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唐宫妃策 >

第85章

唐宫妃策-第85章

小说: 唐宫妃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云道:“妾记下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生死寿宴

这是念云头一次操办宫里的宴席,虽然不算十分盛大,但许多事情都要从头开始了解,且只有十天的时间,难免十分繁忙。

荒芜了数十年的兴庆宫,在十天之内已经焕然一新。破败的宫室稍稍修整了,叫漆匠和画师填补了斑驳的彩绘图样,腐朽的木栏杆也已经换了新的。

虽然龙池里依然喷不出喷泉来,但那些衰草枯杨都已经仔细收拾过,该清理的清理,该修剪的修剪。

实在有些十天之解决不了的,便想了些临时的法子,从大明宫里搬了盆栽过来,好歹从表面上看起来不那么萧瑟。

兴庆宫的老人们都非常高兴,在这冷宫里数十年了,终于有一天,还能亲眼见着大明宫的皇帝和贵妃,还能有一个这样的盛宴,余生的谈资便不仅仅只是玄宗皇帝了。

一应食材、器物都由大明宫这边操办,再运到兴庆宫去,来来回回,城墙底下的宫道有些狭窄,几乎不够用了。

到后来,运送东西的太监们不得不出宫,从城里坊间道往兴庆宫去。许多东西念云不得不亲力亲为,亲自监督,免得那些宫里的老油子们糊弄了她这个新来的贵妃娘娘。

到了第十天,万事俱备,懿旨也都已送出去,只等着晚间的宴会宾客盈门了。念云在大明宫左右掖庭又察看了一遍,才带着薛七喜、绿萝等一行随从往兴庆宫去了。

念云本打算留七喜在大明宫以备万一有疏漏可以及时处理,但李淳却不知为何,特地下了一道口谕,命七喜跟在贵妃身边伺候。

念云只好带上七喜随侍,留了茴香在大明宫。

念云身着华服,早早便驾临了兴庆宫,安排各种琐事。

这时李淳还没有来,他事先同她说过了他要晚一点,不必等他,她也知道他忙,故而先自行去拜见了太上皇和太上皇后。

宴会是在兴庆宫的南薰殿,这里位置居中,且又宽敞,很适合大宴。

念云到了南薰殿才发现,兴庆宫的太妃和太上皇妃们来得甚早,似乎一大早便聚集在了南薰殿,等候她来。

见了她,也多有惊喜,特别是年老一些的太妃们,一听见太监通报“贵妃娘娘到——”,便连忙整理衣衫,身后的老宫女都跟着满面肃容地等着看贵妃娘娘是什么模样。

念云只觉得心里难过,有多少正值盛年的如花美眷,在皇帝驾崩的时候,被关进了冷冷清清的兴庆宫,空度逝水流年。

没有人记得她们,她们只是大行皇帝的遗物,日复一日过着这样寂寞冷清的生活,找不到一点趣味。

所以在这个好不容易能有点事情可做,有点新鲜事物可看的日子,她们穿上了蒙尘的盛装,生怕错过了一丁点。

念云不忍心冷落她们,一一同她们见礼。

这些太妃们有的是德宗的妃嫔,有的竟是肃宗、代宗的妃子,容颜枯槁,神色癫狂。

念云安排着晚宴的事,得空便也同她们闲聊几句,她们所问的多是宫外之事,也问外头时兴的妆扮衣裳样式等。

念云耐心地同她们敷衍,感慨时光何其残忍。七喜便寸步不离地守在她旁边,似乎生怕牛昭容行刺的事再度发生。

到了临近晚宴的时候,宾客已经到得差不多了,念云便命开宴。太上皇同太上皇后上座,李淳和念云的位置在右边下首,对面的位子是韦贤妃的——如今该称韦太妃了。

听说她一直在佛堂里清修,难得这一次竟也来了。虽然比其他妃嫔迟了些,到底还是来了。

若加上韦桃卓同她的过往,念云同她大约也有数十年的恩怨了。她必定恨毒了念云,可宫里人的面子工夫都是上乘,再怎样的深仇大恨,也都是客客气气的。

念云恭恭敬敬地向她行了礼,她也一本正经地回礼,然后也未多说话,沉默地落了座。

不知为什么,念云总觉得她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些异样的神情,像是感慨,又像是嘲讽。

