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弃后的日常 >

第21章

弃后的日常-第21章

小说: 弃后的日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静思一愣,脱口道:“占城稻?那时您才多大啊。。。。。。”

齐大儒温文一笑,“区区不才,彼时年方一十二。”

严静思:。。。。。。

这表情,是赤…裸…裸的炫耀吧?

这老狐狸,果然拉得一手好仇恨!

难怪那天在试验田里后脊梁骨直窜凉风,还打了喷嚏,原来竟是被这老狐狸给惦记上了。

“这么说来,齐先生是相中了皇庄的那片新稻?”

实事求是地说,论起快速扩大种稻培育和新稻种推广种植,田庄广布全国的齐家比郭家更为适合,毕竟郭家的强项在于船运和商贸。

但据她了解,齐家虽然出了个大儒,但在商场的名声,可和儒商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严静思培植新稻种的初衷,首要在于惠民,与商家合作,不过是优化推广的进度。但若有悖于初衷,她宁可放慢脚步。

有些话不能明说,但可意会。

老狐狸岂会看不出。

齐大儒叹了口气,神色肃然道:“齐家的名声,在外的确不甚厚善,只是其中无奈,无法对外人道。若此项合作能够达成,在下定当将其中原委如实告知。齐某愿以读书人的身份盟誓,新稻的推及,凡齐家经手,必定按娘娘的计划执行,若有贪墨,我齐家三族株连同罪!”

严静思万没想到,齐大儒竟如此坚决。

怎么办,竟然有些舍不得拒绝。

“齐先生,此事关系重大,本宫私以为,还是先与齐家主仔细商量后再谈也不迟。”

“娘娘若是在意于此,那倒好办,在下早已修书与家兄,这是他的回信。”

齐大儒变戏法一般从衣袖内抽出一份家书,笑容皎皎,道:“而且,家兄正在赶来的路上,不日即可抵达汤平县,随时等候娘娘召见。”

严静思再一次:。。。。。。

不愧是灵魂深处布满暗坑的老狐狸,自叹弗如啊!

严静思承认,这次交锋,自己完败了。

“齐先生,本宫不明白,您为何对新稻如此执着?”送齐大儒至花厅门口,严静思还是将心里的谜团问了出来。

齐大儒负手而立,微微仰头看着庭院上方的湛湛蓝天,喟然道:“在下虽出身商贾之家,但骨子里始终是个读书人。”

严静思:还真没看出来,您该不会是年纪太大,记反了吧。。。。。。

仿佛听到了严静思的心声,齐大儒收回视线挑眉一笑,“若说我们齐家的家训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娘娘可信?”

眼角眉梢的那抹嘲讽来去匆匆,稍不留神便会错过,严静思却恰好看在了眼里。

目送齐大儒的背影渐行渐远,在他即将踏出拱月门的时候,严静思朗声道:“齐先生,我相信。”

齐大儒脚下一顿,少刻后转过身,朝着严静思所在的方向深深拱手一鞠,而后转身大步离去。

并非所有梦想都能照进现实。但从齐大儒的身上,严静思看到了齐家另一种方式的坚持。

然而,精神层面上的信任是一回事,落实到契书方面的信任又是另一回事。严静思在齐大儒走后,拿着齐家家主的回信去找了郭老爷子。

泉州府城到汤平县,正常赶路最少需要半月,齐家家主齐正坤却只用了十天。就在齐大儒表明意向后的第四天上午,严静思就在法岩寺的客院前厅见到了齐家主本人。

尽管衣帽整洁、仪容得当,却依然看得出日夜兼程赶路的风尘仆仆气息。

对于一个年逾五十的人来说,的确是太过辛苦了。

可见齐家对合作之事的重视。

人情归人情,买卖归买卖。

由于严静思已经与郭家签订了契书,齐家想要加入,自然得三家坐在一起商量。

于是,锱铢必较的艰苦谈判再次拉开。不,有了齐家的加入,谈判的艰难程度倍增。

被严静思急令召来的福生几人还来不及多喘几口气,就被严静思扔进了没有硝烟的谈判战场。

严静思、郭老爷子和齐大儒坐在前厅窗边一边品着法岩寺今春新炒制的山茶,一边旁观热火朝天的谈判桌,心里啧啧感叹:谈得够激烈的。

在郭大少爷终于扔了鞋,福生福公公终于骂了娘,齐家家主终于掀了桌子后之后,一式三份的最终合作契书终于飘着墨香摆在了严静思面前。

严静思这一刻内心是感激涕零的。乖乖的,再让他们这么谈下去,自己就要喝茶喝出尿频尿急了!

