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266章

庚子猎国-第266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鸿章也不得不承认,朝廷是大清的,但国家却是被曹跃掌控,他比自己狠得多。

欢迎酒宴结束之后,曹跃听了陈信的汇报频频点头,冯牧澜年纪轻轻倒是值得重用。而后孙汝祥来报,孙汝祥通过收买从通州撤出来的英国的印度兵得知通州城内大约还有四千的联军,除了弹药不缺,其余物资奇缺。而通州县城的百姓们纷纷逃出城外,免得成为“军粮”。

曹跃哈哈大笑起来,说:“接下来局势对我们有利许多。”

孙汝祥又道:“主公明鉴,如今北京城有一些诡异。”

“为什么诡异?”

“京师平静无比,可是越是平静,属下反倒越是担心。”孙汝祥皱眉道,“按理来说后党不应该如此不堪一击啊。”

曹跃吸了一口气,道:“你觉得将会发生什么?”

“将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但属下猜想如此诡异的平静,透露着一丝丝阴谋诡计,还请主公授权,将补充团扩充进入探兵队中,扩大探兵队的人数与规模,以防不测。”孙汝祥道。

曹跃皱起眉头来,其实探兵队就相当于曹跃的锦衣卫,负责情报工作,而现代战争情报越来越重要,曹跃虽然有意扩大情报机构,可是对于曹跃而言,情报机构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有所掣肘才行。所以曹跃并不主张盲目扩大情报机构,他需要让情报机构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且情报机构至少需要两个负责人,即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

所以曹跃道:“探兵队队员不可盲目扩充,如今探兵队多少人?”

“八百。”

“暂时扩充到一千六百人,探兵队也改一个名字,名曰鹰扬所,暂时挂在军机处下,受我直接指挥,鹰扬所查访之时可以直接进入紫禁城。”曹跃道。

“是,主公。”孙汝祥道。

孙汝祥回去之后,立即着手扩编鹰扬所,随后鹰扬所从事情报工作的士卒也被称为鹰卫,有人私下里也称其为鹰扬卫。鹰扬所就在紧邻紫禁城,和西交民巷的草帽胡同里面,民国时期这里是民国最高法院和中华总工会所在地,新中国成立之后,那里变为了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孙汝祥选择的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因毗邻紫禁城,平日倒是极为安静得很,他又计划鹰扬所里挖一条地道直通紫禁城里的南长街水窖。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就告以失败,因紫禁城城墙地基太厚,只能用**爆破,可是**太小破不了,**太大地道会被毁掉,于是只能作罢。

孙汝祥又将这条地道扩充了一下,变为鹰扬卫所地牢,地牢深入地下八米处,由巨石白灰糯米汤烧制而成,辅以通风设备,关押一些从事反对曹跃的重刑犯。这里成为了处决反对曹跃人事的秘密场所。

鹰扬所首任统领鹰扬校尉孙汝祥尽管对情报的收集工作并不十分出色,但是他成功地修建了一个鹰扬卫所基地,为继承者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8月21日,东交民巷里的枪声不绝于耳,马超一大早就来报告,说东交民巷里的人自己打起来,也不问原因,更不问结果,很多人寻求血军的保护。

曹跃也不明白什么原因,倒是刚刚陈信在一旁说道:“主公,不知你听没听过营啸?”

“什么是营啸?”

陈信道:“营啸又名诈营,惊营,指的是军营夜间突然受惊,士兵盲目自卫,导致相互仇杀,最终自相残杀导致军营崩溃。”

曹跃点了点头,惊营一事倒是有所耳闻,老兵都会叮嘱新兵,而且历来军中不允许惊营出现,当然惊营并非士兵主动,而是潜意识里的行为。

陈信说道:“一般结束高强度战争之后的军队,往往最容易发生营啸事件。他们刚刚从紧张的战场上退下来,尽管心里明白战争结束了,但是身体还残留着战斗意识,尤其是在晚上,一旦发出战斗警报,他们的身体就会自动地进入战斗状态。而且主公你撤走了义和团,但下令将东交民巷隔离之后,他们俨然成为百万人北京城中的一座孤岛,没有与外界的情报和信息交流,让他们本来就充满了猜忌。而昨天早上三百多英军从通州撤出来,使得他们认为英国人背叛了大家。”

曹跃微笑道:“行,一大早上听到个好消息。”

陈信笑道:“主公,我猜没几天,洋人反倒会主动寻求您的保护。”

曹跃哈哈大笑道:“不如把所有战俘都放进去吧。”

“主公,我觉得受伤生病的(战俘)送去东交民巷,那些健康的四肢健全的(战俘)还是留在战俘营里,将来用作谈判中的筹码。”陈信阴笑着建议道。

“准,这件事你去办。”

“是。”

曹跃转身对马超说道:“密切注意东交民巷中的一举一动,如果有教民想要进入东交民巷里,准,但想从东交民巷出来的话,不准!”

