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515章

庚子猎国-第515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05章 代清计划秘密会议

在很多人看来,严东的第二军团在这次中俄之战中功劳并不大,甚至有人认为他们的应该是失败的,第二军团既没有取得领土,又没有给俄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当然,伤亡也是最小的,花费也是最多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其实如果自己和严东调换,自己比严东指挥得更好。

但曹跃一直非常相信严东,严东非常严格的遵守了曹跃的要求,如果说中亚战役失败,那也是曹跃的失败,而不是严东的失败。曹跃不会承认自己战役失败,所以严东自然也不会失败,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了,别人不敢再诋毁严东。

而且严东在中亚埋下的隐患,让俄国人叫苦不迭,从这一点来说是最成功的,俄国人的中亚军团忙于剿匪平叛,无暇东顾,也保证了中国西部的安全。中国西部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战略缓冲地带,对中国的战略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中国西部边疆的稳定也是未来中国的重中之重。

严东的战役汇报反思,是关于军队文化沟通方面的内容。

由于第二军团很多士兵都是来自于南方,而南方地区基本上十里不同音,再加上士兵的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都不认字,导致了士兵们混在一起很多时候不能相互沟通,这也造成了许多战场战机的延误,甚至在战斗中还发生过误伤误杀事件。

严东提出应该在军队进行文化普及工作,起码让士兵们懂得最少两千个汉字,能够进行基础沟通,否则南北地区说话不一样,尤其是南方的士兵,两个福建士兵居然听不懂彼此说什么。最后严东提出,应该建立统一的官话,全体士兵以官话为标准,起码大家在说官话的时候不会彼此误会着急。

严东认为应该以安徽淮北话作为官话……这条建议挨了大家一顿臭骂,合着你是淮北人,就认为淮北话应该是官话,咱们主公曹跃还是陕西陕南人呢,咱们用陕南方言当官话吗?

曹跃哈哈大笑道:“胡他妈闹,关于官话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讨论,不过文化普及方面非常有必要。”

战场总结大会开了三天,这三天里每一个人都进行了战场反思,指挥官一般都反思战场具体的一些问题,例如情报问题,在国内和国外战斗的军纪问题等等,而参谋军官如陈信等人主要汇报的是关于战术与战略方面的问题,曹跃制定的战略方向当然不会错,大家多是提出在战术方面的内容。如具体某一战役,自己的军队应该如何如何打,能够避免现在的伤亡,将军队的伤亡情况降至最低等等。

会议结束之后,曹跃让李宁带着参谋总部的一些参谋军官们进行汇总编辑,然后制定成册,整理成教材,发给血军每一个军官以及军校的每一个学生手中,让大家认真反思仔细终结。

会反思的军队,才是会打仗的军队,会打仗的军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而在曹跃主持召开血军战场总结大会的同时,一场阴谋也在唐国公府酝酿发生着。

这次会议的人不多,正位空缺着,但是在正位的两侧分别坐着两个人,王宇和何顺,下面分别坐着章程、辛洛、李宁、韩铮、杨度、唐元湛、何琪、宋育仁、孙汝祺、曾文佩和虞立民、李经方、李经述,这次密谋会议恰恰与军事总结大会同时召开,也是何顺第一次主持这么大的会议。

这次的会议在之前已经做出了预案,由何顺、辛洛、王宇、章程、虞立民五个人拟定,这五个人中,王宇和虞立民是由于辛洛的提醒而加入整个计划的,在王宇加入计划之后,一切进展的异常顺利。这间接证明了王宇的智慧与能力,但同时也让何顺明白,代清计划离不开文官们在一旁的策划。

实际上王宇内心还是有一些失落,因为他明白,曹跃把这次政变的重任实际上交给了何顺而不是他。王宇想不通为什么要交给何顺,他认为自己不管任何方面自己都比何顺强,难道是因为何顺仅仅是曹跃的表弟?

