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回到六零年代 >

第9章

回到六零年代-第9章

小说: 回到六零年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油条要了两根,坐那儿吃了起来。

吃饱喝足溜达到大众澡堂,坐门口等人家开门。

澡堂子十点才营业,一池子新水就叶青一个人,脱衣服跳进去,终于舒了一口气,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快中午十二点时候,叶青慢吞吞换衣服出来,去国营饭店又吃午饭。

吃饱喝足,坐到档案局门口等到下午三点,才看见徐友亮从里面出来,叶青赶紧迎上去。

“徐公安,找到了么?”

徐友亮瞪她:“哪有这么快?回去吧,明天继续。”

几十里路一气跑回去,到了县城人们还没开始做晚饭,回到大杂院,叶青进屋倒头就睡。

第二天一切照常,晚上回来,临到县城时,徐友亮扫了眼气喘吁吁的叶青说道:“明天你就不用去了,有消息我通知你。”

叶青心想你自己去还不知道又找些什么驴唇不对马嘴的应付我,忙摆手赔笑道:“我不累,哪能让您一个人辛苦呢?”

徐友亮黑了脸:“明天还是那个时间,道口集合!”

一连三天,叶青都是早出晚归,徐公安那里还是没半点消息,叶青有些后悔,早知道不说自己姓叶了,张王李赵随便挑一个,也许选择还多一些。天气越发凉了,每晚睡在四处漏风的窝棚,浑身裹紧了被子还是冻得手脚冰凉,叶青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

这天上午,徐友亮正在档案室里找的满头大汗,想从解放后这些年的户籍资料里把人找出来,那可太难了。

前几年赶上头一次登记,有的人在外地谋生,当地办理了户口,农村老家也给登上了,这人就两份户籍。还有这两年精简工人回乡,城镇户口注销,一看反正农村户口也不给粮票,要不要无所谓,有的人就干脆没户口。

徐友亮手里拿着线装繁体卷宗,对照着正规户籍资料挨个找,到了中午还是没半点线索。

“徐同志,先吃饭吧。”档案局的工作人员提醒。

“走,一起去。”徐友亮放下卷宗。

像他这样的单身汉,粮食关系都放在单位,县城公安局没单独食堂,关系就挂在县委。一天三顿,晚上回宿舍睡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临出门前徐友亮带着证明去县委食堂办手续,大师傅拿着他的饭本涂了几个圈,把粮票折算给他拿走。

到了省档案局食堂,徐友亮把粮票交到窗口,开始排队打饭。

两个玉米饼子一碗菜粥,徐友亮就着食堂腌制的小咸菜吃的津津有味,当拿到第二个饼子时候突然停住,似乎想起了什么。

路上也没看见叶青带干粮,徐友亮知道她在老吴家借住,估计是不好意思让人给准备,这几天中午她在省城吃什么?

徐友亮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折腾她跟着一起来了,看着手里的玉米饼有些肉疼,想了想还是没吃,掏出手帕裹上,放进挎包里。

下午汇合时候叶青一听又没消息,心里有些失落,没说什么,跟着徐友亮往回跑。

“停下!原地休息。”徐友亮喊住叶青,两人气喘吁吁的坐在路边地头上。

叶青心不在焉,想着自己住进大杂院已经快一个月了,陈嫂子脸色越来越难看,那个小窝棚想继续住下去恐怕不容易。还有吴婶家,虽说一家子都是好人,但是时间长了,一锅里吃饭总会有矛盾。

越想越烦,叶青正在纠结时候突然就看见一个玉米饼子递到眼跟前。

“拿着。”徐友亮面无表情说道。

叶青怔住,不明所以地看着他。

“吃吧。”徐友亮不由分说把玉米饼塞到叶青手里。

叶青回过神,才想起来这几天只顾着自己吃了,把徐公安扔在档案局没管。可是她也不敢说请吃饭啊?被拒绝还是小事,万一再说她行贿公安犯了原则问题,大帽子扣下来她可担当不起。现在什么意思?

