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257章

庚子猎国-第257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玉昆说,在8月13日的战斗之中,死守东南瞭望塔的老将姜桂题遭日军炮击阵亡,武卫左军上下悲痛欲绝势必报此仇恨。

王志勇当然明白马玉昆就是立功心切,姜桂题阵亡仅仅是借口罢了。

不过此时陈信突然从京师亲自跑来视察战况,在得知此情之后,陈信笑着对几个指挥官说道:“没事,让给他们抢功好了,让他们跟陷入死境的日本人好好打一打。有一句话叫做什么,背水一战虽死无憾,日军陷入死战绝境,这块骨头更难啃了。马玉昆想着捡便宜,我怕他的牙崩掉。”

王志勇叹气道:“咱们兄弟死伤不少啊,小日本不好打,不好打。”

陈信叹道:“每一个阵亡的将士主公都记着呢。今天我带摩恪达将军的尸体回京城,将来这里要建立烈士陵园。”陈信不但带走了摩恪达的尸体,还受孙汝祥所托带走了孙汝礽的尸体。

返回京师之后,曹跃见到义兄的尸体之后嚎啕大哭不已。摩恪达为自己出力许多,且带领羌族全族归顺,又替曹跃背黑锅根除了西宁邵武军,曹跃岂能忘记。摩恪达说话粗鲁,但性格豁达,心思缜密的同时脾气暴躁,他是的结拜大哥,但除了结拜大哥这个名字之外,摩恪达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权,一直到摩恪达战死长辛店。

但尽管摩恪达的战死让曹跃非常难过,可他却不能被情绪左右,依旧下令外交人员与日本方面进行秘密和谈。此时大清驻日大使李盛铎从日本返回,带来了日本政府方面对大清国的态度。

同时,后党出身的李盛铎其实早在曹跃兵变之前就接受了朝廷的委托,担任内阁侍读大学士,出任慈禧的日本问题专家。李盛铎兴致匆匆地从日本回来,却在天津耽误了,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京师。可偏偏不巧的是,在他踏入京师的第一天,曹跃发动兵变囚禁了慈禧太后并扶持光绪皇帝重掌紫禁城。

兵变当日,亲王载勋被杀身亡,次日,荣禄自杀身亡,李盛铎这个铁杆的后党吓得丢了魂,躲藏起来。不过随后几日京师反倒平静下来,在曹跃以及朝臣的调度下,一切井井有条,尤其是京师巡抚衙门改为北京市警察总局,首任警察总局局长为贝明德之后,北京城异常地平静,仿佛围攻东交民巷的战斗不存在一样。

李盛铎又听到除了几个主要后党之外,其余后党并没有给与追究,这才出现在吏部进行交接,吏部的人立即将李盛铎这个前驻日大使送到缺少谈判人才的曹跃面前。

有了李盛铎这个熟悉日本现在国情的专家的协助,中国与日本的秘密会谈进行的非常顺利——除了第五师团进攻丰台大营惨遭失败外。

电报恢复之后,西德二郎终于向日本方面发出了电报,请求和解,并且用了十二万分紧急语气说明,八国联军战败在即,武力进攻北京的计划因为清国委任曹跃担任“首相”而宣告失败,日本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让日本取得更大的利益。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吩咐西德二郎,在日本秘密谈判大使未来之前,务必拖延为日本争取时间。西德二郎连声叫冤,如果第五师团被歼灭,责任归谁?

山县有朋还打算调派军队选拔谈判密使的时候,突然得知天津在8月12日被清军收复,顿时大惊失色,连夜向日本明治天皇报告。

明治天皇也震惊不已,连问在中国发生了什么,山县有朋说道:“陛下,清国首相在几日之前换人了。”

“清国有首相吗?”

“之前没有,但是现在有了。”山县有朋担忧地说道,“我们得到的消息是,清国第一武将曹跃发动兵变,囚禁了慈禧太后,帮助光绪皇帝复位,并取得了清国行政大权,成为清国首相。而现在包围第五师团的,恰恰是曹跃的直系手下部队,清国西北血军。”

明治天皇问道:“这个曹跃对我们的大陆计划有什么阻碍吗?”

“曹跃是一个性格刚毅作战能力极强的统帅,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开明的军阀,如果他能够稳定地统治清国,那么他必定会想俄国发起报复,收复失土。不过,正因为他的强硬,将来也有可能与大日本帝国一战。”山县有朋道。

明治天皇问:“俄国和清国,哪一个对我们危险更大?”