王宇作为第一智囊,有时候考虑非常多,但也恰恰因为想得多,反而让自己的思想更加复杂了。而王宇和何顺的矛盾,也就此暗中结下了,为日后的冲突留下了伏笔。

不过王宇全心全力出谋划策,并没有受到一点影响,在他心中他不认为对何顺的一点嫉妒能够去影响代清的计划。

根据五个人提出的预案,在座的诸位则开始了讨论与分析,并且一步一步模拟,推演按照他们的计划,北京城的反应、外国的反应。大家群策群力如何进行宣传,如何进行扩大,如何利用人心,如何逼迫将军们,如何与外国列强交代,如何平息民众,如何稳定国家。

这个会议,同样开了三天三夜,期间曹跃只出现了一次,但是大家都明白,他们的一切计划进度,曹跃都了如指掌。

关于对外国的反应方面,是代清计划秘密会议之中的重中之重,王宇认为其实国内的反应都可以在控制之中,甚至于即便满清反抗,他们也可以第一时间控制。而韩铮则冷笑着说:“如果旗人们反抗,那就杀光了就是,一百万血军,每个人开三枪,旗人就全都没了。”

宋育仁立即反对滥杀无辜,并不是每一个旗人都忠诚于爱新觉罗家族,如果能够拉拢最好拉拢,当然如果拉拢不来,就一定要斩草除根,绝不能出现任何犹豫和中间派。

“最可怕的就是,洋人利用清室给我们添乱。”虞立民考虑之后说道。

韩铮道:“谁要是添乱,再打就是,无非俄国和日本,小日本现在还没有结束和俄国的战斗,无暇顾及我们。”

“对,就是利用这个时机。”王宇说道,“如果小日本和俄国人抽出时间,反而会考虑到利用清室来搞乱我们。”

宋育仁道:“在我看来,代清并不会让外国人改变对我国的态度。”众人抬起头看着他,宋育仁继续说道:“利益,给洋鬼子一些利益,他们必定会支持。”

“什么样的利益?”王宇问道,他长于操纵政治手腕,但对于治国和外交并不擅长,这也是他不会和宋育仁产生任何冲突的原因。王宇明智地意识到自己不是诸葛亮,不能事事掌控,所以他非常注重拉拢人才,例如宋育仁这样的人才。

宋育仁笑道:“市场,开放市场,彻底解除闭关锁国的政策,我指的是彻底解除,而不是朝廷控制下的寥寥几处口岸。”

“这……”众人忍不住惊讶起来。

第806章 囚禁光绪皇帝

1905年7月18日,夏日的北京炎热干燥,知了在树上疯狂地嚎叫,一只土狗趴在属下吐着舌头,这炎热让人心浮气躁,也让人难以沉下心来。

紫禁城内,一队太监跟在大太监徐雁的身后,匆匆地走进了养心殿西暖阁,他冷笑了一下,跪在的地上磕了一个头,说道:“陛下,从几天开始,你就只能在西暖阁内了。其他宫殿正在修缮,陛下怕是去了有危险。”

光绪皇帝气得一拍桌子,怒道:“徐雁,你在做什么?你胆敢囚禁于朕,你这阉贼!”

徐雁抬起头来,露出一脸鄙夷的冷笑,淡淡地说:“陛下,奴才不敢,只不过紫禁城这些天有大事儿发生,而且这几天天气也不好,您也知道最近在下雨,奴才觉得您还是在西暖阁好好待着吧。奴才可是不敢惹了您,不过呢,您也别真的把奴才当牛马,毕竟兔子急了还要人呢。”

光绪皇帝冷静了下来,平息了自己的愤怒,说道:“你们有什么目的?”

徐雁笑道:“陛下,您说笑了,奴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您好。”

光绪道:“曹跃是想对我动手了,是吧?”

徐雁道:“陛下,少知道一些,少猜想一些,您可能活的更开心一些。”

光绪哈哈大笑道:“我活的开心?我活的开心?”他长叹一口气,道:“我这一辈子都不开心,一辈子都不开心!”

徐雁道:“陛下,您应该看开一些,不知道您有没有看过《三国演义》。”

“此等小说,非治国之书册。”光绪皇帝道。

徐雁笑道:“陛下,您应该看看,《三国演义》虽然是戏文小说,但是您要是看了最后三章就懂了。”随后,徐雁徐徐退下。

光绪皇帝呆了一下,他的话什么意思,什么看三国演义最后三章,他抬起头来,却看到窗子外站满了一排排太监,每一个窗口都站着最少两人,果真是出不去了。

曹跃要动手了吗?

自己会死吗?

光绪心烦意乱,再加上天气炎热,他来回踱步,忽然想到了《三国演义》。

“来人,给朕拿一本《三国演义》来。”光绪说道。

光绪仅仅是被软禁,不是被囚禁,还是有太监随时服务与他,因此不一会儿一个小太监就拿来了一本《三国演义》递了过来,随后默不作声退下。光绪皇帝坐在龙床上,翻到最后三章,仔细读了起来,这第118章便是邓艾取绵竹,后主刘婵开城投降。119章则是姜维谋反被杀,晋国代魏。120章是三国归晋,吴蜀后主得善终。

这是……这是……在暗指什么?

