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靖康雪 >

第198章

靖康雪-第198章

小说: 靖康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翻看着那座宫殿,回答道:“陛下,臣,想回家。”

三百一十一看起来,岳翻的确适合做宰相

听到岳翻的要求,赵桓有些错愕,回过神来,赵桓惊讶地询问道:“鹏展只是想回家而已吗?”

岳翻点点头,说道:“陛下,臣已有二年之久没有回家了,父母是否安好臣不得而知,妻子是否安好臣不得而知,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臣都是极为不称职的,连家都顾不上的人,何德何能居于宰相之位?臣以为臣配不上这样的职位。”

赵桓转过身,看着岳翻,非常严肃的说道:“鹏展,你若是也配不上这个职位的话,那么我以为,全天下也没有人配得上这样的职位了,我知道,自古忠孝两难全,你选择了忠,而把孝放在第二位,这样可能会惹人非议,但是,鹏展,国存我死四个字,足以让你没有任何反对的成为宰相,全大宋,除了你,没有任何人敢于使用这四个字,它属于你,也永远属于你。”

岳翻低下头,露出自嘲的笑容:“臣死了吗?”

赵桓没说话。

“臣答应过弟兄们,陪着他们一起战斗到死,他们战死了,而臣还活着,臣答应过他们,和他们同生共死,但臣却还活着,陛下,臣没有信守诺言,也没有办法信守诺言了,陛下,这样的人,配不上那四个字,也配不上宰相的职位。”岳翻摇摇头,如此说道。

这是重视他心里的一根刺,他觉得对不住那些兄弟们。

赵桓抿抿嘴唇。说道:“大业才刚刚开始,鹏展。我不能没有你,大宋也不能没有你,你身后的将军们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个你的价值,鹏展,你万万不能自暴自弃。你什么都没有做错。你一直战到最后,是上天垂怜,让你活下来,继续为大宋建功立业,鹏展,上天既然让你活下来,就一定有需要你去做的事情。”

岳翻把目光移开,什么也没说。

赵桓紧紧握住了岳翻的手,说道:“我会封你为参知政事。龙图阁大学士,太子少师,卫国公,这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如果你想回家,我可以给你探亲之假,但是,无论如何,鹏展,答应我,答应赵桓。你一定,无论如何都要回来,担任这个职位!”

岳翻看着赵桓,从他的眼睛里,岳翻看不出任何的虚情假意,作为皇帝,或许天生就是一个优秀的演员,但是此时此刻,岳翻看不到演技,只看到了真心实意。

能让皇帝发自内心的表达,作为一个臣子,或许,已经是极限了。

但是,这样的我,真的可以享受权力和名位,以及荣华富贵吗?那些战死的兄弟们,真的可以原谅我吗?

岳翻不知道。

皇帝抵达了皇宫,召开了大宋复兴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就在刚刚坐落完成的太极殿之内,皇帝赵桓召开了大朝会,让此刻北京城内的所有臣子全部都来参加,一系列的国家大事都要在此次的大朝会上作出决议,并且立刻付诸实施,国家机器不能有一天停止运转,一旦停止整个天下都会难以适从。

李纲作为宰相,第一个发言,一条一条的把大宋目前迫切需要做的事情给说了出来,这是他一路上夙兴夜寐完成的工作,作为宰相,李纲尽职尽责到了极限,为此不惜自己的身体。

“陛下初抵北京,而北京初为大宋之都城,当先最重要之事,莫过于朝廷部门所在地之划分与确认,如此,各部门同僚方能即刻开始办公,处理国务,此乃当务之急……”李纲手持厚厚的奏折,慢慢地朗读着,赵桓和文武百官一起听着。

北京城刚刚脱离战火,重建没有两个月,能够营建好太极殿这座正殿和皇帝与家属的住处已经是极限,预定的皇宫范围内还有大量建筑没能建成,所以臣子们都没有合适的地方办公,李纲提议用现有的人工和材料先赶建一批木屋当作紧急用房,臣工就在里面临时办公,然后施工队伍加急赶建朝官所需要的部门,其余的都先放一放。

公孙胜提出异议,他认为朝官可以暂且在简陋的地方办公,能遮风挡雨就好,咱们在应天府也习惯了,这些外物并不重要,而城内数十万汉人百姓和契丹人百姓居无定所,被战火残破的幽州城显然无法提供这些人居住所需要的环境,所以以安抚人心为第一要务,首先需要营建的还是百姓的住所,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安抚人心,确立大宋在燕云百姓心中的地位。