“是。”马超道。

陈信叮嘱道:“洋人内部之间的争斗,千万不要参与其中,洋人求救也不要理会,否则给人口实借口,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马超看看曹跃,曹跃道:“听陈参谋的。”

“是。”马超这才转身离去。

早上又处理了一些关于粮草方面的文件之后,曹跃穿戴好一品官服,与手下大臣们一同来到皇宫参加早朝。

。。。

第410章 国之贼

除了8月9日光绪复位那天早朝在太和殿举行,其他时间里光绪皇帝一直住在养心殿中。

所以早朝也是在养心殿的正中明间内进行,因除仪式之外,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有资格参加早朝,所以参加早朝大臣不超过二十个。

曹跃是在养心门遇到李鸿章的,李鸿章形单影只一个人坐在养心门外专门设置的朝间的木椅之上,曹跃连忙上前。李鸿章揉了揉浑浊的眼睛,笑说曹中堂没怎么休息好啊,曹跃一愣,李鸿章指着他的肿眼泡笑道:“年轻人要注意休息。”曹跃哈哈大笑,两人联袂走入养心殿等待皇上。

李鸿章这才戴起了老花镜,看了看四周的朝臣,不由的感叹很多旧友已经不再此间了,甚至连老对手也不再朝堂之上,短短数年沧海桑田。

“皇上驾到!”小德张山呼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众臣跪地道。

光绪坐在龙椅之后,挥挥手,小德张高呼:“平身。”

众臣方起身山呼:“谢主隆恩。”

光绪再一次见到李鸿章,也是感慨万千,过去种种浮现在他的眼前,如今的李鸿章更老了,身体更加瘦弱,甚至戴着老花镜。想当年他意气风发模样立即浮现在自己的眼前,但李鸿章即便再意气风发,也非常有分寸,对满清朝廷和皇上太后表示出足够的尊重和敬畏。反观曹跃,为了控制自己,甚至不惜将禁军调到城外作战,让自己的亲兵担任禁军,名曰保护,实则囚禁。

与坐牢无异啊,光绪心中一阵悲哀。

太监小德张唱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臣有本!”曹跃立即上奏,自请卸任各国总理大臣一职,光绪看了看他,再看看李鸿章,心中了然准奏。果然曹跃上奏请荐李鸿章担任各国总理大臣,光绪自然没有反对,并且准许李鸿章重新步入军机处,辅佐曹跃。

曹跃忙鞠躬说:“还请李大人左右耳提面命,晚辈才能不犯错误。”

李鸿章摇头淡然一笑道:“你若一心为国,我必鞠躬尽瘁。”

曹跃哈哈一笑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光绪忽然问道:“曹**卿,与各国停战一事,可有进展?”

曹跃出列道:“陛下,各国心怀诡异,我等与之交涉之中,大觉可为。然维系变法终止之后,陛下心血毁于一旦,我大清百废待兴,若想趁势发展不得不舍弃一些利益。”

光绪道:“舍弃利益并无不可,朕相信曹**卿一心为国,必定不负天下重托。”

曹跃道:“多谢陛下厚**,然自陛下复位通电之后,唯独英日意三国上表恭喜,而地方大员之中不少人默不作声,不知是何居心。”

光绪气得一拍龙椅道:“谁敢这么大胆子?”

