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靖康雪 >

第147章

靖康雪-第147章

小说: 靖康雪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东京一役,以三万兵马血战十五万金兵,救出二帝不说,还让金兵损失惨重,虽然自己只剩下不到五千兵马,却依然屹立不倒,死战不退,不仅军事能力高强,而且气节极高,最重要的是,岳翻是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士大夫中的极品!

对的,岳翻的身份,是士大夫!

宗泽开始抓紧一切世间向岳翻讨教行军布阵之数,以及如何对付金兵铁骑的方法,他很想知道,岳翻是如何以三万步卒给金兵造成了至少六万人的死亡,其中还有大量骑兵。

岳翻告诉他,虽然我是正面对抗金军的,但是我也是采用了很多取巧的办法,正面对战里,能克制骑兵的只有骑兵,我们没有骑兵,就只能走旁门左道,虽然有些时候旁门左道也很有效果,但是更需要因地制宜,比起骑兵可以在平原上任何一处地方随时随地发起攻击,我们要以劣势对抗强势的骑兵,没有事先的准备是不可能的。

我为了对抗金兵,三年前就开始做准备,首先,我派人研究了三年的火药……不要惊慌,不要失措,这是无可奈何的……虽然我知道,除了禁军和西军其余都不给用火药,更不用提研究和生产,但是我为了抗击外敌,这是无可奈何的,可以理解的,连陛下都没说什么不是吗?

宗泽平静了下来,说道:“老夫倒是听闻有军队以火药作战,但是火药不过是声音响,温度高,杀伤力远不如神臂弓,那又有何用?在老夫看来,与其多用火药,不如以神臂弓压制之,先前老夫倒也试过以战车对抗金贼,但是,败得很惨。”

岳翻开口道:“我虽然也想单纯的以神臂弓压制金贼,效果也的确很好,但是,我已经没有箭支了,将士们也筋疲力尽,拉不开弓了,神臂弓使用起来耗费太大,我麾下军队三年积攒却只在一日之内消耗殆尽,虽然击杀金兵甚众,但是没有国库支撑,神臂弓难以发挥大勇,更别提如秦军箭阵那般,横扫天下。”

宗泽仔细地思索起来,不由得叹息:“老夫所读兵书不多,对战事了解也不够,但是老夫依稀记得昔年秦军以箭阵对抗匈奴骑兵之事,既然如此,那不如我等上书给朝廷,让朝廷全力打造神臂弓和箭支,装备大宋十万军队,训练为箭阵兵,对抗金贼,这样如何?”

岳翻很快就摇摇头:“宗帅想得太过简单了,秦军箭阵的确天下无双,今日之弓箭,唯有神臂弓和床弩堪比秦弩,但是,秦人是以为周天子牧马起家,早在匈奴人的祖宗还未出现之时,秦人就已经深谙骑术,公子扶苏以五万老秦飞骑大破匈奴,箭阵不过是辅助,蒙恬北伐匈奴,靠的是十万飞骑为主力正面硬撼匈奴,若是以单纯的箭阵和步兵,怕是回都回不来。

纵观古今,中原也不是没有以步兵战胜骑兵的战例,我三年前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秦军之胜不足以为例;李牧之胜,事在人为,宗帅先前尝试大败,足以显示胜例不可复制,我等在进步,金贼也在进步,墨守成规,只有死路一条;鞠义以先登死士大破公孙瓒白马义从,我等却不知是何战术;刘裕以却月阵大破北军铁骑,我等也难以重现却月阵;陈庆之八千白马军横扫北方,更是个中绝唱,不能以为具体战例,最后,在下无奈得出能对抗骑兵的只有骑兵这个结论。”

宗泽眉头紧皱,说道:“虽然其余的可以不论,但是先登死士大破白马义从,以及刘裕却月阵之事,鹏展可有实际操演过?”

岳翻摇摇头:“先登死士之战留存史料太少,根本不知其具体情况,算是绝例,除非鞠义重生,否则我等断然不知是何等战术,至于刘裕却月阵,确实有具体战况留存,但是和之前所说的一样,以步制骑,更需要因地制宜,却月阵以背靠水域、强大水师为后盾为条件,本就条件苛刻,更不能用于遭遇战,实际上并无普遍用处,否则前唐三百载早就有人重现却月阵,不需要骑兵了。”

宗泽仰天长叹:“难道,堂堂大宋就要毁在十万匹马身上?”

