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贵女娇宠记 >

第103章

贵女娇宠记-第103章

小说: 贵女娇宠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室中安静片刻,林修远闭着眼睛休憩,若非放在膝上的手指在轻轻敲打着,大约要以为他睡着了。

林夫人犹豫片刻,还是试探着问道:“咱们和韩国公府是亲家,有点来往也很正常吧?就算是祈王做了皇帝,平王败了,也连累不到韩国公府吧?”

“瞎说……瞎说什么!”林修远睁开眼睛,忙不迭厉色阻止道,“这事儿能随便挂嘴上说?”

林夫人道:“这不是没外人在么!老爷就跟我说说如今的情势吧,我也好安心。难道老爷就不担心蕴儿么?”

林蕴是韩国公府的媳妇,两个人自小疼爱这个女儿,

难怪能生出林蕴那样心直口快的女儿,这林夫人也是性情直爽的。林修远有点无奈,淡淡道:“都是小道消息,不是准信儿。你先出去吧。”

林夫人见丈夫铁了心不告诉她,也只好作罢。待她离开后,林修远又闭上眼,心头思量着今日中书令马卓文大人对他说的韬光养晦四字。

中书令和东临侯关系极好,这几年荣成田能一跃成为朝中重臣,二品侍中,这位马大人可是功不可没。景元帝驾崩后最安稳的莫过于东临侯荣府,祈王或者平王继位,荣成田要不就是国丈要不就是国舅,不管哪一种都免不了飞黄腾达,官运亨通。连林修远都不得不在心里赞一句马卓文的远见卓识,如今想要和东临侯攀上交情,可没那么容易了。

聪明人说的话,总是值得参考的。

林修远虽然没有亲临景元帝写诏书的情景,但对此也有所风闻。原以为马大人该是站在机会最大的祈王殿下那边,不料他自景元帝从太陵回宫后就深居简出,除了例行进宫办差外就是藏在府里不出门,仿佛根本不关心谁来继位。

直到今日,林修远听说了祈王殿下在太陵失了联络的消息,再一次觉得马卓文高明。即便景元帝嘱意祈王继位,但如今内廷很大部分把握在荣贵妃手上,只要皇上驾崩的消息被她压住,大臣们就无法名正言顺打开遗诏。同时,平王在户部根基深厚,又有镇国公府为帮手,最终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说白了,大家到现在对景元帝的生死都是猜测而已,虽然已经驾崩的可能性极大。

这种时候,还是以不变应万变为好。

*****

御雁峰下的古墓中,仍然暗无天日。

阿凝后面一直时睡时醒,睡着的时候比醒的时候还多。有时候她也分不清自己是睡了还是晕了,脑海中迷迷蒙蒙的,只是时刻都能感受到男子传给她的温热而熟悉气息。

在这鬼地方待了这么久,他身上还有伤,但她总能在血腥味儿中辨别出他身上淡淡的冷梅香,经久不退。这让她在梦中恍然似乎回到了十二岁,那段在纷雪楼养伤时的懵懂。

从那时候起,他就总是陪着她的。在她最无助最脆弱的时候,他带给她生的力量。

当二人又一次转回到空旷而破败的主墓室时,阿凝忽然清醒了。睁开眼时,她看见他异常瘦削的侧脸,轮廓分明,在火光的映衬下有几分温暖和柔和。

赵琰不知在想什么,直到阿凝在怀中探出头来与他对视,他才回了神,露出惊喜的笑容,“宝贝儿醒了?”

阿凝看到他干裂的唇,心疼道:“殿下……”

她想伸手来摸,赵琰却捉住她的手,习惯性地放在唇边亲了亲。

手指上一阵粗糙的刺痛。阿凝的心都酸了。她的视线落在歪倒一旁空空如也的盛水木筒中,有点想哭,但看着他的笑容,还是忍住了。

“殿下在想什么?”

“在想,这座墓的布置与别的墓有所不同,里面似乎藏了什么信息。”赵琰轻声道。这几日他已经把这里的门道都摸透了,并没有通向地面的机关,说明出口并非一个精巧机关所控制,而是别的门道。

阿凝也想出出主意,可她现在脑子跟生了锈似的,根本转不动了。她有点苦恼。

赵琰又陷入沉思,另一只手还在地上划着什么,她看了一会儿,隐约记得见过墨贤聿画过类似的符号,但她看不懂。

赵琰抬起头,就看见小姑娘大眼汪汪的盯着他,带着连她自己都没觉察的崇拜和仰慕。

任何男人被自己喜欢的女人仰慕时都会很开心,祈王殿下也不例外。他心头一动,忽然抱住她,低头吻住了她的唇。

长久的压抑的环境,让他多少失去了点平时的镇定。他吻得很激烈,带着几分生死不休的味道,揪住她的舌尖拼命地忘我的吸吮,仿佛这是他的生命之源。

本就空气稀薄,阿凝很快就呼吸不畅了。赵琰只好不舍地放开她,粗重的呼吸和微红的脸颊昭示着他的搏动的欲念。

赵琰看了眼四周,觉得自己也是疯了。这种时候还能有欲念。

阿凝却狐疑地摸了摸自己的唇,“殿下,为什么会有这么浓的血腥味儿?”