曹跃道:“陛下,万万小心,居心叵测者大有人在。”

众官一听,心中明了,曹跃又要大开杀戒了吧。

李鸿章恍然之间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曹跃尽管句句诛心,然满朝文武无人敢站出来反驳。再想一下当年,自己也是权势滔天,却从不敢如此狂妄地与太后直接对话表露心思。双方对比清晰明了,文人出身的宰相与武将出身的宰相行事截然不同,武将嚣张直接,然侃侃而谈直抒心意却也让人佩服,不需要猜哑谜一般揣测圣意。而自己面见慈禧的时候,一直以来都要小心翼翼猜测慈禧是什么意思,从心里便将自己放在“奴才”的位置。

反倒是曹跃,从未将自己当做奴才。

李鸿章苦笑起来,有些人即便不是奴才,但心里却是奴才,而有些人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他都拥有**的思想和人格,确实不能相比。

皇城易主,光绪重掌大宝,无论外界如何评论此次庚子政变,但木已成舟,但曹跃以二十六岁年纪成为军机首辅大臣,必定是大清第一人,永载史册。

李鸿章担任各国总理衙门大臣,不得不卸任两广总督,所以如今倒是有两个要差空闲下来,两广总督和山东巡抚。按理来说,下一任两广总督最起码也要询问李鸿章的意思,但从曹跃与光绪的对话来看,李鸿章发现曹跃完全不需要询问任何人的意思,他的话就是“圣旨”。

国之贼!

李鸿章心中忽然升起这么一个词,然后自己吓了一跳,曹跃当真是国之贼是也,然此国之贼明立于朝堂之中,谁能奈他何为?连李鸿章都要避让三分,更何况他人了。

全程下来,光绪没有一句反驳的话,他总是再说:“准,**卿自行处理就是。”

光绪问道:“曹**卿,你准备如何处理不尊朝廷之官员?”

曹跃道:“诛杀逆臣,王师伐之。”

诸朝臣一阵悚动,王师伐之!

曹跃要带领大军讨伐地方大员,首先讨伐谁?毫无疑问,最该讨伐的便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这两位执掌朝廷钱袋子和粮袋子的地方要员,一开始便签订《东南互保条约》,虽然保全了江山,然此举着实与反叛无意。可他们反对的乃是慈禧,间接地支持光绪皇帝,所以他们的功过是非还真是难以说清。

“这……”光绪犹豫起来。

李鸿章终于说话了,道:“曹中堂,兹事体大,我等当慎谋之,还是先清外敌再除奸臣。”

“对,对,慎谋之,慎谋之!”光绪忙道。

曹跃笑道:“李中堂所言极是,幸亏李中堂点醒。”

李鸿章摇了摇头,徐徐退在一旁,从光绪小心翼翼的表现上看来,曹跃是真正将光绪控制住了,也将皇族控制住了。他忽然想起来听闻当年曹跃起兵扩军之时,曾屡受张之洞资助,那么曹跃不可能讨伐张之洞——而他刚刚又要讨伐他——这小子是在用计试探自己的底线和皇上的底线。

李鸿章一下子反应过来,不由得看了看曹跃,也不知这一招是曹跃自己想出来,还是他手下幕僚的想法,他苦笑起来,自己小瞧曹跃的智慧了。

奏报结束,小太监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众臣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等待光绪起身离开,才徐徐退出养心殿明堂。随后众大臣等待曹跃先行,这是作为首辅大臣的一种特权,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

曹跃笑着对李鸿章说道:“李中堂请。”

“曹中堂请。”

“李中堂先请。”

“曹中堂先请。”

曹跃顿时笑道:“长者为先,先请。”

李鸿章这才走了出去,曹跃并肩随后,穿过养心门来到军机处,如今军机处人数不多,不像先前一样十几位大臣,当然众臣虽然想入军机处却还需时日,等曹跃新任之后才行。如今最棘手的事情就是处理战争一事,在处理了简单的各地奏折之后,曹跃陪李鸿章来到各国总理衙门。

比起军机处,各国总理衙门可是热闹了许多,两人赫然发现各国大使居然跑到这里来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就说话,弄的两人吃惊不已,让他们一个个时候谁也不肯落后,最后曹跃让李鸿章挑选一个说话的。李鸿章刚来各国总理衙门,哪里知道什么事儿,又让曹跃选代表,曹跃直接选择了意大利大使问话。

见既不是英国,也不是俄国和日本,而是人畜无害的意大利,众大使这才不再争执。意大利大使白尔多立即说:“东交民巷内乱成一团,希望曹中堂能够协助平定。”

曹跃立即说:“为了表示友好,我不单单从东交民巷撤军,还给你们拨钱修筑大使馆,更扩大了东交民巷活动空间。可是在我看来,你们并没有表示出足够的诚意,所以为了表明我的态度,我拒绝提供帮助。”

法国大使毕盛说道:“但是如果东交民巷一旦发生内乱,一切责任将由你们负责。”

曹跃哈哈大笑道:“我不会负责,我会如实地将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