厨子、下人都从大明宫临时调派了许多过来,一时传菜的太监宫女鱼贯而入,酒水、菜肴便摆在了各人案前。

念云忙着察看各处菜肴准备情况,又要招呼客人,自己倒没吃上几口。

席间又安排了歌舞伎表演,大唐民风开放,宴饮到兴头时宾客时常会到大殿中央同舞姬们一起跳舞。众人都喝了许多酒,气氛渐浓。

念云才回了自己的座位,准备稍微填一填肚子。这时宫女捧上了白玉樽,里面装的是西域进贡来的葡萄酒,红艳艳的,衬着白玉樽,在大殿里烛光的映照下十分美丽。

刚刚端到面前,她就已经闻到了扑鼻的酒香。葡萄美酒夜光杯,果然名不虚传。

念云端起酒樽,正要凑到唇边,一直在盯着她的七喜忽然俯身,拿走了她手中的酒樽,道:“娘娘今日事务缠身,还是不要饮酒为好。”

念云有些诧异。七喜不是不知道她的酒量,葡萄酒虽入口甜美,也并不是十分容易醉人的酒。别说是这样的一小樽,便是一坛,只怕也不至于醉成什么样。

她抬头看了看七喜,七喜只是面无表情地侍立在一边。

念云又在食案上拿过一盏红豆汤准备喝,七喜连忙又拿过旁边一盏雪梨汤换下了她手里的红豆汤,低声道:“娘娘操持宴会之事甚为辛苦,不如喝雪梨汤滋阴润肺化痰。”

念云伸手拉住他的袖子,盯着他的眼睛:“你们在做什么?”

七喜并不回避她的目光,却答非所问:“娘娘,廊下那些侍卫站得辛苦,可赐些葡萄酒与芙蓉糕与他们。”

念云知道今晚的宴会是要出事了,低声问道:“陛下都跟你说了些什么?”

七喜道:“陛下命七喜保护娘娘。”

此时那些受邀的外臣未必知道兴庆宫里发生过的事,安排这样一场宴席,怕是许多外臣都以为是陛下心里对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有愧,所以要借宴席来热闹一番,给他们一点安慰。

所以他们几乎都没有任何准备,都是在下朝之后,乘着夜色,高高兴兴来赴宴。

就连兴庆宫里的人,怕也是多数都以为陛下是在安抚她们。

念云心里已经清楚,上次她以血腥手段对付牛昭容、清君侧,只不过是今日的铺垫而已。

贵妃娘娘传令下去,今日乃是太上皇后的寿宴,太上皇后体恤底下人,今日所有听差的宫人和侍卫都可得到一份特赐的酒食。

夜已深了,这时一曲霓裳舞毕,另一群穿着软甲、手执尺余长涂着金粉的木剑的宫女走进大殿,乃是表演《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是太宗皇帝大败叛军刘武周的之后所创,在曲中夹杂了龟兹的音调,婉转动听,高昂而极富号召力。

舞蹈由一个“将军”带领,队形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

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计一十二阵,与歌节相应。又伴大鼓震天响,气势雄浑。每逢宫中有盛会,都要命兵士或者伶人表演的。

因此次是太上皇后的寿宴,宫中女眷甚多,所以全部都用宫女来表演。

念云从前也曾赴过几次宫宴,见过这《破阵乐》,也都是宫女表演的,但和眼前这舞蹈似乎有些不一样。

具体哪里不一样,一时又说不出来。

她想了半天,忽然发觉是那个领舞的将军好像不太对劲。那个将军身形健硕,有些不像宫女。

更奇怪的是,他脸上戴了一个模样特别的面具,那面具上画的是一个笑脸,嘴角一直咧到耳根去了,笑得十分诡异,又以朱砂、藤黄、白垩涂饰,模样有些可怖。

念云一直盯着那个将军看,莫名地觉得那将军的身形好似有些熟悉,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她看了一会,也没看出什么来,那铿锵激越的音调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她便扭头去看别人,这一看,却吓了一大跳,大殿中几乎所有宴饮的人都已经昏昏欲睡!

《破阵乐》这般激昂慷慨,葡萄酒又不甚醉人,那些酒量不小的老大臣怎么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全都伏案睡着!

念云又伸长了脖子去看大殿之外拿着刀戟的侍卫,发现侍卫们一个个也东倒西歪,连站都站不稳了,地上已经横七竖八地倒了一片。

她抬头看了看七喜,七喜朝她轻轻点了一下头。

那葡萄酒,和赏赐下去的糕点里,都有毒!