岳翻当然知道很多对付骑兵的法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火器,而步兵可以克制骑兵并且迫使骑兵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因为机关枪的诞生,从机关枪克制骑兵的原理来分析,也就是步兵以持续不断高强度高密集的远程火力打击压制骑兵,在骑兵还没有接近步兵展开近身厮杀之前就把骑兵给全灭了,在古代,弓箭是办不到的。

原理找到了,那么找工具,找人,那么就完了,因为大宋不具备工具,更缺人!

所以,这一战,到底该怎么打,夜袭夜袭夜袭,到头来,也是见不得光的手段而已,真正的面对面交锋,是没有夜袭的机会的,金兵如果铁了心和你打肉搏战,你根本没有夜袭的机会,除了硬着头皮冲上去,就没办法了。

步兵,怎么面对面的和骑兵打?两万步兵,怎么面对面的和十万骑兵打?

宗泽带着无奈与惆怅喝了一顿酒,岳翻也带着悲伤和哀痛喝了一顿酒,这一切还没有结束,现在只是刚刚开始,然而无论是岳翻和宗泽都不知道,真正的劫难,还在后面,因为中国从来不缺少英雄,也断断不缺少奸佞!

岳翻的确扭转了历史,从那个时候,从那个晚上开始,就扭转了历史,然而历史不是说扭转就可以扭转的,其强大的惯性和必然性导致扭转者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是身死,岳翻早就做好了身死的准备,但是却没有想到宗泽的突然出现使得他没有必要去死了,然而这一切,也只是扭转历史过程当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扭转历史,强行扭转国运和天道,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没人知道,反正刘豫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在宗望和宗弼率领惨败之师途径他所控制的济南府想要打打秋风弄点粮食之时,历史重演了。

因为他们战败的消息已经渐渐传开了,他们的回途也是千难万险,宗望和宗弼都吊着一口气,拼了命地往回走,他们现在才发现,没有粮草支撑的且没有抢劫之人的回程是多么恐怖,宋人坚壁清野的战术实在是可怕至极,缩在城墙里面当乌龟,什么东西都不给他们留,遇到的村庄都是一片狼藉,不是抢过了的,就是自己毁掉的……

无可奈何之下,金兵开始攻城,因为体力和武器的缺乏,他们只能选择软柿子捏,碰了几个硬骨头之后,他们不得不向富庶的济南府治所历城县发动进攻。

其实刘豫真的很倒霉,真的非常倒霉,他本来只适合这个时代大多数文人一样,没有骨气,没有胆量,只想一心一意的过小日子,但是奈何没有逢上好时候,只能在乱世中挣扎求生,却又不知得罪了谁,在金兵第二次南下之际,被任命为济南府知府,立即上任!

屡次请求,以生病为理由拖延,甚至打出了告老还乡的底牌,以至于被钦宗皇帝怒斥,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济南上任,一到那儿,头晕眼花,钦宗皇帝让他整顿战备,结果他到了哪儿才发现根本没什么整顿的必要。

据说前一任守将关胜还在的时候,济南府还有些兵马,关胜后来被江南南路安抚使岳翻招募走了,一些兵马也愿意跟着关胜一起走,这是前任济南知府答应的,继任的将军特别没用,天天就知道喝酒赌钱,把关胜留下的底子全部败光了,济南就剩下一座空城,明面上的账目人数是三千,实际上兵马两三百,青壮五十六……

吃空饷吃到了这个地步……

火急火燎的征召三千民兵青壮入伍,斩杀无能守将,整修战备,刘豫在这些事情上做的还不错,得到了一些民心的支持,金兵南下之际,虽然刘豫吓得浑身打摆子,但是金兵瞅了一眼城墙上满满当当的宋兵,最终没有攻城,而是急速南下,刘豫算是逃过一劫,心中大慰,连叹天无绝人之路,然后接着派人去东京附近打探消息,实时传递,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他就得知了金兵围城,俘虏徽钦二帝,以至于消灭大宋,改立张邦昌为楚帝的消息。

石破天惊啊!