赵琰顿了顿,面不改色道:“有吗?我没闻到。阿凝,你是太累了,要不再睡一觉吧?”

再睡一觉,他大概就能找到这古墓的端倪了。他会带着她平平安安地走出去。

阿凝点点头,乖乖地睡了。这次却鬼使神差地睡得不安稳,所以当赵琰又喂她东西时,她忽然就醒了。

她感到口中的腥甜,皱了眉开始挣扎,赵琰放开她时,唇角带着鲜红的艳色,一边取血的手腕还来不及掩上。

阿凝忽然推开了他,目瞪口呆地看着他的手腕。

赵琰只微微皱了下眉;然后若无其事地整理衣袖。

“为……为什么?”她感觉到自己口中的濡湿的触感,她原以为自己会觉得恶心的,但是没有,相反,还有种渴求的念头。她实在太想吃东西了,若非理智尚在,地上的泥土她都想抓来吃了。

原来,人有时候也会变成动物……

面对她恼怒的神色,赵琰认认真真道:“这点伤于我算不得什么。可是阿凝,你要好好的,不能有事,知道吗?”

他是在想办法吊着她的命。

阿凝愣了片刻,忽然落了泪,“都是我害了你……你早就知道跳下来不会死,是我太蠢了,跳下来只会拖累你。还有,被荣贵妃抓住,也是我太不济……现在外面都不知变成什么样子了……都是我害了你……”

外面,景元帝时日无多,说不定已经驾崩,祈王府的势力群龙无首,赵玹趁此时机捷足先登,定下局势,那么赵琰这么多年的筹谋都化作流水。

“傻瓜,根本不怪你。”他也虚弱得说不出太多话,只是目光温柔地看着她。

阿凝哭得更凶了,她咬着嫣红到妖异的唇,“殿下,你放弃我吧。我早就想对你说了,只是没有那个勇气,因为这里太可怕了,我不想一个人留下。但是现在……殿下,我求你放弃我吧,我……我不会害怕的。人都是要死的,我……”

“不许说这种话!”他忽然粗暴地打断她的话,眸中带着从未有过的冷厉。

“阿凝,你看着我的眼睛,”他扳起她苍白而布满泪水的小脸,声音坚硬而沉凝,仿佛冬日厚重的坚冰,“你听好了,阿凝,我们会走出去的,一定会。”

阿凝就乖乖盯着他黑漆漆的眼睛看,那双眸子犹如最坚硬的礁石,带着深重的浓黑墨色,却沉下了无数的情意和温柔。

阿凝呆呆的,看着他低头来舔了舔自己的唇。

她缩了一下。赵琰揉揉她的发,“宝贝儿,你要相信我……”

顿了顿,他低声道:“一个男人,若是连自己的妻儿都护不住,还谈什么筹谋天下?再说,当时我既然敢跳下来,就是有所依仗的,外面的情势,都在我的预想之中,不必担心。”

其实就算他们走不出去,严渭和墨贤聿他们也迟早会找来。唯一的变数,就是阿凝撑不了多久。她从来没受过什么苦,如今又加上一个孩子的负担,之前在绑架时还饿了几日,生存力实在太弱了。

事实上,当墨贤聿知道阿凝也跟着赵琰跳下御雁峰之后,也十分担忧。他当初还是带足了水和干粮在身上的,花了十几日功夫才出了武王陵,也几乎磨了半条命。如今他们两个的情况,不容乐观。

武王陵的出口是由复杂又回归简单的典型,并非什么精巧机关控制,而是玄学八门的生门所在。只有依照各墓室中殉葬之人的身份,安置好开、休、伤、杜、景、死、惊七门,才能得到生门的位置。奇门遁甲正是武王李颉生前热爱的消遣。

赵琰也发现了这个规律,当他打开暗门,抱着阿凝从狭窄的地道中走出时,正遇见来救人的方恒和墨贤聿。

男子衣衫皱得厉害,上面血迹泥土连在一片,鬓边落下几丝黑发,一双眼睛仿佛黝黑而坚硬的礁石。

“殿下……”墨贤聿简直说不出话来,这才第七日,他就找到了出口……

赵琰冷冷瞧他一眼,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你来得可真快。”

“……都虚弱成这样了,还有力气嘲讽我。”墨贤聿道。太陵守卫森严,他们要掩人耳目地溜进来也是很费事儿的啊。

方恒看了眼他手上昏睡过去的阿凝,“王妃怎么样了?”