毕竟陛下既然在燕云之地建立都城,而燕云之地离开中原统治已有二百年之久,无论是人文、习俗还是想法都“异于中原”,大宋想要把这里打造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似乎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我们当然要优先考虑燕云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占据这里,牢牢守住。

张叔夜表示赞同公孙胜的意见,表示咱们自己苦就苦一点儿,反正也不是苦了一两天了,但是燕云百姓苦于女真人残暴统治久矣,这个时候,要确立大宋的地位,改善大宋的形象,就要给予他们最好的待遇和统治,让他们“心念宋恩”,从而“从宋之治”,甚至“踊跃参军”,“以补中原兵力之不足”,并且“安于农事”,以最快的速度把燕云打造为北伐基地和大宋的重要地区。

江北大地已然残破,需要休养生息,江南大地为大宋在江北立足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更需要休养生息,不能过度透支江南的财力和人力,至于关中和蜀中也是一样,为了支援西军打国战,几乎透支了全部的能力,咱们不能再奢求从关中和蜀中得到什么,我们需要让他们休养生息,“使民休息,以保全民力,徐图后举”。

李纲则提出如果没有大宋大后方的支持,早已残破不堪甚于河北之地的燕云之地如何发展?靠着这些受到严重创伤的燕云百姓?

成为大宋高官兵部尚书的张亮也对此表示支持,表示燕云之地已经残破不堪,百姓疲劳已极,为了对抗女真人,先前把燕云豪门的实力也消耗干净了,燕云实在是没有任何力量自我发展,没有后方的支持,燕云无法发展。

赵桓对此感到为难,既不想伤了燕云百姓的心,使之无法安居乐业,对大宋的大业造成影响,也不想让已经付出太多的中原百姓付出更多,使得他们也活不下去,他要做英明的皇帝来洗刷耻辱,绝对不能留下“不爱惜民力”的坏名声。

第一个重要议题,朝臣们就结成两派相互争论,吵个不停,谁也说服不了谁,赵桓顿时感到头大不已,然后赵桓看到了安静地站在一旁的岳翻,便高声问道:“岳卿,你有何看法?”

岳翻听到赵桓喊他,抬起头,看见赵桓满怀希望的看着自己,也看了看突然安静下来的殿中群臣,无奈的笑了笑,开口道:“陛下,其实我们只需要换一个角度去考虑,就可以了,李相公,敢问目前当务之急是什么?是巩固燕云,还是让中原休养生息?”

李纲思忖了一会儿,开口道:“草原诸族虎视眈眈,金贼还有一战之力,大宋尚未在燕云站稳脚跟,而陛下却在燕云建立都城,的确,巩固燕云是第一位的。”

岳翻又看向了其余臣子:“诸位,可赞同李相公的看法?”

臣子们嗡嗡嗡的商议了一会儿,纷纷表示赞同李纲的看法,当务之急是巩固燕云,让燕云稳固起来,大宋必须守住也不能失去刚刚到手的燕云。

于是岳翻开口道:“既然如此,还有什么需要争议的呢?诸位只需要考虑该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发挥出最大的用处,把燕云经营好,那就可以了,北方边疆巩固了,后面的中原和江南自然就可以发展好,也比较安全,如果北方边疆不稳固,防务不齐全,一旦被突破中原大好河山又将惨遭屠戮,辛辛苦苦之功,岂不白费?”

此话一出,臣子们纷纷陷入思考,而后点头称赞者占了绝大多数,李纲也连连点头,赞叹道:“岳公之言,振聋发聩,的确,我等疏忽了。”

岳翻笑道:“相公不必自责,看待事情只需要从最关键之处着手,自然可以得到正确的选择,现在最该做的事情,也就不言而喻,确定之后,再去考虑怎么做,如何做,那就可以了,之后,就是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了,诸位,还请诸位多多进言,无论是什么计策,只要切实可行,就可以被采纳。”

赵桓坐在上首,看着轻而易举就把群臣的争论变为有效率的思考,化解了可能发生的口角之争,不由得感叹到让岳翻做宰相真的是最好的选择,自己真的没有看错人,有如此能力把争吵的群臣带回正轨,得到大家的认同,保证朝廷的和谐,这样的臣子,才是最适合做宰相的。