叶青摸不着头脑,看着手里的玉米饼子直发呆。

“你中午吃过了?”徐友亮问。

“没!”叶青立即否认。

说完又后悔,只好拿着玉米饼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边吃边偷眼打量徐公安,琢磨他到底什么意思。

徐友亮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眼角余光却把叶青小动作都看在眼里,不知道怎么着,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家里养的那只猫来。

小猫刚来家还认生,不肯跟他亲近,母亲就拿了吃食让他喂,小猫看见吃的小心凑过来,一边吃还一边警惕地打量他。见叶青乌溜溜的眼珠子转来转去,徐友亮怎么看都觉得和那只猫一摸一样。

“我吃饱了……”叶青三下两下把玉米饼吞进了肚子。

“吃饱了?继续赶路吧。”徐友亮站起来。

第14章寻根问祖

晚上在吴家吃饭,叶青看着吴婶特意给她蒸上的一个包子,怎么也吃不去。

“叶啊,你别发愁,这大海捞针的,也不是一天半晌的事儿。”吴婶以为叶青好些天没找到线索才吃不下去。

“哎,知道了吴婶。”叶青掰给小囡囡半块,好半天才把自己手里的半块包子吃完,下午那个玉米饼子有些吃撑了。

转天一大早,叶青早早赶到县城大道口,远远就看见徐友亮站在那里,手里还推了辆自行车。

“凤头!”叶青惊呼。

徐友亮拍拍车座笑道:“不错吧?英国货,全县就我们局这一辆。”

说完他又有些后悔,生怕叶青追问怎么前些天没骑出来。

叶青哪里顾得上想这些,全身心注意力都在这辆自行车上。英国的老牌子,据说钢架结构都是战斗机原材料,溥仪大婚时候,他弟弟那个什么王爷就送了这么一辆。建国后国家进口过一批,没想到自己今天居然看到实物!

“上来!”徐友亮跨上车,大长腿一只撑地一只蹬在脚蹬子上。

叶青兴奋的窜上后车架,伸手就抓住徐友亮的腰侧。

徐友亮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后腰直冲脑门,脸瞬时涨得通红!

“咳,你……坐好了!”

“哎,知道啦!”叶青坐在后车架上应了一声,赶紧换成双手紧紧抓住!

徐友亮怔忪片刻,猛地就蹬动脚踏……

城郊大道上,自行车一路疾驰,风驰电掣!叶青在自行车后架上硬是坐出宝马的感觉!不禁赞叹,徐公安的腿脚真给力!难怪要提醒她坐好,这速度……不小心还真的就飞出去了。

两人刚过八点就到了省城,叶青照旧去泡澡堂吃饭。

一上午徐友亮都有些心不在焉,刚到中午就去食堂打饭。

“呦!红烧肉啊?还是你们省城条件好,我们县委食堂自打中秋节就没见过肉星。”徐友亮打趣。

食堂大师傅忙解释:“徐同志,这不月底了吗?给大家伙也改善改善,来,多给您两块儿,全肥的!”省城条件是好些,但也不能让下面的同志说出话来。

徐友亮笑笑,打了两个三合面馒头,自己就咸菜吃了一个,留一个跟原封未动的红烧肉一起装进饭盒。

下午往回骑的时候,出了城没走多远徐友亮就停住车,让叶青下来,把挎包里的饭盒掏出来递给她。

“红烧肉?”叶青欢呼一声,口水差点没流出来。

“赶紧吃,一直在锅炉房放着,还温乎着呢。”徐友亮笑道。

叶青总算是看明白了,原来徐公安担心自己在省城没饭吃啊?还别说,档案局的伙食真不错,吃完还能稍出几块来。

快一个月了,叶青就没吃过正八经的肉,国营饭店卖的说是肉包子,其实里面就零星几个肥肉丁。

一手抄起筷子,一手拿着馒头,叶青不客气吃起来。

徐友亮看着叶青狼吞虎咽,觉得越发像自家那只猫,不由得就伸出手想放在叶青头上给她顺顺毛。转念又一想,不对!这可不是自家的小花猫,是个大姑娘,真要是动手动脚,惹急了非得挠自己不可。

徐友亮尴尬的把手缩回来,摘下帽子在自己头上挠了挠。

想起自家那只猫每次吃东西都冲他摇头摆尾,讨好似得喵呜喵呜叫几声,徐友亮看着只顾自己埋头大吃的叶青就皱起眉头。

“嗯,呜呜……好吃!”叶青嚼着满嘴红绕肉口齿不清地说。一个月不沾肉,现在吃起来真是太香了!连只带着一点肉皮的肥腻膘子都尽数吞了下去。

徐友亮终于心满意足:“吃完了那就回去吧,明天还要起早。”

