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37章

奸雄天下-第337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以方玉门为首的天道教无产者和以南海恶煞季老贼的天道教资产者,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往来。而且季老贼的“资产者”也不如方玉门的“无产者”那么团结,他们相互之间都是竞争对手。和睦不过是表面的,互相倾轧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泉州的天方教番商就团结多了,基本上是抱成一团的。就是蒲寿庚这样的奸商,宁愿坑贾似道的钱,也不愿意让泉州天方教番商的利益受损。

“动用马木鲁克?”蒲寿庚一笑,“马寿山不会恁般轻率的,现在能动的就是咱们雇佣的汉人……这些汉人大多不信教,终究和咱们不是一体的,不能带他们去三佛齐。”

“去三佛齐?”蒲师文皱眉,“我们蒲家真要去三佛齐?”

“不单是蒲家,整个泉州的天方教信徒都要走。”蒲寿庚苦苦一笑,“太乙观的天道徒好对付,陈德兴的士爵兵、八旗兵可是真厉害,就是马木鲁克也打不过他们的。”

“连马木鲁克也不行?”蒲师文怔了一下,这些日子他可是见识过马木鲁克雇佣兵的本事的。

他们每个人都有一身好武艺,能熟练使用弯刀、斧子、长枪和弓箭,还有一身马背上的好本事——这些马木鲁克可是从小被卖给阿尤布王朝的苏丹或酋长,经过长年累月的严格训练而成的武士!

而陈德兴的士爵兵、八旗兵不过成军几年,如何能同他们相比?

蒲寿庚冷笑一声:“为父也知道马木鲁克们的好武艺,可是打仗不是比武,不讲单打独斗的功夫。这些马木鲁克武艺再好,不照样在西边被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被咱们雇佣,万里迢迢跑到大宋来当佣兵的。”

“可我听说在西方,埃及苏丹忽都思·贝尔巴斯曾经打败过蒙古人。”蒲师文的消息倒是灵通,居然也听说了艾因·贾鲁战役——虽然历史已经有所改变,但是艾因·贾鲁战役仍然发生了,只是时间有所不同,结果也差不多。

只是怯的不花负伤而退,没有丢了性命,蒙古军队的损失也小一些,不是全军覆没,好歹逃回了两千来人。但是大马士革还是被马木鲁克军攻占,旭烈兀在大食的扩张也暂时画上了句号。

“别存什么幻想了,”蒲寿庚叹了口气,“埃及的忽都思·贝尔巴斯苏丹有一万两千个马木鲁克兵,而且都是最好的马木鲁克,他们的对手不过是五个蒙古千人队。咱们手里才多?不过五六百人,就想阻挡陈德兴的几万大军?”

说着话,他摇了摇头。天方教海商撤离泉州的决定,是天方教商会秘密开会做出的决定,这是最高的机密,与会者都向真神立誓不可泄密。饶是蒲师文,在今日之前也是一无所知的,现在蒲寿庚之所以向儿子交了底,那是因为时机已经到了——泉州天方教番商起事的时机到了!

……

“胡阿伟,你带1000人守正门!”

“柯师傅,你带1000人去守后门。”

“陈四虎,你也带1000人去守东边的围墙。”

“许米佬,你带1000人去守西边的围墙。”

“唐老三,你带1000个会射箭的守在道观四角的塔楼之上,把床子弩也抬上去。”

“……”

与此同时,方玉门正穿着一身闪闪发亮的钢甲,大马金刀地坐在太乙观大殿内,给自己的一票徒众布置战守。

汇集到太乙观的天道徒总共有万人左右。已经被方玉门分了十个千人队。其中最精锐的千人由他亲自掌握,充当预备队,都是披坚持锐的精壮汉子。其余九个千人队,则各指派了千人长和百夫长,算是草草编成了行伍,还配发了兵器和纸甲——太乙观本来就是为造反起义而建的据点,不仅十分坚固,拥有高大的围墙和厚重的大门,围墙后面还建了可以站人的木质平台,前后大门也建有门楼,以便于防守。而且还在道观中藏了兵甲战具,包括属于违禁品的铠甲、皮甲、纸甲、各种弩机和天雷,足足可以武装上万人!

