是花招!”呼延亮厉声道,“那梁子熙伪称佛子,说不定收了什么能施法的奇人异士。不如在军中准备些污血秽物,等到临战之时抛在阵前,定能破其异象!”

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阶下众臣纷纷称是。刘渊却没一口应下,而是道:“也不急于一时。并州大战数载,又有离石蝗荒,就算打下也无甚好处。但是河东不同。如今要务,还是先占河东!”

河东郡可是真正的丰饶之地。不说那些良田沃土,只是河东诸世家,就是大大一块肥肉。闻喜裴氏、毋丘氏,安邑卫氏,哪个不是一顶一的豪门?汉国与他们可没什么交情,若是不降,便只有死路一条。侵占这些阀阅的田产家财,该有多少入账?

更何况,河东还有盐池!如今晋国兵马齐聚荆州,正跟伪帝司马颖打得不可开交。冀州大乱,青州、扬州也有反贼,雍州刚被搅成一锅烂粥,又被刘曜占去了冯翊。哪里不是兵力匮乏?而河东同弘农、洛阳还隔着条黄河,就算晋军想回兵来援,也是无力。可以说此刻,才是发兵的最好时机!只要占了河东,就是占了大大一座钱库粮仓,那些燃眉之急,顿时烟消云散。

沉默良久的侍中王育也道:“且不说河东之重,单是梁子熙那刺史名头,就有机可趁。若是此子入主晋阳,压不住旧臣,或是跟领兵之人发生冲突。届时无需一兵一卒,就能让并州陷入大乱!”

这才是刘渊最想看到的事情。抚须一笑,他道:“王侍中所言,深得孤心。听闻刘虎最近也投汉之意,不如让他联合白部鲜卑,从新兴郡一路攻打晋阳腹背。如此,待河东安定之后,也能从容应付并州兵马。”

刘虎乃是匈奴右贤王去卑的孙子,号铁弗氏。之前一直自理门户,现在可能是见汉国势大,起了投效之心。若是他能联合鲜卑人攻打晋阳,可就为自己争取了大大的喘息时间。

打定主意,刘渊不再犹豫,长身而起:“传令点将!孤要领兵,亲取河东!”



经过几日准备,一支足有两千人马的队伍离开了上党,向晋阳而去。

毕竟是战时,不宜大肆宣扬,梁峰走得可谓无声无息,就连城中百姓,也多有不知。这当然是为了安全考量,若是弄个夹道相送,说不定出了上党就要遭伏。

然而一路行来,梁峰的心情却不好受。潞城是上党腹地,也是经营最好的一块地方。越是远离,环境就越差。抵达涅县时,成片的农田少得可怜,邬堡反倒密集起来。而越过涅县,真正进入太原国地界,他面前的世界,全然变了个模样。

道路早已荒芜,田野中隐约可见未曾掩埋的白骨,方圆十数里都未必能见到一村一镇,偶尔出现的人迹,也是携老扶弱的逃难流民。这还是他们人数众多,盔明甲亮,若是换个商队,恐怕那些藏在山林之中的贼匪,已经一拥而上了。

当年自己命人僻出的商道,早就断绝。上党没人敢犯,但是太原国这个打了足有两年仗的地方,早就沦入了无政府状态。怕是卖妻鬻子,也屡见不鲜。

只是隔着几十里路,就成了如此模样。被围困一载的晋阳,又会如何?

越走,梁峰的心情就越发沉重。这可是并州的核心所在,是三晋大地最丰饶的晋中盆地。若是太原国都如此,并州其他地方,简直不敢想象。

并没有直接前往晋阳,到了阳邑,队伍就停下了脚步。身为县令的葛洪,亲自迎出城来。

“半载未见,稚川也受累了。”葛洪非但瘦了,还黑了不少,哪有当初隐士道人的风度。只是一见,梁峰就忍不住叹道。

“使君你这模样,才是病劳过度!”葛洪可没跟他客气,简直恨不得抓住腕子号一号脉。

他是听说了梁峰误中寒食散的事情,但是没想到竟然病的如此严重!这一年多的调养,全都白费了!

梁峰见状一笑,挽住了对方的衣袖:“季恩也跟着来了,不忙,你们有的是时间会诊。先与我讲讲阳邑城中情形。”

这次姜达也跟在队伍之中,倒不仅仅是为了给梁峰看病,更是要主持并州的防疫工作。大战之后必有大疫,并州本就人口凋零,再碰上疫病,可就糟糕了。

这一城毕竟也是葛洪的心血所在,随着梁峰登上车驾,他仔细介绍道:“阳邑城中如今只修复了城墙,城里不少屋舍毁于当日夺城之时。我也没让他们全部重建,大半改成了棚屋,作为隔离区,安置过往流民。夺下祁县之后,城中的流民便分派下去,垦荒抢种。过些日子,应当还能收上一季大豆。”

梁峰边听葛洪讲述,边看着城中景象。果不其然,这荒败的小城中,人口倒是比一路上所见的都多,就算人人面有菜色,终归也不是那种麻木恐惧。又要守城,又要安民,葛洪身兼数职,没有累垮,已经是身体强健了。

待到了县衙,看着烧白了一边的屋舍,梁峰摇了摇头:“只是一县,着实屈居了稚川……”

这才是真正具备操守和才能的古代官僚。而且是那种出则将,入则相,行则医,隐则仙的复合型人才。放在一县之地,实在大材小用。

葛洪那晒的黑乎乎的面孔上,泛起一丝殷红:“当初洪在军中,只觉军旅殊险。未曾想主政一方,才知其险不亚于阵仗。半年以来,阳邑共收容三千丁口,这活下来的,终究是大晋子民。”

葛洪是个道者与儒者的混合体,他的人生理念,混合了道儒两家对于生命的真切关怀。当年离开军旅,不过是暗恨南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晋升,又被上官排挤,才愤然挂冠离去。但是现在身为县令,治理一县,立刻让他心底一直压抑的东西,复苏醒来。

见葛洪那副神情,梁峰笑着点了点头:“稚川有此一念,就是万民之幸了。不过此去晋阳,我还需帮手。”

听到梁峰如此说,葛洪眉峰不由一动,这是招他入幕。从县令变为刺史的幕僚,看似平迁,实则擢升了一大步。然而卷入晋阳的政乱之中,他还能如现在一般吗?

