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弃后的日常 >

第54章

弃后的日常-第54章

小说: 弃后的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太妃心中冷颤,不顾僭越深深看了宁帝两眼,却无法看透他话里是否另有深意,一时分寸大失,急声道:“皇上该不会是要悖逆先帝的临终遗训吧?!”

宁帝挑了挑唇角,“父皇的临终遗训你竟也知道,冯贵对你倒是言无不尽,忠心得很!只可惜啊,终日打雁终被雁啄瞎了眼。”

此时若冯贵在场,不知看到郑太妃脸上的鄙夷之色该会如何反应?

“乾武四十年,冯贵奉命南下甄选秀女,到永州府短短三日后,你在府衙卷宗库里存档的户籍就被秘密篡改,未雨绸缪至此,不得不让人赞一句好算计。只可惜,成于此也败于此。如果不是冯贵得知真相后愤恨不甘坦白了一切,朕也不会顺利掌握这么多的人证物证。”

“果然是那个狗奴才!”

宁帝无意再欣赏郑太妃那张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脸,缓缓起身,“昔日对父皇的承诺,朕自不会食言,更不会因为你而迁怒于十八弟。至于你,自会有应有的惩罚。”

“皇上若能不让泽儿知情,我愿自行了断以偿罪孽!”郑太妃见宁帝起身要走,忙屈膝跪地叩首恳求。

穿堂中,少年康王听闻郑太妃这句话握紧了垂在身侧的双手。犯上作乱,其罪当诛,母妃的罪行可谓死有余辜,可身为人子,又怎能眼睁睁旁观?

但转念想到皇兄对他多年的回护栽培,以及直至今日仍不改变的信任,想要迈出去的脚步就如坠千斤。

严静思将少年的纠结与两难看在眼里,却始终没有出手阻拦。这是宁帝用自己的鲜血为他设计的一场试炼,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最起码,应该是真实的。

时间在凝滞的空气中缓慢流逝,严静思终是不忍,抬手抚上少年的肩膀。

即便压抑到浑身颤抖,仍是牢牢困住了脚步。

严静思闭了闭眼,眨下眼底的温热,心想:够了,宁帝的血没有白流!

“你还真是自私!”宁帝看着跪倒在大殿中的郑太妃,怒极冷笑,“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朕今日应了你所求,他日十八弟必定从旁人口中得知所谓的真相,届时你让他如何自处?朕不介意他对朕心生怨怼,因为朕知道,天下人谁会反朕,他也不会。朕怕的只是他会为难自己。你尽管放心,朕不会杀你。不过不是因为你罪不当死,而是朕不能让你毁了十八弟。”

瘫坐在冰冷的地砖上,郑太妃自觉身体里的气力仿佛一瞬间被耗尽,连声音都带不出悲喜。

“当年执意将皇子交由生母抚养,皇上可曾后悔?”

如果不是因为场合受限,严静思就要问候郑太妃的老娘了。

“在这偌大的后宫中,一个没有母亲庇护的皇子会活得如何艰难,恐怕没人比朕更清楚。你也不必存意挑拨,将来朕的孩子,必定都会养在生母身边。”宁帝长身而立,睥睨阶下形容憔悴的郑太妃,无关悲喜地淡淡道:“心机深沉手段阴狠如你,不也将十八弟教养得文武双全、孝悌谦恭?叛上作乱本罪无可恕,你这次能逃过一死,并非朕的一念之仁,只因你为大宁皇室教养出了一位优秀的皇子。朕不奢望你对朕有所感念,只希望你能看在受了十八弟荫庇的情分,日后真正替他着想,莫要再让他陷入自困的境地!”

严静思不知道大殿内的郑太妃此时如何神情,但自己却是悄悄松了口气,转念又被自己这番反应打击到。

原来不知不觉间,她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了会与宁帝拥有子嗣。

严静思:我十分需要静静!

殿内终于响起皇上起驾的唱行声,宣告严静思的任务接近尾声。

“去吧,皇上在奉先殿等你。”

康王迅速回过神,压抑着眼底的迫切恭敬拱手,语音微颤着道:“臣弟先行告退,择日再来拜谢皇嫂!”

严静思也不同他客气,应声后目送他离去。

侯在不远处的挽月和康保迎上前来,挽月将皇后手里没有多少余温的手炉换了个热的。

大冬天的站在穿堂里听墙角实属遭罪,由于不能随便走动,尤为冻脚。严静思走了百余步,觉着双脚完全恢复了知觉后方才上了康保一早准备好的软轿速速赶回广坤宫。

“娘娘,奴婢再给您盛碗姜汤吧?”莺时无视自家主子捏鼻子咧嘴的痛苦状,硬着头皮道。

经槐夏之手熬煮的姜汤,鲜姜分量十足,辣味浓郁,除湿去寒的功效那是得到过洛神医认可的。

可是对严静思来说,这闻着就辣眼睛的姜汤简直与噩梦无异!