光绪皇帝再仔细看了一遍,苦笑道:“我还不如一个太监,一个太监啊。蜀后主刘禅得以善终,蜀后主刘婵,安乐公,终年六十五岁。”他仰天长叹道:“原来如此,徐雁,你是来劝降的,让我做大清的安乐公啊。”

此时总管太监徐雁手持圣旨来到兵部,诸位将军正在恭迎圣旨,曹跃居于正厅中,左右身后分别是萨镇冰、冉东、聂嘉、严东、刘冠雄、叶祖珪、韩铮、蔡廷干、王兵、李宁、丛晨、辛洛、段祺瑞、李亮、周瑾、冯牧澜、陈信、****、蒋凯夫、陈开天、陈刚、米奎、崔健雄、冯洋、王志勇、马超、姜至正、张孝准、格桑尔乐、李亮、姜勇、郭利可、王雷、陈劲松、李志林、蔡锷、于华吉、黄兴、张作霖、夏名扬、袁采文、刘锦、袁震、安永、林多禄、张宏伟、邓从功、黄鸣球、程璧光、李准、习建强、邱志范、王平恩、谭学衡。

诸位将军心中非常高兴,这次中日俄三国大战,中国笑到了最后,尽管用了一年时间,花费五百亿红钞(约五亿两银子),可以说是将庚子年到现在积攒下来的家底全都搭了进去,可是,战争打赢了。

从日本手中得到二百五十亿元红钞,从俄国人手中得到价值二百五十亿红钞的金银珠宝以及战略物资,尤其是伊尔库斯克军火库中百分之九十的军火全都被聂嘉给带了回来。如今第一军团兵强马壮,军械齐备,俄国人也因为忌惮第一军团强大的兵力放在西蒙古省和唐努乌梁海省而不敢报复。

战争虽然没有赚到钱,可是也没有赔钱,而且通过这场战争,日本与俄国在华的势力被清扫一空,台湾库页岛全部被收复,另外还夺取了日本在太平洋的岛屿,实在是值得青史留名值得一赞的一件事。

国内外的报纸已经将中国的大胜大书特书了,诸多报纸争相报道,《华北日报》另辟蹊径,开始给诸位参战的将军们写书立传,开篇就写了一篇《西北虎严东传》,然后又同时又在写其他将军的故事。

将军们这几天正忙于安家,但是他们也从报纸上看到了这些报道,由于《华北日报》开始报道将军们,引得其他报纸也竞相报道,竞争激烈的报业随后从报道变成了写书写小说,像什么《李准传奇》《大将军冉东》《天将聂嘉》《小温侯李志林》《铁蛟龙黄鸣球》等等,一股脑的出现了。

大家一边感觉好笑,一边看着有人将自己写成英雄,感觉特别有趣,同时内心也极度膨胀。

凭什么膨胀?

凭我们胜利了啊!

陆军,海军,全都打赢了,我们打赢了为什么不能欢呼?不能骄傲?不能猖狂?我们就应该欢呼,就应该骄傲,叫应该猖狂!这是我们用血汗换回来的功勋。在兵部,已经早就拟好了加官进爵的条子,一进圣旨宣读,兵部立即授勋。诸位将军们其实已经从兵部秘密泄露出来的消息得知自己,基本上都是官升一级,还有一些调整之类的,但总之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一片光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兵部衙门里这几天都准备好了授勋台子了,将军们也看到了自己的新军装,新的军装并不是传统的黑色,陆军的新军装将服是白灰色的,海军的新军装将服是深蓝色的,都是收腰修身军装,配上一字武装带之后,顿时显示将军们挺拔的身材。这种修身型军装是血军第三代军装了,第一代军装是纯黑色的土布军服,第二代则是纯黑色的帆布军装,但第三代军装颜色由黑色变为了灰色,看起来比老款军装既漂亮又威严。更加让他们感到兴趣的是军衔,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升了一级,中将成了三级上将,上将成了二级上将。

新的军衔中士官、尉官和校官基本不变,但是将官进行了细分,除了参谋军官和文职军官特设立的准将外,将官军衔分别是准将、少将、中将、三级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