三家负责签字画押的人围坐一桌,逐条款项确认后,同时签字用印。

前厅窗外古松树上的松鼠蹲在树杈上甩了甩蓬松的毛茸茸大尾巴:这群聒噪的人类终于滚蛋了!

这一次,严静思是独自返回皇庄的。在法岩寺,她相继送走了泉州一行人和京城的母亲、弟弟。

此次见面虽相处匆匆,但也收获颇丰,皇庄正值多事之秋,严静思委实不想他们沾边。

郭老爷子等人也知道留下来对严静思没有助益,反而还要让她分神,不如回去后着手力所能及之事。

齐大儒这次没有和郭氏母子一同回京城,今秋乡试在即,他要赶回泉州给郭家的两位少爷做最后的指导。

就在严静思打算动身回皇庄前,康保已经收到了消息:圣驾将在三日后启程回京,徐贵妃不随驾回京,而是会在途中前往水月庵静修祈福,一个月后再返京。

至于落水一案,最后也以严选侍脚滑、慌乱中无意失手推了徐贵妃一把,导致她落水而结案。严选侍被罚入幽庭为奴三年,期满后驱逐出宫。严侍郎直接官降两品,从正三品的严侍郎变成了只有正五品的吏部郎中,连上朝入殿的资格都没有了。就连严阁老也被罚俸一年。

宁帝雷霆一怒,严家可谓重创。但让人玩味的是,皇上重惩严家,看着是为徐贵妃和徐家出了气,但却并未提拔徐家的任何人。

宁帝的举动自有有心人去揣度,严静思反正已经习惯了宁帝时不时抽个风,毕竟是个脑子曾经摔过的人嘛,反常一点于情于理也说得过去!

严静思一路走得并不算快,赶在宁帝起驾的前一天赶回了皇庄。

前脚刚踏进配院,还没来得及捯饬捯饬去和宁帝请个安,回事太监就来禀报,说是严阁老父子求见。

暑气尚未尽退,严静思一路走来出了不少汗,待到稍作洗漱后重返花厅时,严阁老和严郎中已经等候在此了。

这世上,有些人就是习惯了把自己当成宇宙的中心,总以为谁谁都得围着他转,稍有不如意就是旁人对不住他。

严郎中就是此类人的典型代表。

心比天高,奈何命比纸薄。

严静思睨了眼对她敷衍问安的严郎中,眼中的嘲讽也懒得粉饰。

“祖父此来,不知是为何事?”

严阁老看着严静思清冷的眉眼,心中聚起的些微希冀很快暗淡了下去,但想到受刑后将在幽庭苦熬三年的另一个孙女,又于心不忍,只得硬着头皮道:“今日前来,是想请皇后娘娘看在同亲手足的份上,能够照拂七丫头一二。”

同亲手足?

想到康保禀报上来的落水一案详情,严静思险些忍不住讽刺地笑出声来。这是在拿自己当脑残剧里双商离家出走的傻白甜冤大头吗?

严静曦在配院碰了钉子后,想尽方法接触竹苑,目的为何,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还不就是想着皇上总来竹苑走动,能常来竹苑,指不定那一次就能在皇上面前刷刷脸。

这本是她自己动机不纯,但在宁妃审问她时,她竟然语意暧昧地暗示是受了严静思的意。若非宁妃撬人嘴的手段了得,严静思还真的要惹上一身腥。即便最后真相大白,被堂亲妹妹指控的消息一传出去,外间的风言风语也得甩她一身泥点子。

在严静思看来,严静曦这种人连脑残都算不上,充其量也就是个只会算计自己人的“窝里横”,窝囊废的程度堪称各种人设的垫底货。

严静思挑了挑嘴角,无声看着严阁老,好一会儿才悠悠开口道:“严静曦的口供,阁老可曾详细看过?若是没有,本宫可以让人誊录一份拿给您过目瞧瞧。”

严阁老神色一僵,避开了严静思的视线。

“曦儿当时也是被吓破了胆,深思无主的情况下,背不住就是被哪个有心之人误导了。所幸的是,奸人最后也没有得逞,娘娘您的声明也并未有丝毫受损,不是吗?”严郎中双手握拳,粗着脖子低声吼道:“若是当初娘娘您能提携曦儿一二,她又何须冒险接触贵妃娘娘,徒遭这等大难!”

“噗——”严静思一个没忍住,笑出声来。

真不愧是站在世界中心的被害妄想症重度患者。

严静思站起身,连个正眼都没看严郎中一眼,而是直视严阁老,郑重道:“祖父,我不希望,您给我最后一次唤您祖父的机会。本宫还要去面见皇上,先行一步了。”

“严静思,没有严家给你荫庇,你真以为你能在宫中苟延残喘?!”