如此数量的军用物资散落民间,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也只有海上贸易异常发达的宋朝的三个大港才会存在吧?而这种民间拥有大量违禁武器的直接推动力当然就是海贸的需求。因为此时的海上是个无法无天的地方,海商海盗根本一体。没有武备的商船出海,那是肯定要被人抢光的。所以在国家的海军可以完全控制大海,剿灭海盗之前,海商是必须拥有武力的。而大量海商聚集的城市或国家,必然会出现民间武力极为强大的情况。

历史上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民间财力武力强大所造成的必然后果——任谁有钱又有枪,都会想更进一步去参与国家管理的。

南宋末年,蒲寿庚得以在泉州作乱,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不幸的是,蒲寿庚为首的泉州天方教番商从来就不是中国资产阶级。顺便提一下,当时的泉州并不是没有支持南宋的商人武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许汉青、许夫人为首的许氏海商集团。

至于后来的元明清三朝都推行海禁国策,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抑制民间海商的武力——明清时代的手工业和雇佣劳动是非常发达的,在大部分时间内都超过了同期的欧洲。说没有资产阶级萌芽那是胡扯。但是这种萌芽却时时刻刻处于封建王朝的摧残压迫之中,难以茁壮成长也是事实。之所以如此,也不是因为中国封建王朝不尊重私人财产,而是从明朝开始的海禁政策解除了商人的武装!

失去武装的商人,自然也就没有了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本钱,成了士大夫集团的附属品,更不可能再进一步去染指政权了。

不过现在还是武装海商泛滥的南宋时期,泉州这座国际大港中多的是武力强盛的商人。其中一部分,还是入了天道教,买了士绅身份的“明商”。这些商人虽然瞧不上草根出身的玉门十三郎,但是却不敢对墨影娘不敬。

“有500马木鲁克?不必担心,吾带来明王的300弓骑近卫,什么马木鲁克,就由他们对付!”

“泉州团练?哼哼,方玉门会把他们引过去的,他已经在太乙观举旗了。”

“明王殿下?殿下已经到了澎湖,就驻兵在马公岛,整个南洋舰队和半个北洋舰队都一起跟来,光是炮船就有上百艘!”

在泉州城内的季府大宅之内,墨影娘正和一个白面长须,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说着谋取泉州的事情。

这男子就是恶名远播的南海恶煞季老贼了——季老贼的名号其实是祖传的,他家从开闽三王(唐朝末年)开始就是海贼(当然也是海商),传承了三百多年快四百年。而如今的第十二代季老贼,不过三十许岁,就有了南海恶煞的名号,显然也不是什么好鸟。

而季家海商海贼集团,在他的带领下,更是稳居泉州汉人海商之首,拥有大小海船千艘,还养了死士六百,仆童两万。

第529章事情不对头啊

古代世界的兵制,无非就是三种:一是封建兵制,就是将兵役和土地挂钩,由土地收益支持服兵役的各种开支,唐朝的府兵,陈德兴的士爵兵,日本的武士,欧洲的骑士,土耳其的希帕衣骑士,都是这样的封建兵。

这封建兵的特点就是初兴时强大,中后期没落。随着时间推移,一部分封建兵转化为贵族阶级甚至大封建主;另一部分则陷于破产,失去支撑兵役的财力,在世道纷乱的欧洲则会沦为雇佣兵,在太平无事的中国则会沦为农奴、佃户——朱明王朝中后期就靠这种农奴、佃户维持,其实就是有国无防。

二是募兵制,就是花钱雇兵。在唐朝的府兵制没落后,一直到南宋灭亡,募兵就中国兵役制度的主流。而募兵制在古代社会,又大约有两个类型,一是兵为将有的雇佣兵。唐朝的藩镇、罗马的蛮族雇佣兵和欧洲近代的雇佣兵,还有著名的马木鲁克兵(在封建化之前),高丽国的三别抄都是兵为将有。而兵为将有自然容易出军阀,除了小国林立的欧洲,世界其他地方,兵为将有的雇佣军,最后都会诞生出大军阀。

另一种雇佣兵形态则是文官政府直接控制雇佣兵,后世的近现代国家,在实行募兵制的时候,大多如此。但是这种文官政府募兵的体制,对于官僚机构的高效和清廉拥有极高的要求,而且还必须有一套培养军事官僚的体系。而中国的宋朝,既没有高效廉洁的文官政府,更没有一个由文官政府控制的军事官僚培养系统。雇佣兵到了他们手里,自然只有腐败朽坏了。