似乎明白葛洪的心思,梁峰又补了一句:“稚川无需担忧,你所要辅佐的,只有我一人。那些繁杂人际,会有思若操办。”

葛洪不是交际型人才,相反,在人际关系上始终有些木讷呆板,不知是不是幼年丧父带来的影响。处理具体事务,完全可以胜任,但是其他仍需要磨砺。

听梁峰如此说,葛洪终于点了点头:“只要使君不弃,洪定尽心竭力!”

有了葛洪,就能再多一份助力。梁峰松了口气:“如此一来,我就能放心前往晋阳了。不过当务之急,是准备一辆华盖立车。”

“立车?”葛洪莫名其妙的重复一遍。朝廷唯有祭拜郊庙明堂时,才会大车立乘。三公九卿、二千石者允许驾驷。向梁峰这样的刺史,平时都应该是安车驾二才是。怎么会突然想起来立车?

梁峰一哂:“有人拒不出迎,我自当登门造访。这晋阳,也需要一股新鲜之气了。”

第200章 入主

看着面前年纪轻轻的刺史主簿; 张司马矜持的笑道:“未曾想梁刺史来得如此之快; 明日我定召集府中上下; 恭迎使君。”

他出身安平张氏,门第虽然不显,但是从叔张载可是大有文名。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三人并称“三张”; 与陆机、陆云兄弟的“二陆”齐名,都是太康年间数一数二的文学大家。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家世,他才能搭上司马腾,在其军府中任司马这样的要职。

如今这晋阳城,就属他位职最高; 新上任的刺史到来; 自然也要他率众去迎。

不过这个“迎”; 可就有讲究了。出城是迎,出府是迎; 端坐府中; 也是迎。但是意义截然不同。他这么说; 显然就是不准备兴师动众。而这样的态度; 对新官上任的梁峰而言,无异是一个下马威。

看来主公所料不差。心底愠怒不显,段钦平和的笑了笑:“有张司马这话,下官便安心了。”

两人皮里阳秋的又闲聊几句,段钦便起身告辞。看着对方背影,张司马微微眯了眯眼睛。如今这局面,实在也怪不得他。

并州之前由司马腾主政,以将军府替代了刺史府。府中的“上佐”,也就是长史、司马和谘议参军三人是品阶最高,最能说得上话的幕僚。相反身为刺史府纲纪吏的别驾从事和治中从事,被不同程度的架空。

而司马腾逃出并州时,带走了高长史和俞参军,只留他在晋阳主持大局。这一年间,不知是因为疲惫还是害怕,原本在任的别驾和治中又相继告病,刺史府中官吏,都在等待新任刺史到来,再选佐官。

这样的情况下,刺史府就更是他一人说了算。如果朝廷派来一个带戎号的刺史,那么一切都好说,依照循例即可。但是偏偏,朝廷派的是个单车刺史,没有领将军衔,而是另设都督人选。这样,情况可就复杂了。他是将军府出身的佐官,将来必然要对新任的宁北将军负责。这可是立场问题,容不得半分马虎。

刺史和都督这两者,因为身份和职位的关系,从来不会融洽。有时甚至会因权利争夺打得不可开交。

而身为司马,负责的本就是将军府军务。向一个单车刺史献媚,说不定未来的长官会如何看待。但是反过来,若是对梁刺史不理不睬、不冷不热,对方也不能如何。毕竟司马一职由朝廷指派,选拨任用也是军府说了算的,梁子熙难道能随便罢免自己吗?

这一加一减,就决定了张司马最终的态度。等人进了刺史府,欢迎一下也就行了,何必大张旗鼓?

说来,也是这梁子熙位分不够。区区梁氏,门第平平,还不如张氏来的有人脉根底。听传言,他跟晋阳王氏的联姻也没能成功,还克死了对方一个待嫁女郎。如今王汶已经离开并州,留下的王氏旁枝指不定如何待他呢!

要知道一州的别驾、治中必须从本地高门中选拔,本来就是代表地方利益的士人。到时候梁子熙能不能压住那些眼高于顶的晋阳望族,还是未知。这么一个怎么看对没什么前途的家伙,哪值得张司马费心巴结。

转眼就把那寒门主簿抛诸脑后,张司马又仔细计算起,新任都督何时会到并州了。

牛车吱吱呀呀,行在破败的大街上。看着眼前景象,段钦也是感慨万千。当初晋阳何等繁华,虽然不比洛阳、邺城,也是北地一等一的大城。可是现如今呢?荆棘成林,府毁屋焚。那些豪门留下的华宅,更是像鬼宅一般,凋敝凄凉。

在这样一座城中,百姓会是何等样貌?当初被围的洛阳城、长安城,就是最佳的写照。路上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