李淳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在这场寿宴上彻底清洗兴庆宫了,只是碍于朝中一些老臣和太上皇从东宫带去的二百侍卫不好动手。更何况,此事若是张扬出去,在天下万民面前实在也有些说不过去。

所以,他策划了这样一场宫宴,利用这样的场合麻痹众人的心神,趁机下毒,根本不必发生正面冲突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而那些老臣出去也没法张扬,毕竟这是当着他们的面,就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太上皇请登仙

随着音乐的继续,一十二阵依次演变,到最后一阵时,阵型变为长长的两列。

领头的那个将军到了太上皇、太上皇后面前,本该将阵型重新变换成左圆右方的队列,他却没有将队形变回去,而是继续向前几步,走向了太上皇。

念云看不到面具下的那张脸此刻的表情,可那背影,她已经认出来了。

“将军”一步一步向前,手中捧着舞蹈的剑。细看时,“将军”捧着剑的姿势可不那么轻松,手里竟不是涂着金粉的木剑,分明是真金打造的剑!

走到太上皇面前,“将军”站住。殿外又有一人大步走进来,脸上也戴着一个面具,并无五官,只涂了许多的白垩,以墨画了两道夸张的长眉。

那人走到“将军”面前,深深地看了“将军”一眼,两张面具的脸相视,看起来有些滑稽。

念云笑不出来,此刻她只觉得心酸,想来“将军”的心里一定也是不好受的。

戴着白脸长眉面具的人朝着“将军”作了一揖,朗声道:“时辰已到!”

“将军”深吸了一口气,再上前几步,走到了太上皇的御座旁,单膝跪下,将金剑双手捧到太上皇的面前。

此时众人都已经醉倒,没倒的只有外头少有的几个侍卫,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使不出任何力气了,就连太上皇后也已经伏倒在一旁,不省人事。

李诵抬起头来,眸中一片清明,无言地看着那“将军”,看了许久,眼中渐渐涌起无数的情绪,悲伤的,沉痛的,怜悯的,甚至还有一点点奇异的赞许。

似乎只是一瞬,却又漫长好似一个世纪。

李诵深深地叹一口气,缓缓站起身来。淳儿是他亲手培养的孩子,他又怎会猜不到这是诀别的盛宴。

从开宴的时候他便心事重重,一直也没怎么吃下东西,只喝了一小口葡萄酒而已。他不知道自己是因为没有吃东西,还是坐得太久,站起来才发觉微微的有些头晕目眩。

他微微眯起眼睛看向“将军”手里的金剑,好似被那金剑的寒光耀花了眼。

他抬起头,望向呆坐在下首的念云,忽然伸手指向一个方向。

念云先前并没有注意到,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才看到大殿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画。

挂画的位置有些昏暗,但她认出了那幅画。正是那日她画的,李诵在上头题了一首《清平乐》。美人凭栏而立,亭子一角伸出的两枝桃花,恰好染上了牛昭容的鲜血,猩红的一片。

李诵指着那幅画,注视了她许久。她知道他是在提醒她,当日曾答应过他的话。念云微微闭了闭眼睛,朝着他遥遥颔首。

李诵满意地朝她牵了牵嘴角,露出一个寂寥的笑容。

念云忽然明白,他这一生都是寂寥的。他曾经爱着那个萧氏太子妃,却没有办法保护她。

他其实有着许许多多独到而犀利的政见,也有过壮志雄心,却在漫长而艰辛的储君生涯中,在德宗皇帝的重重疑虑下磨去了棱角。

他厌倦内宅的争斗,可是终其一生都在被姬妾算计,受身边的女人牵连。

他这一生,本该是一袭白衣,一尘不染地站在泡桐树下,题几句闲诗,读几句诗书。可惜身为嫡长子,不得不承担这些对他来说显得有些吃力的责任。

此刻他站在大殿之上,天地间仿佛只有他一人,从身影到灵魂,都是如此寂寥。

他再次看向面前的“将军”,对着那嘴角咧到耳根的诡异笑脸慢慢地笑了。

这是他看着长大的儿子,他出生的时候他曾是多么的惊喜,他曾经无数次满心欢喜地看着他格格笑着跑过东宫的后花园。

而这一切,不知在哪一年哪一月,忽然被岁月无情地掳走了。

“你要的,都给你。”

音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散了,穿着戎装舞蹈的宫女们收了木剑,依旧整齐地侍立在大殿里,所有人都维持着原来的姿态纹丝不动,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下来。

那带着白垩面具的人终于有些不耐烦他们漫长的对视了,出声催促道:“请太上皇登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