严静思即将迈出花厅门槛的脚一顿,很快跨过门槛,站在门外回头,第一次正眼看了看在她背后咆哮着脸红脖子粗的严郎中,淡然地挑了挑眉,声音平稳无波澜地说道:“走着瞧。”

严阁老一个阻拦不及,眼睁睁看着严郎中扯断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看着严静思决绝离开的背影,严阁老不由得悲从中来,当即劈头盖脸地狠狠抽了他一巴掌,“无知的蠢货,严家就要败在你的手里了!”

严郎中捂着半张脸惊愕地看向严阁老,一腔委屈羞愤还没来得及出口,就哆嗦着双唇倒下的严阁老吓了个半死。

幸而太医们住的不算远,负责看守大本营的槐夏当机立断让几个回事太监将人给抬了过去,并叮嘱他们,人一放下就赶紧往回跑。这些日子以来她跟着沈太医也学了些皮毛,瞧着严阁老的模样,应该就是一时被气过了头,扎两针就能醒过来了,没啥大事。

严静思走在去见宁帝的路上,浑然不知站在世界中心的严郎中杀伤力爆发,把他老爹成功撂倒了。

要不说,“窝里横”这种属性是会遗传的,严郎中和严静曦真是妥妥的亲父女俩!

再次见到宁帝,严静思讶异地发现,他比之前明显又内敛了许多,给人的感觉更加沉稳,也更加让人看不透了。只是眉宇间的阴郁之气似乎也重了几分。

如果说,在这世界上第一次看到宁帝时,他是一块温润的白玉,那么现在的宁帝,给她的感觉,更像是一柄蓄势待开刃的利剑,褪去了隐忍、犹疑和虚妄的幻想,隐隐透着嗜血蠢动的利剑。

严静思暗忖:这个宁帝看起来不太妙啊。。。。。。

☆、第31章 花明柳暗

“皇后为何这般看着朕?莫非朕的脸上沾了什么东西?”宁帝见严静思神色微妙地看着自己良久不说话,出声道。

严静思迅速回神,莞尔一笑,顺嘴就溜出了一句:“没什么,就是觉得皇上您今儿格外神武!”

宁帝:“。。。。。。”

严静思:“。。。。。。”

这都是什么胡言乱语啊?!

严静思恨不得把自己的舌头咬掉半截。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自己泼的水,跪着也要趟过去!

“看到皇上精神奕奕恢复如初,臣妾一时欣喜,没有唐突到皇上吧?”

“没有。”宁帝抖了抖嘴角,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回赠道:“朕也觉得,皇后今日格外活波开朗。”

宁帝和严静思不约而同再次:“。。。。。。”

果然,他们之间压根就不适合这种谈话风格。

“皇上,臣妾有要事禀明皇上。”严静思果断转变画风,开门见山,“臣妾已经代表皇庄和泉州郭家、齐家签订了新稻育种和推种的契书,这是一式三份中的一份,呈给皇上您的。”

宁帝虽久居宫中,但对国内叫得上名号的一批巨贾也是有所耳闻。泉州的郭家和齐家,自然在耳闻之列,尤其是郭家,在认识皇后之前,就已经听说了郭家的富名。

宁帝仔细翻阅契书条款,越看,眉梢就挑得越高。

按照契书规定,郭、齐两家要先花上一大批银子购买皇庄新稻种的技术,虽然是独家,但新稻种的售价规定不能高过同年普通稻种的两成。初期,郭、齐两家还要与农户之间达成“赊借种稻…提供栽种指导…以高出市价一成的价格回收稻米”的推种模式。

宁帝看完整个契书,摸着良心承认:郭、齐两家在这件事儿上,短期内不说是白忙活,那也是赚不了多少银子的。

皇后这是。。。。。。杀熟?

这个念头刚兴起,就被宁帝第一时间否定。直觉告诉他,现在的皇后,绝对不会干这种蠢事。

“是不是可以从户部走些特例政策,譬如商家回购新稻时减免些商税?”郭、齐两家虽家财颇丰,但新稻怎么说也是朝廷未来几年主推的政务,让人家出钱出力扛大旗,想想还是有些汗颜的。

“皇上,皇庄的年终盘账,臣妾提前统计好了,相信您也已经过目了吧。”严静思实事求是道破现实窘迫:“国库连年赤字,这两年京官们的年节都是靠您的私库拨银子贴补的。现在,私库也没多少存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