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庚子猎国 >

第143章

庚子猎国-第143章

小说: 庚子猎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色逐渐变暗了,骑兵一团团长马福寿不得不策马跑到曹跃跟前,请求驻扎在野外,因为再不搭建帐篷时间就有些来不及了。曹跃对脚下的这条官路极为熟悉,他笑说道:“天黑之前我们必定能够抵达潼关,你催促大家快点行军,俘虏若是走不快就杀了吧。”

马福寿只得回到队伍里,催促士卒快点行军。那些俄国俘虏听到曹跃的话,顿时吓得一个个腿脚比骑马的还利索,刘名誉得知之后哭笑不得,这曹跃还真是杀气太盛。

不出片刻的时间,前方哨兵骑马回来了,说还有五里地抵达潼关县城,潼关守将已经安排好了营房和晚餐等待众人了。众将士们不由得长呼一声,走了一天的路终于到了潼关了,这该死的天,该死的风,该死的雪。

好事成双而至,此时风居然停了,曹跃立即下令全军跑步前进,而俄国战俘也必须跑步前进,如果有不跑或者跑不动的,就地枪决掩埋起来。俄国人再一次非常老实地配合,相互搀扶着,终于在天黑之前抵达了潼关。

潼关小关,也就是康三石原来的康字营营房,曹跃曾经在这里大半年时间,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此刻安字营将小关军营给了曹跃的军队居住,但康字营营房不大,最多能住进去一千五百人,曹跃手下随行和俘虏加起来有三千人之多,有一半的人要住在外面了。曹跃让人将俘虏送去潼关县县衙大牢,关满了俘虏才关进去三百多人。另外要有一千二百多人住在外面了,要么住在帐篷里,要么住在潼关县民的家中。

住在民居之中难免得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若是兵士们一个冲动发生骚扰百姓的事儿,潼关人曹跃以后怕是不敢回潼关了,承担一辈子骂名。所以曹跃毫不犹豫地一声令下,一千二百士兵和他一起扎帐篷住在外面。曹跃手下军官、隋平安、包括刘名誉刘大人一起劝他万万不能住在野外,曹跃满不在乎道:“兵士们住的暖,我才住的暖,兵士们住的冷,我也住的冷,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

众军士感动异常,纷纷要求也住在外面,曹跃怒道:“你们填什么乱?把你们的帐篷拿来,搭建双层帐篷,帮忙就是,回去睡觉。”

士兵们于是潼关城小关军营校场之中开始搭建帐篷,尽管住在校场之上吹着北风,但总比在城外被夜风吹着强。一顶顶帐篷被打开,展开,竖起,架好。大冬天的住在帐篷里,的确是非常辛苦,士兵不敢脱掉棉衣,地上即便是铺着稻草,也是非常寒冷。

倒是马弁王兵忽然在曹跃耳边说道:“将军,我有一个主意。”

“说。”

“我们不如在地上烧火,烧完火之后把灰烬泥潭翻进脚下泥土里,再用干土盖上,然后在此处搭帐篷。这样泥炭和灰烬的热量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帐篷里也热乎了不必担心太冷,我们安徽老家的商队要是一旦在外面住,晚上就是这么干的。”王兵道。

曹跃当然很是怀疑这个办法的可行性,但他更不想士兵们因为睡在地上寒冷生病,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照着王兵的办法来做。柴禾倒是有很多,曹跃让人去百姓家卖柴禾。百姓得知曹跃的军队为了不扰民宁可住在野外,哪里还会吝啬一些烧柴,于是搬来了大量烧柴在校场上点着了。整个校场燃烧起来之后,顿时热的大家够呛,远远地看过去差点以为小关着火了。烧成炭之后,众人开始把炭火埋在地下,盖上了干土,然后在地上还铺了一层干草,士兵们又在干草上重新建起了帐篷。

曹跃也住进了这样的帐篷,可没想到这个办法还真好用,地上暖和得很,士兵们反应褥子下面就像是火炕一样。曹跃躺了一会儿只觉得晚上起码不会被冻着,何顺抱着被褥也跑进曹跃的帐篷,作为曹跃的表弟和马弁,何顺却是唯一一个有资格和曹跃在同一帐篷里住的人。

而因为火堆多了,整个潼关城的温度都高了,潼关县城周围的百姓们躲着看着这一支冻死不拆屋的军队,相互交头接耳问:“这是谁的军队?”