叶青忙不迭点头。

又过了两天,还是没线索,就当叶青想放弃另寻方法时,徐友亮终于找到了个姓叶的。

“年龄对的上,其他资料也没问题,就是前几年已经把户口迁走了,人不在本地不好查证。”徐友亮皱着眉头说。

叶青接过来仔细看这份卷宗:叶福海,四十五岁,惠安县大洼乡前沟子村,五二年户籍调入安徽省新南市附属二矿区,家庭成员……

这时代户籍没有联网,虽然审查严格但是管理漏洞百出。地域省份各自管理,常常是这边开了迁出证,那边不接收,或者这边开了准许调入证明,那边又死活不给开迁出证的。

叶青研究过落户政策,发现不少漏洞可钻,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先确定下身份。叶青原来想过在这边找个合适的人选一次办齐,可是想想又觉得风险太大,以后难免受制于人不好脱身。

现在看到叶福海的资料,叶青惊喜万分,那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这边确认身份办迁出证,再到那个什么新南市想办法办理正式落户手续。就算出了问题,跨省的两个单位谁也管不着谁,两边相互推脱打马虎眼,正好给自己钻个空子。

“没错!就是他了!”叶青兴奋地喊出声。

“你怎么确定的?”徐友亮疑惑问道。

叶青愣了下,忙遮掩道:“我是看名字眼熟,或许小时候听过,也许他就是我的生父。”

徐友亮松口气,拿了这份卷宗去办理借调档案的手续。

晚上回到县城,徐友亮一直把叶青送到大杂院门口。

“你先寻访着,要不是咱们再去省城找档案。”

“嗯!谢谢徐公安。”叶青说完迫不及待的跑了进去。

徐友亮推着车子站在门口,忽然觉得有点失落,就像当初那只猫跑出去再也找不回来一样。

晚上吃饭,叶青兴高采烈的跟吴家几个说这事儿。

老吴也替她高兴:“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有点线索了。”

吴婶却忧心忡忡:“新南市我听说过,都到外省了,离着咱们县可不近,要到省城坐火车,当天可赶不回来。”

叶青笑笑:“我还没打算直接去那边,想先到老家看看,七八不离十了再去认亲也不迟。”

老吴点头:“是这个理儿,反正前沟子村离着也不远,探听清楚了再去认亲也稳妥些。”

老吴拿出纸笔画线路图讲解路怎么走,叶青认真听着,总觉得这个大洼乡前沟子村在什么地方听说过。

第二天一早,叶青早早起来就出了门。

拿着老吴画的路线图,出了县城一路找下去,走不到十几里路就到了村口。

“小朋友,告诉我你们队长家在哪儿啊?”叶青看见几个捡柴禾的小孩儿,抓住一个问道。

“姨姨!”那孩子一点都没怕,冲着叶青乖巧地叫了声。

叶青开始就觉得这孩子眼熟,再仔细一看,也认了出来:“咦?狗娃子!你家在这儿啊?”

怪不得听到村名有些耳熟,原来是头一次上省城时候,遇到的去看病的狗娃爹娘提过,他们就是大洼乡前沟子村的。

狗娃子不由分说,拉着叶青就往自己家跑。

“奶!娘!上次给江米条的那个姨来啦!”狗娃一进家门就喊。

两间土坯子房,门上挂着个破棉布门帘子,帘子一掀,狗娃娘走了出来。

“呀!大妹子,还真的是你!快进来!”

叶青走进去,见不大的屋子盘着火炕,地上没什么家具,一张断了腿的椅子,墙角灶台上是空的,没有锅。旁边土坯子垒的台子上摆着碗筷,这就是一家子的全部家当了。

狗娃娘搬过来断腿椅子架在土台子上,用袄袖擦了擦,热情招呼叶青来做。

叶青刚坐下,就看见有个五十来岁的老妇人走进来,穿着满是补丁的黑布斜襟棉袄,头发花白。

“狗娃他娘,这就是上回你们遇到的好心人?”老妇人问道。

“是啊娘,上次就是这个妹子给了我们粮票,还给狗娃子买的江米条吃。”狗娃娘说完又给叶青介绍,老妇人是自己的婆婆,狗娃的奶奶。

叶青忙站起来:“大娘好。

狗娃奶奶拉着叶青的手连连点头:“闺女你真是个好人啊,上回他们回来,我说无论如何也得好好报答人家,可就是再也没见得着你。”

狗娃娘笑道:“那时俺娘还蒸了净面馒头让俺们给你带着,结果等了两天,也没看着你来搭车。”

正说着,狗娃子把正在生产队干活儿的他爹也叫了回来。

“大妹子,你咋来啦?队长在生产队开会呢,你找他啥事?”狗娃爹憨厚问道。

叶青忙说道:“其实我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打听个人。”

“谁呀?”

“咱们村的,叫叶福海。”

狗娃家几个坐在炕头上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