二百三十九所以,这是我最后的战斗(七)

刘豫是这个时代乃至于整个人类历史上非常普遍的一类人,胆小,怕事,只想过好日子,什么也不想承担,只想着无穷无尽的享受,享受的等级也不是很高,或许有些时候喜欢做些狐假虎威的事情,但是往往没什么胆子,正常情况下也就是属于普通大众里面的一群人,或许有些才华,当个官,但是只要不出意外,一生一世也就人畜无害……

对的,不出意外。

可历史偏偏就在刘豫身上出了意外,还出了大意外。

徽钦二帝被俘虏的消息传来,整个济南一阵恐慌,大宋没了,皇帝被抓了,大宋完蛋了……大宋臣子又该如何自处?大宋军队又该怎样?人心惶惶之际,刘豫是最惊慌失措的,他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逃跑。

对的,他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一旦被金兵攻击,那么自己就完蛋了,肯定会屈膝投降,做一个无耻的汉奸,那么在那之前,还不如先一步逃跑比较好,至少没有投敌,说破天也就是缺乏气节,胆小而已。

他开始规划自己的逃跑路线,规划自己的人生进程,然而还没有等他规划出些什么东西,他就又得知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江南南路安抚使岳翻北上勤王,以三万精兵大破金兵十五万,成功救出徽钦二帝和整个皇室!

金兵被打败了!刘豫那个羡慕嫉妒恨啊!还有深深的叹服和小小的崇拜,那个连中三元的家伙,岳翻,还真是个人物啊!胆子也太大了,三万人就敢和十五万金兵对着练,居然还打赢了,救出了徽钦二帝,干掉了张邦昌,拨乱反正,存在时间很短的“楚”就这样消失了,大宋重新出场!

拨乱反正救国之臣!这是岳翻最大的功劳,也是今后最大的政治资本,几乎就是免死金牌,这小子以后肯定是宰相,毋庸置疑!搞不好还能封王!因为这是救主复国之功啊!

限于消息赶路的时间,当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宗望和宗翰其实已经率兵北返,并且绿着眼睛找寻可以攻打的城池和村庄,为饥寒交迫的自己寻找一些食物和衣物,被岳翻打的七零八落的金兵死伤惨重,缺衣少食,战马被吃得只剩下五万匹不到,再这样下去,根本回不到草原!

所以只好打秋风,攻下一座城池,换取大量的衣物和食物,这样才有生机,选来选去,也被撵来撵去,终于,他们找到了软柿子,也就是济南府。

刘豫那个心惊胆战啊!简直想死了!金兵被岳翻打的头破血流的北撤,肯定是要抢劫一下以示报复,关键的是河北之地没有可以正面硬撼金兵的强军,除了固城死守和坚壁清野没有别的办法,刘豫也这样做了,可是貌似济南府的一座小城的知县开城投降了,然后才引来了七万金兵!

七万金兵满满当当的站在了历城城墙之下,那个投降的知县当先站在城墙底下当说客,为金兵劝说刘豫开城投降:“知府!金兵实在是太多了,整整七万人,他们若要进攻,我们无力抵挡,旦夕之间,城破人亡!大帅和二太子说了,凡是被攻破的城池,鸡犬不留!投降的城池,还能保住性命!下官也不愿投降,但实在是不忍心看到治下百姓血流成河!

知府,此战我们断然没有援军,自己坚守不住,我们根本没有胜利的机会,现在满大宋除了岳翻没人是金兵的对手,可是岳翻在开封,不在这里!知府,识时务者为俊杰,就算您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济南百万生灵考虑啊!金兵一旦攻破城池,一定会纵兵屠城,那个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啊!”

一句句话一个个字说在了刘豫的心坎儿里,他本就是被逼迫而来,心里面带着些怨气,极其不爽,现在又被七万虎狼之师围困起来,自己手上满打满算不过三千军兵,还是刚刚招募未经战事的,怎么打得过这七万金兵?岳鹏展还是用三万兵打的,兵力毕业就是一比五而已,而我他娘的都快一比二十了!当我是谁啊?陈庆之啊!

娘的,这不是我自己要投降的,是被逼的,我要保全济南府百万生灵的性命,拼死抗击肯定也是身死城破,到时候金兵纵兵屠城,我死了也没有好名声,就算投降了,反正金兵势大,肯定会卷土重来,皇帝都被打到南边去了,谁还管得了我?管得了济南府的百万生灵?张邦昌那厮要不是被逼无奈,又不敢死,说实话,谁愿意投降?

娘的,老子现在比张邦昌可好多了,没人逼着我当皇帝,但是张邦昌那样都死了,就别说其他人了,要是投降了,可就没有退路了,今后,可就要顶着骂名过日子,遗臭万年了……可是谁愿意死?尤其是在有活路的前提下,谁愿意死?更别说死战之后金兵屠城,这个算术,谁算不出来?

降不降?降了之后,又当如何?留下来,还是被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