“毫无疑问,是俄国。”山县有朋立即说道。

“那么我们的最大对手是俄国吗?”

“是的,从现在看来是的。”山县有朋说道,“我的建议是联合清国,准备对俄国下手以帮助清国收复满洲的名义占领满洲。”

“好,就这样决定了。”明治天皇说道。

8月15日,马玉昆的部队向被困的日本第五师团发起猛攻,遭到第五师团的双方激烈交火,酣战一日,马玉昆部损兵折将。

8月16日和17日,马玉昆所部继续向第五师团猛攻,依旧没有攻破日军防线。

8月18日,马玉昆亲自前线督战,却遭到日军神枪手狙杀,子弹穿过马玉昆的胸膛,马玉昆佯装无碍,站在士兵身后督战,手下连忙要求将他送回去。马玉昆咽下去鲜血说道:“子弹打中了我的肺,我快不行了,你们别声张,不要让士兵看出来,要让大家看着我在这里督战。”

马玉昆的亲兵忍住眼泪不流,眼睁睁看着马玉昆在阵地之前立绝身亡。

武卫左军的进攻终于让日军吃不消了,山口素臣下令放弃外围阵地,收缩防线,然而这一幕马玉昆看不到了,他已经身死在长辛店。日本士兵已经由战前的一万八千人,缩减到了如今的六千人,其中伤兵过半,包围圈也逐渐缩小。但受到血军步兵10旅3团战壕战的启发,日本人就地修建起了战壕,利用战壕和机枪数次击退武卫左军的进攻。

马玉昆成为张辛店之战中阵亡的第二名中国高级将领,同时他也是武卫左军的主心骨,马玉昆一死,武卫左军顿时陷入混乱之中。可日本人并没有敢向混乱的武卫左军发起进攻,因为王志勇率领的血军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

当曹跃得知马玉昆阵亡的消息之后,长叹一口气,说道:“武卫军多英豪啊。”8月18日,武卫左军统领老将赵庆不得不亲自出面,安抚武卫左军,但宋庆已经八十有二,并且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好,耳朵背眼睛花,除了职务依旧是武卫左军大总统之外,并不能给武卫左军带来什么期盼。

曹跃随后向宋庆询问能否将武卫左军整编为血军一部分,宋庆虽然有时候糊涂,但这时候清醒得很,他明确地对曹跃说武卫左军可以整编,但是不能冷落任何一个武卫左军的军官。曹跃答应下来,并对武卫左军宣布,整编武卫左军与所部义和团为新编步兵第30旅和新编步兵第31旅,两位旅帅分别是武卫左军宋庆的孙子宋天杰以及马玉昆之子马廉溥,旗下将领有赵倜、陈希义、米振标、常德盛、张殿如、张连同等武卫左军(毅军)将领分别担任团长之职。

同日,李鸿章的船终于抵达了天津,在血军士兵护送下前往北京面圣,然而等待李鸿章的却不是当初叫他来京的慈禧,而是年轻的光绪和更加年轻的曹跃。

曹跃并没有对武卫左军打压,令武卫左军将领士官皆为满意,因此整编得以顺利进行。因武卫左军与所部义和团需要进行整编,全军撤回到丰台大营,所以主攻任务交还给了王志勇以及他所带领的血军步兵第1旅,步兵第9旅,步兵第10旅,骑兵第1旅,藏羌骑兵团。同时,曹跃令王志勇担任血军前路军统领,除以上五旅外还管辖三万义和团组成的豹神营,豫忠营,开封巡防营,整个血军前路军总人数达到六万余人。

但王志勇也面临着一个棘手问题,弹药补给不足。

此时的中国还不具备生产炮弹的能力,以至于他的炮兵团十分吝惜炮弹。而在武卫左军进攻日军的时候,并不是王志勇故意进行炮火不支援,实在是因为他不具备那种能力。

与王志勇缺少炮弹相比,日军短时间内不缺少武器弹药,可是他们缺少食物药品,尤其是血军送回来的五百多伤兵,全都是残废的重伤员,他们不得不全力抢救。

如果继续坚持下去,日本陆军第五师团将会是第一支在中国被困死的日本部队,但生性孤傲的山口素臣依旧坚守不降。山口素臣的获救希望有两个,一是阿列克谢耶夫的援军,二是俄国人从海参崴派出的一万名俄国士兵,根据推测24日就能够抵达天津,他们只需坚守到25日,就能够获救!