而在中国古代,当雇佣兵和封建兵出现朽坏腐败,无法再负担起保卫国家和镇压叛乱之责任时。一种介于封建兵和雇佣兵之间的团练兵,就应运而生了。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以宗族血缘和同乡同窗为纽带,以儒家士大夫为骨干,以士大夫的同乡同宗佃户为战士的团练武装,就是宋明清三代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军队模式了。

至少在泉州府团练军刚字营管军,太学上舍出身陈子龙看来,兴办由士大夫控制的团勇武装,就是拯救大宋江山,捍卫孔孟圣道的唯一方法。

既然那些不读圣贤书的武人要么朽烂无用,要么不忠君王,那大宋还要这些武夫作甚?既然大宋是和士大夫共天下,那书生掌兵才是正路。

大宋三百年来的治军用兵之道看来还是错了,不应该是以文御武,而应该是书生掌兵,文武合一!

若能早个几十年上百年就大办团练,大宋何至于有今日之危?

出身兴化(兴化军,靠近泉州)大族,曾祖父陈俊卿在孝宗朝曾经拜过左丞相的陈子龙,这个时候看着校场当中整齐肃立的千余陈家族丁,是很有一些感慨的。

且不说这千余精壮汉子的武艺如何,单是他们在这火热的日头底下一站就个把时辰,还如此严整,丝毫不乱,而且连半句怨言都没有,就是泉州城内外的那些御前大爷兵不能相比的。

陈子龙虽然是文士,但同时也通武艺。历史上他还教出一个武术家女儿名叫陈淑珍(许夫人)的,是南宋末年的抗蒙斗争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而在临安上太学的时候,就和当时在武学当博士的陈淮清相交,经常讨论兵法,而且也拜读过陈德兴写的兵书战策——都是最实用的练兵打仗之法。他的千余族丁,就是按照陈德兴的练兵之法,严格训练出来的。连大义教官都原封不动搬了过来,都是由族中饱读诗书的青年士子出任。而普通兵丁,也都是兴化陈氏的族人。他们平日里面的训练,也都是按照北明士爵兵的要求进行的。

唯一有所区别的,就是武器装备不如士爵兵那样豪华。不过也不算太差。全军上下配了200副步人甲,400副皮甲,400副纸甲,200张神臂弩,200张步弓,200杆长枪,400副刀盾(福建多山,骑兵没有太大发挥余地,所以就多配刀盾兵和弓弩兵了),还有一杂七杂八的装具和箭簇。

所有的兵甲器械,包括一支箭一张弓,都是陈子龙亲自向泉州的各种手工作坊下单,亲自过目验收的!质量是绝对有保障——花自己的钱,当然要睁大了眼珠子反复验收了,哪怕一点儿小毛病,都得返工重做!

这团练可是兵为士有的!泉州府只是拨下些经费,其余一概不管。募兵和置械都是掌兵的书生自理,也就是陈子龙自理。而且上面拨下来的经费不足,陈子龙还自掏腰包贴进去一万多贯,怎么能打马虎眼?

花自己的钱,练自己的兵,自然是万分上心。只是这种兵为士有的团练,和兵为将有的雇佣兵,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将团练当成做官本钱的士大夫和拥兵自重的武夫,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两个问题,赵家的老祖宗早就想透了——要不然哪儿的文武殊途和唯有读书高?

不过刚刚当上兵头,实际上已经转变为武士的书生陈子龙,现在却是一点儿也没有想过。

一个陈姓的机宜跑到了校场里面,喜气洋洋地大声道:“刚中(陈子龙字),团练使的命令下来了!”

陈子龙一下转过身,手按宝剑,“是要出兵么?”

陈姓机宜双手将令箭交给了陈子龙,陈子龙验看一下,就随手丢给了自己的护兵。陈姓机宜这才道:“团练使叫咱们打头,先去太乙观正门堵门,别让那里面的天道徒往刺桐港去。”

“号赏呢?可曾颁下?”陈子龙问——替朝廷办事居然先问赏!这事儿早上一年,他是想都不曾想到的。但是如今,这千余陈家族丁都把性命托付给了他,他又如何能让他们白白送了?

“开拔费给1000贯,一个天道徒的脑袋值50贯,方玉门的脑袋值5000贯,太乙贯里面的财物任凭咱们去洗。”

陈子龙点点头,价钱还行!大步走到了自己的族丁阵前,一挥胳膊,大声道:“儿郎们,出兵!随某杀敌立功去!”

“某等愿为管营效死!”

陈家族丁则大声应和——不是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