有人胆子大一些,跑过去小关问话,跑回来说:“是二郎的军队回来了,曹二郎的军队回来了。”

曹跃就是潼关人,潼关人对曹跃有一种天生的崇拜和尊敬,如今又看到曹跃宁可大军挨冻也不住进屋子,百姓们更加感动,纷纷邀请士兵们住进去。但曹跃没有允许,因为住在野外是一种训练,尤其是冬季住在野外,今天是碰到了潼关的老乡们,但明天呢?明天就出了潼关进入河南了,在河南也会有这样的百姓吗?

曹跃躺了一会儿,忽然有人来报,说隋守备有请,曹跃说若是无重要的事儿明天再说吧,隋平安苦笑道:“有要事相商。”

曹跃一跃而起,走出帐篷见到隋平安带着手下,哈哈一笑道:“隋兄,来了也不说一声,进来坐,进来坐。”

“曹兄弟,我已经在家中给你安排了一顿酒宴,有要事相商。”隋平安言辞恳切地说道。

曹跃道:“恭敬不如从命,隋兄请。”

潼关守备隋平安将曹跃请到了府上,宴请曹跃一番之后才屏退众人,说道:“曹兄弟,接下来陕西新军筹备,我们绿营会怎么调整?”若是说一年之前,隋平安还有资本拒绝曹跃对绿营的整编,但是现在,即便曹跃不出手,隋平安也是极其心慌的。

毕竟,曹跃平了甘肃之乱后,已然一跃成为大清骁将,再不是那个潼关第一将,名声仅限于陕西的将军了。

在整合陕西清军的过程之中,绿营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组成,他们既不像巡防营完全属于清廷,又不像是民团属于士绅地主,他们是介于朝廷和地方武装之间的一种力量组成,整个陕西的绿营人数并不多,加起来才四千多人,仅仅是潼关就有两千人的规模。

隋平安总以为军队多就能保护自己,然而和曹跃的手下相比,他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曹跃迟迟未对绿营动手,反倒是让隋平安坐立不安,不再“平安”。

到底该怎么做?

隋平安和手下商议之后,决定顺势而为,他和曹跃的关系不错,逢年过节他都要派人给曹跃的父亲曹老汉送礼送面的,曹老汉虽然是和老纤夫,大字不识一个,却也对隋平安感激不已。

隋平安希望能够和曹跃商议一下,这个潼关以后就交给他,其他的地方他不会伸手,今天的宴会目的就在于此。

曹跃微微饮了一口酒,说:“隋大哥,实话跟你说,这个绿营将来注定要被淘汰,我们是朋友,我才这么推心置腹地与你实话实话了吧,绿营妨碍新军改革,将来会是新军的敌人。接下来新军要面临的对手,并不是土匪叛军,而是绿营,只有消灭了绿营,新军才能够安安心心地区剿匪平叛。”

隋平安大为吃惊,曹跃这话倒是威胁多于忠告了。

曹跃见他心神不宁,继续说道:“隋大哥可曾听闻西北联合武装力量联盟?”

“略有耳闻。”隋平安言不由衷地说,这个西北联合武装力量联盟对隋平安的打击才是致命的,他自然能够想象得出,如果曹跃的这个联盟建立成功之后,整个西北介时将成为曹跃的领地,这也是隋平安要改变主意的最主要原因。一直以来隋平安能够屹立政坛而不倒,考的就是他的眼力见,他能够顺势而为,而不是逆风前进。

他的靠山魏风琛如今成为了曹跃的傀儡,他隋平安何必还和曹跃过不去,再者说两人关系极好,生死与共,若真的打了起来,隋平安非但得不到什么,反倒丧失了现有的一切。所以,顺势而为,隋平安才决定屈服。

隋平安需要的不过就是给他什么筹码和待遇罢了。

曹跃笑了起来,说:“西北联合武装力量联盟公事繁忙,联合司令部由十位成员组成,我担任联合司令部总司令,还有九位副司令协助处理,不过这九位副司令都是民团出身,没有一个军官出身,不知隋大哥可有意愿成为第十位副司令,协助与我?”