看来,是时候和宁妃商量商量适当削减各宫鲜姜的供配量了……

第二碗姜汤捧在手,严静思噙着两汪热泪运气再运气,终于攒足了一饮而尽的勇气,忽闻得屏风外绀香的声音响起,说是皇上派人来知会,晚膳要过来用。

这一瞬间,宁帝的形象变得格外可亲可爱!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么“真材实料”的姜汤怎能不省下分享给皇上呢?!

☆、第78章 不速之客

第78章

尽管这么被盯着灌了两碗姜汤;午后小憩时严静思还是发起了热,康保忙到太医院唤来了当值的沈迁。

“沈太医;娘娘的情况如何了?”一见沈迁收手,站在床榻边的挽月忙不迭出声询问道。

沈迁一贯慢条斯理地回道:“不必担心;娘娘的身体并无大碍;只是寒气入体;加之体虚,这才发作,服用两副药便可退热。只是。。。。。。”

沈迁站起身,向靠在榻上的皇后拱手进言:“恕微臣斗胆直言,洛神医虽妙手解除了娘娘的固疾;但重在调养。而调养;则重在静心,思虑过重实乃大忌。”

迎着严静思含笑的目光;沈太医的话说到最后也自觉有些气虚。身居后位的后宫之主;多年来还背负着弃后之名,这样的一个人;和她谈静心;谈思虑过重的危害;仔细想想的确是有如笑谈。

思虑过重不过伤神、伤神,而思虑不全,一个行差踏错便是害了性命。孰轻孰重,长点心的人都能作出判断。

“沈太医所言极是,本宫定会谨遵医嘱,尽力而为。”严静思承下沈迁的善意医嘱,并且切切实实郑重记在了心上。

爱自己这种事,是指望不了别人的,唯有自己才可靠。这个道理,严静思上辈子就领悟了,并践行始终,这辈子自然也不会寄希望于旁人。

当然,别人之爱如锦上添花,如有幸得之,严静思也不会拒绝。想到郭氏、严牧南、泉州郭家和洛神医等人,严静思心中滋生出涓涓暖流,这种情愫对于上辈子的她来说陌生得宛如橱窗里奢华的展品,始终隔着一层穿越不了的玻璃,现下却是切切实实握在手里。

这一刻,严静思前所未有地兴起了爱护好自己的斗志。唯有自己好了,才有余力顾好自己在乎的人。心里有所牵挂,是弱点,同时更是动力。此间深意,严静思这辈子方才有切身感受。

这种感觉还不赖,嗯,如果能忽略掉脑海中宁帝一闪而逝的面孔就更好了。

诚如沈迁所说,服过药后小睡一觉醒来,严静思的精神恢复了大半,等到傍晚时分宁帝过来时,她额上的热度已经彻底退去,神色恢复如常。

“感染了风寒怎的没让人通传一声?”宁帝在严静思身旁坐下,伸手探了探她额头,感觉触手温热,方才松了口气,“太医怎么说?”

对于宁帝自来熟的略显亲密的举动,严静思挑了挑眉,泰然受用,缓声道:“小小风寒而已,喝了姜汤也服了药,没什么大碍,也就没有叨扰皇上。”

宁帝又仔细打量了一番近前的面容,确定严静思确是没有勉强,这才舒展了眉心,“还是明日宣何掌院过来亲自请一次平安脉吧,风寒之症可大可小,谨慎些更稳妥。”

宫里的太医们,没病也能开出两剂中庸药,何掌院身为太医院资深老大,更是深谙此道,想到即将面对的“苦口良药”,严静思只觉得舌根微微泛起苦味。

君恩难受啊!

分享之情再度熊熊燃烧,当天晚膳,严静思不仅“盛情”招待宁帝连灌了两碗分量十足的槐夏牌姜汤,更是让人备了双份的姜汤和汤药送到了康王暂住的寝殿。

漱了两遍口,宁帝觉得口腔里仍残留着姜汤顽固的辛辣味,呼吸时伴随着空气吸入,唇齿间清凉弥绕,效果堪比醒脑提神的薄荷凉油。

躺在床榻里侧,看了眼时不时揉心口的宁帝,严静思默默偏过头咬牙忍下滚到舌间的笑意。

槐夏熬的姜汤,一碗喝下去,从嗓子眼到心口,一路*辣的感觉足能持续两刻钟,宁帝一口气灌了两碗,效果可想而知!