赵琰低头看她,眸中满是爱怜和疼惜,“她怀孕了。”

墨贤聿惊讶地张大了嘴,忽然明白过来,为什么殿下要拼命出来了。

方恒俯身拜道:“恭喜殿下!”

赵琰微微笑起来,在看到阳光的这一刻,他才有了如此真实的、浓烈的喜悦。

他亲了下她的额角,抬头道:“走吧。”

☆、第 115 章 临天下(一)

今年的春光跟往年一样好,可京城里却透着诡异的安静。祈王殿下生死未卜,景元帝亦是生死不知,平王也还没露过面。

最终打破这平静的,是郑王的一桩丑闻。不知哪儿传出的消息,寺中“清修”的郑王竟然在皇上病重时流连于花街柳巷,十分不成体统。为表清白,郑王进宫求见皇上,请求皇上彻查谣言一事。华阳宫中不知发生了什么,最终是郑王把皇上的死讯捅了出来。

当日目睹先帝写下遗诏的众大臣集体进宫,让总管公公林海取下遗诏,结果匾后的遗诏却不翼而飞。

太极殿中,雕刻精致的藻井华丽而恢弘,口衔宝珠的巨龙俯首下视,与盘龙柱上的五爪金龙相互辉映,昭示着帝王的庄严与华贵。玉阶之上,空荡荡的銮座发出耀眼的光芒,照射出殿中众人的惶惶不安。

晋王大怒道:“哪个乱臣贼子,胆大包天,竟连先皇遗诏都敢偷?!”

晋王是景元帝同母胞弟,虽久不理政,但威望甚高。景元帝过世,真正伤心的可能没有几个,他算是其中之一。

殿中无人回应。林海面对着华阳宫的方向,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先帝爷!奴才有辱使命,奴才罪该万死!”

他的脑袋一下下磕在地上,很快,地上便见了血。

立在众朝臣最前面的四位内阁中,尚书令邢国章当先开口道:“当务之急,一是要把先皇所立诏书找到,二是要主持国丧,让先皇早日入土为安。这两样都需要一位主心骨来领导号令,而这位主心骨,非皇子不可担当。我以为,祈王殿下英睿贤明,曾在征伐西北中立下汗马功劳,又是皇子中的嫡长,合该担此重任。”

很快,有不少人附议。

孙铭接道:“刑大人所言有理,可祈王殿下不慎跌落御雁峰的消息,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如今正值朝廷无主之际,须有人立即承接大任,以安民心,而非把希望寄托于生死未卜的祈王殿下身上。我以为,最合适的人选是平王殿下。”

“孙大人,即是耳闻,就做不得数。”邢国章道,“建议应该派御林军去御雁峰查探,寻得祈王殿下。”

“刑大人此言差矣,查探要查探到什么时候?让先皇的遗体等着,便是对先皇的大不敬!”

邢国章下巴上一把白胡子了,这会儿气得抖了一抖,想说什么又住了口,转身对马卓文道:“马大人的意思呢?”

马卓文思索许久,才缓缓道:“祈王殿下虽然没消息,可如今平王殿下也并不在京里。先皇驾崩的消息传过去,即便平王殿下马不停蹄地赶来,也要几日功夫呢。”

他旁边的左相文义忠竟抹了一把老泪,哭道:“先帝爷!您这忽然去了,那两位王爷却没一个在您身边陪着的!”

他这一哭,大家的视线都落在郑王赵琮的身上。赵琮一脸哀戚地跪在那儿,仿佛是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这副模样多少博得了一些忠于景元帝的老臣们的好感。

只不过,赵琮早就在朝中失了势,除了文相外,大约没有人愿意让他再次上位。

说话的多是政事堂文臣,至于枢府诸武将,虽然有心来辩,奈何嘴皮子功夫都比不上他们舞弄笔杆子的。凌子绪就瞪着眼睛想为祈王殿下说句话却始终插不上嘴。枢府如今的镇国大将军严末,一味脸色肃穆地立在那儿,并没有发表意见的意思。

几个人议论许久也没个结果,倒快要演变为争吵,双方以邢国章和孙铭为首,历数起祈王和平王的功德来。反正如今景元帝已经去了,这些已经站了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