弹药缺乏的血军不敢轻易发起进攻,因此双方只进行了多次小规模接触作战,胜负各半,谁也没有能力一鼓作气消灭对方,可谁也不能放弃,双方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战斗,耗死对手。

。。。

第397章 血战通州

而此时的阿列克谢耶夫也苦难重重。

时间回到8月9日,因为大雨道路泥泞的关系,从大兴县分兵向通州袭击的联军第二集团军不得不减缓了行军步伐,一天的时间行军不超过十五公里。一直到8月9日凌晨联军第二集团军才顺利抵达通州外围。

天气的原因外加补给的原因,导致列克谢耶夫的联军士气并不高涨。

曹跃判断的没错,八国联军说起来好像人多势众一样,可真正到了战场上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充当前锋打头阵当炮灰。

阿列克谢耶夫虽然下令向通州发起了试探性进攻,但各国部队各怀鬼胎,出工不出力,所以进攻雷声大雨点小。同时他们遭到通州中国守军的奋勇抵抗,阿列克谢耶夫见状下令今日暂且炮击对方,让对方失去信心,并且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联军的炮击并没有给守卫通州的武卫后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守军依旧顽强地扼守通州,死战不退。

阿列克谢耶夫见士兵疲惫,下令休息。而此时通州守军武卫后军董福祥部并没有派兵进行袭营,他们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进行城防的修建工作,错失了良机。

8月10日,休息了一天的联军再一次向通州发起进攻,上午,联军不断地向通州城内进行炮击,中午阿列克谢耶夫派遣步兵进行猛击。

但由于各国部队掺杂,导致指挥一度极为混乱,反倒被武卫后军趁机杀死多人,阿列克谢耶夫震怒,下令再度炮击并使用毒气。

防御通州武卫后军早就得知警告,做了充分准备以免卑劣的俄军进行毒气攻击,但纵然早作准备,由于防毒设备简陋,还是有大约一千名士兵死在毒气攻击之下,两千士兵受到毒气感染不得不撤出战场,城内的老百姓死伤大约数百人。

毒气弹攻击结束两个小时,阿列克谢耶夫下令继续向通州进攻,却再一次遭到董福祥带领的守军的奋勇抵抗,一日战罢,联军第二集团军伏尸城下数百人。

阿列克谢耶夫不由得感慨说道:“通州清国守军,异常顽强,前所未见。”

在历史上,给与八国联军最大重创的恰恰是董福祥的武卫后军,不过最惨的也恰恰是武卫后军,武卫左军、武卫前军和武卫中军最终都被袁世凯收编,可偏偏武卫后军因为抵抗得太过惨烈导致最终不得不解散的地步。

历史上武卫后军在迎战八国联军之前便被慈禧折腾个半死,慈禧一会儿说让董福祥出城迎战,一会儿说让他们保卫京城,一会儿让他们剿灭义和团,一会儿让他们联合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甚至攻打东交民巷的时候不允许他们使用大炮,以免吹散了帝都的皇气,惊动了龙城。

好嘛,一万多武卫后军便被慈禧玩个半死,最后精疲力竭遇到八国联军,死战数日才不得不撤退,最终返回甘肃,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而他们的后人逐渐脱颖而出,最终成为著名的西北马家军。但因为各种分歧最终形成了青马与宁马两支马家军队伍,其中宁马最终投降共和国,善始善终,而青马顽固地效忠于国民党,最终不得善终。

阿列克谢耶夫见伤亡太大,于是下令晚上休息一宿。

与此同时,马福寿向董福祥提出袭营的建议,但董福祥私心太重不肯让自己的骑兵部队受损,拒绝了马福寿的建议。

马福寿从血军出走之后投靠武卫后军之后,一直受到董福祥的倚重,他从一名普通营官成为董福祥的手下大将之一,这多少让马福寿原本因曹跃身边的人水涨船高而有一些后悔的心稳定下来。马福寿的骑兵营已经从最开始的三百扩大为八百人,所部装备精良作战骁勇,成为武卫后军最精锐营队。

马福寿知道董福祥的私心,只能无奈苦笑起来,董福祥作战勇猛稳健,堪为大清倚重,但冒险精神不足,战场把握机会能力不足。马福寿将董福祥与曹跃进行一番对比,曹跃作战尽管冒险,可是他对于在战场上把握机会的能力远超董福祥,且曹跃作战方式无所不用其极,作为他的对手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不过马福寿作为下属,不能说上司坏话,只能一肚子话藏在心中。

他的弟弟马福祥见到他忧心忡忡的模样,问起缘由,马福寿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