不一时,臣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已经把很多要做的事情和做的方法列举出来,岳翻又请三缄其口的武将们开怀畅言,文臣谈政务,武将谈军务,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谈的,什么武将不能再朝堂上说话之类的也不能有,都是臣子,都有进言之权利。

赵桓微笑点头,于是以岳飞和宗泽为首,武将们提出的巩固边防的策略也逐渐成形,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赵桓很明显的感觉到,今日的朝会,异常的顺利,异常的有效率。

三百一十二他们注定会死在我们前面

一整天下来,大家都在激烈的争论和商议之中度过,岳飞几个月之内巡视长城边境从而以实际问题考虑而提出的“实边策”被拿出来进行最正规的讨论,文臣武将各抒己见,李纲和吴用为了这个政策吵得天翻地覆,总的来说,岳飞的意见就是集合全大宋治理修缮长城,甚至连国都的修建都可以放在一边,而要首先巩固长城,关上国门,使得大宋的边防能力大大增加。

如此,北方草原骑兵南下,我们就有一战之力,东北女真贼人卷土重来,我们也有反抗之力,否则,大宋如此依靠精锐兵马的性命去填补胜利,是根本不能被考虑的,大宋建立起一支如今大约三十万人的能战之兵是多么不容易,大家都看在眼里,而且还是和金兵战斗过的老兵!

吴用对此大加赞赏,认为这是和岳翻提出的先燕云后中原的政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稳固的边疆,就没有和谐的生存环境,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强大兵力来支撑——“盖国家之发展,若无兵马戍边,无强将反击,贼兵则视中原为粮仓宝库,想来便来,想走便走,大宋之兵无力抗衡,大宋之民惨遭屠戮,何其不智也?”

李纲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先燕云后中原的国策已然是无奈之中的妥协,为了大宋的发展必须要这样做,到时候中原百姓心有不服还要闹出乱子,到时候大宋还要分出精力去安抚中原百姓,变得两面不讨好,而先边疆后燕云的政策更是雪上加霜,连燕云之地的发展都要滞后了,这样的话,视民众如无物,岂是为国理政之道?

吴用反驳:“当今之际,当务之急,乃是稳固燕云。燕云稳固之后,方可讨论其他,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当今正是需要张弓搭箭绷紧神经之际,怎可安心发展民政?李相公,兵者,死生之道,不可不察!国家危亡之际。怎可分心发展民政?当务之急,是兵务!军务!稳定边疆,再行发展!”

公孙胜皱着眉头站在了李纲这一边:“吴枢密,此话可就说的过了,虽说兵者死生之道,存亡之际,不可不察,但是,这一打仗,打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军队。更是大到投石机,小到柴米油盐,这些可都是我这个户部尚书需要调配的物资,你不发展民政,没有税收,到时候打仗的时候没有军粮,你可不要来找我!”

李纲见有人支持他,底气也足了:“行军打仗,打的是钱粮物资,你军队再强。没有粮食,也是一群待宰的羔羊,只有是有了粮食,有了军械物资。甚至是柴米油盐,这些细微的小东西,都是你行军打仗不可或缺的!少了这些,你如何打仗,这些东西从何而来?从百姓身上而来,现在刚刚大战之后。百姓疲劳之际,怎么给你提供这些?

你不与民休息,你不让民众休养生息,大宋之民如何给你提供税收?如何支援你打仗?民夫从何而来?辅兵从何而来?你只所言打仗,难道仅仅是军队之事吗?岳将军,老夫敬仰你兵法无双,战斗勇猛,但是,你可考虑过打仗需要些什么东西?你的胜利,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你可了解过?”

李纲一番话说的岳飞和吴用默然无言,的确,打仗离开了民众的支持,就无法打胜仗,甚至连打仗都无法持续下去,所以,的确是需要让民众休养生息,让民众积蓄财物,甚至是藏富于民,这样才能在需要用的时候得到民众的帮助,或取巨额财富,就好像此次全川提前交纳三年赋税帮助西军打国战,就是之前川蜀之地的守臣治理的比较好,所以才能有这样的储量。

打仗,没有国家全力支持,怎么可能?

岳飞不是文官,没有治理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