宁帝平生第一次知晓姜汤竟还有提神的功效,一时睡不着,就闲话家常似的念叨着眼下几件亟待解决的事务,其中一件便是暂时封禁的司礼监,话中透露着想要提拔康保的意思。

严静思偏头看向宁帝,一脸的诚恳坦然,“皇上,沈太医之前为臣妾诊脉时留下医嘱,说是需要静心调养,多虑是大忌。”

所以,费脑子的事儿您做主就是,真的不用顾虑我!

宁帝浑然听不懂言下之意,径直道:“这段时间以来屡有变故打扰你静养,幸而现下局势已初稳,待天气回暖,朕便陪你到皇庄好好静养些时日。”

弯了弯唇角,宁帝顺势道:“在那之前,康保就代掌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吧。”

得,皇上一句轻飘飘的话,保公公就开始了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往返于广坤宫与司礼监的忙碌生活。幸而皇上在解封司礼监的时候收回了批红权,算是挪走了康保头上的一座大山。

景安五年,正月二十三,先帝冥诞。

郑太妃上表陈情,称因先帝数番入梦,追思辗转夜不成寐,故请常住静水庵为先帝祈福。

宁帝驳回奏请,郑太妃再度上表,如此往复三次,宁帝终被郑太妃的诚意感动,准奏。

就在郑太妃的仪驾缓缓而行驶出京郊地界之时,身负议和国书的四国使臣也抵达了大宁都城。

四方馆北宾客馆,第三次觐见宁帝的请求被敷衍着驳回,四国使臣的脸色非常难看。每耽搁一日,就意味着陈列在边境的大军多消耗一日粮草,这只出不进的局面损耗的不仅仅是帑银,还有士兵们的斗志。

大宁有句老话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这回他们算是切身体会到是什么意思了。

任是心中再愤懑不满,四国使臣也不得不敛下之前的傲慢优越,放低了姿态,日日上表请求觐见。

如此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终于在七天后等来了传召的圣谕,若非顾忌着使臣的身份,四人险些泪洒当场。

东廷小朝会,宁帝召见四国使臣。严静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散朝后了,这事她本无心分神理会,只是定远侯府派人送来消息,说是收到了羌狄使臣的拜帖。

“母亲是何意思?”严庆严大管家亲自前来传信,严静思猜到母亲应当是有所想法。

严庆如实转达主母的意思,道:“太夫人的意思是不妨先见一面,探探对方的来意,就是不知是否会给娘娘这边带来不便。”

“只有羌狄的使臣递了拜帖?”严静思问道。

“是。”

这就很有意思了。

严静思也兴起了好奇心,表态道:“就按母亲的意思做吧,我这边无须担心,稍后会向皇上禀明此事。”

得到皇后娘娘的准允,严庆心中踏实地告辞退下。

“娘娘,户部尚书林大人求见。”莺时进来禀道。

严静思挑了挑眉,暗想:皇上这会儿应该还在御书房召见四国使臣,林远身为内阁重臣,这会儿怎么跑这儿来了?

“请到前殿书房吧。”

莺时应声前去传令,严静思也不耽搁,起身由挽月等人伺候着将厚斗篷、暖手筒等一应保暖物什套上身。

这场风寒虽然不严重,来得快去得也快,但终究耗损了不少体力,裹得严严实实一路走来额头竟沁出了一层虚汗。

“娘娘,您风寒才刚好,沈太医再三叮嘱还需静养些时日,实在不宜如此操劳。”挽月心疼地规劝道。

严静思退下斗篷,轻轻叹了口气,“最艰险的几步都挺过来了,总不能在最后这几步松懈下来。你们放心,我的身体我自己最清楚,不会逞强的。”

这话若换做之前的皇后娘娘说,挽月定不会相信,但自从堕马受伤醒来后,他们追随在皇后娘娘身边,一路走过生死,亲眼见证了她的改变,心中的情愫早已从遵从升华为敬重信服,对她说的话自然深信不疑。

但相信是一回事,担心也是免不了的。严静思瞄了眼身侧小脸肃穆的槐夏,条件反射地舌根泛苦,想来那姜汤还是要继续喝些日子了!

想到此处,严静思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几许忧郁,等候在前殿议事厅的林远见状心中一激灵,暗忖是不是自己来的不是时候。

凭心而论,见到林远对严静思来说的确不是什么值得开心的事。

“你的意思是。。。。。。想要以户部的名义借贷內帑用以入股泉州船厂?”严静思提了提声音,问道。

难得,林尚书的老脸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