隋平安想也不想立即站了起来,拱手道:“曹……二郎贤弟,若是真如此,那愚兄就却之不恭了。”只有傻子才会拒绝,从一个潼关守备一跃成为西北地区的三把手,风头盖过他的老靠山魏风琛!隋平安虽然知道自己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了,可当这一天来到的时候,当真是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为什么是他隋平安,不是别人,还不是他慧眼识人,还不是当初在陕北的时候就有意结交。他隋平安能打能杀能捞钱,唯独缺的就是运气,如今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啊。

曹跃哈哈一笑道:“这个位置我早就留给你了,你我并肩子打天下,如今也要并肩子治理西北。”

隋平安忙道:“愿意与曹将军共路。”

曹跃哈哈大笑不已。

第231章 横扫武卫军骑兵

次日一早天刚刚亮的时候,全军就起来了,前锋部队立即出发,后续部队陆陆续续整理营长,辎重部队开始做饭喂马等等。潼关的安字营给曹跃军队提供了不少帮助和支援,只是潼关着实太小了,提供不了足够的便利。但曹跃军队倒是学会了一招冬日新军驻扎野外的本领,倒也是一件好事。

由于押送俘虏,东去的队伍行军速度并不快,曹跃趁机骑着马回了老家一趟,见到父亲身体恢复好了,还在家中劈柴干活,心里很是高兴父亲能健康。得知儿子即将面圣,曹老汉欣喜得几乎落泪,咱们老曹家祖上冒青烟啊。曹跃又将太后拉拢自己入旗一事儿给父亲说了,曹老汉挠着头说:“你觉得怎么对你现在好就怎么做,爹老了,见识又不够,不能帮你,可也绝对不会拖你后腿。”

曹跃了许久,才说道:“爹,说是入旗,其实入旗之后,你可能要搬去京师去住,当做人质。儿子不孝,没有伺候你,反倒连累你去做人质,儿子……”

曹老汉哈哈一笑,阻止了曹跃说话,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毫不在意地说道:“傻小子,你爹我这糟老头子还能当做人质,不枉白白活了一回了。我儿你尽管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事,不要为爹担心。爹吃得饱,穿得暖,有房子住,不用干活不用担心有上顿没下顿的就行。等到将来爹死了以后,拉回来埋在潼关老家就行。”

做父亲的没本事,总也不能耽误儿子的前程就是,父亲为了儿子,自己别说当人质,便是失去性命又如何?随后曹跃又将自己准备和甘陕总督女儿陶悦的好事说了出来,并请父亲谅解自己擅自做主,曹老汉更加开心,自己傻儿子终于要娶老婆了,娶得还是总督的女儿,他岂能阻止?那不成了不识时务了吗?曹老汉对自己的儿子是一百个满意,直说你要爹做什么爹就做什么。

父亲对他的**曹跃自然感觉的出来,可是一想到自己要送父亲去京师做人质,当真是百感纠结。曹跃决定当他们大婚之后,再将父亲送往京师。

从潼关出发的队伍向东开拔,沿着黄河边上的官道进入河南省灵宝县,在灵宝县休息一宿后,继续向东抵达陕州,随后经过渑池就向东。

一路之上地方官员对这伙儿进京的队伍尽量招待,但人数实在太多,难免有所怠慢之处。曹跃倒是不在意,反倒是刘名誉很生气,曹跃也发现了刘名誉这个人的特点了,就是**唠叨。两人一路之上说十句话,倒是有九句是刘名誉说的。

河南多匪患,当年捻军过境,河南捻军势大已经威胁到了朝廷,后来朝廷灭掉捻军之后,河南出现许多小土匪山寨。在途径魏县的时候,一伙儿土匪甚至冲过来抢劫曹跃的大军,当然反被曹跃带兵一举歼灭,解救了许多人。曹跃再一次发扬了在西北的作风,将土匪一个个全都吊死在官路上,吓得许多人不敢行军。

当即有御史弹劾曹跃,可转眼一想曹跃这伙儿陕军倒也没扰民扰官,弹劾的状子只能烧了。曹跃并不嗜杀如命,他只是威胁警告一番,杀了一个土匪窝子之后,果真得到风声的其他土匪绺子不敢出现了。在魏县休息几天之后,曹跃率军开始向北,北上京师。

刚刚进入直隶,曹跃便遇到了一伙儿迎接的部队,是袁世凯手下骑兵左翼长姜桂题率军迎接。

武卫右军骑兵清一色穿的用的带的都是德国货,除了脑袋上的大辫子外,简直活脱脱另一个翻版的德军骑兵。可惜德**队并不是以骑兵见长,姜桂题的骑兵在曹跃看来有些不伦不类的很。而且他们迎接仿佛更像是一种炫耀,曹跃于是提出两军切磋一下。

姜桂题本来是捻军出身,性格暴烈,听到曹跃的挑衅,岂能忍得住,于是两军相约派出各自好手比试一番。

骑兵自然比试和骑兵有关的战术,定下三项比试内容,马术,枪术,两百人的营级对抗。前两项都不算什么,只是开胃小菜而已,最后一项两百人的骑兵对抗才是重点。双方为了避免伤亡,马刀全都换成了捆扫帚的竹条子。这东西打在身上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